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最新研究,哺乳動物的崛起很可能是5500萬年前高速撞擊地球的一顆彗星造成的。
該研究實際上給現有的爭議理論提供了新證據;彗星撞地球引發一段全球快速變暖的時期,從而讓現代哺乳動物接管了地球。
大約在5560萬年前,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顯著增加。這段被稱為古新世極暖時期(Pala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PETM)的階段被認為導致哺乳動物在地球上的新地區開始繁衍,尤其是靠近兩極的地區。
新研究基於在新澤西沿海鑽探採集的沉積巖芯中的球狀玻璃分析。這些玻璃圓塊被認為是高能衝擊中飛起的液態碎片在空氣中凝固時形成的。
研究團隊對在玻璃中發現的一種叫做焦石英的礦石尤為感興趣。科學家很難解釋這種礦石裡的成分,除非當初發生了一場類似彗星衝擊的高動態事件。一些科學家覺得是PETM時期的火山活動造成的,但是巖漿的溫度並不足以形成焦石英。
高能衝擊中飛起的液態碎片在空氣中凝固,形成了這顆玻璃顆粒
通過「衝擊石英」研究過去
在科學家發現的衝擊石英中,另外一組證據從這些小顆粒中浮現出來。當石英被極端碰撞中產生的極端壓力衝擊走形時,這些「衝擊顆粒」才會產生。而火山的壓力根本不足以產生這些顆粒。
維也納大學科學家Christian Koeberl並沒有參與研究,他告訴BBC說通過拉曼光譜法檢查石英是一種令人好奇的方式。「這並非檢查衝擊石英的標準方法,也許有用,也許沒用,」他說。
Koeberl補充說研究中涉及的玻璃小球年代仍存在很多重大疑問。
「根據目前得到的信息,結論並不能確定——這些球狀顆粒並非沒有可能來自另外一個年代的地層(我希望他們排除了汙染物,這也會出現的情況——在很多奇怪的地方都曾發現球狀顆粒)。所以精確追溯年代非常有用,」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