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清華同衡 清華同衡規劃播報 收錄於話題#觀點集錦25#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28
全球視角下,未來城鎮化的發展趨向?
城鎮化格局在不同地區面臨的任務?
2020年11月16日,第八屆清華同衡學術周正式開幕,恰逢建院二十周年,本屆學術周融合傳承、堅守、創新與展望,邀請各位大咖一起探討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過程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下午自由討論環節邀請五位重量級嘉賓圍繞「面向未來二十年——中國城鎮化面對的問題與路徑」,分別從國際、國家、區域、企業、個人視角等方面展開討論。以下根據對話實錄整理。
主持人:
袁 昕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 院長
嘉賓分享
對話嘉賓: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石楠;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司馬曉;
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 夏保林;
陝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史懷昱;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 徐全勝。
* 嘉賓按照發言順序排列
石 楠
「
如何實現全球城鎮化,空間設計上如何能夠保證均好的享受度,如何能夠保證每一個居民享受同等公共服務,這大概是研究城鎮化問題時需要重點考慮的。
」
從國際來看,中國的城鎮化水平跟全球基本一致,區域差異很大,要轉型、綠色發展也是一樣的。但我們的治理體系和國外有很大的區別。
首先中國城鎮化建設建議要從現代化的角度來看待城鎮化,要多從國家治理現代化到城市社會治理,乃至於我們熟悉的工程、規劃設計領域如何適應治理現代化。
第二建議從全球城鎮化來講,美好的自然環境轉化成我們的經濟價值、生活質量,但是如何轉化成精神層面的滿足,這是必須要進行考慮的一個問題。
第三建議要關注差異。在空間設計上如何能夠保證所有的人有均好的享受度,我們的道路設計、工程設計的布局如何能夠保證每一個居民,尤其是弱勢群體能夠享受一樣的公共服務,這大概是我們在研究城鎮化問題時需要重點考慮的。
司馬曉
「
城市化從單一的城市越來越注重都市圈的一體化發展,存量發展階段進入到增量發展,高品質、綠色的發展趨勢,發展動力從要素推動向創新驅動發展,發展的特徵從土地城鎮化往人的城鎮化,回歸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本質。
」
從國家遠景發展目標來看,展望今後20年的中國城鎮化目標,主要是在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今後城鎮化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都是由以下幾種轉型發展的趨勢派生出來的。
第一,從發展導向上看,我們的城鎮化不再追求大規模「擴容」,而是「提質」;
第二,從發展格局上看,城鎮化從單一的城市發展越來越注重都市圈的一體化發展,區域協同發展;
第三,從發展模式看,我們的發展已經從增量發展進入到存量發展,高品質、綠色發展,同時從注重城市建設向注重城市治理轉變;
第四,從發展動力來看,從要素推動向創新驅動發展。
最後從發展的特徵來看,是從土地城鎮化往人的城鎮化,回歸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本質。
在這樣一個趨勢下,深圳做了一些探索。首先,深圳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特別注重區域邊界地區的協同發展。其次,存量發展的城市更新,更加注重更新政策與標準的制定, 不斷根據更新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修訂政策,重點協調好政府、企業、社會、市民以及利益相關人的權益,確保公眾利益和公共產品的提供。城市更新不光是一個拆除重建,整治,或者說保護歷史文化這樣一個簡單的邏輯,它其實是一個城市精細化的再城市化的過程,要特別注重三維空間資源的優化和整合,真正在存量發展過程這就要求我們的城市規劃編制工作從方案產品的提供,更多的轉向全過程的技術服務的提供。
史懷昱
「
堅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的理念,大力支持中心城市、優勢地區的發展;努力推進縣城的公共基礎設施的均等化,提高服務水平與鄉村振興的帶動作用。
」
結合陝西區域特點,未來城鎮化建設應堅持一種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的理念。
