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基層黨建陣地建設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全國組織工作會議要求,加強黨的組織體系建設,提高黨的建設質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舉措。近年來,江蘇省連雲港市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委關於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有關要求,推動城市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加磁」,通過科學規劃布點、提升建設標準、規範功能布局、有效開展活動、聚焦作用發揮等硬辦法、硬招數、硬措施,使城市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水平得到了整體提升,激發了「有溫度、聚人氣」的黨群磁場效應。
一、背景動因
作為發達省份的經濟相對薄弱地區,連雲港正處於工業化的加速期、城鎮化的建設期、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後發先至的趕超期、良好發展的機遇期,市委提出了「高質發展、後發先至」的發展思路。而實現城市的高質快速發展,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離不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發揮和保障支持,為此,市委制定了《全面從嚴治黨縱深推進三年行動計劃》,以基層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聚焦人員、陣地、功能「三項建設」,圍繞配強一名好書記、建設一個好班子、打造一個好陣地、選準一條好路子、完善一套好制度、營造一個好的幹群關係「六個一」目標,實施基層黨建「堡壘工程」。其中重點圍繞陣地建設,出臺《關於加強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規範化建設的實施意見》,緊扣「社區綜合體、百姓會客廳、黨建主陣地」的功能定位,夯實基礎,補齊短板,增強組織力,通過一系列舉措增強黨建陣地「磁力屬性」,使其成為吸引群眾、凝聚人心、助力發展的「強力磁場」。
但對照城市快速發展和群眾多元需求,我市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在具體實踐中仍有薄弱環節,主要表現為「三不」問題。一是陣地面積不達標,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人口融入城市,容積率和人口密度不斷提高,許多老舊小區的社區黨建陣地仍是十年前的建設標準,越來越難以滿足社會治理和服務居民的需要,而老城區內「寸土寸金」,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拓展空間。比如新浦街道萬潤社區是各類商戶和城市居民集中區,轄區面積只有0.42平方公裡,但常住人口已突破了2萬人,比2012年翻了一倍還多,目前的社區黨建陣地仍然是幾年前的200平方米規模。二是功能布局不合理,新建商品房小區集中的新興社區,雖然黨建陣地面積達標但多是「邊角料」,位置不好且空間分散,有些室內功能布局不盡合理,空間上存在浪費。三是作用發揮不到位,有的社區重管輕用,使用效率不高,活動開展不經常,黨建陣地冷冷清清,人氣不足。這些問題制約著陣地建設的提升,影響了基層黨組織在群眾心中的威信和形象,必須適應城市基層黨建面臨的新情況新變化新要求,想方設法予以解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社區黨建陣地建設不僅是幾間房子的問題,代表的是黨在基層的執政地位和執政形象。近年來,我市堅持以「四個一」推進陣地建設,加快「建」的步伐,彰顯「管」的力度,突出「用」的效應,推動城市黨建陣地建設水平整體提升。
(一)一張藍圖明方向,建好黨群磁陣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以往一些社區黨建陣地的建設囿於當時的城市發展水平和人口規模,在規劃設計上未顧及長期的發展需要,建成以後又長期不進行升級改造,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逐漸顯露出面積狹小、布局不夠合理、功能不完善等問題。但地處城市繁華地區,用地寸土寸金,城市管理又極其嚴格,缺少規劃支持的情況下很難找到新建用地,即使是局部改造也很容易成為城市違建;一些新建小區配套的黨建陣地,在規劃設計上的要求較為籠統模糊,經常把一些「邊角料」或分散空間用來混淆充數。社區黨組織書記紛紛反映,在城市化進程加速和陣地建設任務愈加緊迫的背景下,社區陣地規劃問題至關重要,必須注重區域平衡,尊重發展規律,實現陣地建設科學布局、高效運行。實踐中,我們制定了黨建陣地達標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按照首年60%達標,次年80%達標,第三年100%達標的目標推進。注重關口前移,從規劃源頭抓起,綜合考慮全市城鎮化進程加快的實際,結合「十三五」期間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配置標準,按照管轄人口適度、區域相對集中、服務半徑合理、資源配置有效、設置標準規範的要求,堅持立足實際適度超前、社區規模和地域範圍適度、完善公共服務和居民活動配置、各項規劃有機銜接的原則,形成全市260個社區黨建陣地布點專項規劃編制。