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莫測的彗星,它來自哪裡,怎麼形成?一切還在理論中

2021-01-09 向美好的世界獻上祝福

相對於行星,彗星的體積很小,似乎是很簡單的天體。目前已知的彗星有3697顆,對於人類來說,彗星既熟悉又陌生,很多人都有關於彗星的相關記憶,人類對於彗星的記載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關於彗星的記載可見於《春秋》。

然而,人類對於彗星的認識少得可憐,甚至它從哪裡來?有多少數量?還只能在理論中進行推測,實際如何?沒有人知道。

人們只能望著她帶著漂亮的彗尾優雅地划過星空,給人們留下無盡遐想。

彗星在人類的歷史中大多都是災禍的象徵,預示著有不好的事情要發生。小時候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姜子牙在根據封神榜進行封神,每一個神位都對應著天上的星星,這時候姜子牙的老婆馬氏的靈魂來找姜子牙,別人都成為了天上的星,那我是什麼星?姜子牙不勝其擾,大怒說:「你就是個掃把星!」結果馬氏就被封為了掃把星。這個故事一直印象深刻,覺得很有戲劇性,這麼可惡的人居然也撈到了神位。

姜子牙的老婆是否賢惠這個不知道,但是想想姜子牙封地處的後人齊桓公,給了人們更多的想像空間。

好了,還是說回彗星。彗星是一個冰冷的天體,它由巖石、塵埃和冰組成,它的成分中有太陽形成時的成分。2004年NASA對彗星進行了拍攝和塵埃顆粒收集,2005年通過碰撞及光譜分析了彗星的成分。其它時候人們只能遠遠地對這些神秘訪客進行觀測。彗星的直徑幾公裡到十幾公裡,彗尾在距離太陽2個天文單位(地球到太陽的距離)開始出現,彗尾最長可達數億千米。彗尾可分為兩個,一個是氣體成分,另一個是塵埃。氣體尾巴一直與太陽風方向相同,塵埃尾巴與彗星的運行軌跡相同。

最為神秘的是彗星的來源,對於一些短周期彗星(少於200年)認為是來源於海王星外側的柯伊伯帶,而更長周期的彗星,理論上認為來自一個稱為奧爾特星雲的地方,認為是太陽系的外圍星雲,哪裡可能有數十億顆彗星圍繞太陽公轉,奧爾特星雲距離太陽約100000天文單位,有些彗星的公轉周期達到3000萬年。

