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書記不走了!」
那一天,這個消息在大頂子山下的小南河村不脛而走,200多戶村民懸了幾個月的心終於放在了肚子裡。在雙鴨山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的冷菊貞,是下派到饒河縣西林子鄉小南河村的第一書記,前不久,兩年任職期滿,她主動申請延期,要在這裡再幹三年,她為什麼不走?村民們為什麼對她如此不舍?短短兩年,冷菊貞和這個偏遠的小山村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大山小村「挖」商機
2015年12月初,冷菊貞走進了小南河村這個饒河縣有名的貧困村。沿途那些歪歪扭扭的籬笆牆、關東老院落、老作坊、還有多年未見的老牛馬車、簡陋的泥草房,仿佛都在向她訴說著這個小村莊的滄桑與貧窮。
那一年,因為缺乏市場觀念,沒有在國家儲糧政策變化後適時調整種植結構,多年來一直種玉米的村民們賠了不少錢。而更讓冷菊貞心焦的是,村民們並沒有因窮思變,反而整日沉溺於打麻將、喝酒、拉家常。「一定要讓村民們放下酒碗、離開麻將桌!」她暗下決心。
小南河村雖有近兩萬畝地,但大部分都是貧瘠的崗子地,單靠種地致富基本沒可能。冷菊貞是一名「骨灰級」攝影發燒友,攝影人的專業視角讓她看到了商機:大頂子山下的小南河村是《烏蘇里船歌》的誕生地,山川壯麗,水清林秀,風景如畫。「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何不以大頂子山景區為背景、以饒河大美溼地為依託,以小南河村獨特的關東風情和民俗資源為特點,建一個集觀光、攝影、農家樂為一體的攝影旅遊基地,發展特色鄉村旅遊?這個設想經縣委相關部門研討論證,在全村黨員大會上得到認可後,冷菊貞立刻投入到緊鑼密鼓的籌備中。
鏡頭叩開致富門
把骨感的現實變豐滿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選基地並還原出老關東味道;墊錢購置年畫、窗花、紅燈籠、土花布裝飾老屋;發動村「兩委」班子成員翻磨盤、釘冰板、掛燈籠;跑遍山頭選雪道;多次登門求鄰村有建雪場經驗的「能人」幫忙建雪場……忙得不亦樂乎的冷菊貞怎麼也沒想到,村民們並不支持她。
「誰能大老遠的到這個小破村來旅遊?」對她開辦農家樂的號召,無論冷菊貞和村幹部怎樣挨家挨戶做工作,村民們就是不參與,冷菊貞忍不住流下了委屈的淚水。
擦乾眼淚,冷菊貞繼續前行。她動員3戶黨員先開辦農家樂,然後把周邊的美景、老關東味道的民居拍成照片、製作成視頻,發到自己的朋友圈、微信群、QQ群、博客裡。2016年元旦剛過,「大頂子山關東情——小南河村農家攝影旅遊基地」迎來了首批遊客——一個來自浙江蕭山的30多人的旅遊團。看著這些拿著「長槍短炮」的遊客,村民們瞠目結舌:「真來人了?這小冷書記還真有兩下子。」一些村民不再猶豫,逐步參與到「農家樂」的打造中。
2016年除夕夜,萬家團圓,冷菊貞卻在寒風中踏雪上山,用鏡頭定格了小南河村百盞紅燈迎新春的經典畫面。正月初二,民俗攝影專家肖殿昌和他的「東北過大年拍攝組合」就被冷菊貞的照片吸引到了小南河村。幾天後,肖殿昌將所拍的照片和撰寫的散文《一個村子的年味》傳到了朋友圈……
獨特的關東文化,吸引了一波又一波遊客。那個正月,陸續有140多個團、1500多名遊客來到小南河村。沉寂了多年的小南河村就這樣火了!冷菊貞趁熱打鐵,利用「二月二」的契機打造了「開耕節」,不僅迎來了200多名攝影師和戶外愛好者,還上了央視的《中國新聞》。「五一三天樂」「端午一日遊」「七七乞巧節」「中秋情」等項目,共迎來1.6萬人次的遊客。小南河村村民臉上笑開了花,因為他們知道,這條路走對了。
「抱團」踏上振興路
