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追夢人】七旬老人的「天文夢」

2020-11-23 圖片中國

【中國故事|追夢人】七旬老人的「天文夢」

發布時間:2019-05-10 13:45:2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曹忠宏 | 責任編輯:李佳

今年70歲的吳世英,家住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梅鋪鎮盤道村,他初中畢業後就回家務農。吳世英自小愛好天文,建天文觀測臺、買天文望遠鏡、訂閱天文書籍、參加「星空大會」等,他把平時積攢的錢全部投入在他的「天文事業」上,用畢生的精力「追星逐月」。

 

今年70歲的吳世英,家住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梅鋪鎮盤道村,他初中畢業後就回家務農。吳世英自小愛好天文,建天文觀測臺、買天文望遠鏡、訂閱天文書籍、參加「星空大會」等,他把平時積攢的錢全部投入在他的「天文事業」上,用畢生的精力「追星逐月」。圖為4月17日,吳世英在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梅鋪鎮盤道村小學調試天文望遠鏡,吸引了孩子們前來圍觀曹忠宏 攝影

吳世英雖然家庭條件艱苦,但他仍自費購買了三架天文望遠鏡,一架自己用來觀測天文,一架捐贈給了盤道村小學,另一架是最近購買的,準備捐贈給十堰市的一所小學。「要讓學生從小了解天文知識,從小對他們進行科普教育。」吳世英說了他捐贈的目的。圖為4月17日,吳世英在介紹他的天文望遠鏡。曹忠宏 攝影

吳世英從多年前就開始動工建設他的天文觀測臺,由於建設用料全靠他們父子肩挑背扛、錘打鍬鏟,加之他們居住地交通不便、經濟條件又有限,可謂邊籌錢邊建設,建設過程斷斷續續,所以至今還沒完工。圖為4月17日,吳世英和他的兒子共同修建天文觀測臺。曹忠宏 攝影

「我建這個天文觀測臺,就是讓更多人來近距離觀測日月星辰,了解天文知識。」吳世英談了他個人的想法。圖為4月17日,吳世英介紹他修建的天文觀測臺地道。曹忠宏 攝影

吳世英說,為了到最佳地點觀測日食、月食、星座,為了和更多的天文愛好者一起交流學習,他先後去過30多個省市,多次參加各地組織的「星空大會」。為了節約開支,他每次出去都省吃儉用。圖為4月17日,吳世英在他建設中的天文觀測臺上觀測星星。曹忠宏 攝影

湖北星光之友天文臺臺長趙明說:「吳世英是我認識的年齡最大的天文愛好者,他計劃今年年底建好天文觀測臺,他已經把天文望遠鏡、投影儀、電腦準備到位,等觀測臺建成後,我們去幫他安裝調試。」圖為4月17日,吳世英在他建設中的天文觀測臺上觀測星星。曹忠宏 攝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也許這就吳世英一生的追求,這就是他傾其一生來做的「天文夢」。圖為4月17日,吳世英在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梅鋪鎮盤道村小學調試天文望遠鏡。曹忠宏 攝影

吳世英說,等天文觀測點建好後,他希望更多的村裡娃能藉此仰望星空。圖為4月17日,吳世英在分享他的天文觀測經驗。曹忠宏 攝影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www.cnmediae.com)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

