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薩市城關區:區域共建共治理 推動城市基層黨建高效聯動

2020-12-01 人民網

近年來,城關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上海會議」和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專題培訓班精神,以城市基層黨建創新引領社會基層治理創新為突破口,著力構建以區委政府為領導、街道黨工委為核心、以社區黨組織為基礎,駐區單位黨組織和新興領域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城市發展共同體,真正實現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局面。

一、工作背景

拉薩市城關區是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核心首府城區,區、市兩級黨、政、軍等核心重要機關單位均設於此。現轄12個街道辦事處,51個村(社區),包容漢、藏、回等37個民族,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共計60餘萬,2018年經濟總量突破266.55億元,經濟同比增長速度位居全國前茅。隨著,我區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大量流動人口進入城市,城市基層治理存在的短板愈加凸顯,新的社會矛盾不斷增多,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提出更高的要求與期望。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區域共建共治理。通過完善工作機制、深化活動共聯、推行資源共享,調動轄區單位主動參與街道社區社會事務管理,形成了「城市黨建聯建、宣傳思想聯做、社會治安聯防、生態環境聯抓、轄區資源共享、服務群眾聯促」的強大合力。一是健全區、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體系,完善區域議事制度、通報反饋制度、定期公開制度等區域工作機制。全區累計建立500餘項區域議事協調製度,常態化組織開展座談協調、雙向服務,推動形成「整體、聯動」的區域組織體系。二是推行「大工委」、「大支委」制,在保持「大工委」、「大支委」班子主體框架不受影響的基礎上,對21名作用發揮不明顯的兼職委員進行調整;堅持每季度組織召開聯席會議,共同研究討論區域內黨的建設、社會管理等方面的重大事項,動員轄區各單位共同參與社區社會事務。三是堅持按照「每月至少開展一次、每次至少吸引兩家成員單位」的要求,組織駐區1200餘家(次)單位、5900餘名(次)黨員,開展黨建載體活動500餘場次;動員區域內志願者和各類專業人員,開展意識形態引導、文明引導、醫療義診、維穩巡邏等志願服務100餘場次。

(二)黨員報到推治理。以網聯+物聯的形式,築牢單位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聯建體系。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進社區「雙報到」。活動開展以來,共開展各類「四聯」活動500次,參與在職黨員1730人次。網聯,就是通過研發的「城關區智慧化黨建」APP,將駐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錄入系統,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則共駐共建「共同體」。物聯,就是通過線下簽訂結對共建協議,明確聯席會議、相互通報、主題活動等形式,把組織聯建用「契約」的方式確定下來。全區已有381個駐區單位與街道社區黨組織籤訂了共建協議,組建「大工委」「大支委」53個,聘任機關兼職委員49名,機關黨組織負責人98%進入「大工委」「大支委」,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170個黨組織、670餘名黨員到城市社區開展服務群眾工作,解決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問題30餘項;駐區單位與社區黨員群眾結成對子260餘個,與社區黨組織既各自履職又協同合作,形成了推動城市基層治理的強大合力。

(三)街道兜底助治理。在非公領域將各行各業「紅色力量」凝聚起來,走出了一條富有「城關特色」的可複製、可借鑑的樣板智慧、樣板經驗。一是在非公行業相近、地域相鄰的領域內,探尋行業從業人員的工作共振點。建立自治區首家醫療行業黨支部,共吸納11名黨員,覆蓋轄區53家醫療企業,1200餘名從業人員。通過「健康義診」等讓利惠民活動,各醫療企業形成了「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行業風尚和「患者為上、竭誠服務」的行業共識。二是在非公經濟組織集中的集貿街區,探索尋求區域內各類商戶的利益、情感和價值結合點,以區域「龍頭」為中心,以一帶多、以點帶面,推動形成「組織吹號、商家報到」的工作局面。建立公德林巴爾庫路商圈黨支部。幫助近40名流動黨員找到了「家」,幫助20餘名積極向黨靠攏的企業主找到了「路」。組織專場公益招聘會,幫助162名群眾解決就業,實現「黨」與「民」無縫連接,「黨」與「商」有機結合。三是在農牧民務工人員集中的項目工地,按照「項目建到哪裡,黨組織就覆蓋到哪裡」的理念,把支部建在項目上,形成了指揮部、項目部、黨支部「三位一體」的黨建融入機制,探索形成了在工地項目成立臨時黨支部的新模式。「東城一號」項目臨時黨支部通過設立「晚間普法講堂」,為工地項目農牧民普及勞動合同法等相關知識,積極引導他們在遇到勞務糾紛時能夠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

