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新論」積極探索城市治理的「時代良方」

2020-12-06 央廣網

編者按: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中央網信辦與光明日報社共同組織「實踐新論」網上理論傳播專欄,陸續在光明網推出系列理論稿件和新媒體作品,解析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內在邏輯,敬請關注。

城市是人類棲居之場所,承載了人們生活與發展的各種預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率由17.9%提高到2019年的60.6%,經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化進程,城市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今年3月底,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再次強調,要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加快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子。城市治理成為新時代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立足於第二個百年新徵程上更要抓好城市治理,有力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

近年來,我國各地城市依託黨建引領、社會參與、治理重心下移和智慧治理等方式,探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一些城市彰顯了群防群控、聯防聯治的巨大能量。但是城市治理過程中還存在職責交叉、社會失靈、風險性加劇等短板。要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加快補齊城市治理體系的短板和弱項,尋求城市治理的「時代良方」。

黨建引領,三層聯動,形成「1+N」城市治理政策體系

各地將黨的建設貫穿於城市治理之中,著力構建城市治理的「1+N」政策體系。「1」代表各地城市治理的總綱領,「N」則是在總綱領的指引下涉及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2015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進一步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意見》,並且配套了街道體制改革、居民專區治理體系完善、村級治理體系完善、網格化管理、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工作者等6個文件,這被概括為「1+6」系列文件。2017年,成都市在全國首設黨委序列的「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打破原來社區治理「九龍治水」的局面,並陸續發布「城鄉社區治理30條」和涉及社區發展的配套文件。同年杭州市形成了「1+8」城鄉社區治理政策體系,並於2019年通過了《關於高水平推進杭州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決定》,總體布局了提高城市治理的八個方面工作。

儘管一些城市在形成治理體系方面下了功夫,但是,普遍的情況是,各地城市治理的職責依舊交叉重疊,難以發揮整體性勢能。要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就要處理好碎片化和分散化的治理難題,推動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的聯動,架構城市治理體系。宏觀層面要以「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統合政治、市場、社會和個體生活不同邏輯的平衡,確立城市治理價值和宏觀路線;中觀層面要構建機構和制度的整合體系;在微觀層面要形成差異化、分類化的行動體系。

社會參與,多方協作,形成城市治理共同體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所謂共同體,是指調動群眾、市場和社會的積極性,一起解決公共問題,拓寬治理「基本面」,讓「無感的城市」成為「我們的城市」。近年來,一些城市下大力氣推進社會參與、多方協同,探索出一些可供借鑑的經驗。

成都市公共財政年投入15個億的社區資金,為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和居民自下而上參與社區治理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成都市在第一時間動員了近50萬幹部群眾進入社區一線,背後依靠的就是日常紮實的群眾基礎;在廣州市,每個街道都設有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政府引入專業社工組織來承擔街道範圍內的一些公共服務;湖南省嶽陽樓區奇家嶺街道引入「群英斷是非」,由黨員代表、鄉賢、居民代表共同評議,「誰能吃低保、誰不能吃,都擺在桌面上」,群眾對幹部信任度也提高了。

與之相應,有的城市社會力量、市民參與等參與治理的基礎還不堅實、氛圍還不濃厚。從社會組織數量上來看,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社會組織數量已突破86.63萬個。但許多城市社會組織數量仍然偏少、能力不高、參與治理機會少。一些社會組織缺乏必要的引導和制約,能力不足,政府轉移出來的職能接不住也接不好;市民仍存「依賴心理」,參與率總體不強,基層治理出現「社會失靈」的現象。

城市治理不是政府的「獨角戲」,應是集聚各方的「共同體」。因此,要將共同體理念貫穿到空間規劃、經濟發展、政治社會發展的全周期之中;要充分發揮好「黨建社會化」的功能,打通黨群聯繫的最後一百米,通過「開門搞黨建」,組織好、發動好基層群眾參與治理;要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充分凝聚社會共識,推動「社會治理社會化」,擯棄「社會不行,政府萬能」的思維,大力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培育更多的社區社會組織,提升社會工作者和居民參與熱情和參與能力。

科技賦能,重心下移,形成城市治理新效能

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一流的治理要有一流的技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數位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

城市治理不是「大水漫灌」,要一針一線有講究,一絲一毫求極致。而城市基層管理幅度普遍偏大,而且社會群體利益多樣、訴求多元,這就需要以智慧化、精細化的手段做好城市治理的細節。根據城市發展面臨的挑戰、對標中央提出的要求,要推動科技賦能和治理重心下移。近年來,杭州市加速打造「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大數據的使用提升了城市治理的能級。在疫情防控最緊張時期,杭州城市大腦駕駛艙的大屏幕上會時刻顯示進入市區的人員情況,同時在全國首創「企業復工數字平臺」和「健康碼」。「杭州健康碼」日最高使用量超過2685萬次。小到買菜、出行,大到路口管控、疫情發展,各項城市數據在「城市大腦」中一鍵獲取,一屏顯示,足不出戶便可感知城市情況;上海市編織成型「兩張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讓數據在交換中「活」起來,讓政務服務像網購一樣方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上海市徐匯區利用「一網統管」防疫數據運營平臺,累計歸集數據70萬條,給出全區957個小區的風險分值,實現對轄區內的精準管控。

