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為什麼被認為是大兇之兆?《左傳》中有相關記載

2020-12-05 挖史人

中國古代對天象的觀測,除注重日月食、歲星、二十八星宿之外,還特別注意天空中突然出現的,隨機、短期的天體,古人將這些星體稱為妖星客星和彗星都是妖星的一種,如《爾雅釋天》中解釋:「彗星為攙槍」,郭璦注釋曰:「妖星也。亦謂之孛,言其形孛孛似掃彗也。」

殷商甲骨文中就可能已經有對彗星的記載(這一點目前還有爭議,確切記錄了彗星的最早文獻應該是《春秋》經,文公十四年即記載:「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鬥」,這是世界上對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中國古代對彗星很早就有明確的界定和分類,如戰國時石申將彗星分為四類:「一名孛星,二名拂星,三名擔星,四名彗星,其狀不同。」還根據彗星的形狀、顏色命名為天槍、天攙、天掊、掃星和天戈,不過這種分類命名也是一家之言,例如《史記天官書》中另外記錄了甘德的區分法:「其失次舍以下,進而東北,三月生天掊,長四丈,末兌;進而東南,三月生彗星,長二丈,類彗。退而西北,三月生天攙,長四丈,末兌。推而西南,三月生天槍,長數丈,兩頭兌。」雖然都命名為天槍、天樓、天掊,但兩人對彗星出現方位、長短、形態的論述迥異,一直到後世各家對彗星的命名也多各是其說,比較混亂。世紀年代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天文氣象雜佔》中,與雲、氣、月掩星和恆星等一起的是二十九幅關於彗星的圖畫,繪有種形態和名稱各異的彗星圖丨,據推斷出自戰國時期楚人之手,這比西方彗星圖抄本至少早了四個世紀。

對於彗星的生成,石申指出:「掃星者,逆氣之所致也。」《淮南子天文訓》中也有:「鯨魚死而彗星出」的說法,董仲舒說:「孛者,乃非常之惡氣之所生也。」到兩漢之際,包括彗星在內的妖星生成說至少有九種,所謂「逆氣」、「五星失行」「惡氣之所生」等都是反常天象,因此彗星也會帶來惡運,如馬王堆所出之《彗星圖》的二十九條佔詞幾乎都是預示兵、喪的兇兆%《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中也說:「天之有彗也,以除移也」,即根據彗星拖了一方光芒,形似掃帚而認為其有除舊布新之象,可見彗星常被認為是兵亂兇喪的預兆。

《春秋》及《左傳》中多記載「星孛」,《公羊傳》解釋為:「孛者何,彗星也」,可見彗和孛有時可以互用;不過也根據星芒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彗星光芒偏向一方,孛則是向四周發散的光芒,如《晉書天文志》中所說:「偏指曰彗,芒氣四出曰孛。」孛雖然是彗星,但是在《春秋》經、《左傳》中都用作動詞,大概是說彗星光芒蓬蓬孛孛而過,是把其作為彗星出現的術語用了。《春秋》經共記彗星四次,其二《左氏傳》傳之,而《左傳》中記昭公二十六年「齊有彗星」條,則不見於《春秋》經。

彗星被看做大兇之兆,《左傳》中兩處觀彗星做出的預言都是如此,一言諸侯死喪,一言火災。文公十四年,「有星孛入於北鬥」,即彗星經過北鬥,後來果然宋、齊、晉三國皆弒君,但是《左傳》中只記載了周的內史佔言,所以孔穎達也只說:「宋、齊、晉三國之君,並為無道,皆有移德。今彗出而彼死,是除穢之事。」《漢書五行志》倒是詳細記錄了漢時人們對此佔言的解釋:

董仲舒以為,孛者惡氣之所生也。謂之孛者,言其孛孛有所妨蔽,暗亂不明之貌也。北鬥,大國象。後齊、宋、魯、莒、晉皆斌君。劉向以為,君臣亂於朝,政令虧於外,則上法三光之精,五星贏縮,變色逆行,甚則為孛。北鬥,人君象;孛星,亂臣類,篡殺之表也。《星傳》曰:「魁者,貴人之牢。」又曰孛星見北鬥中,大臣諸侯有受誅者。」一曰魁為齊、晉。夫彗星較然在北鬥中,天之視人顯矣,史之有佔明矣,時君終不改寐。是後,宋、魯、宮、晉、鄭、陳六國鹹斌其君,齊再斌焉。……劉歆以為,北鬥有環域,四星入其中也。鬥,天之三辰,綱紀星也。宋、齊、晉,天子方伯,中國綱紀,譽所以除舊布新也。鬥七星,故曰不出七年。

