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山村憑什麼被命名為四川省鄉村治理示範村?

2021-01-10 騰訊網

簡陽市融媒體中心

近日,平泉街道荷橋村

被命名為四川省鄉村治理示範村

一個小山村憑什麼獲此殊榮?

近日

小陽走進荷橋村進行了探尋

車行在寬闊的鄉村公路

蜿蜒的綠道串聯田野

青山綠水、儼然屋舍

不少村民趁著農閒時間整理菜園、打掃衛生

一幅生態宜居的美麗畫卷呈現在眼前

鄉村治,天下安。鄉村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

近年來,荷橋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將自治、德治、法治有機結合,全面激發和調動各方力量,著力構建「五位一體」基層治理新模式,全面推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走出了「三新荷橋」的善治之路,讓群眾生產生活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荷橋村聚居地

抓好黨建引領

提升鄉村治理能力

「村級黨組織是否堅強有力,往往直接決定著一個村莊的發展好壞。」荷橋村黨支部書記鍾永翔坦言,走好鄉村善治之路,首先就是要抓實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提升鄉村治理能力。

近年來

荷橋村不斷推進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強化班子配備、黨員隊伍建設,與龍泉驛區江華社區等黨組織進行友好結對,先後開展「互講黨課」「紅色壩壩電影」等共建活動29次,推動基層黨內政治生活規範化、標準化、常態化,讓村黨支部真正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推動者。

同時,以實施鄉村振興連片示範發展為抓手,科學編制完成荷橋村鄉村振興建設總體規劃,完成小龍溪河生態整治、新村聚居點改造、1.5公裡綠道新建、3個特色產業聚落提升以及埡口節點、新村入口、荷橋壩壩等景觀節點打造,構成「一帶兩心一環三核」空間布局

打造「家風荷鄉」主題景區,通過整田、理水、秀山、護林、植業、景道等措施,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打造川西林盤典範。

促進「三治」融合

健全鄉村治理體系

漫步荷橋村聚居點

這樣的村規民約和法治標語隨處可見

在這裡,人人都是鄉村治理的參與者

也是治理成效的享受者

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更強了

走好鄉村善治之路

要從基層自治著手

不斷激活鄉村主體的創新力量

近年來

荷橋村健全完善村民議事會制度,組織引導群眾通過民主決策和村民自治方式研究討論荷橋村振興規劃、村規民約、項目建設等村內重大事務,實現群眾的事「自己議、自己定」。組建村民監督委員會全程參與民主議事、項目管理、資金使用等方面監督,確保各項工作和項目建設程序規範、質量可控、進展有序、運轉高效、群眾滿意。

法治和德治是推動鄉村善治的「兩翼」

荷橋村堅持通過加強法治宣傳,引導村民增強法律意識、提升守法素質,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健全完善鄉村法律服務體系,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秩序;

依託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百姓需求「一號通」熱線、建立全民信用365體系,積極調解家庭糾紛、化解鄰裡矛盾,形成文明和諧風尚。

同時,充分發揮倫理道德在引導風氣和凝聚人心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挖掘家風文化、打造家風學堂、舉辦家風活動,積極營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文化氛圍,提升群眾「天志、古德、正儉、立忠、和孝、為學、知信、明實」的良好行為。

2020家風文化旅遊活動現場(資料圖)

用好各方力量

激發鄉村治理活力

鄉村治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

必須多主體參與、多維度實施、全社會發力

用好鄉村治理的各方力量

既是「共建共治共享」的題中要義

也是適應鄉村變革

回應鄉村治理新需求的必然之舉

更是走好鄉村善治的重要方面

近年來

荷橋村先後組建黨員志願者服務隊、文體互助隊、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及業主委員會等多個自組織,開展感恩教育、道德講堂及「三下鄉」等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30餘次,評選出「遵紀守法戶」「星級文明戶」「清潔家庭戶」「致富帶頭戶」「飲水思源戶」以及「好公婆」「好媳婦」「好夫妻」「好妯娌」「好幹部」等「五戶五好」20戶(人)。

同時,成立成都市首支非公企業注資的貧困村社區微基金,積極引進成都市和諧社區發展促進會、成都市同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心立方」社工聯盟等6家社會組織入駐,大力開展社區文化、精神文明創建等活動,持續豐富群眾日常生活,常態化開展「百名老人結親家」「中秋情晚會」「春節聯誼會」等特色結對幫扶活動20餘次,不斷激發鄉村治理活力,推動好風氣、好習慣在荷橋村加快形成。