在黨建陣地的選址布點、面積要求、結構設計等方面突出公共性、開放性,強化前瞻性、系統性、示範性,形成科學合理的黨群服務中心「磁陣」。比如規劃面積上,在省級社區黨建陣地建築面積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抬高標杆,要求新建街道黨建陣地面積不低於1500平方米,社區黨建陣地面積力爭超過1000平方米,並且一層建築面積不小於總面積50%,為社區發展、後續建設和功能提升預留空間。在功能布局上,圍繞「有溫度、聚人氣」,提出「一區五中心」的理念,包括黨員活動中心、協商議事中心、公共安全服務中心、文體活動中心、為民(便民)服務中心和基本情況展示區,打造溫馨整潔、便民高效的服務環境。今年按照「一區五中心」布局升級改造了15個社區黨建陣地,居民普遍反映:「黨建陣地的各種設施更加齊全了,辦事更加快捷,出入更加方便,『家』的感覺更強烈了。」
(二)一套流程明職責,排除消磁隱患
隨著城市大開發的推進,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新建小區,甚至特大小區。新的小區打破了計劃經濟時代由單位或社區建設黨建陣地的模式,與商業開發進行捆綁。《關於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意見》規定:新建住宅小區和舊城區連片改造居民區的建設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要求,將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納入建設工程規劃設計方案。按照文件要求,各地在新建住宅小區時,紛紛要求開發商配套建設黨建陣地。但在實際操作中,一些開發商為了追求商業利益,打政策「擦邊球」,而個別部門的職責不清晰、監管不嚴,導致交付不及時、權屬不清晰、建築設計不合理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社區黨建陣地作用的發揮,甚至引起了一些社會矛盾,給社區黨組織的形象帶來了負面影響,對基層黨組織陣地帶來了「消磁」隱患。為此,連雲港市制定社區黨建陣地建設管理流程圖,進一步「明職責、堵漏洞、通梗阻」,著力破解建用分離、建管脫節等難題。明確規劃部門負責將經市政府批准的社區陣地布點規劃在城市控規中予以落實,集中配建,並按照相關規定嚴格圖紙審查,確保街道社區黨建陣地設計符合要求;針對以往存在的權屬不清問題,國土部門在土地使用權出讓公告和出讓合同中明確社區陣地建設內容、面積、權屬等以及無償移交給社區使用,社區陣地所有權歸所在地的縣區人民政府;住房部門對配建的社區陣地面積、位置等進行核查,對未按規定建設的,實行預售限制;建設部門負責做好質量監督,會同民政、組織等部門進行竣工驗收。目前已有3個社區黨建陣地按此流程進行了權屬登記並交付使用,社區黨組織書記感慨這些舉措擊中了黨建陣地建設諸多矛盾的要害,有效破解了以往用地難、建設難、交付難等問題。
(三)一組機制強作用,激發內生磁力
對社區黨建陣地來說,建是基礎,真正管好用好才能「有溫度、聚人氣」。我們堅持把實踐中的成功做法經驗化、零星探索系統化,及時補充完善到各項規章制度中去,形成長效機制,為黨建陣地規範化建設提供制度支撐,激發磁場效應。健全活動開展機制,建立完善場所管理使用和活動徵集、公示等制度,適應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增強活動的實效性和針對性。社區黨組織每月初將活動項目、活動安排、組織人員等內容在中心醒目位置和活動室外及時公布,方便群眾知悉了解和廣泛參與。結合基層需求實際,進一步優化社區為民服務專項資金使用辦法,在嚴格遵守相關規定的基礎上,適當擴大使用範圍,引導資金重點用於支持保障社區黨群活動。規範政務服務管理機制,全面推廣「一委三會」社區治理模式,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通過設立居民議事會、居民監事會,與居民委員會共同發揮作用,完善黨領導下的城鄉社區民主自治機制。路南街道延東社區轄區內原先長期存在違規圈種菜園、私搭鐵皮房等情況,通過「一委三會」的統籌協調,召開了有社區工作人員、老黨員代表、居民代表、共建單位代表、社區民警等共同參與的議事會,達成了一致方案,使小區的違規搭建得到了徹底清除。建立區域共駐共建機制,制定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工作規則,出臺《關於市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基層黨組織與街道社區黨組織共駐共建的實施辦法》,引導機關事業單位、學校等面向街道社區開放共享文體活動場所,推進陣地共建共享。各地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主動發揮作用,通過陣地共建、活動聯辦等,組織街道社區與共建單位開展了「愛心圓夢」、「紅色觀影」、「青伴課堂」等系列活動,吸引了大量黨員群眾踴躍參加,贏得了居民的廣泛點讚。
(四)一批典型作示範,培育紅色磁極