董仲舒、劉向提出了兩種不同的彗星形成觀點,而且這些解釋都是以後世人的眼光,按「天人感應」論將史事附會到天象上去的,體現了典型的漢代災祥思想,不過這些解釋仍是以「彗以除移布新」論為主來分析的,有一定道理。昭公十七年,「有星孛於大辰,西及漢」,大辰即心宿二,又名大火,漢即銀河,就是說此時彗星在大火處,其尾芒長長西至於銀河。《左傳》中記錄了申須和梓慎兩人的分析,都聯繫彗星所在位置大火預言將發生火災,但具體與地上哪個諸侯國相對應則要看彗星所起、入的星宿,以其分野來推斷人間吉兇。所以《春秋》中記彗星「有言其所起者,有言其所入者」,這是觀測彗星的必要內容,如《春秋》經記哀公十二年「有星孛出於東方」條,沒有記出於那個星班固漢書五行志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第頁。第二章《左傳》天文類異象宿,《公羊傳》解釋說:「其言於東方何?見於旦也。」杜預曰:「平旦眾星皆沒,而孛乃見,故不言所在之次。」雖然解釋未為合理,但也可知不記彗星出於星次者乃不常見;又哀公十三年彗星,只說「有星孛」,杜預即注曰:「不言所在,史失之。」足可見記彗星之所出、入之星次的重要性。

昭公十七年的彗星預示火災之兇兆,按照申須和梓慎所說,去年大火星出現時已有彗星,彗星是用以除舊布新的,出於大火則對大火星進行了清掃,大火星再出現時必然散布火災,可謂徵兆已現。今年大火星出現時彗星更加明亮,而且彗星兩年兩次出於大火星,所以發生火災是必然的;而宋國是大火的分野,陳國和鄭國則分別是太晦和祝融的分野,三者都是大火星居住的位置,所以必將受火災。另外彗星星芒西到銀河,而銀河即為水,衛國剛好是顧臾的分野,和它相配的星是營室,即大水,按照杜預所注「丙午,火;壬子,水。水火合而相薄,水少兒火多,故水不勝火。」所以預測是丙子或壬午會發生火災。果然《左傳》記載到明年時,「夏五月,火始昏見。梓慎曰:是謂融風,火之始也。七日其火作乎?戊寅風甚,壬午大甚,宋、衛、陳、鄭皆火。』」『『與前文預言也前後相照應。

古人認為彗星形如掃帚狀,故有「除移布新」之預兆,如文公四年三國君亂而死,《左傳》即解釋為是因為三國君都有移德,故彗星出現將其掃除乾淨。昭公二十六年齊國出現彗星,齊侯想要舉行禳祭以免除彗星之兇兆;雖然同樣認為彗星除移,晏子卻認為「天道不韜」,禳祭只會招致欺騙,假若國君無德移則不需要禳祭,若國君的德行有失禳祭也是無用,關鍵還是靠人自身的德行修養;還以文王修德配得天下為例,說明國君修養德行的重要性,這也是「天變不足畏」的思想和理性主義的萌芽。古人雖然將天象的變化和人間的禍福災祥相聯繫,但其還強調人自身的德行修養,尤其是針對那些人君君民者,這是以崇高的「天」之威嚴給給統治者提出的警示告誡,有其進步的一面。