記者 | 周滎鴻 谷成斌

編輯 | 吳潤秋 楊繼華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公益廣告

點擊在看 會有更多好看

相關焦點

  • 武漢市首批25家鄉村休閒遊示範村正式授牌
    人民網武漢12月17日電 (金雨蒙)12月16日下午,武漢市首批鄉村休閒遊示範村授牌儀式在第17屆武漢農博會現場舉行,25家鄉村休閒遊示範村獲授牌。本次評選活動,由武漢市農業農村局、武漢市鄉村休閒遊(賞花遊)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
  • 朱素芳專題調研靈鷲山旅遊度假區和鄉村振興示範村打造工作
    11月30日下午,區委書記朱素芳專題調研靈鷲山旅遊度假區路網建設和鄉村振興示範村打造工作隨後召開座談會,區交通局、農業農村局圍繞靈鷲山旅遊度假區創建工作,分別就下步路網建設、鄉村振興示範村打造進行匯報。
  • 為了一個小山村的「成長」 記雙鴨山市饒河縣西林子鄉小南河村第一...
    「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何不以大頂子山景區為背景、以饒河大美溼地為依託,以小南河村獨特的關東風情和民俗資源為特點,建一個集觀光、攝影、農家樂為一體的攝影旅遊基地,發展特色鄉村旅遊?這個設想經縣委相關部門研討論證,在全村黨員大會上得到認可後,冷菊貞立刻投入到緊鑼密鼓的籌備中。
  • 四川丹稜:「治理」變「智理」 科技賦能為鄉村治理插上智慧「翅膀」
    央廣網眉山1月8日消息(記者賈宜超 通訊員程歡悅 李偉)1月7日晚,在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即將到來之際,一場特殊的「帶貨直播」在四川省眉山市丹稜縣登場。不同的是,這場「帶貨直播」由群眾「下單」,警方直播;帶的「貨」也不是商品,而是「反詐」知識。
  • 四川崇州鄉村治理「減」掉了痛點,「加」出了振興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董小紅「郡縣治,天下安;鄉村治,百姓安。」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四川省崇州市圍繞破解鄉村治理難題,探索構建了「產業功能區+鎮街+社區工作站+村」的工作體系,減掉了痛點,加出了振興。進一步推進鄉村治理創新,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高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成為擺在眼前的難題。2019年,崇州被確定為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試點縣。一年來,崇州針對鄉村治理事權不清、職能錯位等難題,構建了「產業功能區+鎮街+社區工作站+村」的新型鄉村治理體系。
  • 2020年全省農村建成嶺南特色美麗鄉村
    今年10月,茂南區金塘鎮金塘村委會黃泥塘村機器聲隆隆,四臺挖掘機同時分頭作業,一個多小時後,周邊的雜竹雜木被清理掉,破爛的房屋和豬舍被挖倒推平。現場村民拍手叫好。接下來,當地將通過環境治理,清理河道,砌築河堤護欄與綠化等方式,將這裡打造成村民休閒的好地方。  像金塘村這樣,以「三清三拆三整治」掀開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序幕的廣東農村不在少數。
  • 新時代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模式
    在此過程中,地方治理創新實踐同質化現象日趨明顯,其中以「會」「團」方式搭建實踐操作平臺,以「評先進樹典型」方式促進德治建設的做法最為普遍。其一,「參會」和「組團」成為治理主體參與實踐活動的經典模式。以「參會」為例,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四川省旺蒼縣、貴州省餘慶縣等地紛紛成立了「鄉賢參事會」,而且人員構成、功能發揮、操作程序基本趨同。
  • 鄉村公共空間治理:「小地塊」「大變身」 打造群眾家門口的幸福
    朱前保家門口的健身廣場,成為周邊群眾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家門口的荒地,「活了」  今年初,新壩鎮作為江蘇省揚中市唯一一家鄉村公共空間治理試點鄉鎮,將村莊公共空間治理作為鄉村公共空間治理的重要突破口,全力推進治理工作
  • 福州市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簡報(二)
    ,以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目標,編印了《福州市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方案》,要求按照「村莊規劃好、環境治理好、設施建設好、便民服務好、長效機制好」的建設標準,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 廁所改造折射鄉村變遷
    師福琴家新建的廁所在後院內,廁所牆高2米,內外牆刷得雪白,內部面積6平方米,裝了一個蹲便器和一個坐式馬桶。「坐式馬桶是專門給老人和小孩用的,咱老人再也不用為上廁所煩心了。」師福琴一邊說著一邊做著示範,「你看,輕輕一踩閥門,水流一衝,乾淨又方便。」
  • 嶽西河圖:抓鄉村治理試點,走鄉村善治之路
