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農民深山自建「天文臺」!他的眼中是星辰大海!

2020-12-07 澎湃新聞

七旬農民深山自建「天文臺」!他的眼中是星辰大海!

2020-12-03 13: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今天下雪是小雪

明天淅川走丹江

二天之內到南陽

搞好天文是理想

吳世英老人最新的一條朋友圈這樣寫道。從中不難看出被網友們戲稱為「當代夸父」的老人對於天文夢的追逐是多麼的狂熱,也正是因為這份熱愛他走遍了大江南北。

今年已經71歲的他足跡曾遍布新疆、黑龍江、雲南、內蒙古、西藏等地,最遠還曾到過印度尼西亞看過一次日全食。

(日全食)

一、出身貧苦,卻對天文知識興趣濃厚

吳世英老人出生於湖北省鄖陽區梅鋪鎮,從小貧苦的生活並沒有壓倒他,反倒讓他對生活寄予了更多的熱愛,熱衷於天文夢的他,一追就是一輩子。他對天文知識興趣濃厚,只要一談起天文知識,眼裡就充滿了光。

(2010年老人在大理洱海觀看海上日全食景象)

從遠古的宇宙起源、星系聊到現代的衛星科技、天文新成果,老人總能如數家珍般滔滔不絕。天文愛好,已經成為了一種刻入老人骨子裡的愛好。

二、家裡最值錢的東西就是一架二手巨型望遠鏡

吳世英老人家裡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大兒子還因為小時候生病,留下了智力缺陷。

這樣的家庭,要建天文臺,買望遠鏡,免不了遭到很多人的質疑。「一開始說要建這個天文臺,沒有人理解,除了家裡人,村子裡的人都不看好。」面對質疑,老人很無奈。

很少有人知道這種看似「無釐頭」的追夢行為背後,隱藏的是老人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據老人介紹,他從1997年就開始「追星」了,距今已有20餘載。

(某博主對老人的讚美)

為了看到完整的日全食、日環食等天文現象,也為了節約出行成本,他常常選用最便宜的交通方式,住最簡陋的住所,吃最粗糙的飯菜。

2012年,他到福建莆田晉江入海口看海上日環食,全程只帶了700元錢,渴了喝自來水,餓了就吃泡麵,累了就在車站或者公園裡睡一覺,一共待了11天,沒有一天不是這樣過來的。

這對許多人來說簡直是難以想像的噩夢!但對他而言,風餐露宿也不覺得苦。因為心中有夢想,身上就有力量。

現在,人們的生活普遍向好。吳世英老人所在的村子裡也時不時就有村民忙著移居新家,添置新家具。但老人卻一直沒有添置,也沒有修新房的打算。家裡最值錢的東西就是老人用僅有的積蓄淘來的一架二手的巨型望遠鏡。

三、走自己的路,也照亮別人的路

雖說走自己的路很酷,也不需要別人指指點點。但在吳世英老人心裡還是有一個不小的遺憾,那就是他出生的那個年代比較缺乏設備、書籍等學習資源,他也沒有機會真正系統地學習天文知識。

現在條件好了,他就想建造一個天文臺作為教育基地供孩子們使用,以彌補自己過去缺乏學習條件的遺憾。

除了建天文臺之外,吳世英老人也常常背著望遠鏡,到附近的學校去給孩子們講一些基礎的天文知識,給孩子們分享自己「夸父逐日」過程中的一些趣事。

(給孩子們講授天文知識的吳世英老人)

「世界不止我們眼前這樣。」「神秘星空,五彩斑斕,讓人嘆為觀止,浮想聯翩。」吳世英老人說。他餘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將天文臺建好,然後再多購買一些天文觀測設備,接上電腦和投影儀,孩子們就能在屏幕上仰望星空了。

