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叫絕的玻璃器文物,顏色很高級,古人的審美竟這麼超前

2021-01-09 騰訊網

盛夏白瓷梅子湯用這碗該多爽

古代的文物能有多讓人驚訝?在諸多分類中的玻璃器皿這一塊上,可真出了不少令人叫絕的文物,甚至有的打眼一看,還以為是現代製作出來的。

戰國水晶杯

最逆天的就是戰國水晶杯了,它是1990年在杭州出土的戰國晚期水晶器皿,通體透明、素潔,平唇圓底的結構完全就和現代的玻璃杯別無二致。

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審美竟然和現代如此一致,甚至可以說更超前了!此件文物一出,不知驚豔了多少人,當時考古界的泰鬥蘇秉琦先生就握住水晶杯,激動地直呼「寶物,世界獨一無二!」如果說有人對穿越這件事抱以肯定態度並試圖論證的話,這件水晶杯一定會出現在他的文章論據裡面。

不過現在的技術能很輕鬆地鑑定出這件水晶杯確實就是戰國時期的產物,它由一整塊優質天然水晶打磨而成,經過了細緻的拋光處理,造型非常符合現在的「人體工程學」。

它是我國迄今為止出土的早期水晶器皿中最大的一件,擔得起「國寶」之稱,也早已被列入了《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西漢玻璃杯

廣西也出土了不少美麗的文物,尤其是有著小清新顏色的玻璃器皿,在攝影師的鏡頭下直接美成了文物界網紅。

下面這件「弦紋玻璃杯」是1987年在廣西合浦縣文昌塔70號墓出土的西漢時期玻璃器,有著特別溫潤的、剔透的藍色,質感太絕了,就像天空中無意出現的一抹極致淺藍,美輪美奐。

此「弦紋玻璃杯」據化驗結果表明,是屬於鉛鋇玻璃和鉀玻璃,與西方的鈉鈣玻璃不同,應是運用了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的西方生產技術,集合本土材料燒制而成的,由此看來,古代很早就已經中西合用了。

事實上,在合浦縣文昌塔的發掘中,發現了十幾件這樣的玻璃器皿,均呈半透明,外腹飾有漢代常見的弦紋,顏色極其優越,簡直可以提取加入設計師的顏色庫了。

深藍色玻璃杯

淡藍色玻璃杯

淡綠色琉璃杯

鴨形玻璃注

遼寧省博物館有一件來自北燕的鎮館之寶——鴨形玻璃注。它於 1965 年在遼寧北票縣的一個北燕貴族墓葬中出土,長20.5釐米,外觀是半透明的淡綠色玻璃質,造型十分特別,一頭開口如張大的鴨嘴,一頭尾巴漸細,中間是鼓漲起來的圓形腹部,兩側各粘有修飾。

它的整體造型並不規則,平放著也不會很穩,只有在腹部裝了水之後,才能平穩安放。此器不論是器形還是工藝,都十分别致,全中國僅此一件。

據檢測研究,這件器物的材質是當時中國還不能自主生產的古羅馬帝國的鈉鈣玻璃,這可以側面說明,當時中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已經是很常見的了。

在這座貴族墓中共出土了五件玻璃器,都是絕無僅有的精美的羅馬玻璃器,非常珍貴,在當時是身份地位的重要象徵。《洛陽伽藍記》中有記載:「而河間王琛最為豪首......琛常會宗室,陳諸寶器……自餘酒器,有水晶缽、瑪珊杯、琉璃碗、赤玉卮數十枚。做工奇妙,中土所無,皆從西域而來。」

這些精美的玻璃器不遠萬裡,從古羅馬一路來到中國,在跨越了遙遠的距離之後,又躍過了漫長的歲月,被今天的我們看到。

清代玻璃器皿

從那麼久遠的戰國就有了如此精緻的器物,到了明清兩代,各種玻璃器皿製作更是蔚為大觀。故宮博物院藏的古代玻璃器可達4000餘件,這數量不可謂不高啊,其中又以清代的玻璃器最多。

這是一件「綠色透明玻璃渣鬥」,渣鬥就是唾壺,用來盛裝唾吐物的,是的,有錢人家的小日子就是過得如此的精緻。

而這件清代乾隆時期的渣鬥更是晶瑩剔透,即使是皇宮,也少有這樣連吐盂都如此上心的設計。此通體由透明綠色玻璃磨製而成,外壁上還運用了幾何之美,將其打磨成六角形切面,也因為這幾何紋樣,使得這件器物看起來更像是現代的產物,不管如何,真的是一件質地純淨的精品唾壺了。

同樣是乾隆時期的「藍玻璃方花觚」,也有著通體透明藍的絕妙美色。花觚始於元代,是一種模仿青銅器造型的陳設用瓷,算是比較年輕的文物類型,在康熙、乾隆時期最為流行,是五供之一。

清代玻璃器分宮廷製造與民間製造,宮廷製造指的是清宮造辦處玻璃廠,它是按照皇帝諭旨建立的專門為皇室燒制各種器皿的玻璃廠。清代的玻璃器以宮廷佔比最大,代表了清代玻璃製作的工藝水平。

以上的「藍玻璃方花觚」便是由宮廷玻璃廠製造,器形挺拔大方,既有古樸造型的韻味,又有玻璃材質的剔透輕盈。

還有這件「嘉慶款琥珀色透明玻璃馬蹄尊」同樣出自清宮造辦處玻璃廠,器形呈馬蹄狀,通體為琥珀色透明玻璃,器型周正簡潔,由於署嘉慶款的玻璃器皿很少,因此此件也比較珍貴。話說這器型看起來還有點像化學器皿是怎麼回事!

