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4年,她腳踩厚厚的泥土,把壟溝當成鍵盤,把大地繪成圖畫,帶領全村老少將好風景做成大產業,用行動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贏得了群眾的真心擁戴。她就是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市場監管局駐饒河縣小南河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冷菊貞。
走進小南河
「因為對山水的熱愛,我回到了家鄉。因為對攝影和文學的酷愛,我來到了大頂子山下的小南河村。因為小南河,我錯過了很多鏡頭中美麗的風景。因為這錯過的風景,我收穫了一個不一樣的小南河。」
「烏蘇里江水長又長……白雲飄過大頂子山……」上世紀60年代,一首《烏蘇里船歌》讓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對東北邊陲小城饒河的美麗風光充滿嚮往。
1973年,冷菊貞就出生在雙鴨山市饒河縣。2015年之前,她是雙鴨山市市場監管局的幹部,工作勤奮又刻苦。業餘時間,她愛好攝影和寫作,腳步踏遍了饒河的山山水水,鏡頭裡全是對家鄉的熱愛。
2015年12月,當得知市委要求每個市直機關選派一名駐村第一書記後,冷菊貞主動請纓來到小南河村,成為全省3492名駐村第一書記中的一員。
小南河村共有226戶村民,近2萬畝土地多為貧瘠的崗子地,村民的收入來源僅靠種植玉米。更要命的是村窮人心散,村民農閒時就愛打牌、喝酒。小南河也因此成為全縣有名的「泡在酒缸裡」的貧困村。
「習總書記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3億多中國人,一個都不能少』。」再次回到家鄉,冷菊貞下定決心要為鄉親們做點事。
2015年12月6日,頂著漫天的風雪,冷菊貞到小南河村赴任。
一進村,她就召集村幹部開會,試圖找到村莊發展的突破點。但常規的做法經過討論,一 一被否定。
小南河的出路到底在哪?為此,冷菊貞找來所有資料,併到村裡各處實地考察。憑著攝影人獨特的視角,她終於發現了小南河村潛藏的寶藏——
這裡有《烏蘇里船歌》唱到的大頂子山,有令人神往的烏蘇里江、珍寶島,還曾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的重要活動地。至今,村裡仍保留著體現關東風情的木刻楞老屋大院和一些代表東北民俗民風的老物件。
對!打造集觀光、攝影、農家樂為一體的攝影旅遊基地,發展特色鄉村旅遊,讓綠水青山化作金山銀山,這就是小南河村該走的路。
點燃創業夢
「做一件事容易,做成一項事業難。領著一個人做一件事容易,領著一群人幹一項事業難。農民並不是沒有夢想,只是需要有人去點燃。」
冷菊貞滿懷激動地提出建議,沒承想,卻遭到眾人反對。「村裡人都不願意看的東西,外人還能願意來?」村民認為冷菊貞是在「瞎胡鬧」。
好在這一想法得到了村裡大多數黨員的支持。
「在農村,只有身體力行,用事實說話,才能讓村民信服。」冷菊貞為自己打氣。
之後,小南河村第一個微信群建起來了。冷菊貞和村幹部研究決定,利用村裡的木刻楞老屋大院打造農家樂,並個人墊付資金購置了仿古花布、年畫、窗花、紅燈籠等物品。
白天,她領著村兩委和幾名黨員編苞米串、貼窗花、掛燈籠、裝扮民俗老屋;晚上,忙著拍照片、做視頻,將小南河鄉村旅遊資料發到攝影群、朋友圈做宣傳。
一個寒冷的冬夜,她冒著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獨自踏著沒膝的積雪,穿過墳塋地,登上山頭,只為了拍一張滿意的小南河村紅燈高掛的夜景圖。
功夫不負有心人。12月的一天,冷菊貞聽說黑龍江省要召開攝影年會,便爭取機會在會上播放了小南河村的兩分鐘宣傳片。正是這個宣傳片讓很多攝影愛好者知道了「小南河」,也令村民大為震動——「原來我們的村子這麼美」。
2016年元旦剛過,「大頂子山關東情——小南河農家攝影旅遊基地」終於迎來了首批遊客。一個來自浙江蕭山30多人的旅遊團走進了小南河村。
那一天,村民們使出渾身解數,做出拿手好菜。遊客拉爬犁、打雪仗,玩得盡興,吃得開心,都說「在小南河,才真正體會到北方人的熱情和淳樸」。
小南河的名字不脛而走。那個正月,陸續有140多個團1500多名遊客來到小南河。沉寂多年的小山村火了!
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加入進來。冷菊貞趁熱打鐵,帶領全村利用「二月二」打造「開耕節」,又推出了「五一三天樂」「端午一日遊」「七七乞巧節」「中秋情」等項目。
村民的熱情一旦被點燃,便激發出無限的創造力。此後,小南河村種植了百畝向日葵和油菜花,成為浙江衛視《我們十七歲》「明星過大年」的拍攝地,《黑金部落》影視基地和民俗外景地也相繼落成。
小南河農家旅遊協會的成立,使全村的旅遊事業駛入了抱團兒經營、有序發展的快車道。
在市場監管局的幫助下,村裡還成立了農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合作社,註冊了小南河村、南河冷菊等4件商標,推出了農家辣椒醬,恢復了酒坊、油坊、豆腐坊。
2018年,小南河村全部實現脫貧。今年,村裡還計劃興建規模化辣椒廠。
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小南河村越跑越歡,越跑越遠。
故事在繼續
「我申請把駐村服務期再延長3年。我要真正成為一名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基層工作者。」
自從走進小南河,冷菊貞就脫掉了高跟鞋,剪掉了披肩發,告別了心愛的旗袍。4年的風雨錘鍊,令她膚色黑了,皺紋多了,雙手也變得粗糙了。但她的目光依舊溫暖堅定,背脊始終挺拔如松。
在小南河村,冷菊貞租下村民的一棟閒置房屋,用於居住和辦公。由於屋裡貼滿了「福」字,村民親切地稱之為「福屋」。這裡不僅是冷菊貞的住處,也是小南河村村委會的「第二辦公區」。有事沒事去「福屋」坐坐,已成為不少村民的習慣。「福屋」的燈成了村裡的「長明燈」,冷菊貞也因此養成了和衣而臥的習慣。
4年來,冷菊貞與小南河村結下了不解之緣。老支書待她親如長輩,新支書與她從最初的互相質疑發展為互相支持的戰友,會計小馬的快速成長讓她深感欣慰……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群骨幹力量的支持,才讓她在帶領村民創業發展的路上越是艱險越向前。
4年來,冷菊貞與小南河村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每到過年,她都會拿上相機挨家挨戶為村民拍攝全家福。看著鏡頭裡一張張燦爛的笑臉,體會著照片中村民添丁進口的變化,冷菊貞心裡有說不出的甜——「我要用相機記錄下小南河人熱愛生活的每一張笑臉」。村民們的心與她越貼越近……
2018年,在作為第一書記任期將至的時候,冷菊貞作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申請將駐村服務期延長3年。
如今的小南河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東北民俗旅遊村、黑龍江省鄉村旅遊示範點、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4年來共接待遊客3萬多人次,營業收入超過400萬元。冷菊貞也憑藉突出貢獻,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黑龍江省「百名優秀第一書記」等榮譽稱號。
8月,小南河的向日葵花海一片金黃,朵朵葵花迎著太陽怒放,引得遊人流連忘返,構成了一幅動人的美麗鄉村畫卷。綠水青山間,小南河的發展故事仍在精彩繼續。
□本報記者 王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