在社區黨建陣地建設上堅持典型引路,既培植「盆景」又打造「花園」,努力做到點上出經驗,面上得進步。開展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標杆示範點建設,市、縣分別確定一批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作為直接聯繫點,在陣地建設和強化功能發揮上直接指導、強化督查,突出黨建主題,融合地方人文傳統、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等元素,先行先試、大膽創新,努力將這些聯繫點打造成陣地建設的「紅色磁極」。目前全市打造了星化社區、九龍社區、機關社區等39個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示範點,南巷社區還依託黨群服務中心成立了黨支部書記工作室,被省委組織部評為省級黨支部書記工作室示範點。通過陣地示範點的打造,形成了一系列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經驗,強化了輻射帶動和典型引領效應,有力引領帶動了社區陣地建設水平的整體提升。浦西街道依託黨群服務中心推行「黨建+立體化承包」社區治理新模式,打造360度黨建服務圈,受到《人民日報》關注推介。新南街道玉龍社區組織返鄉黨員集中到黨群服務中心補習黨課受到《光明日報》推介報導。
三、思考啟示
(一)堅持黨建引領是根本,跟著核心走才能確保發展方向不偏不倚
基層黨建陣地建在城市基層、建在城市居民身邊、建在老百姓的中間,建得怎麼樣、功能是否真正發揮,直接影響黨組織在黨員群眾心中的形象。必須堅持黨建引領,突出政治功能,讓黨的旗幟在陣地飄起來,黨的聲音在陣地響到底,推動陣地有溫度、有色彩、聚人氣。要在幫民困、解民難、惠民生上發揮作用,使各項居民事務在陣地得到高效辦理,群眾的求知、求樂、求美等各種精神文化需求在陣地得到有效滿足。要始終貫徹黨的宗旨,體現黨的意志要求,彰顯黨的先進形象,堅持支部亮旗幟、黨員亮身份、工作亮特色「三亮」活動,陣地要設立明顯黨建標識,基層黨員幹部要統一佩戴黨員徽章,使黨的形象處處可見、黨的要求事事落實、黨的聲音時時傳遞,成為基層黨組織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重要載體。
(二)建管用並舉是關鍵,只有便民惠民利民才能讓群眾願意來、有歸屬感
有活力就得有活動,有活動首先得有陣地,實踐證明,基層黨建抓得實抓得牢的黨組織都離不開堅強有力的黨建陣地。要緊扣當地實際、圍繞群眾需求、融合區域特點,加強陣地建設,樹立系統性、前瞻性、長遠性思維,既要解決當前開展黨群活動的迫切需求,也要考慮城市建設、人口流動、棚戶區改造等中長期變化,避免建設改造後時間不長即面臨拆除的嚴重浪費問題。有獨立建設條件的,優先選擇單獨建設,配建的要在土地出讓和規劃設計時明確沿路沿街建設,也可根據實際需要和區位條件,探索在相鄰社區建立「多社區一中心」。陣地建好後,還要通過嚴格管理和有效利用來「聚人氣」,依託陣地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制度;常態化開展各類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志願服務活動等,把組織開展活動作為基層黨組織凝聚人心、團結群眾的重要載體。
(三)加強制度建設是關鍵,靠制度管人管事才能保證陣地運轉實效
制度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比道德、文化價值、群眾自發意願更具有硬性約束作用;還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一旦制定和施行,在一定時期內能夠穩定發揮作用。加強陣地建設,同樣離不開制度保障。首先,制度的制定必須要科學合理、符合實際,要綜合考慮黨員群眾的時間和黨組織陣地的空間要素,便於操作執行,這樣才能得到基層黨員群眾的廣泛認可,否則就是一紙空文。制度的生命在於執行,執行離不開責任擔當,要細化組織部門、街道社區黨組織、各駐區單位等在陣地建設方面的工作責任,推動形成共駐共建、共享共贏的生動局面。要配套嚴格的考核制度,把考核作為加強陣地建設的「指揮棒」、指明工作方向的「風向標」、衡量工作成效的「度量衡」,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推動各項要求落實到位。
(四)多方整合力量是保障,必須依靠共駐共建機制才能吸引匯聚各類資源
社區作為最基層的黨組織,經費少、人手缺、任務重的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而新時期的社會治理創新更加強調社區的兜底職能,但相應的資源支持尚未全部下沉到位,給社區的工作帶來了一定壓力。在加強陣地建設上,如果單靠社區黨組織自身力量去找地、找人、找錢,必然是舉步維艱。因此,一方面要進一步為社區減負增效,推動各類資源向社區下沉,民政、婦聯、殘聯等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社區陣地建設的各類獎補項目支持;另一方面要樹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思路,真正發揮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的統籌協調作用,鼓勵駐區單位加大對社區陣地建設的用地、物品、經費等資源支持;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黨組織等與街道社區黨組織長期開展陣地共享,對黨建、教育、文化、體育等場所、設施等,相互開放,統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