雍正款藍色透明玻璃八稜瓶」,通體透明寶藍,稜角筆直清晰,不管是造型還是顏色都相當出挑的一件,顯示出清宮玻璃廠的高超技藝。

這樣的八稜瓶造型始見於雍正朝,之後雖有製作,但造型、質地及顏色都比不過雍正、乾隆時期的。

白色纏絲玻璃高足杯」,以涅白玻璃條與透明玻璃條貼成坯,杯麵上有螺旋狀紋理的花紋。從色調風格來看,應屬於歐洲舶來品。

玻璃是人類最早發明的重要的人造材料之一,在幾千年的運用中,人類對玻璃已極為熟悉了。中國的玻璃也有了2000 多年的歷史,不要覺得古代給人印象很質樸無華,其實古人在各種器物的運用上已非常純熟了。

光看著這些玲瓏剔透的美麗玻璃器皿文物,真的就很開心了,老祖宗的審美和藝術創造力就是這麼絕啊!

相關焦點

  • 豆瓣9.0,驚豔世界的中國顏色,究竟有多高級?
    中國傳統色,其實是古人對顏色的定義。在這些色彩背後蘊含的是古老的東方審美和祖先的生活智慧。2018年熱播的電視劇《延禧攻略》,以乾隆朝為背景,它清雅的配色,一度引發了是「中國傳統色」還是「莫蘭迪色」的熱烈討論。
  • 馬家塬連珠紋釉陶杯, 來自2300年前的西亞玻璃器
    馬家塬遺址迄今為止已經發掘出文物14000多件,不論文物數量還是質量,都堪比一座大型博物館的館藏。在出土的眾多文物中,有一件玻璃器皿,頗為神秘。誰知這一清理,一下子震驚了中國考古界:僅清理了三座被盜墓葬,就出土金、銀、銅、鐵、骨、陶等殉葬器物逾500件,綠松石、瑪瑙和玻璃等文物800餘件。這些文物工藝精美、檔次很高,包含的文化信息豐富而獨特。在接下來的考古發掘中,十多年間,馬家塬出土文物達14000多件,其中有大量的國寶級文物,讓世人驚嘆不已。在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連珠紋釉陶杯。
  • 中國丟失的顏色,被他們撿回來了
    古時它其實也是一種顏色的名稱,是一種墨綠色的顏料,相傳從波斯進口,古人曾寫:「薄醉懶添螺子黛,嫩寒初試杏花衫。」這些來自大自然,來自生活日常的傳統色,蘊藏著古人對萬事萬物的觀察和理解。中國人的唯美和詩意,在傳統色裡,找到了感官上的直接印證。幾乎每了解一個傳統色,都會讓人不住感嘆,怎麼能這麼美!
  • 明朝出土怪異青銅器,揭開用途專家震驚了:原來古人這麼超前
    然而在1979年3月出土的文物裡,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件形狀極其怪異的青銅器,經過一番研究,才發現這居然是古人使用的蒸鍋,原來蒸煮這個方法,並不是我們現代人首創的,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了,不禁讓人覺得古人真的是太厲害了。
  • 沉睡海底千年的「黑石號」文物展開唐代海上絲路圖卷
    「黑石號」出水的近7萬件文物中,除一些佔比很小的金銀器、銅鏡、玻璃器屬貴重物品,甚至可能為皇家府庫所有之外,其餘絕大部分是龐大的陶瓷器群,且來自唐代東西南北各地窯口的產品,用作海外出口貿易品。「風物」二字正符合這艘沉船的貨品特徵。
  • 曾侯乙墓發現「超前科技」,一件令人如痴如醉,一件至今無法複製
    當然,建鼓底座無論重量還是功能,某角度看實難與編鐘相提並論,但鑄造技藝上,目前少有文物能與之比肩;甚至專家至今都沒能數清楚它身上究竟有多少條「龍」。曾侯乙墓的發現還有一段「驚險」歷程。1977年9月,隨州城西兩公裡處,一個叫做擂鼓墩的丘陵地帶駐紮著一支空軍雷達部隊;當時為了擴建基地曾開山炸石,施工過程中發現紅色砂巖的山崗上,竟出現了一大片質地鬆軟的褐色泥土。
  • 【陝西文物探探探】古人傳遞書信是如何保密的?來看看2000年前的...
    何全喜介紹,除了用來封簡牘,封泥還可能被古人用來封進貢朝廷的器物,同樣也會在上面蓋上印章。封泥用土一般是就地取材,所以呈送給皇帝批閱的簡牘封泥顏色各種各樣,有的發紅,有的偏紫,還有的顏色則比較淺,這和各地土質所含的成份不同有著直接關係。現場演示用來做封泥的土來自藍田。何全喜說,藍田的紅膠泥也很有名,直接用生土和水和好後,粘性就很大。
  • 你知道多少種顏色來形容玉的色彩?去故宮尋找中國傳統色
    你知道多少種顏色來形容玉的色彩?有多少中顏色來定義酒的光澤?如果你對顏色很敏感,並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特別是對故宮裡的那些事兒好奇,那一定不要錯過這本《中國傳統色》。近日,中信出版社推出《中國傳統色 : 故宮裡的色彩美學》 帶領讀者在故宮中開啟美的探索。