(四)關聯包片促治理。在轄區非公經濟組織較為分散的街區,以街區為「大單位」,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為「小單元」,「小個專」組織為「微元素」,按照「相近相鄰、便於管理」原則,將多個「小個專」組織劃分為一個黨建「集合」,打造自治區首個「小個專」黨建街區。一是充分整合街道社區以及駐區單位的黨建工作資源優勢,通過組織共建、陣地共享、活動共聯,真正實現「小個專」黨建工作規範化、常態化。「小個專」街區黨支部組織商戶每逢敏感節點主動佩戴「紅袖標」,充實基層維穩工作力量。二是組織召開專項招聘會、專家義診、惠民大酬賓等居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既讓利於民、又創收於商,努力實現黨建引領「小個專」組織發展「雙贏」目標。三是引領工青婦群團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廣泛吸引和團結群眾。2018年以來,各級群團組織結合各自職能優勢開展活動20餘場次,婦聯組織大力開展婦女就業「春風行動」,幫助211名婦女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等。

(五)社會力量融治理。結合群眾實際需求,充分挖掘整合各村(社區)現有社會資源,開展黨群志願服務工作,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切實打通了基層服務治理「最後一公裡」的難題。一是成立時間銀行,進行「雙向服務」。全區首家「時間銀行」在公德林街道新福社區揭牌,真正打通了志願服務由「單向服務」向「雙向服務」的橋梁。截至目前,共有志願者37名,為轄區行動不便的高齡老人上門開展家政、巡診、接送等7項服務180餘次,通過開展巡邏檢查處理火災隱患10餘起。二是打造義行社區,進行「精準服務」。扎細新村社區開展「義倉義集義坊」志願服務活動, 幫助城市低收入人群實現就業增收,點亮300餘名生活困難群眾「微心願」,產生民生經濟效益近200萬元,幫助15名困難群眾實現穩步就業。三是搭建陽光社區,進行「教育服務」。通過政府與第三方教育機構合作的模式,將西藏首個服務社區兒童和青少年綜合能力成長的教育項目「陽光社區」吸引到社區,免費為轄區中小學學生培養積極健康的學習習慣,促進綜合能力提升,累計為1100餘名學生進行教育培訓。

(六)試點改革強治理。在公德林街道和嘎瑪貢桑街道先試先行,將城管和食藥執法全部下移至街道辦事處,成立了公德林街道執法中隊和嘎瑪貢桑街道執法中隊,實行執法單位和街道辦事處「雙重管理」的模式。兩個執法中隊成立以來,有效遏制了流動商販、私搭亂擺以及店外店各類違章行為,對維護轄區市政市容的乾淨整潔發揮了重要作用。先後共發放《給廣大市民的一封信》800餘張;清理私搭亂擺1200餘起;店外店2300餘起;亂堆亂放200餘起;夜間燒烤3000餘起;整治鐵焊市場38家;規範非機動車輛7000餘起。同時,辦結簡易案件400餘起,一般程序案件60起,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80份,共計罰款金額22600元整,公德林街道和嘎瑪貢桑街道轄區內市容市貌得到顯著改善。

(七)幹部下沉護治理。城市基層黨建創新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做優做強街道社區是「一招破題、全盤皆活」的「殺手鐧」,城關區堅持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向基層傾斜,將下沉到社區的人員經費和工作運轉經費下撥到社區,在村(社區)現有45萬元/年經費的基礎上,增加黨建專項經費5萬元,使村(社區)經費保障達到50萬元/年。真正構建起以第一書記、「兩委」班子、駐村工作隊、大學生村官、紀檢監察員、下沉幹部、社區工作者、「基層助理」等「八支」力量為主體的人員配備模式;持續推動街道三分之二幹部下沉到社區開展工作的基礎上,財政支出近400餘萬元招聘第一書記助理、書記助理、主任助理,逐步壯大公益性崗位和社區工作者隊伍。同時,根據市委「3+1」模式選派基層專幹的要求,城關區212名基層專幹將穩定在村(居)開展工作3年。目前,共有247名街道幹部下沉到社區開展工作,73名「基層助理」年後充實到基層一線,各村(社區)幹部均在45人左右。

