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追夢人王曉斌:造一個中國版貝爾實驗室

2020-11-24 順德城市網


  編者按: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新年賀詞振奮人心,激勵著每一個人奮勇前行。


  順德改革開放40年的壯麗畫卷,正是由鍥而不捨、努力奔跑的順德追夢人所繪就。站在新起點上,順德肩負起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的光榮使命再出發。當前,改造升級村級工業園、創造鄉村振興「順德模式」、黨建引領推動基層善治等正成為全區的共同目標和具體實踐。


  為此,順德區委組織部聯合順德城市網第一時間推出特別策劃——《順德追夢人》。黨建引領,黨員帶頭!向擔當有為的黨員學習,進一步學習、弘揚勇於作為、敢於擔當的順德精神,全區鼓足幹勁、奮發圖強,共同創造高質量發展的順德新奇蹟!


★人物檔案

   

  姓名:王曉斌

   

  年齡:45歲


  黨齡:23年

   

  從事職業:廣東奧基德信機電有限公司總經理


★追夢語錄


  做人要有夢想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積極的心態不是整天樂呵呵,而是在遇到困難時候能夠積極面對,拿出解決方案。



王曉斌和其SLS雷射燒結3D印表機合影


  王曉斌1999年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獲得了材料學、政治經濟學的雙學位,前往廈門的國資企業工作,隨後在廈門進行自主創業;


  創業失敗後隻身來到了廣東打拼,先是從事私人遊艇行業,其後進入科龍負責小家電OEM採購、生產;


  三年後,離開科龍,進入華南家電研究院負責技術諮詢及培訓;


  2013年,創辦了廣東奧基德信機電有限公司,以技術研發為核心,進攻3D列印行業。


  輾轉兩地,先後嘗試過多個行業,從履歷來看,王曉斌是個很折騰的人。「換了不少的行業和工作,但都是和技術有關係,畢竟我是理工男。」在王曉斌的觀念裡,他就是個搞技術的,即使是如今創辦了企業,仍然是把技術放在了首位。


注重技術研發,公司內90%是技術人員


  其實,在正式創立奧基德信機電之前,王曉斌還創辦了一個生產LED燈的工廠,後來全權交給自己的得力夥伴去經營,自己則投資上億元,進軍3D列印行業。


  「3D列印技術能夠運用到整個製造業體系之中,當時在順德這個行業是空白的,我認為大有可為。」王曉斌回憶道,組建好公司團隊後做得第一件事就是一頭扎入3D列印技術的研發中去,靠著自有資金和自有的技術研發團隊,在參展2014年的深圳高交會時就拿出了3D列印的PEEK樣件。「我們是國內第一家研發出PEEK樣件的公司,填補了當時3DP技術的空白。」


  奧基德信機電與常見的公司有所不同,公司的重心一直在技術研發上,至今仍然沒有專門的生產基地。「目前公司有50多人,90%是技術研發人員。」在王曉斌看來,技術是一家公司的核心,公司要想發展得好就必須給予到技術人員最大的空間和尊重,讓技術人員在企業中能夠收穫到成就感和歸屬感。


  因此,他以合伙人的形式聘請技術人員,他們既是員工也是老闆,60%的技術人員都持有技術股。如今,奧基德信機電旗下全資奧基德信人才合夥公司聚集了全球20多位教授、博士及相關專家專注於3D列印技術,包括工業級SLM、SLA、SLS、3DP系列與企業級FDM印表機研發及產業化。


  正是因為對技術的重視,奧基德信才能在創業之初橫空出世。在2016年的「網際網路+」博覽會上,奧基德信3D印表機系列的研發推陳出新,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已申請30多項國家專利,現在已配套齊全主流的工業級3D印表機,包括(SLS)選區雷射燒結3D印表機、(SLM)選區雷射熔化3D印表機、(SLA)光固化3D印表機、(3DP)立體噴印3D印表機,企業級FDM3D印表機等系列設備。



奧基德信的產品受到市場認可


培養專業人才,投資4000多萬建立教學中心


  城網君與王曉斌交流的兩個小時中,他多次提到了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幾個關鍵詞,此外從王曉斌對企業管理、對技術的重視中,也可以得知他對人才的渴望與重視。