一方面應該大力支持中心城市、優勢地區的發展。優勢地區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對產業有很強的競爭力,同時對人口也有很強的吸引力,所以應該順應這種趨勢,把人口和產業相關起來,做大做強。特別是在陝西來講,西安是一個很有競爭力的城市,也是我們文化的一個品牌,也是非常有特點的城市。
另外一方面從縣城來講,縣城應該發揮量大面廣的特徵,為廣大地區甚至為鄉村振興提供支撐,以質量和品質來突出縣城的高質量發展基礎性的作用。
夏保林
「
城市面臨著更新和改造,農村將來也面臨著提升,功能的提升、環境風貌的提升,這是將來農村發展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
中部地區的特徵是農村面積大,縣域城鎮化是未來城鎮化的主要內容。
人口方面,原來的城鎮化是中西部地區人口向沿海發達地區轉移,農村地區向城市轉移,現在這個趨勢發生變化,出現了城鄉通勤人口,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的力度不會那麼大了。
產業方面,縣域內二三產業大多數集中在縣城,小城鎮二三產業集聚能力有限,農村將來的發展趨勢是現代農業,就業人口大多仍會從事農業及其相關產業。
從布局上看,縣城將來是農村區域非常重要的中心,其功能的提升完善要面向縣域需求,尤其較為優質的教育、醫療等等。
小城鎮的發展要重新定位,主要服務農村地區的生產生活。未來一定時期內農村的規模和總體格局將會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儘管總體趨勢是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逐步縮小。
徐全勝
「
高質量發展、以人民為中心,規劃、建築、景觀園林協同和集成,城市治理體系要把實際的問題協同集成起來解決,這個就是我們新時代長期的目標。
」
關於未來的發展,我想說三點。
第一個特點,統籌規劃越來越重要。
第二個特點是自下而上科技的支撐,一個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是總要求,目標是以人民為中心,同時中國自主創新的過程應該也是一個目標,所以是從底層技往上推動。
第三個特點是協同和集成,規劃、設計、景觀園林要協同和集成,建築自身也要協同和集成,城市包括城市大腦,包括上海的城市治理體系要把實際的問題協同集成起來解決,這個就是我們新時代長期的目標。
袁 昕
「
新型城鎮化絕對不是單一路徑。從規劃、設計、諮詢的角度,檢討自己、尋找結構改革方向的目標,這可能是作為規劃的從業者要去深入思考的問題。
」
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還是發展的不均衡和不充分的問題,不同地區的發展還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新型城鎮化絕對不是單一路徑,絕對不是一刀切的。
因地制宜地體現這個地區發展階段的特點,深入了解並研究好自己的問題,借鑑他山之石,這是我們在未來工作中要特別注意的。
城鎮化的核心還是滿足人的需求,尊重城市發展規律。我們要看清城鎮化的發展趨勢,研究新時期的新問題,規劃設計機構應該多從自己所處的供給側角度思考和探索改革創新,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尋找問題的答案。
* 註:本文內容根據現場發言整理,已經專家審閱
(本場同步在清華同衡直播間、國匠城bilibili主頁、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搜狐城市、築龍學社、一點資訊等平臺直播,上萬網友同時觀看,線上討論熱烈。)
查看更多專題與觀點
傳承堅守創新展望
清華同衡廿年冠禮暨第八屆學術周回顧
學術/專題
2020第八屆清華同衡學術周觀點集錦
關於「清華同衡學術周」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孕育於中國特色規劃體系,脫胎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誕生於世紀之交,依託清華大學的綜合學科與產業優勢,致力於開展國家與地區宏觀發展政策研究以及人居環境建設工程的技術研究與實施,為國家部委、各級政府部門、企業等提供研究和諮詢服務。清華同衡多年來堅持「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思想,於2013年起每年策劃舉辦「清華同衡學術周」,邀請跨行業專家及行業同仁共同聚焦社會熱點,暢談城鄉百態,實現學術思想的博採眾長、不斷創新,為行業帶來耳目一新的學術思潮。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原標題:《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 | 未來二十年中國城鎮化面對的問題與路徑》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