  • 沉睡海底千年的「黑石號」文物,展開唐代海上絲路圖卷
    「黑石號」出水的近7萬件文物中,除一些佔比很小的金銀器、銅鏡、玻璃器屬貴重物品,甚至可能為皇家府庫所有之外,其餘絕大部分是龐大的陶瓷器群,且來自唐代東西南北各地窯口的產品,用作海外出口貿易品。「風物」二字正符合這艘沉船的貨品特徵。
  • 四川出土的三星堆遺址,驚現多件詭異文物,神秘面具為何至今無解
    ——村上春樹自人類誕生起,社會就在鬥轉星移的變幻中循序發展,在已有的認知中,人類是高級動物,人類可預測並徵服一切。但事實果真如此嗎?縱觀人類的文明發展史總會有著驚人的發現,人們所認為萬年前科技落後的時代竟然存在著現代文明難以解釋的高度文明。
  • 世界最逆天的4大文物,一件非地球之物,圖3疑似遠古「手機」!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者,文化的繼承者。所謂的文物就是人類歷史上具有意義的,而且不可再生的遺物。在世界諸多國家中,以四大文明故宮及其周圍國家的文物為最。就拿我國來說,僅故宮收藏的文物就高達180萬件,埋藏於地下等待考古出土的更是數不勝數。
  • 你說配色不夠高級?這4招教你最實用的高級配色
    高級的顏色是什麼?在你眼中什麼是高級的顏色呢,是一看就「貴」氣逼人的古代教皇的酒紅色教袍;還是故宮博物院城牆的紅牆黛瓦;亦或是沉穩不失柔和的莫蘭迪色系;正如「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一樣,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審美習慣,眼中的高級顏色自然也是不盡相同,儘管在【高級的顏色是什麼】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做一錘子買賣,但可以從一些符合大眾審美的顏色高級的作品中探索一二。
  • 古人如何過端午?跟著揚州博物館文物「穿越」探究竟!
    那麼,古人是如何過端午的呢?或許,我們可以從文物中尋找一些蛛絲馬跡。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在揚州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中,其中不少都與端午節的主題有關。而令人驚喜的是,在畫面中的遠處,就是揚州地標性建築白塔。看來,汪鋆記錄下的這次熱鬧的龍舟賽事,應該就是在瘦西湖內了。
  • 出土的這5件文物,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圖3被網友稱為穿越品
    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雖然近幾百年各方面發展都很迅速,並不能說明現代人就比古人聰明,而是客觀條件所決定。近年來,考古學家發掘出不少堪稱逆天文物,無不是古人智慧的結晶,甚至有些仿佛是從現代穿越過去的。圖一是陶製管道,不過它屬於秦朝時期的文物,作用和結構跟現在的管道幾乎沒啥差別。
  • 流傳千年的審美就是這麼好看!
    這些凝結了古人經驗的俗語,是流傳千百年審美的提煉,在古人衣冠裡、書畫中,呈現出清麗雅致的大美中國色。,卻不覺得雜亂,這是因為在設色時巧妙地搭配了不同飽和度、不同色溫的顏色,讓顏色雖多,卻井然有序,毫不繁雜。
  • 美版VOGUE曬中國模特照片惹爭議,寬眼距成審美水準,很高級
    VOGUE美國版官方INS曬了中國模VOGUE美國版官方INS曬一位中國模特QizhenGao的照片,引起了全國人民的爭論,甚至進行了熱烈的搜索,網友認為這是亞洲系的歧視,這種審美其實是對中國人的刻板形象,實際上,美國的方法有各種各樣的種類,寬廣的眼睛和厭世的臉也可以說很美,但是選出的中國高級臉都是這個風格
  • 從文物中感受古人愜意的夏天
    從文物中感受古人愜意的夏天沒有空調、電扇,沒有手機、電腦……面對漫長的炎炎夏日,古人的生活真讓過慣了現代生活的人們「擔心」。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相較於現代人的生活,古人的消夏方法有很多,他們充分借鑑各種自然條件,發揮奇思妙想,把炎炎盛夏過得似乎比現代人更清涼快樂,更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