相關焦點

  • 《左傳》中所記載的天文異象,今天看來有什麼神秘含義?
    春秋時期的人們大多認為這些異象都是上天給予統治者的警示徵兆,所以有專門的觀測、記錄、研究及傳承的部門和人員,對這類現象也十分重視。本章將集中討論天文類相關的異象。中國古代「天文」一詞最早出現是在《易傳彖賁》中,有「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說法;《淮南子天文訓》說:「文者象也。」則此處的「天文」指天上的天象文採,即指天空的現象。
  • 《左傳》記載的降神事件,「神」到底是巫,還是外星高智慧文明?
    引言:《左傳》是春秋戰國時期一部歷史巨作,它的史料豐富記載譜系嚴謹。為後世的歷史研究者,提供了春秋戰國時代珍貴的資料,同時《左傳》的影響力深遠,其文字簡練,通過優美的文字展現了一個魯國為背景,數百年春秋戰國時代的發生故事。《左傳》可稱為是一部包含政治,歷史,文化,經濟,謀略,管理的文學作品,即便數千年後的明朝,他的影響力依然還在。
  • 《左傳》為什麼被稱為中國第一部歷史敘事的經典範本
    《左傳》一書則不以一國為中心。周王室以外,中原國家如齊、晉、魯、衛、鄭、宋等,周邊國家如秦、楚、吳、越等,皆一一敘及。乃至周邊的少數民族,如山戎、白狄、赤狄、長狄、淮夷、徐夷和百濮等,都加以記載。《左傳》作者放眼天下的敘事視野,體現了一種「普遍寬廣的精神,世界史的氣象」。《左傳》廣泛記載了春秋列國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社會生活等,是一幅全方位展現春秋時代風貌的歷史畫卷。
  • 唐朝時就有彗星撞地球 《舊唐書》曾有記載(圖)
    碳十四是由宇宙射線照射到大氣中氮發生核反應而形成的,這次碳十四大幅度增加事件是通常所認為的太陽耀斑或者是宇宙射線增強造成的嗎?中國的地球科學家們通過解讀三亞小東海的濱珊瑚「史書」,給出了不同的解答——這其實是發生在公元773年冬天的一次彗星撞地球事件!
  • 唐朝時就有彗星撞地球 《舊唐書》曾有記載
    《舊唐書》文中有記載   最近,日本科學家通過對雪松碳十四的研究發現:在中國唐朝時期,地球上發生過一次奇怪的大氣碳十四含量突然增加事件。這次事件在歐洲也有明顯的記錄。碳十四是由宇宙射線照射到大氣中氮發生核反應而形成的,這次碳十四大幅度增加事件是通常所認為的太陽耀斑或者是宇宙射線增強造成的嗎?中國的地球科學家們通過解讀三亞小東海的濱珊瑚「史書」,給出了不同的解答——這其實是發生在公元773年冬天的一次彗星撞地球事件!
  • 《左傳》——現存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
    通過《左傳》介紹的史事,能真正理解《春秋》標題目錄的全部意義。所以說《左氏傳》於《經》,猶衣之表裡,相待而成。《左傳》不僅記載了春秋時代許多重要史事,還保存了前此的若干傳說古史。《左傳》在西漢時屬古文經,並成為古文經中的主要經典。由於漢代經學家的門戶之見,它長期不能立於官學,未取得設置博士的合法地位。但由於它本身的學術價值,卻能在民間廣泛流行,並得到不少著名學者的研習和讚賞。
  • 《左傳》是春秋時的著名史書,它為什麼能流傳百世?
    《左傳》作為春秋三傳之一,是中國的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魯國左丘明所作,是否為《春秋》作註解的一本書仍有待考究暫且不提。它在中國史學書裡有極高的地位,有很重要的代表性作用,不僅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同時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裡面句子敘述優美,有很強的文學性。
  • 「血月」在我國古人眼裡居然是大兇之兆?就連西方人也這樣認為
    月亮變化萬千,月滿盈虧,在科學的世界裡月相變化在正常不過了,但古人卻不這麼認為,他們以月亮來預測禍福,月亮的每一種變化都與吉兇相關聯,如青色象徵饑荒`紅色象徵戰爭`黃色則象徵太平等,就連皇室對此都非常忌憚,還專門設立了有關部門,我們在影視劇中常見到的欽天監就是專門觀察天象的機構,帝王會根據他們所記錄的月亮變化來安排接下來的一系列工作。
  • 流星雨最早記載來自中國,古人認為其關乎國運更迭民生禍福
    《左傳》中也有「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的表述,所記載的流星雨發生在魯莊公七年(公元前687年)四月,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琴座流星雨記錄。對流星雨「星隕如雨」的表述在後來歷朝歷代的《天官書》《天文志》中都有跡可循,有專家統計,我國古代與流星雨有關的記錄有180次之多。
  • 《左傳》能夠被後世人稱讚,是因為書中內容,可以更好的研究歷史
    在如今雖然有很多喜歡讀書的文人,在讀書的時候大家對於一些歷史著作也是非常感興趣的,比如說《左傳》這一個著名的著作,它是中國古代一部敘述完備的編年體史書。曾經書籍原名叫做《左氏春秋》在漢代改為了《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 為什麼在春秋戰國時代能寫出《左傳》這部史書?
