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市融媒體中心
近日,平泉街道荷橋村
被命名為四川省鄉村治理示範村
一個小山村憑什麼獲此殊榮?
近日
小陽走進荷橋村進行了探尋
車行在寬闊的鄉村公路
蜿蜒的綠道串聯田野
青山綠水、儼然屋舍
不少村民趁著農閒時間整理菜園、打掃衛生
一幅生態宜居的美麗畫卷呈現在眼前
鄉村治,天下安。鄉村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
近年來,荷橋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將自治、德治、法治有機結合,全面激發和調動各方力量,著力構建「五位一體」基層治理新模式,全面推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走出了「三新荷橋」的善治之路,讓群眾生產生活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荷橋村聚居地
抓好黨建引領
提升鄉村治理能力
「村級黨組織是否堅強有力,往往直接決定著一個村莊的發展好壞。」荷橋村黨支部書記鍾永翔坦言,走好鄉村善治之路,首先就是要抓實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提升鄉村治理能力。
近年來
荷橋村不斷推進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強化班子配備、黨員隊伍建設,與龍泉驛區江華社區等黨組織進行友好結對,先後開展「互講黨課」「紅色壩壩電影」等共建活動29次,推動基層黨內政治生活規範化、標準化、常態化,讓村黨支部真正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推動者。
同時,以實施鄉村振興連片示範發展為抓手,科學編制完成荷橋村鄉村振興建設總體規劃,完成小龍溪河生態整治、新村聚居點改造、1.5公裡綠道新建、3個特色產業聚落提升以及埡口節點、新村入口、荷橋壩壩等景觀節點打造,構成「一帶兩心一環三核」空間布局;
打造「家風荷鄉」主題景區,通過整田、理水、秀山、護林、植業、景道等措施,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打造川西林盤典範。
促進「三治」融合
健全鄉村治理體系
漫步荷橋村聚居點
這樣的村規民約和法治標語隨處可見
在這裡,人人都是鄉村治理的參與者
也是治理成效的享受者
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更強了
走好鄉村善治之路
要從基層自治著手
不斷激活鄉村主體的創新力量
近年來
荷橋村健全完善村民議事會制度,組織引導群眾通過民主決策和村民自治方式研究討論荷橋村振興規劃、村規民約、項目建設等村內重大事務,實現群眾的事「自己議、自己定」。組建村民監督委員會全程參與民主議事、項目管理、資金使用等方面監督,確保各項工作和項目建設程序規範、質量可控、進展有序、運轉高效、群眾滿意。
法治和德治是推動鄉村善治的「兩翼」
荷橋村堅持通過加強法治宣傳,引導村民增強法律意識、提升守法素質,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健全完善鄉村法律服務體系,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秩序;
依託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百姓需求「一號通」熱線、建立全民信用365體系,積極調解家庭糾紛、化解鄰裡矛盾,形成文明和諧風尚。
同時,充分發揮倫理道德在引導風氣和凝聚人心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挖掘家風文化、打造家風學堂、舉辦家風活動,積極營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文化氛圍,提升群眾「天志、古德、正儉、立忠、和孝、為學、知信、明實」的良好行為。
2020家風文化旅遊活動現場(資料圖)
用好各方力量
激發鄉村治理活力
鄉村治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
必須多主體參與、多維度實施、全社會發力
用好鄉村治理的各方力量
既是「共建共治共享」的題中要義
也是適應鄉村變革
回應鄉村治理新需求的必然之舉
更是走好鄉村善治的重要方面
近年來
荷橋村先後組建黨員志願者服務隊、文體互助隊、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及業主委員會等多個自組織,開展感恩教育、道德講堂及「三下鄉」等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30餘次,評選出「遵紀守法戶」「星級文明戶」「清潔家庭戶」「致富帶頭戶」「飲水思源戶」以及「好公婆」「好媳婦」「好夫妻」「好妯娌」「好幹部」等「五戶五好」20戶(人)。
同時,成立成都市首支非公企業注資的貧困村社區微基金,積極引進成都市和諧社區發展促進會、成都市同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心立方」社工聯盟等6家社會組織入駐,大力開展社區文化、精神文明創建等活動,持續豐富群眾日常生活,常態化開展「百名老人結親家」「中秋情晚會」「春節聯誼會」等特色結對幫扶活動20餘次,不斷激發鄉村治理活力,推動好風氣、好習慣在荷橋村加快形成。
記者 | 周滎鴻 谷成斌
編輯 | 吳潤秋 楊繼華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公益廣告
點擊在看 會有更多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