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沒人管,現在小區裡不僅裝上了智能門禁系統,還有黨員群眾輪流值班。」11月23日,說起黨建帶來的新變化,漯河市召陵區天橋街道灕江路社區棉麻龍泰小區的居民張大爺豎起了大拇指。
棉麻龍泰小區曾是個無主管單位、無物業管理、無人防物防的「三無樓院」,髒亂差現象嚴重。漯河市集中開展黨建引領「三無樓院」治理,組建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全市994個「三無樓院」裡的大事小事都有黨組織牽頭負責。
黨建引領精耕細作,城市社區展露新顏。河南省堅持抓黨建與抓治理、抓龍頭與強體系、抓重點與補短板、抓示範與促全面「四個相統一」,構建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注入速度、力度和溫度。
打造互聯互動「共同體」
「你到社區認領崗位了沒有?」這句話已經成為永城市在職黨員之間流行的問候語。
永城市開展「手拉手」結對共建,吸收駐區骨幹企業、學校、醫院、公司中的在職黨員擔任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加強駐區單位和社區黨組織互聯互動。
從「單打獨鬥」到「協同作戰」,從「各自為政」到「握指成拳」,城市基層黨建新框架雛形已現。近年來,河南省緊扣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要求,堅持系統建設、整體建設的工作思路,構建上下貫通、互聯互動的立體格局。
在責任聯動方面,明確縣(市、區)委書記、街道黨工委書記、社區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責任,把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納入述職評議考核範圍。在組織聯動方面,指導各地全部建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機制,健全完善以街道社區為主導的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橫到邊、縱到底」的立體工作格局。
平頂山市2.2萬名機關黨員到社區報到,聯建項目4600多個;汝州市建立健全需求、資源、項目「三項清單」,推動198個駐社區單位黨組織與24個社區結對;新密市對現有無主管樓院合理劃片,以市直機關黨支部為單元分包聯繫155個無主管樓院……街道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黨組織統籌聯動,形成以塊為主、條塊融合、雙向用力的城市基層黨建「共同體」,激活了基層發展活力。
做強街道社區「主軸心」
在鄭州市,一場體制改革引人關注。它取消了街道承擔的招商引資等工作任務,突出街道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的主責主業。同時,還在街道探索建立區域產業賦能聯盟,同時組建黨組織,把市場監管等部門一併納入聯盟,讓街道社區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責大權小、權責不清等問題長期困擾著街道、社區,如何改變這一局面?全省多地抓住機構改革契機,把街道體制改革作為城市基層黨建的「先手棋」,建強街道黨組織這個「軸心」。
圍繞發揮好街道黨工委「龍頭」作用,河南省對涉及街道管理體制改革的142個縣(市、區)、666個街道進行全面摸排,建立工作檯帳,確保每個街道規範設立黨建工作辦公室、配備1名抓黨建的專職副書記。
俗話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為了讓街道變「向上對口」為「向下對應」,河南省堅持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持續推進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下沉。
據悉,省級層面今年連續舉辦5期城市街道社區黨組織書記示範培訓班,累計培訓1000名街道社區黨組織書記。同時,開展街道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專題調研,推動各地探索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化建設。開封市從選育管用等環節入手,招聘1821名享受事業單位工資待遇的全科網格員充實到社區,建強社區工作者隊伍。此外,河南省多地還在設崗定級、帶薪休假、繼續教育等方面加強探索,讓社區工作成為有幹頭、有前途、有尊嚴的職業。
描繪共建共治共享新畫卷
「家門口的電燈泡壞了」「樓底下的下水道堵了」……在許昌市魏都區南關街道七一社區,遇到這些麻煩事,一個電話就會有黨員志願者上門服務。
群眾「點單」,街道社區「買單」,各級組織「接單」。本著「群眾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服務」的原則,南關街道構建滿足群眾需求的「15分鐘便民服務圈」,用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檢驗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新成效。
為破解服務群眾「最後一米」難題,河南省健全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協商、群團帶動、社區參與機制,不斷創新「黨建+治理」模式,並把「網格化」管理、「網際網路+」、「紅色物業」理念融入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中,不斷提升黨建工作水平和治理效能。
洛陽市出臺「智慧社區」建設實施方案,城市社區信息化平臺實現全覆蓋;商丘市市轄區18個街道、113個社區建立645個網格,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上辦」的管理體系;焦作市深入開展「黨群聯心日」活動,通過召開黨群懇談會等形式,使黨群聯心、服務聯動……黨組織充分發揮「動力主軸」作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服務群眾、造福群眾,是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河南省主動適應城市化發展變化,把黨的建設貫穿城市發展全過程,以有溫度有活力的黨建工作,營造人人參與治理的良好環境,描繪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河南答卷」。(河南日報記者 劉一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