  王曉斌表示,國內的3D列印在技術方面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但產業化進程卻與歐美國家存在很大差距,在工藝裝備、工程應用等方面還遠落後於歐美,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產學脫節,企業參與較少,很多技術得不到很好的應用。「國內3D列印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取決於包括設備製造、材料、模型軟體及服務商等多方面,整個產業鏈體系的完善需要創新科技人才的支撐。」


  基於產業和企業發展的需要,由奧基德信牽頭,聯合佛山職教促進會及多家企業成立了佛山智科3D列印與數字智造公共實訓中心,進行校、政、企合作,共同培養社會需求前沿技術的應用與研髮型人才,總共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好5000平方集數位化設計教學中心、3D列印實訓應用中心、三維逆向工程教學中心、機器人應用中心、半導體晶片應用實訓中心、雷射高速加工應用實訓中心、工控軟體計算機中心以及校企人員雙創基地。同時也為順德的中小學及社會就業人員進行科普教育與崗前就業培訓。


  「學生本科畢業後可以先進入培訓基地接受企業精準培訓,再進入到企業工作就會更有針對性,更能夠符合企業的需求。」王曉斌直言,學校培養人才一般滯後企業需求3-5年,加深校企合作不僅可以實現行業領域類3D列印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同時也是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而且有利於帶動3D列印創新教育的實施,並最終形成3D列印創新教育的普及化、常態化發展。


  王曉斌透露,目前正在容桂建設奧基德信孵化園,孵化園內規劃建設了體驗互動技術中心,並計劃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推廣到全國。



王曉斌介紹3D列印樣品


做人要有夢想,更要有積極的心態


  有了核心技術團隊,有了人才培養基地和機制,也有了孵化園,那麼下一步是怎樣計劃?王曉斌直言是在珠三角、長三角建設生產基地,「現在技術研發已經成型了,計劃以小而精的模式將技術產業化。」談及為何創業了近6年才開始建設生產基地,王曉斌直言創業首先要在技術上沉澱,「創業一定要耐心、堅持,這是真心話。我第一次創業就失敗了,這一路走來真的不容易……」


  在廈門創業失敗後,王曉斌揣著2000元來到了廣東,第一個夢想就是生存下去。輾轉多地和行業後,他攢下一筆資金開辦了LED工廠,不過也不是一帆風順。「最困難的時候發不出工人的工資,我將自己的車賣了換錢去發工資。」王曉斌笑言,做人要有積極的心態,遇到困難時能夠頑強應對,拿出解決方案才是最重要的,正是秉著積極的心態,王曉斌克服了許多創業上的困難,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由技術人員成長為企業老闆。


  創業穩定後,王曉斌的第二個夢想來了。「創辦企業後,改變了自己,也想著能不能有本事改變下別人。」王曉斌認為,領導一個企業就是在帶領別人改變生活,因此光是他一個人生活好起來是遠遠不夠的。


  如今,王曉斌的第三個夢想也來了。「我希望能夠做一個中國版的貝爾實驗室。」已然是老江湖了的王曉斌在提起現階段的夢想時有些羞澀。在王曉斌的構想裡,今後有錢了,給技術人才建設一個實驗室做研發,就算現在的技術合伙人們老了以後還能在實驗室裡發揮,繼續把研發進行下去,甚至還可以將前沿技術引入做成高科技體驗館。


  「我朋友們都知道我這個夢想,也不知道能不能實現,但是做人就得有點夢想。」王曉斌直言雖然現階段的夢想很大也很遙遠,於他而言卻很有奔頭,會激勵著他一直在追夢的路上奔跑下去。(潘美穎)