(八)志願益行保治理。城關區以行業工委為「龍頭」,成立了「紅袖標·治安巡邏」志願服務、「紅袖標·最美夕陽」志願服務、「紅袖標·黨員先鋒」志願服務等9支志願服務「小分隊」。一是區委老幹部局成立「紅袖標·金色夕陽」志願服務分隊,開展「五下鄉·四進社區」「3·5學雷鋒志願服務」等活動,為村(社區)轄區居民帶去精彩紛呈的節目。二是區委政法委成立「紅袖標·治安巡邏」志願服務分隊,組織全區51支巡邏隊在轄區內開展維穩巡邏工作。三是區委組織部成立「紅袖標·黨員先鋒」志願服務分隊,56名黨員志願者活躍在社區的各個角落,建立兒童作業輔導站為學生輔導功課,通過「愛心使者」活動為轄區空巢老人、孤殘重病等特困人員進行心理疏導、家政服務、資金慰問等服務;建立「安全隱患排查巡邏隊」,處理火災、安全隱患10餘期。

三、經驗與啟示

一是建立健全四級聯動體系。市、區、街道、社區四級黨組織完美嵌合在城市基層黨建的主體架構內,推行「條條圍著塊塊轉、機關圍著基層轉、上級圍著下級轉」的運作模式,使四級單位部門緊緊擰在一起,貫通起來、聯動起來,以下帶上、以下促上,形成一貫到底、強勁有力的「動力主軸」。

二是探索推進執法力量下移。通過認真分析公德林街道和嘎瑪貢桑街道執法力量下沉的工作經驗和方法,針對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執法力量下移的措施與辦法,逐步實現城管、公安、食藥、住建、國土消防等多種執法整合,實行「社區收集—街道吹哨—分隊報到—處理反饋—核實辦結—綜合評價」的閉環管理,打造簡約高效的社會治理運行體系。

三是推進街道權責對等。按照「應減必減、應放必放」的原則,落實「權隨責走」「費隨事轉」,梳理街道的權責清單,明確界定街道的具體職能,消除街道職能的「全能主義」現象,增強街道的統籌協調能力和社區的自治能力,堅持重心下移、權力下放,將人員編制、財政保障等一併賦予街道社區,保證權利下放後人員、財政等得到保障,避免因單一的權力下放而造成的保障不到位、隊伍不充實等問題。

四是完善社區幹部管培體系。把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當作一個長期性、基礎性的工作,充分學習借鑑上海「班長工程」模式,構建「進、培、管、用、退」的「五位一體」社區工作者隊伍管理體系鏈,建立社區工作者等級序列制度,完善考核評優制度,強化正向激勵機制,健全從優秀社區工作者隊伍中挑選後備幹部和轉為行政、事業幹部的政策。、

五是加強與新興領域黨建的融合共享。更多的利用柔性方式和互利思維對待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努力尋求政企雙方的利益、情感、價值切合點,在登記註冊、消費維權、品牌打造、融資貸款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幫扶指導、解決經營難題,切實增強「黨」與「商」的「親」「清」關係,彰顯黨組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關焦點