中國網

相關焦點

  • 七旬農民深山自建「天文臺」!他的眼中是星辰大海!
    七旬農民深山自建「天文臺」!他的眼中是星辰大海!,熱衷於天文夢的他,一追就是一輩子。天文愛好,已經成為了一種刻入老人骨子裡的愛好。二、家裡最值錢的東西就是一架二手巨型望遠鏡吳世英老人家裡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大兒子還因為小時候生病,留下了智力缺陷。這樣的家庭,要建天文臺,買望遠鏡,免不了遭到很多人的質疑。「一開始說要建這個天文臺,沒有人理解,除了家裡人,村子裡的人都不看好。」面對質疑,老人很無奈。
  • 年齡不是問題:七旬退休老人自製天文望遠鏡
    而即使是年過七旬的老人也會有衝動和激情去製作一個屬於自己的「天文望遠鏡」。大衛‧派維(David Pevear)是一位退休的地質學家,就像大多數仍不服老的美國退休老人那樣,他平常都會親自動手修理一些生活周邊的東西。而這次我們看到的是大衛自己親自動手打造的一款沒有外層的保護管的開放式望遠鏡。
  • 七旬老人複製世界首臺機械日曆時鐘 曾複製渾天儀
    七旬老人複製世界首臺機械日曆時鐘 曾複製渾天儀 2014-08-21 08:08:48  70高齡的陳凱歌心裡有個夢,要刻錄「時間簡史」,保留蘇鍾記憶。  與紫金山天文臺曾有良好合作  陳凱歌是原蘇州手錶廠技術骨幹,從事手錶製作工藝20多年,是蘇州市蘇鍾製作與修理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 寧國「七旬老人殺妻案」開庭審理
    寧國「七旬老人殺妻案」開庭審理 2020-09-14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讓走馬燈漸行漸遠 七旬老人燈影裡盼傳承(圖)
    不讓走馬燈漸行漸遠 七旬老人燈影裡盼傳承(圖)     老隋製作的走馬燈燈屏上有精心雕剪的鏤空花紋
  • 腦機接口新突破,七旬老人用意念喝可樂,人工智慧進入新時代
    浙大的「腦洞」去年,浙大出了個xx犯的故事鬧得滿城風雨;「螞蟥帝」上海開炮,欲與天公試比高;「螞蟥帝」的爪牙在香港扮賭神,當街上演全武行等等,讓江浙子弟難堪。正值新舊交替,浙大又做了一件大事,令人大呼神奇。2020年是5G元年,同時也是腦機接口元年。
  • 致敬,追夢人!
    因為夢想,自主創新實驗者刻苦鑽研實現中國製造。 在「感動武侯」現場,她朗誦著自己寫下的一首小詩:「努力的奔跑,在追夢的路上……我是一個追夢人,只要夢不滅,我追夢的腳步就不會停止。」
  • [煙臺]七旬老人買銅線變石頭雜草 貪小便宜吃大虧
    [煙臺]七旬老人買銅線變石頭雜草 貪小便宜吃大虧近日,一位家住龍口的七旬老人在集市買銅線被騙,回到家才發現是一堆雜草和石頭。韋姓老人後悔不已,連稱自己不該貪小便宜上了當,他向記者講述了整個事件的經過。  近日,一位家住龍口的七旬老人在集市買銅線被騙,回到家才發現是一堆雜草和石頭。韋姓老人後悔不已,連稱自己不該貪小便宜上了當,他向記者講述了整個事件的經過。
  • 《夢想秀》錄製夢想盛典 群星為追夢人驚喜圓夢
    自2011年4月2日開播起計算,《中國夢想秀》已經走過了整整1546天(截止至2015年6月26日)。近千名追夢人站上這方舞臺追逐夢想,用築夢、逐夢的故事帶給觀眾無數的感動與正能量。追夢四年,《中國夢想秀》以不曾改變的真摯初衷,凝結愛心企業與明星的力量,展現了世人守望相助的善良情懷,和國人譜寫中國夢的壯美詩篇。
  • 憶中國海拔最高縣歷史 西藏七旬老人搬新居
    中新社山南1月19日電 題:憶中國海拔最高縣歷史 西藏七旬老人搬新居作者 江飛波「大約是1976年3月,我們一家8人背著物資、趕著牛羊,從那曲申扎縣尼瑪區出發,穿過北面傳說中的『鬼地』,向著無人區挺進。
  • 為救愛犬七旬老人徒手掰鱷魚嘴
    為救愛犬七旬老人徒手掰鱷魚嘴 2020-11-25 16:23:38  來源:京視頻      近日,美國佛羅裡達州的一名74歲的美國老人,為解救被鱷魚咬住的愛犬,徒手與一條鱷魚展開搏鬥。
