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富蘊縣聚焦市域基層社會治理短板,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探索推行以建強支部堡壘、凝聚服務隊伍、構建服務體系、做好治理服務為內容的「1314」基層治理新模式,著力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全力打通基層社會治理「任督二脈」。
建強一個支部堡壘。圍繞基層黨建、鄉村治理、人居環境等重點工作,整合村「兩委」班子、鄉鎮下沉、民族團結一家親結親幹部等各支力量,探索推行「一支部四中心」工作模式,下設黨建綜合中心、維穩綜治中心、群眾工作中心、村務發展中心等「四大中心」。明確人員配備及職責分工,充分發揮幹部專業特長和資源優勢,按照每個中心分配10-15人要求,將基層工作力量充實到各個中心,既責任到人、各司其職,又協作配合、信息共享,破解基層工作力量「分散化」難題。
凝聚三支服務隊伍。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按照「三統一」即統一名稱、統一著裝、統一行動的原則,成立「氈房子」黨員志願者服務隊,開展「戰疫情、當先鋒、作表率」活動,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等各類困難訴求1201件,逐漸形成「有困難找黨員」的良好氛圍。組建「草根宣講員隊伍」。將優秀老黨員、退休幹部納入草根宣講員隊伍,通過冬不拉彈唱、國語小節目、「順口溜」等方式,宣傳疫情防控、惠民政策等相關內容163場次。組建「能人興村隊伍」。按照「兩有兩能」標準,將當地企業家、優秀外出務工經商人才、致富能手納入農村能人隊伍,提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群眾增收致富等意見建議62條,有效增強了村黨支部在群眾中威望。
構建一套服務體系。聚焦群眾切身利益,圍繞政策宣傳、事務代辦、志願服務等服務內容,探索推行「黨建+服務」工作模式,設立村級群眾服務中心,打造「前臺受理、後臺協同、一窗全能、全科服務」的「一站式」服務中心,幫助群眾代辦事項1213件。推廣「菜單式」志願服務,有針對性地實施一批關愛空巢老人、殘疾人、進城務工人員等為內容的「鄰裡守望」志願服務項目。目前,全縣誌願服務隊開展志願服務281場次,為弱勢群體提供清油、大米等生活物資110餘噸,群眾滿意度達到95%以上,真正實現了「服務大聯動,幸福零距離」。
做好四項治理服務。以法治「定分止爭」築和諧。依託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法治大講堂」、「一村一法律顧問」等載體,開展普法宣傳、法律援助等服務153場次,調解鄰裡矛盾糾紛124起,著力構建和諧穩定村莊。以德治「春風化雨」淳民風。以村史館為載體,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評比「好婆媳」「優秀聯戶長」「庭院經濟紅黑榜」等系列評選活動,打造鄰裡互助的美好氛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以自治「共享共治」建家園。通過「一約」、「三會」機制,形成「大事一起幹、好壞大家評、事事有人管」的治理格局。以智治「輔助決策」促精準。按照「黨建+大數據+鄉村治理」工作思路,建設信息化大數據平臺,將組織建設、村務管理、產業發展、群眾工作、村級三資等20項內容納入其中,實現基礎數據+生產模型+工作流+分析預警的智治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