來源:中國新聞社

原標題:《七旬農民深山自建「天文臺」!他的眼中是星辰大海!》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七旬農民深山自建「天文臺」 他的眼中是「星辰大海」
    他從小痴迷天文,為「追日」20餘年跑遍全國,說起天文知識,眼裡總是充滿星辰大海。 為實現「天文夢」,他節衣縮食,聚沙成塔,在深山搭建起自己的「天文臺」。因為這股「倔強勁」,他被網友戲稱為「當代夸父」。通過5年努力,「天文臺」已建起兩層平臺 羅偉 攝 幾十年來,為了到各地看日出,吳世英幾乎花光所有積蓄,家裡唯一值錢的東西就是幾臺天文望遠鏡和一箱箱天文書籍。 「別小瞧這套傢伙,我從朋友那裡淘的二手貨就要15000多元。」吳世英指著天台上的一臺巨型望遠鏡和一套投影設備告訴記者。
  • 【中國故事|追夢人】七旬老人的「天文夢」
    【中國故事|追夢人】七旬老人的「天文夢」發布時間:2019-05-10 13:45:2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曹忠宏 | 責任編輯:李佳今年70歲的吳世英,家住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梅鋪鎮盤道村,他初中畢業後就回家務農。
  • 四川農民自建深山索道 運送物資上下山
    一根拇指粗細的鋼絲繩橫跨山腰,只有230米長,卻幾乎承載著唐明生作為一個農民的全部理想。7年前,時年45歲的唐明生,終於用兩根鋼絲繩、電機和滑輪組裝成一根簡易索道,將山頂與水泥公路所能到達的山腰相連,打通了由家通向外界的最後500米。大到修房建屋所需的鋼筋水泥、小到種莊稼所需的一袋肥料,都通過這根索道,源源不斷地從山外運到山頂。
  • 山東農民自建水電站環保發電(組圖)
    山東農民自建水電站環保發電(組圖)2015-07-15 15:23:17來源:???作者:孫中喆責任編輯:張永超字號:T|T【摘要】山東省棗莊市西王莊鎮付灣村農民葛明宇2002年自籌資金100多萬元,通過專家科學論證及相關部門批准,在村西的河道上興建了一座小型水電站,利用河道的自然落差,引入汙水處理廠達國家一級排放標準的「出水」和河水發電。
  • 七旬老人複製世界首臺機械日曆時鐘 曾複製渾天儀
    七旬老人複製世界首臺機械日曆時鐘 曾複製渾天儀 2014-08-21 08:08:48  南京青奧會開幕式上,渾天儀讓蘇州古代天文計時儀器研究所所長陳凱歌興奮不已。陳凱歌狹小的辦公桌上堆滿了資料,滿頭白髮的陳凱歌正埋首制定蘇鍾製作保護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他還複製了世界上第一臺機械日曆時鐘,複製機械日曆時鐘是從去年12月份開始的,複製成功後,一直沒有對外公布,為此,陳凱歌最近準備舉辦相關研討會。
  • 年齡不是問題:七旬退休老人自製天文望遠鏡
    而即使是年過七旬的老人也會有衝動和激情去製作一個屬於自己的「天文望遠鏡」。大衛‧派維(David Pevear)是一位退休的地質學家,就像大多數仍不服老的美國退休老人那樣,他平常都會親自動手修理一些生活周邊的東西。而這次我們看到的是大衛自己親自動手打造的一款沒有外層的保護管的開放式望遠鏡。
  • 石家莊「發燒友」自建遠程操控天文臺(圖)
    人在市區,就可以實時操控安裝在小壁林附近的天文望遠鏡進行各種天文觀測,還能隨時拍下需要的照片。23日,在青少年宮舉行的省會天文活動研討會上,來自省會的兩位天文愛好者展示了他們自建的遠程操控天文臺——碧林天文臺,這也是省會首個利用遠程技術進行操控的天文臺。「這個遠程操控天文臺建在了小壁林附近,那裡相對市區的觀測條件要好很多。」
  • 燃盡一生,他打開了「中國天眼」!
    新華社發(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供圖)十多年間他尋遍了貴州大山裡的上百個窩凼踏遍了亂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十多年間他得到了很多幹部和農民的幫助他常常像農民那樣穿一條短褲,屁股上掛一把柴刀在叢林中披荊斬棘向前開路有一次天氣極端惡劣他頂著瓢潑大雨毅然堅持下窩凼考察
  • 「臺二代」福建深山種茶 「扶貧茶園」風景獨好
    「臺二代」福建深山種茶 「扶貧茶園」風景獨好 發布時間:2020-10-29 12:48: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減貧故事)「臺二代」福建深山種茶
  • 兩位七旬老人自製工具,在農村230米深井打撈潛水泵,看看啥情況
    圖片上正在田間地頭掌握卷揚機打撈深井潛水泵的農民名叫陳桐恩,今年74歲,是稷山縣董家莊村人,據老人講,他開過磚瓦窯平時好動腦筋,對一些農用器具深有研究,從磚瓦窯停止後他在農村幹起一件平常人不敢想像的事情,他自製各種打撈工具,在農村幹起了深井打撈潛水泵的工程,如今疫情戰爭即將勝利,農民春耕生產也陸續開工
  • 河北一農民自建太陽能取暖房 告別「火爐取暖」