  • 上海市松江區:「毗鄰黨建」探索區域協同共治
    三鎮共同發布了項目清單及資源清單,在基層黨建、經濟發展、文化旅遊、社會治理、幹部教育、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共建與合作,助力浦南三鎮向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譜寫區域聯動發展合作的全新篇章。 葉榭、亭林、莊行三鎮藉助「浦南地區毗鄰黨建」,將黨建與發展緊密結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形成了以黨建為引領的聯動發展格局。 一是黨建共建,基層組織聯動發展。
  • 抓實「五個到位」 全面構建黨組織領導下的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基層...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黨的組織路線,按照「五化協同、大抓基層」工作思路,聚焦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做好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以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為抓手,通過抓實網格設置、人員配備、待遇保障、實體運行、責任落實「五個到位」,紮實推進全區市域治理現代化,著力構建黨組織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區基層網格化治理新格局
  • 凝心聚力 崑山陸家以基層黨建"大磁場」引領基層治理有作為
    2020年以來,崑山陸家鎮按照年初制定的「書記項目」計劃,依託社區「大黨委」制度,積極探索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整合資源力量、強化協同聯動,聚焦基層黨建和治理難題,不斷推進組織網絡與黨建網格「兩網融合」,實現了黨建引領下基層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的「雙提升」。全體黨員幹部充分發揚艱苦奮鬥優良作風,用實際行動踐行黨員先鋒「十帶頭」,勇當高質量發展「熱血尖兵」。
  • 河南平頂山衛東區:基層黨建有力度 社區治理有溫度
    如何推動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相融合是做好新時代基層黨建的必答題。近年來,河南省平頂山市衛東區全面加強以黨的建設為核心的基層工作,聚焦強化基層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探索建立以城市社區為依託、以「紅色引擎」為抓手的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機制,打造具有衛東特色的社區治理模式。
  • 川陝甘三省交界處毗鄰鄉鎮建立黨建聯盟,引領基層治理、產業規劃...
    原標題:川陝甘三省交界處毗鄰鄉鎮建立黨建聯盟,引領基層治理、產業規劃結對共建,協同發展路更寬(聚焦基層黨建)核心閱讀為加強基層黨建、推動協同發展,四川省青川縣姚渡鎮與陝西省寧強縣青木川鎮、甘肅省文縣碧口鎮等毗鄰鄉鎮探索建立黨建聯盟,引領各領域各業態共建共創、共治共助、共贏共享,鄉鎮合作更順暢、群眾辦事更便利、發展聯動更緊密。
  • 紅河蒙自:一抹黨建「紅」擦亮基層社會治理底色
    蒙自市大力推進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範市建設,將機關黨組織和黨員融入中心工作、嵌入城市治理——一抹黨建「紅」擦亮基層社會治理底色機關黨員參與志願服務活動 圖片由蒙自市委市直機關工委提供原來的衛生死角變成一塊塊花園綠地,農貿市場和背街小巷與「髒亂差」說再見,越來越多的小區讓居民住得更舒心,從「市民吹哨、多元響應」到職能部門上門「跑腿」,更多的問題在基層解決
  • 江蘇連雲港:黨建陣地「加磁」 提升城市基層黨組織組織力
    近年來,江蘇省連雲港市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委關於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有關要求,推動城市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加磁」,通過科學規劃布點、提升建設標準、規範功能布局、有效開展活動、聚焦作用發揮等硬辦法、硬招數、硬措施,使城市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水平得到了整體提升,激發了「有溫度、聚人氣」的黨群磁場效應。
  • 河南:把黨建貫穿城市發展全過程 讓城市更有「溫度」
    黨建引領精耕細作,城市社區展露新顏。河南省堅持抓黨建與抓治理、抓龍頭與強體系、抓重點與補短板、抓示範與促全面「四個相統一」,構建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注入速度、力度和溫度。
  • 奉賢城管:內聚外聯連橫合縱,黨建共建共贏未來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基層黨建高質量新發展格局,創新基層支部工作載體,提高基層支部工作水平,12月18日,奉賢城管機動中隊黨支部聯合中醫醫院行政一支部、奉浦中隊黨支部、海旅中隊黨支部開展「內聚+外聯」支部共建活動。
  • 探索黨建引領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 王森近年來,鶴峯縣立足黨建引領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新變化新特點新規律,以「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堅持把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擺在重要位置,凸顯政治屬性,突出政治功能,強化政治引領,不斷完善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工作格局,加大基礎保障力度,開闢了黨建引領城鄉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新路徑和新境界。