未來,要繼續在全國各地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引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發揮城市大腦的作用,實現「問題發現智能化、處置流程標準化、核查結案閉環化」,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提高常態治理和危機應對能力;要理順城市各層級權責關係,推動權責、資源、人力下沉到基層,引入「社區需求導向」機制,構建以小區為核心的聯動響應機制,建立小區發現、社區分解、街道(鄉鎮)呼叫、部門報到的小區事務全響應機制。

總而言之,「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要敬畏城市、善待城市。」城市因人而生動,因治理而續航,因精細而美好。要擘畫城市之治「同心圓」,構築市域社會治理「共同體」,讓城市治理各環節、各層次、各領域串點成線,將城市打造成人民的幸福家園。

(作者: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研究員,南開大學中國政府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曉林;南開大學中國政府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嶽慶磊)

(動圖:耿楠楠)

相關焦點

  • 「專題」狂歡的「城市客廳」:紫川河
    文章來源:丈量城市公眾號攝影:李忠 夏連珠 李海濤 撰稿:魯世超 插圖:李海濤「城市會客廳」紫川河是流經北九州市小倉南區、小倉北區的一條城市主要河流,流域內曾擁有大量魚類、昆蟲、鳥類和植物群的豐富生態系統。
  • 智能時代需要「向善」的技術倫理觀
    作者 | 司曉 騰訊研究院院長本文首發於2019年8月14日《學習時報》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智能時代的大幕正在拉開,無處不在的數據和算法正在催生一種新型的人工智慧驅動的經濟和社會形式。
  • 「太空時代」
    暫停更新之前,我把所有寫過但沒有發布的文字拼在一起,推送了「少年時代消亡史」系列,然後屬於「北某張」的時代徹底結束了。少年時代已經消亡,至今也沒有回來,今後也不會重現。我尊重時間的流逝,也對自身的改變無能為力。我很喜歡的一段別人對我的評價是:「他那時候很有少年感,因為對於迷茫不必有負罪感,對於游離也是,甚至有時會把它理解成浪漫。」
  • 「太空時代」的設計
    不過在這個富裕、有閒的搖擺時代,我們已經不再需要將「住宅定義為機器」。與此同時,在「這個乘坐噴氣式客機旅行,富裕程度和消費熱情都在增長的時代」,相似、冷漠、同質化的面貌也早已不能滿足趣味與欲求日益多樣化的消費者。
  • 有趣、有味也有料,探秘「城市料理人」的生活……
    最有洞察的見解來自最為深入的體驗,城市生活的深度探尋者們和頂尖的料理師一樣,都有自我沉浸的本領。他們願意下沉,與「食材」對話,與「調味料」交談,與「火候」博弈。如此深耕之後的收穫便是,和城市生活浮於表面的聲色犬馬相比,他們的體驗更加入木三分,也更易在人群中引發同感和共鳴。
  • 光輝城市的「數字孿生」,打的什麼牌?
    ▲光輝城市CEO宋曉宇2020年11月14日,全國建築設計行業創新創優學術峰會數字孿生城市專場暨「數字孿生·重慶」發布會在重慶成功舉辦。此次發布會上,由光輝城市與重慶大學未來城市與智慧建造實驗室聯合打造的超大規模數字城市——「數字孿生·重慶」首次亮相,揭曉了光輝城市在數字孿生領域的初步戰略布局。
  • 埃洛克防務發布「守望者」、「觀測者」
    「守望者」與「觀測者」以簡單易上手的操作體驗,適用不同的應用場景。「守望者」定點巡航系統——「守望者」側重於基礎設施巡檢、應急指揮、城市規劃、生態治理、工程監督、礦區運維等大範圍固定場所的自動化、高頻次的多元數據獲取。通過一次性的飛行線路與作業時間部署,即可無人值守執行任務。
  • 南京萬科「光年系」| Halo,進化中的城市
    因此,誕生了南京萬科「光年系」,為一座勃發而上的城市,也為一種無限生機的生活。什麼是光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長度計量單位,你可以說它表示著空間的廣袤和時間的無垠。而以此為精神導向,南京萬科「光年系」延續萬科對城市生活的洞察和解析,創造新奇、令人期待的無限想像,將城市資源作為「引力的聚合」,社區內部「活力的共享」成為主題,同時,也在探索著更飽滿的「生活的趨勢」。
  • 孔子是「無神論者」還是「有神論者」?
    從南北朝開始,就出現「儒教」的說法,與當時逐漸在民間流傳的佛教和道教,合稱為「三教」,有跟佛教和道教分庭抗禮的意味。「儒教」又被稱為「聖教」,而孔子也從「至聖先師」變成了「聖教主」。其實,這只是某些人想用另一種方式來將孔子神聖化,把他的言論和教誨奉為聖典的舉動,很難獲得真正儒家學者的認同。