冷菊貞深知,小南河村從鄉村旅遊起步,但絕不能止步於鄉村旅遊,以此為基礎,多元發展、多點開花,不斷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實現旅遊業的擴容與全產業鏈條的打造,方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為實現統一管理,保證品質一致,在冷菊貞的倡議下,小南河村農家旅遊協會成立了;並註冊了4件37類商標;初步形成了集「吃、住、遊、娛、購」的一條龍服務鏈條。貧困戶和低收入群體一個不落,全都納入到旅遊產業建設中。
現在,小南河村的關東特色民俗屋已增加到5家,農家樂16家,全村接待能力提升到每晚約可容納150人同時住宿。村裡先後恢復了酒坊(燒鍋)、油坊、綠色種養殖及加工等與旅遊相關的特色產業。2017年元旦,冷菊貞帶著村民和村裡生產的辣椒醬、小豆腐、凍餃子、小園雜糧等特產參加了省委組織部和省電視臺聯合舉辦的「第一書記年貨大集」,共銷售了「小南河村」牌系列農副產品10餘萬元。同年9月,在冷菊貞的積極爭取下,總投資3100萬元、佔地10800平方米、反映赫哲族人民抗日題材的電視劇《黑金部落》的影視基地也在村裡落成。如今,在縣發改局的幫扶下,「小南河村」辣椒醬生產線正在建設中、210萬光伏發電扶貧項目已落地開始使用;縣扶貧辦350萬元扶貧項目蔬菜大棚一期已經建好;今年5月底,總面積450平方米的遊客接待中心也將建成,預計6月份即可投入使用。
真情換得百姓心
短短兩年多時間,小南河村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山村「成長」為遠近聞名的東北民俗旅遊村、饒河鄉村旅遊示範點,被國家旅遊局列入鄉村旅遊扶貧村、能人帶戶扶持項目,被國家住建部列為國家規劃設計示範村。截至目前,共接待遊客2.6萬餘人,營業收入160餘萬元。2017年末,小南河村已經申報整村脫貧。
產業越做越大,村裡的風氣也越來越好。而冷菊貞,這個曾經生活精緻的時尚女性,如今在同事的口中已從「知性美女」轉為「女漢子」,再升級成「真漢子」。因為村裡事務繁多,她每天只能睡上4個小時,可她犧牲的何止是睡眠時間。離小南河村只有20多公裡的家有多久沒回去了?那雙從未握過鐵鍬的手如今什麼農活沒做過?這兩年裡她又添了多少皺紋和白髮?可她覺得值,因為換回來的,是村民們日漸富裕的生活。
隨著鄉村旅遊業和特色農業步上正軌,腰包越來越鼓,村民們終於相信了冷菊貞剛來時那句擲地有聲的話:「我來這兒不是為了當官,更不是為了發財,我就是愛這片大山,愛這片土地,就是想讓小南河村擺脫貧困。」冷菊貞的真心付出終於換來了村民們的真情。他們對她從理解到接納到信任,到後來不管大事小情都自發響應號召。為打造民俗旅遊景點,村民們頂著30℃的高溫,搭建百米長的草棚;為打造漂流項目,村民們自己用油鋸、斧頭清河道……
2016年,冷菊貞當選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榮獲「感動龍江」年度人物榮譽稱號。2017年,冷菊貞榮獲「全省五一勞動獎章」和「全省優秀第一書記」榮譽稱號。將全身心都投入到小南河村建設中的冷菊貞,已完全融入了這個小山村,任期將滿之時,她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繼續留在這裡,繼續帶領小南河村「成長」。
在參加第二屆中國美麗鄉村論壇暨第五屆村政論壇發言時,冷菊貞向全體與會者宣告了自己的目標:「為貫徹執行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我申請把駐村服務期再延長3年,我要真正成為一個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基層工作者,帶領全體村民將小南河村的好風景變成大產業。」(楊軍記者楊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