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吃這個話題,我們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畢竟中華美食可是折服了眾多的外國友人。我們現代的技術,最提倡的就是蒸煮,因為用蒸的方法是最不易讓食物流失養分的,因此市面上各式各樣的蒸鍋到處都是。
然而在1979年3月出土的文物裡,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件形狀極其怪異的青銅器,經過一番研究,才發現這居然是古人使用的蒸鍋,原來蒸煮這個方法,並不是我們現代人首創的,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了,不禁讓人覺得古人真的是太厲害了。1979年3月,考古學家們在江蘇省發現一處遺址。
在將遺址中的文物清點好運出來時,專家們發現了一件造型極其怪異的青銅器。這個青銅器高約四五十公分,上半部分是一個釜,也就是鍋,但在他的下部居然還連著一個更大的圓形物件,足足比釜大出一倍,兩側還用吊鏈吊著。
而圓形物件與釜之間又沒有東西相隔,由於形狀實在怪異,一時間專家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只好將它做出標記,等運回去了在廣集各界人士來解答了。當這件青銅器一經展出,就引起了大家的廣泛猜測,有人說這就是一個雙層的鍋,但是如果要用雙層,為什麼不直接做一個更大的鍋呢?
也有人說這可能就是我們現在所用的蒸鍋,這倒是一個很相近的猜測了,但是圓形物件與大鍋中間並沒有格擋,放哪裡蒸呢?考古是不容猜測的,面對這樣一個奇怪的物件,專家們開始翻閱典籍。
經過長達數月的查找,最在相關文字史料中找到,這個青銅器名叫甗,與演同音。在明朝時造出的這樣一個東西。在崇禎末年,發明出來的這樣一個物件,上面用來炊東西,也就是燜煮,下邊用來燉炒。
功能很像我們現在的蒸鍋,去掉上邊的籠屜,下邊就可以直接炒菜,加上上面的籠屜,就可以在燉東西的同時在將東西放在上邊蒸。所以也就是說,在明朝時期,人們就已經想出了將食物蒸煮這樣的一種烹飪方法。
儘管早就知道五千年的文明讓我們的古人積累了很多的智慧,但真的將這些東西,尤其是真的看見這個奇異的青銅器之後發現早在明朝就有蒸煮方法的時候,還是不禁被古人的智慧嚇了一跳。另外,我們的專家還發現,早在7000年前我國就已經有鍋了,可見在美食領域,我們早了世界整整幾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