另外,如果奧爾特星雲存在,人類更難飛出太陽系了。

相關焦點

  • 地球的水是從哪裡來的?來自地球內部?來自彗星?據說還來自太陽
    似乎隨著地球個頭逐漸增長,這些似乎被封存在地球內部和巖石中的水是怎麼跑到地面上來的呢?3、水是怎麼從地下跑到地面的?泉水從地下冒出來?非也!準確的說是從天上下下來的,是不是很難理解這個過程?這是因為地球從誕生到行星會有一個必須跨越的門檻,也就是它形成之後必須要清理自身所在的軌道,否則它的下場就像冥王一樣,成為矮行星。
  • 科學家從彗星中發現氧分子 或改變太陽系形成理論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香港《文匯報》10月30日報導,歐洲太空總署(ESA)彗星探測器「羅塞塔」號再有新發現。ESA於28日宣布在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探測到氧分子,這是人類首次在彗星發現氧,可能改變人類對太陽系形成過程的理解。
  • 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科學家們推測來自M78星雲——奧特星雲
    你知道地球上的生命之源——水來自哪裡嗎?你是否想過佔地球上面積四分之三的水來自哪裡呢?科學家推測這些水可能來自M78星雲——奧特星雲的彗星。沒錯,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M78星雲。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科學家們推測來自M78星雲——奧特星雲
    你知道地球上的生命之源——水來自哪裡嗎?你是否想過佔地球上面積四分之三的水來自哪裡呢?科學家推測這些水可能來自M78星雲——奧特星雲的彗星。沒錯,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M78星雲。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它主要由彗星組成。
  • 宇宙的起源,它是從哪裡來的?是怎麼形成的?
    宇宙的起源,它是從哪裡來的?是怎麼形成的?中非有一個傳說:世界上最初只有黑暗的水和偉大的上帝。有一天,上帝肚子疼,嘔吐出太陽。一些水被太陽蒸發並離開了陸地。上帝的肚子痛沒有停止,月亮和星星吐出來了。我們的話是從胃中吐出來的,這顯然是一種神話般的顏色。
  • 宇宙的一切來自大爆炸,那麼大爆炸又是來自哪裡?
    「科學理論應該具有簡單性、解釋性、預測性。但目前我們所說的暴脹理論、多元宇宙似乎並沒有這樣性質。」——保羅·斯坦哈特,2014當我們談到宇宙誕生的時候,第一時間會想到宇宙起源於炙熱、稠密、膨脹的狀態,一切的物質都來自於此。
  • 生命來自水,水從哪裡來?科學家對水來自彗星理論表示懷疑【BBC英語】
    科學家對水來自彗星理論表示懷疑 Scientists have cast
  • 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
    有好多小夥伴們問過這個問題,就是啊,我們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我們仰望夜空尋找答案。一、地球上的水來自彗星說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地球上的水來自彗星。其實月球構成的長期理論不斷觸及到一個叫提亞的古老天體。大約44億年前,提亞與地球相撞。碰撞構成了一個巨大的碎片環,月球是由這些碎片構成的。常設理論以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匯集了水,在與提亞碰撞後,彗星和小行星送來了水。但來自蒙斯特大學的新研討提出了支持地球水另一種來源的證據:提亞自身。這是科學家第一次將地球上的水的來源與月球的構成聯絡起來。
  • 秦朝的時候,哈雷彗星就有記載,它來自哪裡,最終會不會消亡
    在民間傳說中,「掃把星」一直是不祥的象徵,它會給人們帶來厄運,其實這只是一種迷信的說法,所謂的「掃把星」,其實就是我們熟知的哈雷彗星。可是您肯定不知道,在我國歷史上對天象的觀測中,「掃把星」在歷史上曾經常出現,並且還被古人多次記錄了下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哈雷彗星又來自於哪裡?
  • 美麗壯觀的彗星來自哪裡?可能產自這三個地方,給地球帶來水資源
    地球生命的生存離不開水,那麼早期地球的水是來自於哪裡呢?對於地球水的來源,科學界有兩個說法,一個說法是來自於地球本身,地球早期形成的過程中,地球內部釋放出大量的氫氣與氧氣,再加上太陽發出的粒子流,地球上出現了大量的氫氣和氧氣,這些物質混雜在一起,發生了化學反應,因此形成了水。
  • 地球上看到的彗星來自哪裡?發現彗星通往內部太陽系的門戶
    研究小組模擬了來自海王星軌道之外,穿過這顆巨大行星的區域,以及木星軌道內的天體的演化。這些冰體被認為是太陽系誕生以來幾乎原始的物質殘留物。長期以來,彗星從最初形成位置向內朝向太陽的路徑一直存在爭議。這項研究的首席科學家薩裡德問道:在木星的影響下,新彗星如何取代那些消失的彗星?居住在太陽系外的小休眠體和活躍內部太陽系天體之間的過渡在哪裡?它們表現出廣泛的氣體和塵埃彗發和尾巴?這些問題至今仍是一個謎,研究發現,把「網關模型」作為『彗星的搖籃』,將改變我們對冰體歷史的思考方式。
  • 地球上看到的彗星來自哪裡?發現彗星通往內部太陽系的門戶!