    政治與社會的變革,文化的繁榮,為《左傳》的成書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百家爭鳴中,諸子探討歷史的熱情空前高漲。然而,「諸子百家多起於民間,與官府隔絕,沒有機會讀史書和檔案,未受過史官的教育和薰陶,他們所有一些歷史知識多得之於傳聞,不辨真假」。
  • 彗星是什麼,為何成為了「掃把星」?
    太空人Bob Behnken 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太空人 Ivan Vagner分享) 歷史記載中的彗星經常和災難同時出現 在古代,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對於星空都有一套獨自的解讀方法。
  • 中國人說彗星是掃把星,猶太人認為它是上帝用來懲罰人類的石頭
    彗星在中國民間傳說中被稱作「掃把星」,還有孛星、妖星、異星、長星等稱謂。漢字「彗」本意為「掃把、掃帚」,還有「掃、拂」、「暴曬」、「智慧」等含義。有意思的是,希臘文中彗星一詞有「尾巴」、「毛髮」等含義,與中國的「掃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流星在古代有什麼寓意 臨沂人應該也知道掃把星
    現代人都認為流星是一種非常美好的事物,看到的時候都會許願,那麼古代人在看到流星的時候會有什麼反應呢?   流星雨,中國古代叫隕星雨。流星雨的發現和記載,也是我國最早,《竹書紀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的記載。
  • 按彗星軌跡,太陽系中存在第二平面,有可能是彗星的「第二家園」
    正如你現在所看到的,太陽,月亮,其他行星在宇宙中幾乎都以同樣的軌跡運轉。彗星就是另外一個存在形式了。當他們最初開始吸附了黃道平面上其他所有物質而形成時,他們與外部其他行星的重力相互作用促使他們形成了本質上隨意的形狀繞太陽運轉。 這就是為什麼彗星會從各個不同的方向出現在我們的宇宙中。
  • 價值的史書,《左傳》是一部什麼書?指南針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但是這部記錄魯國歷史的書,文字太簡單,雖然有明確的年月記錄,但每件事情的文字只有短短幾句,甚至幾個字,是提要式的記錄,事情的經過及前因後果都沒有作交待,乾巴巴的沒什麼可讀性。於是,不久以後就出現了解釋和補充《春秋》的著作。這種為「經書」作解釋的著作就叫做「傳」。為《春秋》作傳的書相傳有公羊高作的《公羊傳》、毅梁赤作的《毅梁傳》和左丘明作的《左傳》,合稱為「春秋三傳」。
  • 《山海經》中的相關記載,可能會有答案!
    《山海經》中的相關記載,可能會有答案!我國史書中有一種十分神秘的書籍,那就是《山海經》。這本古書中記載了很多的奇聞異事。裡面的內容包括山川、河流、種族、藥物、祭祀等,這些事物大多都是以神話形式記敘。一些上古時期的人物,就連我們現代人都無法理解。科學家就曾表示《山海經》中記載的事物,有可能是真實存在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神秘莫測的彗星,它來自哪裡,怎麼形成?一切還在理論中
    相對於行星,彗星的體積很小,似乎是很簡單的天體。目前已知的彗星有3697顆,對於人類來說,彗星既熟悉又陌生,很多人都有關於彗星的相關記憶,人類對於彗星的記載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關於彗星的記載可見於《春秋》。然而,人類對於彗星的認識少得可憐,甚至它從哪裡來?有多少數量?
  • 出土青銅器上記載那年天上有彗星出現,北京多大歲數了?
    據說,世界公認的有四大古都,它們是:巴比倫、開羅、長安、君士坦丁堡更有一個別處少有的特點:這幾個朝代的當朝皇上分別是契丹、女真、蒙古、漢和滿等不同的民族。他們的宗教信仰、文化傳承乃至脾氣秉性都各不相同。這就使北京具有了民族大摻和的特點和包容性極強的性格。 北京為什麼頗得自遼、金以來歷代皇帝的青睞呢?這得歸功於它優越的地理位置。它地處三角形的華北大平原最北端,背山面海。
  • 作為人類有記載以來最大的爆炸,通古斯大爆炸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通古斯大爆炸,是號稱人類有記載以來最大的爆炸,這裡所說的人類有記載以來的最大的爆炸,是包括了人類至目前為止爆炸過的以及試爆過的原子彈、氫彈等核武器在內的爆炸。不過小隊也沒死心,就在爆炸中心的周圍找隕石碎片,結果一個碎片也沒找到,後來他們又發現周圍有些水坑,於是小隊認為有可能隕石掉到水坑裡去了。於是小隊就把水坑的水都抽乾了,也一個碎片都沒找到,這個事情就讓小隊感到疑惑了,如此大的爆炸,為什麼周邊除了燒黑的痕跡之外,沒有留下一點碎片呢?這究竟是怎麼爆炸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