■順德追夢人專題



點擊圖片進入順德追夢人專題

相關焦點

  • 致敬貝爾實驗室
    貝爾實驗室成立於1925年,原本是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的研究機構,90多年來已在學術創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上作出非常傑出的貢獻。該室從基礎研究起步,把創新放在首要的地位,發明了眾多劃時代的產品,不但使貝爾實驗室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聲譽,而且使美國經濟的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貝爾實驗室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
  • 諾基亞貝爾實驗室首次亮相中國
    中國日報7月6日電(記者 施婧) 在剛剛結束的世界移動大會-上海站中,具有業界領先研發能力的諾基亞貝爾實驗室Future X體驗區驚豔亮相,這是該實驗室首次參與國內展會。Future X是一種可持續自適應、學習和優化的大規模分布式認知網絡,它能夠連接所有人、感知、事物、系統、基礎設施以及流程,並創造一種旨在節省時間的虛擬第六感。
  • 貝爾實驗室創建記
    貝爾實驗室的創建是世界科技史上一個有意義的事件,也是一個經典的創新故事,了解這段歷史,對當今中國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科技創新富有啟示意義。
  • 貝爾實驗室創建記
    ​貝爾實驗室的創建是世界科技史上一個有意義的事件,也是一個經典的創新故事,了解這段歷史,對當今中國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科技創新富有啟示意義。貝爾實驗室的全稱是貝爾電話實驗室(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其名稱源自發明家貝爾(A. G. Bell)。貝爾實驗室的創建是科技史上一個有意義的事件。在20世紀很長一段時間裡,貝爾實驗室一直是世界上最富有創新力的科研機構,擁有通信技術、電晶體等多項重大發明以及電子衍射現象等多項重大發現。
  • 貝爾實驗室的百年興衰史
    聽著聽著,我腦子裡突然走神想起了一個地方,嗯,就是貝爾實驗室。作為有史以來最牛的實驗室,貝爾實驗室的名字如雷貫耳。畢竟,敢說自己改變了人類命運的實驗室(還不止一次),並沒有幾個。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偉大的實驗室,在進入21世紀之後就迅速銷聲匿跡了。現在幾乎很難再聽到這個名字,讓人不禁懷疑,它是不是已經不存在了?
  • 貝爾實驗室的百年沉浮!
    貝爾實驗室舊址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偉大的實驗室,進入21世紀之後迅速銷聲匿跡,很少再聽到它的名字。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根據粗略統計,自成立之日起,貝爾實驗室一共獲得了30000多項專利,平均每天一個。擁有1萬人的貝爾實驗室,對朗訊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負擔,以朗訊的利潤,是無論如何也養不起的。十年間,朗訊的股票從高峰期的84美元跌至0.55美元一股,員工人數也從3萬餘人銳減為1萬6千人,幾欲到了崩潰的邊緣。貝爾實驗室也被迫以出售專利來平衡支出。
  • 革新時代需要貝爾實驗室
    鄭渝川 貝爾實驗室成功的一大秘訣是,建立起高度開放和包容的環境,讓各學科專家能夠盡情施展才華,能夠建立起彼此之間友好的協作關係。 史蒂夫·賈伯斯生前成為了傳奇式的創業家、創新企業家。如果一個國家、地區、城市(經濟體)能夠湧現出或擁有賈伯斯這樣的以創新改變世界為己任的創業家,必然就將展現出令人驚嘆的創新活力。
  • 貝爾實驗室的百年沉浮
    30000多項專利,平均每天一個。擁有1萬人的貝爾實驗室,對朗訊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負擔,以朗訊的利潤,是無論如何也養不起的。十年間,朗訊的股票從高峰期的84美元跌至0.55美元一股,員工人數也從3萬餘人銳減為1萬6千人,幾欲到了崩潰的邊緣。貝爾實驗室也被迫以出售專利來平衡支出。
  • 諾基亞貝爾亮相MWCS 貝爾實驗室「Future X」國內首秀
    上個月剛剛完成重組的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諾基亞貝爾),在本次展會上展示了5G、超寬帶、可編程雲網等技術方案。大名鼎鼎的貝爾實驗室「Future X」通過本次展會首次在國內亮相,讓觀眾領略這一全球通信技術最新高精尖科技。
  • 貝爾實驗室:憑什麼締造了現代科技的半壁江山
    這反而然我想起了國外的一個聞名遐邇的實驗室——貝爾實驗室。這一個民營的實驗室是怎樣改變了現代電子!首先介紹一個貝爾實驗室的簡史,1925年,當時AT&T總裁華特·基佛德(Walter Gifford)收購了西方電子(Western Electric)公司的研究部門,成立了一個叫做「貝爾電話實驗室公司」的獨立實體。AT&T和西方電子各擁有該公司的50%。
