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融合 激發鄉村治理新活力

2021-01-09 中國小康網

編者按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2020年,我們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啃下了最難啃的「硬骨頭」。2021年,我們咬定青山不放鬆,腳踏實地加油幹,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中心的歷史性轉移。作為全國全國唯一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浙江省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方陣,為全國做出了示範和表率,總結出了空間聚集、綠色崛起、產村融合、品牌引領、數字賦能、文化深耕、要素激活、片區聯動、四治融合的可學、可借鑑的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為了用更鮮活的方式將「十大模式」呈現給廣大老百姓,FM93浙江交通之聲在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和《小康》雜誌的指導下,推出了《走進「浙」裡的小康生活》融媒系列主題報導,通過典型人物和事例,用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等方式展示了十個典型村莊案例,以獨特的視角解碼鄉村振興的浙江秘笈。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 周雪妮 通訊員 李巾 在桐鄉,村裡的事大夥一起商量著辦,早已成了許多村民的共識。作為「三治融合」發源地,越豐村通過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助推全面小康的建設,治出了村民參與的熱情,治出了矛盾化解的良方,治出了全域秀美的環境。《走進「浙裡」的小康生活》融媒系列主題報導本期推出《三治融合,激發鄉村治理新活力》,一起了解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之三治融合模式。

「今天的議事會主要是針對老村莊的停車問題召開的,主要是村民家裡辦喜事,來的朋友比較多,停車難,村民意見也比較大。」在嘉興桐鄉市越豐村的文化禮堂裡,黨委書記沈春雷已經記不得自己是第幾次召集百姓議事會。這次他們要討論的議題是要不要在老村莊內修建公共停車位。

越豐村的百姓議事會採用1+x的模式,除了9位村民代表作為固定成員,還會邀請議題利益相關群體組成的非固定成員參與協商。議事會成員張飛揚特意製作了彩色圖板,展示先前已建車位在建設前、建設中和建設後的用地情況。「本來村裡的雜地就是舊房子,全是建築垃圾,對村民來說環境衛生也成問題,現在把建築垃圾清理乾淨造成停車位,停車難的問題也解決了,村裡的環境問題也提升了。」張飛揚說道。

在大傢伙的一致商議下,議事會確定了二期方案中幾個停車點的建設位置,成員們作為小組代表,還要把議事會討論的結果告知每一位村民,再搜集他們的反饋意見。沈春雷說,這樣的議事會沒有固定的召開時間,只要村裡有建設規劃的大事,或者村民有重要的意見或訴求,村民代表們都會隨時聽候召喚,一叫即來。沈春雷說,「議事會一年差不多有十多次,最多的時候有二十餘次,從起步到成熟到最後實施,老百姓都會作為一份子參與其中。」

越豐村位於嘉興桐鄉市經濟開發區東南部,1995年起,沈春雷回到自己的家鄉,當起了村幹部,2002年後開始擔任越豐村的負責人,當時的越豐村以製革、皮毛、蔬菜、家紡等行業遠近聞名。2009年以來,隨著滬杭高鐵以及高橋新區相繼開工建設,處在「大徵遷、大建設、大發展」格局中的越豐村,由於新舊對比的差異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村民的矛盾糾紛層出不窮。面對這些問題,越豐村所在的高橋街道正式開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建設工作試點,但僅僅有概念性的理論還遠遠不夠,為了尋找「三治」工作的重要抓手,越豐村開始實行 「一約兩會三團」的治理新機制。2013年起,沈春雷畫出了獨屬于越豐村的治理藍圖。沈春雷表示,通過這幾年逐步深化和完善,現在已經形成了「一約兩會三團」的工作機制,一約就是村規民約,兩會就是百姓議事會和鄉賢參事會,三團就是道德評判團、百事服務團和法律服務團。

除了百姓議事會,鄉賢參事會由老黨員、企業家、教育科研人員等40人組成的,對村裡發展項目的規劃、重大活動的提出有針對性、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百事服務團為水電安裝、家電維修等事關百姓生活的事項提供日常服務。法律服務團由專業律師、檢察官、司法所工作人員等5名成員組成,每月固定15日為村民提供專業法律諮詢。道德評判團由10到15名模範代表組成,通過道德評議弘揚先進,批判和曝光不道德行為,道德評分高的村民可以享受通過積分兌換券的形式享受不少權益。「一約兩會三團」的機制在村民和村委會之間建起了溝通的紐帶和橋梁,村民黃伊琳也感到了鄉村生活中的切實改變,「無論是路燈的改造,環境衛生的整治,垃圾分類或是交通安全,現在都會來徵求村民的意見傳。以前覺得村裡的事情就是村幹部的事,我們村民聽到了就是照做。現在一方面咱們老百姓的聲音可以被上面聽到,另一方面,我們和村幹部的關係也會更加融洽。原來村裡有什麼事都是事不關己,現在大家都會一起商量。」

