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在商周之前是一個青銅器大國,鼎作為青銅器裡的重器,一直是青銅器裡的重要種類。中國古代有九州的說法,其實就是鑄九州以鼎,就各州都以鼎的形式以命名和給定,還有「一言九鼎」的說法,其實就是一些重要的發令、制度、決心、治國方略都會以鼎的方式來表明其重要性。可見鼎在古代統治者心目中的重要性。這方面的代表作就是毛公鼎。
中國是青銅器使用、鑄造大國,商周以前出土過好多青銅重器,其中最有名的,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就是出土於河南的司母戊大方鼎。司母戊大方鼎原器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因為出土時是私人挖掘,因體積過大,為防日寇擄走,該鼎曾被認為破壞,但最後終究被組合好,1946年重新出土,1959年從南京調往北京,並珍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本鼎重832.84公斤,採用的是範式澆築法,可以想見,在古達那麼低的技術手段下,採用如此技術鑄造如此青銅器重鼎,可想而知中國人的聰明智慧。所以說,司母戊鼎是目前人類,全世界,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在中國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並且,2002年,該鼎就已經被中國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之一。
但雖然鼎是真實的,對這個鼎的命名卻一直存在爭議。據考證,該鼎是商王武丁給后妃婦妌鑄造的禮器,因為商代字體書寫不那麼規範,正寫反寫都一樣,,所以『司』和『後』看起來一樣,但鼎本身鑄造的原意初衷更接近『商王之後』,所以現代學術界更多人贊同『後』。但鼎初開始被命名的時候,有些權威專家強行解釋鼎上的銘文為『司母戊』,據稱該「磚家」竟然憑自己的愛好認為,「司」應該讀「祀」,也就是祭祀的意思。其實當時就遭到大多數其他專家的反對,後來一直有專家撰文反對,可是誰讓人家是「權威磚家」呢,所以這一叫,就錯叫了好幾十年。至於這個所謂「權威磚家」是誰?有好人說是郭沫若此人,是他故意「耍大」這麼命名來的。
其實對於廣大中華兒女來說,司母戊也行,后母戊也罷,這個鼎都是咱們老祖宗傳下來了,較真是挺有意思的行為。所以,你認為是叫司母戊好呢?還是叫后母戊好呢?是應該約定俗成就這麼錯叫下去,還是現在開始慢慢改過來呢?歡迎大家發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