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鄉社區、關鍵是體制創新。為深入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今年,五華區出臺了《黨建引領網格治理「以訴為哨、接訴即辦、未訴先辦」工作方案》,通過深化黨建引領「吹哨報到」工作體制機制改革,以城市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網格化,以居民小區為「小網格」,實施居民區黨建與物業服務「雙覆蓋」工程,不斷推動治理重心下移、服務觸角下延,著力構建「網格治理、條塊結合、層級負責、服務統籌」的基層治理「大格局」。
完善黨建引領體系
激發網格治理內生動力
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化,網格的精準劃分、全面覆蓋是前提。在城市網格化管理「四級網格」的基礎上,五華區以街道為主體,在101個社區內部科學劃分335個社會治理網格,將網格內黨員群眾納入網格服務管理,並對網格實行全區統一編碼管理,以社會治理「一張網」「網住千萬家」。
推進支部與物業在居民區「雙覆蓋」。「基層黨建進網格,就是要讓黨支部和黨小組建在小區裡、樓院中,依託樓宇、街區、商圈市場等建立黨組織,打造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黨建工作網絡。」五華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在物業管理體系相對健全、居民黨員相對集中的居民小區建立小區黨支部,五華區還積極引入「紅色物業」「準物業」接管老舊居民小區,推進無人管理老舊小區實現黨建和物業「雙覆蓋」。
推動專職和兼職社工隊伍「進網格」。黨員行動者的湧現是實現網格功能整合和轉換的關鍵一環。五華區在社區將原有10個分類辦理窗口整合成「一窗辦理」綜合服務窗口,打造「全能社工」隊伍負責接件辦理,變社區工作者「坐班」服務為「走班」服務,將釋放出的人力沉入管理網格。同時,以項目化運作的方式,緊盯群眾「急難愁盼」事項抓整改,著力打造一支業務精、能力強的「項目社工」隊伍。
推行兼合與聯合區域融合「大黨建」。為適應網格化治理服務需要,五華區推行社區「大黨委」制和兼職委員制,吸收駐網格內有關單位黨組織負責人進入網格黨組織班子,建立服務需求、服務資源、服務項目「三張清單」和雙向認領機制,實現網格內區域共建資源的有效整合。
豐寧街道虹山中路社區劃分了「中路、北路、普吉路」片區三個網格,實施網格「一格三員」和「三定一包」,探索建立「走、聽、建、解」433工作法和「一事一應、一事一解」微群服務網,打通了群眾訴求「15分鐘便民服務圈」;在普吉街道王家橋社區,9個轄區共駐共建黨組織組成了「聯合黨委」,以「1+7+X」「七員入網」工作模式,對網格內社會治理的重難點區域實施精準治理,為促進區域化黨建新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有效途徑。
深化「吹哨報到」改革
推動賦權增能夯實基礎
網格治理的權利如何保障,關鍵在於增能於街道、還權於社區。五華區把基層社會事務的管理權進一步細化到小區、院落、樓棟等網格,賦予社區對轄區內重大活動和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評議權,最終讓權力下沉到居民身上,從強調覆蓋面的「建黨」到強調質量和功能的「黨建」轉變。
健全黨群服務陣地體系。通過推進「1+10+N」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建設,五華區著力於建設覆蓋廣、開放式、共享性的黨群活動、居民議事、多元協商陣地,為居民群眾參與網格治理注入資源、提供場所。實行社會組織「登記備案雙軌制」,大力培育「四大類」社區社會組織,為社會組織登記鬆綁,引導、培育和支持社區社會組織發展。
增強街社主責主業職能。持續深化街道去機關化、社區去行政化工作。在街道層級,五華區正在穩步剝離街道招商引資、協稅護稅等經濟工作任務;在社區層級,穩步剝離社區被上級政府部門「向下延伸」的行政管理職能,推動街道社區歸位於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主責主業。通過「去兩化、兩剝離、雙歸位」,推動街道接管原本由社區承擔的行政職能,推進社區減負增效、提能增責。
層層向下賦權擴能。五華區將「吹哨報到」的吹哨權利下放至社區、網格,針對基層社會治理民生難題、頑瘴痼疾,由網格長直接發起「吹哨」,各方力量在社區議事平臺「報到」,共同「說事、議事、辦事」。
在護國街道祥雲街社區,四級組合網格和五級微型網格被定位為「紅色網格」。社區還充分搜尋、發動轄區資源,充實網格服務員,組建了一支能服務、善協調、敢擔責的紅色網格服務隊伍。在紅色網格中組建了先鋒責任組,聚合了居民志願者、轄區保安等多元力量,動態入網開展志願服務。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紅色網格先鋒員迅速入網,先鋒責任組組長分別沉入責任網格一線帶隊,做宣傳、盯人員、測體溫、跑消殺……他們當中,有的主動請纓、每天背著16公斤重的噴灑桶反覆爬樓開展消殺,有的送來了生鮮蔬菜,有的捐款捐物,紅色網格「硬核」發力,將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共抗疫情的強大合力凝聚在了紅色網格中。