  • 四川5地共建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黨建聯盟 打造全省全國毗鄰黨建...
    在啟動儀式上,這五地共同籤訂了《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黨建聯盟戰略合作協議》,發布了合作內容,印發了合作機會清單(第一批),集中釋放城市協同發展政企需求。  同時,召開了黨建聯盟第一次圓桌論壇,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賈晉等專家與五地產業功能區(產業園區)、企業家代表就共建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相關話題等進行深入交流討論。
  • 黨建引領凝心聚力 「三聯」激活區域黨建紅細胞
    與轄區黨組織籤訂結對共建協議。組織聯建強堡壘通過結對共建,形成多元主體參與黨建聯合體,共同鑄就堅強堡壘。近年來,街道與轄區新疆駐湖南工作組天心區黨支部、華菱財務(保理)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等區域黨組織籤訂黨建互聯互動協議,定期舉行集中學習交流,開展黨務培訓,邀請雙方黨組織書記、黨務專幹分享黨建經驗做法,共同提高黨建水平。
  • 創新黨建機制 共建共治共享!化州市建設邊界黨建聯盟助力區域協同...
    今年以來,化州市以深入探索基層黨建創新體制機制為契機,以開展「同飲一江水,黨建一家親」活動為載體,創新開展「黨建聯盟」活動,牽頭引導廣西陸川縣、廣東廉江市6個鎮22個村、廣東吳川市8個鎮31個村打破行政隸屬壁壘,加強打造「1+6+6+3」邊界黨建聯盟模式(即一個聯盟體系、六聯六共平臺
  • 紹興推進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深度融合紀事
    原標題:讓每一個社區都成為共同體 如同細胞之於人體,社區治理的優劣決定社會運行的質量。 著眼於構建一個個社區治理共同體,紹興市探索以「契約化」共建,推進基層黨建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 組織的引領力 ——核心作用落到實處,基層治理有了「中樞」 「契約化」共建誕生于越城區府山街道越都社區,這並非偶然。 這個地處紹興市中心的社區,較早遭遇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脫節的問題:社區黨建曾經「掛在牆上」,制度優勢如何轉化為治理效能?
  • 黨建引領開闢小區治理新路徑,中國車谷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樣板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指出,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疫後重振以來,武漢經開區聚焦黨建引領,把小區作為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全區7個街道、58個社區、286個小區,圍繞自管黨員底數、小區業委會組建、物業服務企業覆蓋、小區(片區)黨組織成立、小區黨群服務驛站配套等方面情況,展開全面摸底,分類建立臺帳,推動黨組織向居民小區(網格)、樓棟進一步延伸,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居民關心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樣板。
  • 「邊界黨建聯建」共築區域「幸福圈」
    石角鎮以山底紅色革命基地為基礎,牽頭搭建粵桂邊五鎮交流互動平臺,用山底革命精神凝聚各方共識,共同籤訂五鎮「邊界黨建聯建」引領區域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建立了長效工作機制,切實用思想聯通兩地五鎮,用交流凝聚共識,用智慧助力發展,推進邊界區域黨建聯建深入開展,將相鄰區域建成「紅色黨建聯建示範帶」。    在工作機制上凝聚共識,以「組織聯抓」促共建。
  • 黨建引領「三中心」共融發展,凝聚黨群服務「乘數效應」
    原創 徐匯區委組織部 上海基層黨建徐匯區華涇鎮結合「四史」學習教育,以黨建引領推動黨群服務與文明實踐
  • 讓每一個社區都成為共同體——紹興推進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深度...
    如同細胞之於人體,社區治理的優劣決定社會運行的質量。  著眼於構建一個個社區治理共同體,紹興市探索以「契約化」共建,推進基層黨建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  這個地處紹興市中心的社區,較早遭遇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脫節的問題:社區黨建曾經「掛在牆上」,制度優勢如何轉化為治理效能?上萬人的社區,辦事缺人缺錢,如何提升服務能力?社區凝聚力不強,大事小事「幹部一頭熱、居民冷眼看」,如何激發自治活力?  2008年5月,越都社區率先破題,與轄區內20多個單位籤訂協議,探索「契約化」共建。
  • 廣州番禺區打造「五社聯動」共治生態圈,貢獻社區治理「番禺經驗」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 通訊員 廖培金 嚴秀靈近日,以「新時代社會治理共同體與社會工作發展」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社會工作廣州培訓研討成功舉辦,會上,助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廣州經驗」吸引各方關注。
  • 雲南紅河蒙自:全民吹哨齊治理 多元響應解難題
    近年來,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創新「全民吹哨、多元響應」治理機制,把工作對象變為工作力量,黨建引領下的基層社會治理從「獨角戲」走向「大合唱」,直接推動20萬件治理問題解決,群眾綜合滿意度在全省縣市排名從第107名躍升到第41名,同比上升6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