  • 涉嫌扔磚砸死香港七旬老人 5名暴徒被捕最小僅15歲
    七旬清潔工被擊中後受傷倒地。(圖源:東網)海外網12月14日電 香港特區新界北警區重案組探員昨日(13日)拘捕5人(15至18歲),他們涉嫌與上月磚頭砸死七旬老人一案有關。上月13日,羅姓的七旬清潔工在上水被暴徒用磚頭砸中頭部死亡,特區警方將案件列作傷人案展開調查,並懸紅80萬港元緝拿真兇。
  • 七旬老人製作新型走馬燈
    近日,洛寧縣西山底鄉北村的七旬老人楊家寶經過1個多月的研究,為今年的元宵節製作了一盞與眾不同的走馬燈。  燈高約1米,有3個轉子  「我設計的走馬燈,跟普通的燈最大的區別在於,普通的燈只有1個轉子,而我設計的有3個,而且這3個轉子的轉動方向還不同。」楊家寶說,走馬燈由燈體、轉子和燈三部分組成,轉子就是走馬燈轉動的部分。
  • 嫌狗太吵,七旬老人毒殺小區22條寵物狗!法院判了
    嫌狗太吵,七旬老人毒殺小區22條寵物狗!2021-01-09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七旬老人胡某
  • 大連:七旬老人患熱射病 全身多臟器衰竭
    休克、全身多臟器衰竭、凝血功能異常……8月14日,本市一位七旬老人被發現昏倒在家中,送醫檢查後被確診為熱射病,至今仍在重症監護室(ICU)搶救。熱射病是中暑的一種,也是最嚴重的一種。今年暑期,濱城持續高溫,本報熱線中心先後接到多起關於市民中暑的報料。
  • 老人挑燈學英語 休學40多年希望重拾學業|學業 川大 休學 老人 易...
    核心提示:來自重慶萬州的七旬老人易良興在川大學習英語並希望繼續學業。對於易良興的願望,川大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易良興需要參加高考或自考之後才能繼續學業。昨日早報訊 之前報導了來自重慶萬州的七旬老人易良興在川大學習英語並希望繼續學業的故事
  • 七旬老人離家出走,大晚上在北京西站被鐵警找到
    因與家人發生矛盾,一七旬老人大冬天氣急離家出走。北京鐵路警方接到家人報警後,當晚在北京西站的地下夾層找到了老人,此時老人已買好第二天回老家的車票。11月25日19時許,一位楊女士帶著婆婆來到北京西站二樓警務工作站報警,稱七旬公公因與家人發生矛盾,當日中午離家出走。期間,公公曾給婆婆發來一條簡訊,稱要回老家河南,之後便聯繫不上了。據楊女士講,其公公馬老先生今年73歲,離家出走後家人都非常擔心。
  • 火車上撿到孩子的X光片 七旬老人從衡陽趕到長沙尋失主
    火車上撿到孩子的X光片,他從衡陽趕到長沙 憑藉醫院床頭卡,七旬老人跨城尋失主 華聲在線9月10日訊 善良的人有多善良?76歲的老人,在衡陽火車站撿到一個孩子的X光片。擔心孩子治療受到影響,他在火車站等了7個多小時,無奈沒有等到失主。
  • 貴州七旬老人專研黑砂陶三十餘載 延續「土與火」的藝術
    貴州七旬老人專研黑砂陶三十餘載 延續「土與火」的藝術 2020-08-08 16:23: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張燕玲 責任編輯:張燕玲
  • 城市筆記|辛苦修譜20年 七旬老人一己之力打造彭氏「終極家譜」(上)
    在中國,修家譜、撰方志,是一直以來的文化傳統。一本家譜,可窺歷史風貌。成都彭氏後人彭忠東,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多年來在編纂家譜、人物誌方面,投注大量心血,成果甚豐。聽他講述修人物誌的心血故事。彭家聚會從一本家族族譜開始的修志之路彭忠東原籍四川廣安。他回憶,自己8歲的時候,有天看到家裡有一本粉紅暗花緞子硬殼裝裱的小冊子,但不知道幹嘛的。「後來了解到這是父親手抄的《彭氏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