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黨的組織路線,按照「五化協同、大抓基層」工作思路,聚焦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做好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以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為抓手,通過抓實網格設置、人員配備、待遇保障、實體運行、責任落實「五個到位」,紮實推進全區市域治理現代化,著力構建黨組織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區基層網格化治理新格局。
網格設置到位 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規範有序推進
以「小網格」構建基層黨建「大格局」,堅持精準、精細、高效推進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讓城市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優化網格設置,突出「實用」。按照300—500戶標準,遵循規模適度、方便管理、有效配置資源的原則,全區268個街道、2431個社區結合地域區劃、居民群體、需求事項等實際共劃分28142個網格,基本實現網格全覆蓋。呼和浩特市、包頭市不搞強拉硬拆,區分建制小區、集中搬遷區、棚戶區等地域區劃特點,宜大則大、宜小則小劃分網格,滿足了大中型城市網格化治理的需要。
推動多網合一,突出「整合」。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加強政法、公安、城管、環保、交通、民政、衛健、民委等「多網融合、一網統籌」。赤峰市將治安綜合、就業社保、應急管理等多種網格合而為一,整合基層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承接網格內各類社會管理事務,實現「一個網格服務、一張網格治理」;呼倫貝爾市把每個單位組織,每家每戶統一編入社區網格,將信訪維穩、文明創建等重點工作融入網格,實現網格「整體覆蓋、便於管理、無縫銜接」。
規範網格圖示,突出「公開」。巴彥淖爾市在全市黨群服務中心統一規範設置了網格化治理示意圖,明確了區域劃分、職能職責、辦事流程等;包頭市青山區在小區樓棟單元顯著位置設置公示牌,公示網格員基本信息和家居常用服務電話,切實打通網格化服務治理的「神經末梢」。
人員配備到位 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力量穩定充足
有效整合現有社區工作力量和職能部門力量,採取公開選聘和多元補充等方式,挖掘調動社會組織力量,多方統籌、配齊配強網格員隊伍,激發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新活力。
建強核心隊伍,選派社區工作者擔任網格長,特別是注重選派善抓會抓敢抓民族工作的優秀幹部擔任網格長,公開招聘樓棟長、單元長等為專職網格員,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統一開展網格治理工作。烏海市按照「一格一長一警一專多兼」的原則,每個網格除配備一名由社區「兩委」成員擔任的網格長外,另外又配備一名專職網格員,專職網格員力量得到切實強化。赤峰市松山區臨潢社區針對少數民族群眾較多的實際,選派蒙漢兼通的網格員深入網格一線開展黨的民族政策宣講、幫助解決群眾的揪心事煩心事操心事,贏得各族群眾的廣泛讚譽。
整合部門力量,吸納相關職能部門和機關單位派駐人員參與網格治理,協助開展醫療衛生、環境治理、矛盾調處等公共服務事項。赤峰市紅山區將342名由城管轉任的網格員下沉基層,並以公安、衛健、市場監管、應急管理四個部門基層工作力量為骨幹,採取「一人多格」的方式,組建「4+N」網格服務團隊514支。
吸納輔助力量,廣泛吸收「兩代表一委員」、居民代表、物業公司骨幹、各類志願者等擔任兼職網格員,培育引進專業型社會組織,延伸服務「觸角」,豐富網格治理內容。錫林郭勒盟吸收478名在職黨員、各類志願者等協助做好網格治理工作,著力打造「八小時以外的服務圈」,逐步形成了「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的工作格局。鄂爾多斯市連續舉辦全國性「相聚草原、社工論劍」活動,培育孵化了2000多家本土專業社會組織、60多家社工機構,保證每個網格至少有一家專業社會組織、2個專業「社工」參與基層治理。目前,全區共有24363名專職網格員、49383名兼職網格員奉獻在社區網格一線。
待遇保障到位 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基礎不斷夯實
注重下沉資源、服務到基層,切實加大基層辦公服務經費投入,著力提高網格員報酬待遇、暢通網格員晉升通道,讓他們有身份、有歸屬、有底氣,工作狀態有了質的提升。
經費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自治區財政從2013年開始累計下撥2.425億元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資金,用於開展便民利民、群眾活動、關愛幫扶等。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從2016年開始創新實施「社區暖心事」項目,累計整合投入2億多元,完成了3400多個服務項目;包頭市每年投入2000萬元提升專職網格員待遇水平。
報酬待遇進一步提高。呼和浩特市市縣兩級財政按1:1的比例為專職網格員每人每月發放工作補貼2000元;烏海市通過勞務派遣公司輸送的專職網格員每人每月達到3800元,同時對專職網格員給予1000—3000元不等的年度績效一次性獎勵,兼職網格員實行「專項補貼+積分兌換」制度。
激勵機制進一步健全。各地持續完善網格員激勵保障機制,對政治素質好、表現突出的專職網格員,探索納入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從區管黨費中列支專項資金,集中表彰星級網格黨支部。
實體運行到位 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取得實際成效