  • 「今日城市」洛陽:「臭牡丹」氣味難聞花卻美
    「今日城市」洛陽:「臭牡丹」氣味難聞花卻美 2020-11-22 00:00
  • 告別暴雨「看海」 解碼江西萍鄉治好「城市病」的「海綿良方」
    李韻涵 攝中新網江西萍鄉1月10日電 題:告別「暴雨看海」解碼江西萍鄉治好「城市病」的「海綿良方」記者 李韻涵暴雨「看海」、水體黑臭、水質惡化……一系列「城市病」在中國部分城市頻發。江西萍鄉作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城市,為治好「城市病」,構建人水和諧的環境,獻上了一份「海綿良方」。
  • 《原神》全新角色介紹-「刻晴:七星之玉衡」
    璃月,受巖王帝君「摩拉克斯」治理,享有長久的繁榮昌盛。源遠流長的歷史已證明,追隨帝君的腳步是正確的。然而,與一年才降臨一次的帝君不同,「璃月七星」才是密切注視著璃月的治理者。作為「人」的他們,並非都安於聽從「神」命,比如七星中的玉衡星,刻晴——  「帝君?哼,說句不好聽的,他真的什麼都懂嗎?」
  • 研發空間智能技術,「宸境科技」想要打造城市級別鏡像世界
    「宸境科技」是國內一家專注於空間智能技術的創業公司。在CTO雷加貝看來,空間智能技術讓人與計算機交互的界面從二維平面進入了三維空間,人們能更高效、直觀地互動以及獲取信息。其中,智慧城市是空間智能技術的核心落地場景之一,「宸境科技」已經與廣州南沙區政府合作推出了明珠灣鏡像世界。
  • 摩登天空推出「草莓星雲」付費直播計劃,探索音樂變現新可能
    困境之中,所有人都在積極探索可以「自救」的一切方式。摩登天空自2月初開始探索線上新模式,先後推出多個在線直播項目,包括「宅草莓」系列、「摩登OK!」、「雲上小草莓音樂節「、「摩登,收到!」等,受到廣泛的關注。
  • 新的蘋果地圖來了,又有三個城市能「3D 看街景」
    新的「街景環視」(Look Around)功能,就開始在越來越多城市啟用了。最新上線的三個城市是波士頓、費城和華盛頓特區。雖然還沒有引入到中國,但在它逐步擴展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熟悉一下這項新功能。蘋果地圖的「環視」功能,最早是在 iOS 13 中引入。它就像 Google 街景視圖一樣,提供了一種和地圖進行交互的方式,讓城市以一種 3D 圖像的方式呈現。
  •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技術超越神話」的時代
    「量子」(Quantum)這個詞是拉丁語中常用的詞彙,如今的拉丁語系語言,比如義大利語,仍然使用這個詞來表示「多少」;在英語中,這個詞也用來表示數量、定量的單詞。「Quantum」還可以表示一種度量。曹老師舉了好萊塢電影《007:大破量子危機》(Quantum of Solace)的例子,這裡的「Quantum」意思是「度」。007作為特工,需要對周圍環境的安全與否有直覺上的感知,所以「Quantum of Solace」可以理解為「環境的安全度」,它本身和量子完全沒有任何關係。可以說,影片名字的中文翻譯完全誤解了「Quantum」,也誤解了量子力學。
  • 「經驗介紹」紹興市柯橋區凝聚老幹部正能量 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創新
    今年以來,紹興市柯橋區積極探索老幹部志願服務工作新途徑,持續擦亮「銀耀柯橋」志願服務品牌,組織開展五項品牌行動,助力鄉村治理、服務基層群眾、推動強村富民,為基層社會治理貢獻老幹部力量。一、「鄉賢參事會」助力基層治理各村居社區成立「鄉賢參事會」,退休幹部在其中起到帶頭作用。該組織已成為「連結民心、服務社區、助推發展、倡導新風」的陣地。
  • 石器時代「冰人」出土!接觸人員集體離世?網友:詛咒解封了?
    時空旅行是指人類利用時間機器穿梭在各個時代,而時間旅行是否存在一直人們好奇的話題。網紅「馬臉姐」時常在頻道中分享懸疑、神秘、超自然事件,日前她針對「冰人奧茲」為時空旅行者的話題進行分享,更揭露接觸過冰人奧茲的科學家,離奇死亡的案件。
  • 「社畜」青年為什麼需要「沙雕」文化?
    「沙雕」內容就這樣順其自然地滲透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逐漸成為碎片化時代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沙雕文化,碎片時代的「消愁」良品?「何以解憂,唯有哈哈。」元年之後,伴隨著表情包而來,隨著短視頻崛起,靠著劇集持續發光發熱的「沙雕」成為了碎片化時代的特色「消愁」產品。而「沙雕」風不僅風靡國內,在世界範圍內也深受歡迎。一提到誇張的表情,搞怪的肢體動作,腦洞大開的「沙雕劇」,島國日本堪稱前輩。2011年上映的《勇者義彥與魔王城》魔性十足。
  • 米蘭科維奇循環從「假說」到「理論」​的百年浮沉
    米蘭科維奇循環從「假說」到「理論」的百年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