    在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快報》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Gal Sarid及其合著者報告了許多彗星在接近太陽系之前通過的軌道「門戶」發現。這個入口是模擬在木星和海王星之間混沌軌道上移動的小冰體。研究小組模擬了來自海王星軌道之外,穿過這顆巨大行星的區域,以及木星軌道內的天體的演化。這些冰體被認為是太陽系誕生以來幾乎原始的物質殘留物。
  • 彗星大氣中的分子氧不是在其表面形成?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文學類科學家們發現,彗星67P周圍的分子氧並不像某些人所說的那樣產生於它的表面,而是可能來自它的身體。羅塞塔上的儀器進行了分析,發現它不僅像預期的那樣含有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而且還含有分子氧。分子氧是兩個氧原子結合在一起,在地球上它是生命的必需品,在那裡它是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羅塞塔拍攝的67P彗星,圖片:European Space Agency此前人們曾在木星的一些冰冷的衛星周圍發現過它,但在彗星周圍沒有發現過。
  • 我們海洋的水來自哪裡?有2種理論給出了答案
    它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分子,藉助化學鍵連接在一起的。氫幾乎和宇宙本身一樣古老,它仍然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數十億年前,當這兩種化學元素結合在一起時,它們就像冰晶一樣形成於塵埃雲中。有一種理論認為,這些塵埃雲是地球剛形成時的一部分。然而,那時的天氣比現在要熱得多,所以,我們很自然地認為,地球表面的水都會在太陽風的影響下從地表蒸發掉。
  • 隕石是哪裡來的呢?來自彗星?還是太陽系中的小行星?
    隕鐵的另一個名字叫做鐵隕石,在這種隕石的成本中,大約90%為鐵,還有很小一部分為鎳。人們在非洲某地發現了目前為止第地球上最大的隕鐵其質量達60噸,在中國發現的新疆大隕鐵並列世界第三,質量達30噸。各類隕石統稱為隕石為了便於區分科學界,命名為實驗室,在多數這樣的運勢中,人們可以觀測到非常小的球狀顆粒。
  • 最新:太陽系中的所有彗星,可能都來自同一個地方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新的研究表明,所有彗星都可能來自相同的出生地。天文學家克裡斯蒂安·埃斯特魯普(Christian Eistrup)有史以來第一次將化學模型應用於14顆著名的彗星,令人驚訝地發現了一個清晰的模式,其研究發現已被《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接受並即將發表。彗星穿過我們的太陽系,由冰、塵埃和類似巖石的小顆粒組成,彗核可以大到幾十公裡寬。
  • 第二個奧陌陌被發現:C/2019 Q4 彗星,如何判斷它來自太陽系外?
    "世紀彗星"isonC/2019 Q4 彗星來自哪裡,它要到哪裡去?C/2019 Q4彗星是在克裡米亞瑪爾戈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傑納迪·鮑裡索夫在1019年8月30日發現的,此後全球多個機構追蹤到了這顆彗星,並且留下了它的倩影。
  • 地球上的水到底來自於哪裡?科學家的解釋,令人難以置信
    近期,有法國的科研團隊在natuer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報告,報告中提到我們的地球形成之初是乾燥的,數十億年來,不斷潮溼最後形成現在的狀態。那麼地球上的水分到底來自於哪裡呢?有化學家勞雷特分析稱,地球上的水分來自於小行星或者彗星,這些地外天體撞擊地球後,就形成了最早期的水分。
  • 最新研究表明:太陽系中的所有彗星,可能都來自同一個地方!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新的研究表明,所有彗星都可能來自相同的出生地。現在我們知道彗星是由什麼組成,其中有哪些分子。它們的組成各不相同,但通常只被視為一組冰球。因此,想知道彗星是否真的是一組,或者是否可以形成不同的子集。如果把現有的化學模型應用到彗星上會怎麼樣?在萊頓天文臺的研究小組中,包括Kavli獎獲得者Eine van Dishoeck,開發了預測原行星盤化學組成的模型,包含年輕恆星的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扁平盤,了解這些圓盤可以洞察恆星和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 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反正不是彗星
    有關地球誕生的模型暗示,大約46億年前地球在剛剛形成的時候相當熾熱,因此科學家認為,地球表面現有的水不太可能回溯到地球創生之時。然而,此前的研究已經暗示,地球在形成大約8億年之後,經歷過一段被稱為後期重轟炸期(Late Heavy Bombardment)的動蕩歲月,當時發生的天體碰撞能夠輕易將水帶到地球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