自治區制定《黨建引領基層網格化治理實施方案》,從制度層面為加強網格建設、提高基層黨建質量、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撐。
規範職責職能。各地區按照「全要素網格」要求,結合實際建立明晰的網格服務管理職責體系,特別是針對邊疆民族地區實際,堅持把推進民族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網格重要職能職責,進一步細化明確網格職責,普遍細化了網格長、網格員職責清單。赤峰市綜合考慮各部門治理需求,將網格職責細化為基層黨建、信息採報、便民服務、矛盾化解、隱患排查、治安防範、衛生管理、人口管理、宣傳教育、民族團結等,明確網格權責邊界,適當位置公示網格長、網格員職責。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守望相助、團結奮鬥」的重要囑託,興安盟、通遼市、錫林郭勒盟等地社區網格員認真履職盡責,上門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團結進步法規知識,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中華民族一家親觀念,增強維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的責任感。
建好用實黨群服務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優化完善黨群服務中心體系,推進場所標準化建設,豐富服務功能,健全管理運行機制,為網格治理提供支撐。包頭市青山區建設了59個「一米陽光」鄰裡屋、書記工作室、老少樂園等網格治理小陣地,把服務延伸到小區和樓棟,有效提升服務精細化水平。興安盟科右中旗推動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社會治理指揮服務中心、融媒體中心和大數據中心「五中心」合一建設,凝聚起了為居民群眾服務的強大合力。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形成以社會治理聯動指揮中心、矛盾糾紛預防與多元化解中心等「六翼」為支撐的黨群服務多元聯動工作體系模式,實現了城市黨建與社會管理服務、民族工作的深度融合。
搭建「黨群連心橋」智慧平臺,推動「多網合一」、數據共享、資源聯用,將智慧服務終端延伸到各個領域、各級網絡。烏蘭察布市研發 「智慧社區」信息平臺,社區工作者依託平臺能夠及時發現上報處理為民服務事項,切實提升了黨組織處理基層治理事件的反應速度和辦事質量。通遼市奈曼旗依託智能化管理平臺,採取量化計分、智能分析、自動提醒服務等方式督促網格員及時高效提供服務。錫林郭勒盟、赤峰市紅山區、鄂爾多斯市鄂託克前旗、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等地依託智慧綜治手機APP形成線上和線下、網絡和網格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
健全完善制度體系。各地努力打好制度「組合拳」,構建「民呼我應,黨群共治」的網格化治理新格局。赤峰市按照多方聯動、各領域融合的理念,出臺了基層黨組織建設「1+8」制度文件,制定了全領域融合黨建、網格化治理、黨群服務中心提檔升級等配套文件;包頭市、通遼市、烏蘭察布市、鄂爾多斯市、烏海市、阿拉善盟、呼倫貝爾扎蘭屯市等地均出臺了相應的網格化治理工作方案、實施意見或辦法,為實施網格化治理提供了遵循。
責任落實到位 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合力不斷凝聚
各地各部門聚焦網格、抓實網格的思想共識基本形成,各級黨委謀劃推動、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的格局基本形成。
聚焦重大任務。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區廣大街道社區黨組織充分發揮社區網格化治理優勢,嚴格落實「八個落細落好」要求,堅持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向網格下沉,使每個單位、每個組織、每家每戶都處於網格之中,讓每個社區、每個網格都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神華康城社區吹響「防疫哨」的第一時間,10個包聯單位、6個駐區單位、8個社會組織立即響應,組建8支防控隊、8個網格臨時黨支部,築牢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有效防線。
強化四級聯動。全區通過市、旗縣(市、區)、街道、社區四級「書記抓、抓書記」,認真落實「第一責任人」職責,構建起以上帶下、以下促上、強勁有力的「動力主軸」,自上而下壓實網格職責職能。呼和浩特市實施「書記領航」工程,專門成立由市委書記擔任組長的全市城市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抓好規劃指導,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市四區書記分別領辦街道管理體制改革、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融合黨建和網格化治理四個課題,形成各有側重、逐項突破工作局面。
彰顯聯動效應。全區98.5%的街道建立「大黨工委」,99.5%的社區建立「大黨委」,橫向聯動實現應聯盡聯、應建盡建,共治共建共享效果進一步凸顯。烏蘭察布市建立「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共落實項目清單586項,有效推動了機關單位資源力量下沉。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在社區搭建「百腦團議事廳」「群防群治說事點」等區域議事協調平臺,組織居民代表、業委會成員召開座談會,徵求收集居民意見建議,通過「愛心加油站」「愛心存摺」建立積分兌換激勵政策,有效提升了社區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熱情,激發了居民自治能量。(記者 及慶玲)
[責任編輯: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