健全「接訴即辦」機制
實現群眾訴求快速處置
如果說「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是「吹哨報到」改革的落點,那麼「接訴即辦」機制,則是力圖讓回應群眾訴求的舉措更快一些、更貼心一點。五華區將群眾撥打12345市長熱線的訴求類問題作為「吹哨報到」的「哨源」之一,依託「吹哨報到」區級指揮調度平臺,搭建「接訴即辦」區級直派平臺,建立起扁平化的訴求直派垂直指揮流程,逐步健全「接訴即辦」快速響應高效處置機制。
規範「接訴即辦」工作機制。對照《昆明市城市網格化管理「接訴即辦」訴求類型、辦理時限和辦理標準》,五華區結合實際,建立健全了訴求限時辦理機制,細化和分解了辦理規範。同時,進一步優化「接訴即辦」考評機制,探索建立以「七有」「五性」為評價核心的監測評價指標體系,推動行業主管部門和單位主動向前一步,解決重點共性問題。
發揮「智慧黨建」引領功能。以「智慧黨建」三年行動計劃為牽引,五華區加強了智慧系統對黨建引領網格治理工作的平臺支撐,開發建設集訴求受理、信息採集、綜合監管、協調指揮、交互評價等於一體的智慧信息服務管理系統,對社會治理網格化人、房、物、事、組織等信息動態管理,及時回應、妥善處置群眾訴求,增強服務的時效性。
探索「一網集成」治理平臺。五華區還積極整合黨建服務、城市管理、綜治維穩、人口管理、便民服務、社會保障等與居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管理和市場化服務資源,大力整合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綜合服務平臺、12345熱線一號通系統平臺、「智慧城管」網格化運行平臺等智慧平臺,實現「一門受理、全程協同」,方便群眾生產生活。
2019年,豐寧街道完成了綜合治理中心指揮大廳的建設、綜合執法隊辦公場所的改造和社會面圖像信息系統400個監控探頭的整合。依託指揮中心指揮調度平臺和「一部手機治豐寧」APP為完善和補充,達成了網格互通互聯。在這個內容豐富的網格基礎資料庫中,涵蓋了居民低保、空巢、殘疾、黨員等群體的信息,同時還增加了工作依託資源和服務資源的基礎數據。每個網格社區都配備了2臺移動終端PDA,可以及時發現社區管理中的問題,實現了網格信息的互通互聯,進一步提高了事件處理的效率。
探索「未訴先辦」模式
做活網格治理工作體系
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網格化,提升服務群眾效率是根本目的。群眾提出的訴求,要又快又好辦理;群眾沒有提出的訴求,五華區也以「未訴先辦」模式,堅持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將好事辦在群眾「開口」之前。
壯大前端發現隊伍。在網格內,五華區建立起「1+7+X」網格人員隊伍,鼓勵在職黨員和黨員志願者擔任樓棟長、單元長,並作為網格員承擔網格管理服務工作。網格長堅持每天調度一次網格員工作,網格員日常巡查突出人、戶、房、組織等基礎信息,及時反映居民、網格內各類組織的民生訴求和意見建議,通過「接訴即辦」標準快速辦理或納入「哨源」以「吹哨報到」解決。
項目運行破解難題。根據資源和居民需求清單,五華區以清單項目的管理方式,逐條落實清單難題,配置相應的人力物力或通過購買社會服務下沉到網格,有針對性地輔助黨支部化解治理難題。同時,實施「雙報到雙報告」機制,賦予網格對黨員幹部「八小時外」履職情況的監督權、評議權,激發在職黨員積極參與網格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
大力發展志願服務。在居民小區、樓宇街道、商圈市場等,五華區將大範圍開展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雙找」活動,組建「小區黨員志願服務隊」「服務直通室」「黨員服務超市」等服務平臺,組織黨員隊伍根據自身職能特長擔任小區醫生、小區調解員、小區警察等職位,引導各方面力量發揮所長,廣泛參與志願服務活動。
依託五華區「黨建引領、智慧眾治、志願圈圈」服務平臺的凝聚作用,運用「金豆兌換」社會動員激勵機制,有序引導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群眾、公益團隊積極投身網格治理工作,讓網格志願者在「小圈圈」裡發揮大作用,讓「金豆豆」為黨員群眾的參與「點個讚」,形成黨建引領網格治理、共治共享的強大合力。
黨建引領惠民生,服務群眾無死角。通過實施黨建引領網格治理「以訴為哨、接訴即辦、未訴先辦」工作,五華區進一步發揮黨建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引領作用,把服務延伸到老百姓生活的每個角落,切實把民生工作做得更細緻、更紮實、更精準,努力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五華區融媒體中心 郝大維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