    原標題:河北一農民自建太陽能取暖房 告別「火爐取暖」 王建軍設計的太陽能取暖房。2006年,原來就喜歡太陽能技術的他著手研究如何利用太陽能來取暖。 接下來,他開始買材料、做設計,逐一驗證集熱體各組成部分的功能。走訪了山東、北京等多個做太陽能取暖的地方,不斷摸索和反覆改造,10年的時間,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王建軍一直沒有放棄,憑著一份執著,最終他用優質材料製作成的地下儲水箱,解決了如何在寒冷的天氣下保持水溫的難題。「光是水箱的材質問題,我就連續試驗了6年。」
  • 幫幫他!三門峽深山一蜂農患重病,急售家中百餘斤土蜂蜜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房琳 顏釗 文圖 7月14日,在三門峽市澠池縣當地新媒體平臺,發布一則消息《澠池深山農民身患重病家中優質蜂蜜急售請好心人幫忙》,裡面介紹了該縣段村鄉趙溝村農民樊小偉身患癌症,為治病負債纍纍,家中還有百餘斤蜂蜜,希望好心人能幫忙
  • 星辰大海很貴,這100條天文通識知識免費
    不過,火星其實只是我們眾多太空探索項目中的一個小目標,人類奔向星辰大海的徵途遠不止於此……從否定地心說開始,到各大行星及其衛星的形成和演化、五花八門的系外行星,再到量子理論的出現、對宇宙深處的暗能量、暗物質的發現,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並將繼續深入下去。
  • 深山裡一種野生藥材,一根莖3米長,一串塊莖十幾個,你認識嗎?
    人們常說,深山遍地都是寶。其實這說得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山裡的資源很豐富,比如木材、礦物、野味、野生菌等等,農民可以拿到市場上賣錢,所以在農民眼中,深山裡當然藏有很多「寶貝」啦。除此之外,這野生藥材也是深山一寶,種類多到數不清,有些還是很稀罕的呢。
  • 雙子座:願很久以後的你,眼中有星辰大海,胸中有繁花萬千
    願很久以後的你,眼中有星辰大海,胸中有繁花萬千,如此,便不負來過。01雙子座的人,天生便放縱不羈。俗世的規矩與束縛於她們眼中不過是滿滿的荒唐,雙子座從小到大都只想做自己,飛躍在風裡,與飛鳥並肩,無拘無束地釋放自己的靈魂。
  • 深山裡一種「大蒜」,其花和枝葉永不相見,有毒性卻也是珍貴藥材
    這對於農村人來說就深有體會了,因為人們經常上山摘野果、挖藥材、抓野味等,這些在城裡可是很罕見的,所以在農民眼中當然是「寶貝」啦。而在深山裡,最常見的還是各種植物,一年四季都長有很多,低頭有野花野草,抬頭有大樹,看起來就是鬱鬱蔥蔥的。像圖中這種漂亮的花朵,在山裡還挺常見的,底下長著「大蒜」,你們認識嗎?
  • 天文望遠鏡發展史不能繞過的幾個人
    用一篇今何在的科幻小說來形容就是「他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這群人,每個人都是科學界裡響噹噹的人物,每個人拉出來都能獨當一面。第一個也是讀者最熟悉的科學家就是伽利略。1609年5月,正在威尼斯作學術訪問的伽利略偶然間得知一個荷蘭的眼鏡商製造出瞭望遠鏡,他受到啟發,製造了雙鏡望遠鏡,由一個凹透鏡和一個凸透鏡構成,前者是目鏡,後者是物鏡。
  • 智利天文臺望遠鏡天線首次以日本人姓氏命名
    日本國立天文臺近日正式發布消息稱,此天文望遠鏡的碟形射電天線將會以日本研究者森田耕一郎的名字命名,叫做「森田天線」。據報導,森田耕一郎於2010年前往智利,在兩年左右的時間裡,他確定了阿爾瑪望遠鏡天線的臺數及配置,並且提高了觀測中獲得的圖像的質量,在這個國際項目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2012年,他在智力首都聖地牙哥的居住房前遭強盜襲擊不幸去世。
  • 比自建Hadoop便宜 雲棲大會揭秘阿里雲數加MaxCompute
    國內做大數據,基本就這兩個選擇:自建Hadoop或者使用阿里雲的MaxCompute。像Amazon、Google、微軟的大數據服務在國內基本處於不可用或者很難用的狀態。我們就來對比一下這兩個主流的技術選型:以企業擁有10TB數據為例,自建hadoop集群,則至少需要6臺機器(3nodes+2NameNode+1jobtracker),成本在20萬左右。除此之外,還需要投入機房資源,網絡設備和運維成本。這其中主要是運維成本,要知道一個運維人員的成本一年至少15萬。這樣,整體算下來要55萬左右。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生眼中的「老梁」很全能
    在濟寧市實驗中學高二年級,每當梁漢儒出現的時候,認識他的學生經常會這樣和他打招呼。有時候碰上調皮的學生,他還會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你再調皮,我頭上的頭髮就更少啦!」說著,還要有模有樣的捋一捋頭上的頭髮。在學生們中間,他的口頭禪大家幾乎都能脫口而出,「歲月不僅帶走了我的青春,還帶走了我幾根頭髮」。身為班主任,梁漢儒不僅僅是學生們的大家長,更像是他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