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創造力,瑞典兒童文學作家阿斯特麗徳·林格倫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是否想到過「這個世界上發生的所有奇妙的事情,都最先來自於某個人的想像」。
我們來猜測一下,「某個人」是指哪些人?像愛迪生那樣的大發明家?像梵谷那樣的知名藝術家?亦或者說是芸芸眾生中某個平凡的普通人呢?
在我看來,以上全都有!正是這些來自普羅大眾豐富想像力的碰撞,一直在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輪子的發明與運用,讓我們日行萬裡不是夢;電燈的發明與運用,讓我們在黑暗中點亮光明;雨傘、疫苗、開瓶器等等創造性的發明,為我們解決了生活中眾多的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發明和創造力是名人藝術家的專利嗎?非也非也!創造力是每個人所擁有的特質,唯一的差別可能是有的人從祖輩那裡遺傳的「創造力」多一些,有的人少一些,並且,「創造力」是可以教授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經過努力的學習與研究,是可以「習得」創造力的!
以上結論可不是我亂說的,是神經科學博士們經過試驗得到的結論。
而最近看了一本關於如何成為一名天才發明家的實用指南——《小小發明家手冊》,我就更堅信這一觀點了。
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著名的發明家多米尼克·威爾科克斯,他是一個腦洞非常大的人,創造出了很多新穎又充滿內涵的物品。他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展出。自2016年起,他發起了「小小發明家」公益活動,將世界各地小朋友的奇思妙想變成了真實的物品,並在英國、加拿大、波蘭、阿聯、中國等地舉辦了多場活動和展覽,受到了小朋友和家長的歡迎,並且影響力還在持續擴大。
這本《小小發明家手冊》就是基於這個活動而精心創作的「使用說明書」,在教小朋友如何成為一名小小發明家的同時,展示了已經有作品的小朋友的發明創意,以及變成真實物品後的效果,這對於那些想法在腦海裡碰撞的小朋友來說是相當具有吸引力!
保姆級使用指南,分分鐘打通任督二脈
《小小發明家手冊》真可謂是保姆級的使用指南了。從教孩子如何填寫一份「小小發明家申請表」開始,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發現問題——激發靈感和創意——嘗試解決問題」,用這樣的思考模式,來幫助孩子提高解決事情的能力,從而將孩子的奇思妙想,一步步變成發明。
書中還穿插了各種奇特的創意,有的令人腦洞大開、有的令人捧腹大笑、有的令人眼前一亮,這些創意可以很好地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作者還手把手的指導孩子應該從哪些方向入手,從哪個角度尋找,來更好地呈現孩子的想法,並使之成為發明,實操性非常強,分分鐘幫孩子打開創意的任督二脈,一級一級的進階,直到有自己的作品為止。
彩蛋多多,忍不住一口氣讀完
《小小發明家手冊》中最吸引人注意的,莫過於各種各樣獨樹一幟的小發明了,比如可攜式屁股椅、能散味的風扇鞋、發監聽設備等等,這些有意思的發明不僅讓人忍俊不禁,更忍不住稱讚,多麼有趣的創造啊!
除了文中舉例的小發明,每一章後面將想法變成現實的做法才更吸引人,這些彩蛋讓正在看書的小朋友躍躍欲試,仿佛下一章就是自己的作品一般,無形中讓人多了一絲絲的鬥志。
比如6歲的格魯夫為想要遠離汽車尾氣和患有哮喘的人設計的「無汙染夾克"、9歲的溫迪為全家人設計的「家庭滑板車」、10歲的妮西亞設計的用來檢測茶水溫度的「舌頭溫度傳感器」,等等這些非常棒的發明被設計師們做成真的物品時,可以看出小發明家們的欣喜與驕傲。
而這些發明也會一直吸引著孩子讀完全書,然後去勵志成為一名小小發明家,將自己的作品也畫於書中。
說不定你就是下一個小小發明家
等等,畫在書中就完事兒了嗎?不不不,還沒有!
作者在最後教了孩子們,如何利用手邊的工具和物料,將2d的作品,做成3d的模型,這不但鍛鍊了孩子們的想像力,更鍛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
當然,作者將「小小發明家」的活動網站,見縫插針地貼滿了本書,孩子還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將自己的作品上傳到網站上,說不定,下一個被設計師做出來的成品,就是你的作品哦!
我可以非常負責的說,看完這本書,也許你的孩子不能成為一名發明家,但是我相信,經過著名發明家的指點與引導,孩子的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會大大提升,說不定在某一刻就思維大爆發,想到了一個新的點子!快準備好迎接孩子奇思妙想的轟炸吧!想法多了,作品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