  • 貝爾實驗室:憑什麼締造了現代科技的半壁江山?
    有時候我也不知道怎麼探究,這反而讓我想起了國外的一個聞名遐邇的實驗室——貝爾實驗室。這一個民營的實驗室是怎樣改變了現代電子?首先介紹一個貝爾實驗室的簡史,1925年,當時AT&T總裁華特·基佛德(Walter Gifford)收購了西方電子(Western Electric)公司的研究部門,成立了一個叫做「貝爾電話實驗室公司」的獨立實體。
  •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
    隨後,位於新澤西霍姆德的貝爾實驗室大樓被賣掉——時過境遷,人去樓空,至高無上的科研殿堂最終淪為按平米估價的商業樓盤。貝爾實驗室憑藉什麼獲得巨大成功?又為何逐漸走向下坡路?國家「千人計劃」專家、中國電信技術創新中心主任亦是貝爾實驗室院士的畢奇認為,這些問題發人深省。於中國而言,更有著極大的啟示意義。
  • 貝爾實驗室創建記profile-avatar
    貝爾實驗室的創建是世界科技史上一個有意義的事件,也是一個經典的創新故事,了解這段歷史,對當今中國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科技創新富有啟示意義。撰文 | 戴吾三(教授,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來源:科學雜誌1915紐約市西街463號西方電氣公司原址 1925年貝爾實驗室在此建立,直到1945年新址建成,貝爾實驗室搬遷。
  • 楊瀾對話丘成桐:任正非應建「中國貝爾實驗室」
    丘成桐在節目中回憶了和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的往事,建言任正非打造中國的貝爾實驗室,談及30多年來不領分文幫助中國發展數學事業的原因,他深情的說,「我和數學的交融,已經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地步。」。建言任正非:打造中國的貝爾實驗室 數學為什麼重要?人們生活中所有高科技一點的東西,都和數學有關。
  • 1個貝爾實驗室等於11個中國科學院
    【搜狐科學消息】據統計,由美國一所著名工業企業經營的研究實驗室——貝爾實驗室從成立至今,已經出了11個諾貝爾獲得者。相比之下,中國最具權威性的國家科研機構,也就是中國科學院至今的諾貝爾獎得主數為零。照此比例計算,1個貝爾實驗室是不是至少等於11個中國科學院呢?  事實上,中國科學院也並非天生與諾貝爾絕緣。
  • 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在第四屆全國中小學創·造大賽中再創佳績
    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在第四屆全國中小學創·造大賽中再創佳績 貝爾機器人 發表於 2020-12-30 14:29:32   近日,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的小學員們在第四屆全國中小學創
  • 貝爾實驗室被分解,美國科技實力,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然而,在美國一系列的操作之下,為了避免出現託拉斯企業,將AT&T公司進行了拆分,從而開始了貝爾實驗室的沒落之旅。貝爾實驗室自成立以來,平均每天推出4項專利,他們的質量水平非常高。在其研發的27000多項專利中,不僅有電晶體、雷射、太陽能電磁,還有數字計算機、二極發光管、通信衛星等。
  • 核心技術研發急需帥才——貝爾實驗室帶來的啟示
    這個過程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這不是少數科學家或工程師所能做到的,而是許多科學家、工程師,還有各級管理人員特別是總裁共同協作、努力的結果。巴克萊時期: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的關係不應分開或孤立地理解實驗室第一任總裁尤厄特在1939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並在1940年辭去貝爾實驗室總裁。
  • 誕生11名諾貝爾獎的地方,人類前進的明燈和榜樣——貝爾實驗室
    今天我們要來聊的貝爾實驗室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實驗室,沒有之一。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大學或者是企業,要看他有多厲害,就看他的實驗室有多厲害。貝爾實驗室裡面的大神,可以說是大神中的大神,而我們現在用的絕大多數東西都是他們發明和改造的。
  • 有七位諾獎獲得者的貝爾實驗室,牛在哪裡?
    有七位諾獎獲得者的貝爾實驗室,牛在哪裡?   有七位諾獎獲得者的貝爾實驗室,牛在哪裡?一個小小的念頭,或是提對了一個問題,或是遇到了一個難題,都可成為孕育一個新想法的起始。在一個想法漸漸成型的過程中,一個反常識的地方是,過於專注對創意思考並沒有很大幫助,放輕鬆反而會更好。這背後是有機理的。當大腦專注於某個特定方向時,就像在高速公路上飆車,駕駛員的視野收窄了。這時候人看起來就像在鑽牛角尖,甚至就像是牛角尖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