    嶽西縣河圖鎮作為嶽西推進鄉村治理的試點鎮,選擇一個試點村、二個創建村,利用一年的時間,勇於探索,直面短問題,基本形成鄉村善治之策。 結合村情,制定規範標準。一是出臺指導手冊,明確方法路徑。
  • 「紅色頭雁」激活鄉村治理「神經末梢」
    一個崗位就是一份責任,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近日在安徽省廬江縣,經常能看到一群身著印有紅色黨徽馬甲、佩戴工作牌的匆忙身影走村入戶,察民情、解民憂、理民事……他們就是廬江縣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紅色頭雁」。2019年以來,該縣通過推行「頭雁領航·網格聚力」鄉村治理機制,搭建起黨群「連心橋」,激活了鄉村治理「神經末梢」。
  • 陸豐市碣石鎮蓮花村打造優美整潔的鄉村人居環境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石培璋、魯利韋、記者羅勉從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蓮花村了解到,該村以「美麗宜居蓮花」為目標,打造優美整潔的鄉村人居環境。在2020年12月,市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督查評比中,被評為第二片區「最美麗村」。
  • 都市裡的田園牧歌——新時代經濟發達地區鄉村振興「餘杭樣板」
    傳承發展5000年良渚文化、2000年運河文化和1000年禪茶文化的獨特魅力,加快推進良渚遺址、大運河文化帶、大徑山國家鄉村公園三大片區發展。推進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成為全市唯一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雙試點」地區;通過挖掘農業農村多元價值、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強化人文內涵展現,打造精品主題遊線和示範村。
  • 「十四五」鄉村治理四大著力點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鄉村治理上,亟須進一步強化有效治理的著力點。 黨建引領,積極創新「黨建+社會治理」模式。 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基層工作的全面領導,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質量,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在這一過程中,要通過黨建引領的方式,加強和創新基層治理,加強農村社區建設,強化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 【山海論壇】鄉村治理中的法律角色
    本期論壇以「鄉村治理中的法律角色圍繞鄉村的理想圖景、鄉村秩序的生成議題,三位老師從城鄉的歷史發展、治理結構角度,強調了鄉村的文化符號意義,勾勒出了中國鄉村在人員、格局和治理上的特點。而在鄉村治理範疇、構建鄉村治理長效治理機制以及發揮鄉村振興促進條例作用的議題上,三位老師分別從「鄉政村治」、基於內生系統的激勵機制、不以控制為目的的政府服務供給方面進行了闡釋。
  • 《解讀政府工作報告》:突出四大重點力促鄉村振興提速增效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我縣將突出現代農業發展、農旅融合、人居環境提升和鄉村治理四大重點,在深化結構調整、改善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強化鄉村治理上持續發力,力促鄉村振興提速增效。
  • 濱海:治理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鄉村
    鹽城市濱海縣大力實施「四治理、四提升」行動,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推動農村面貌大改善、大提升,為群眾塑造一個乾淨整潔、田美水秀、藍天白雲的美麗鄉村。在濱海縣天場鎮秉義村,一眼望去,村主要幹道寬敞整潔,路邊分類垃圾點安排有序,河岸風光宜人,令人耳目一新。
  • 鄉村遊,開拓「新的可能性」
    這正是我的家鄉,坐落在湘鄂交界的一個美麗村落。今年返鄉,桃花源式的隔絕狀態不復存在,一條高速公路與村莊擦肩而過,也帶來了新的想像空間:村民開始暢想「生態旅遊」「美麗鄉村」的規劃。  到村裡一打聽,原來鎮裡在實施「美麗鄉村」行動,決定利用村裡山水資源,因地制宜開發鄉村旅遊,通過旅遊保護自然風光,帶動村民致富,同時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因而被命名為「遊富美」計劃。
  • 雲南祿豐:「四步聯動」打造鄉村「潔淨美」
    雲南祿豐縣壓實垃圾治理責任,在層層抓落實的基礎上,建立「四步聯動」機制,形成正反雙向督促的閉環監督問效模式,鄉村人居環境治理取得較好成效。目前一平浪鎮黨委、政府與全鎮14個村(社區)籤訂了「門前三包」責任書,村(社區)與各村民籤訂「門前三包」責任書,同時建立了「四步聯動」工作機制,即督促暗訪、通報觀摩、整改提升、考核評比四個環節,由鎮、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定期不定期進行抽查,其中,重點抽查村「兩委」幹部、黨小組長、村民小組長、黨員參加清掃及自家庭院、包保區域衛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