人類生活的地球處在太陽系中,太陽系中除了太陽和八大行星還有很多小行星、彗星。它們在太陽系中竄來竄去,經常一頭撞到一顆星球上,要麼在星球的大氣層中燃燒掉,要麼在星球上製造出一個隕石坑。月球上一個又一個的隕石坑就是月球遭遇小行星的見證。
地球上沒有月球上那樣密密麻麻的隕石坑,是因為地球的大氣層對地球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比較小的小行星在大氣層中可以直接燒掉,若是小行星或彗星的個頭比較大,地球仍然還是要遭殃的。1908年的通古斯大爆炸就是由地外天體撞擊造成的,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10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釋放出的能量。6500萬年前造成恐龍等一大批生物滅絕的小行星撞擊,那次小行星的直徑大約是10千米。
地球、火星等繞太陽轉動有周期性,小行星、彗星在太陽系中運動也是要受萬有引力定律指揮的,它們的運動也有周期性。但由於它們數量太多,人類發現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說不定哪一天一顆小行星到了地球附近。這樣的事情已經讓人習以為常,經常有直徑在一百米附近的小行星在接近地球只有幾天的時間裡才被發現。去年的小行星「2019OK」就是在距離地球最近的1天前發現的,那是一顆直徑在100米附近的小行星,相對地球的速度是24.5千米每秒。幸虧它只是和地球擦肩而過,如果它撞擊到了地球,破壞力將超過通古斯大爆炸。
2019OK這樣的小行星之所以難被發現,一是由於它在太陽的方向,容易被太陽的光芒遮掩;另外就是它不算大,在茫茫的宇宙中用望遠鏡對準它是比較困難的。
如果2019OK這樣的小行星真的要撞擊地球,人類根本來不及用核武器及大功率雷射器摧毀它或者改變它的軌道。最多是算一算它什麼時候會撞到哪個位置附近,讓那裡的人抓緊逃命,能逃走多少是多少。
個頭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可以在距離地球比較遠的時候就被發現,可個頭大對地球的破壞也就更大。如果再有一顆直徑10千米左右的小行星要撞擊地球,人類能夠提前幾年發現它,可就目前人類的技術水平,朝上面扔幾枚核彈也只是螳臂當車。它若是真的要撞地球,人類基本只能聽天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