在「三治融合」模式的感召下,張飛揚從2013年起就開啟了自己的飛揚調解室,專門為村民遇到的法律糾紛和普法問題提供免費的諮詢服務,相比於以往簡單的調解,張飛揚有自己獨特的妙招。「越豐村調解糾紛的效率之所以高,是因為有更多的輔助手段,道德評判團和法律服務團都會參與進來,村裡可以從各個方面召集各種資源來為村民服務,來協助調解糾紛,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抓手。」

張飛揚回憶,當初越豐村在重建徵遷時,村民由於房屋買賣沒有辦理過戶手續而導致了雙方子女就徵遷賠償產生了糾紛,在道德評判團和法律服務團加入調解後事半功倍,調解成功的效率大大提升。「當時這個調解很麻煩,一個證據也沒有,當事人也去世了。」為了更好地化解雙方的糾紛,張飛揚從一方面邀請律師告知當事雙方訴訟可能面臨的後果,對賣方則通過道德評判團對其在道德上進行約束。

在三治融合的治理理念推動下,越豐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穩步增長,18年經濟總收入769萬元、19年為117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長,全體村民共享發展紅利,全村經濟社會邁上新臺階、實現新水平。今年是沈春雷在家鄉工作的第25個年頭,在只爭朝夕的忙碌中,他不僅見證了自己家鄉的嬗遞變遷,更感受到了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的熱情越來越高,矛盾糾紛越來越少,生活環境越來越好。沈春雷說,從2013年「三治融合」實施以來,越豐村逐步形成「大事一起幹、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融合的鄉村治理的模式。而隨著三治融合模式不斷深化發展,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的熱情越來越高,村民之間、村幹部之間的矛盾糾紛也越來越少。(轉載自FM93浙江交通之聲)

相關焦點

  • 桐鄉持續放大「三治融合」的撬動裂變效應
    隨後被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成為全國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品牌,並先後獲得首屆中國城市治理創新獎優勝獎、入選全國黨員學習案例範疇、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如今的濮院鎮新聯村綠化環境宜人、配套設施完善、鄰裡關係和善,是全市「美麗鄉村」典範,還是全省新農村建設的樣本。「我們村也有過環境衛生差、村民間矛盾多等問題。而通過『一約兩會三團』等形式,村民們從『觀眾』變成了『主角』,不少難題都迎刃而解!」說起村裡的改變,新聯村村幹部陸燕萍充滿自豪。
  • 新時代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模式
    在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下不斷優化「三治」的組合方式和結構性配比,以問題為導向實現「三治結合」鄉村治理模式的內生性創新發展,構建長效激勵機制以確保多元治理主體的常態化參與,是新時代「三治結合」鄉村治理模式的優化路徑。
  • 一個小山村憑什麼被命名為四川省鄉村治理示範村?
    鄉村治,天下安。鄉村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 近年來,荷橋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將自治、德治、法治有機結合,全面激發和調動各方力量,著力構建「五位一體」基層治理新模式,全面推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走出了「三新荷橋」的善治之路,讓群眾生產生活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湘潭縣茶恩寺鎮:「微積分」管理築牢鄉村治理根基
    去年以來,茶恩寺鎮推行「黨員群眾量化積分模式」,促進了鄉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柏棠村推行「微積分」管理以來,每個季度末都有一次積分兌換,村民在「遵紀守法、移風易俗、清潔衛生、敬老愛親、矛盾化解」等方面表現良好,都可獲得相應的積分;積分自動累積,按數額分檔可兌換一定的物質獎勵;積分還可作為村級設置的優秀家庭、社會名譽獎項的評價依據。
  • 關面村探索實踐「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治出鄉村新生態 理出發展...
    「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管出了山鄉新面貌,管出了社會新風尚,管出了農村新活力。「我一直以來都愛收拾,家裡乾乾淨淨住起才舒服嘛,沒想到村裡實行『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後,獲得的積分還換了不少禮品,有燒水壺、電扇、洗衣粉等,所以現在村裡好多人都跟我一樣,把自己家裡和周圍的環境都搞得乾乾淨淨的。」楊傳秀笑著說道。
  • ...激發新活力 釋放新動能 彰顯新面貌 揚中,奮力開啟現代化建設新...
    揚中市代市長賈晟作《政府工作報告》,總結2020年成績,描畫「十四五」開局之年發展藍圖,堅持產業強市,厚植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堅持項目至上,激發實體經濟新活力;堅持項目至上,激發實體經濟新活力;堅持城鄉融合,彰顯宜居宜業新面貌;堅持優質供給,繪就幸福民生新畫卷;堅持系統思維,構建風險防控新格局,奮力開啟揚中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 青島市北區四方街道:激發社區治理「活力之源」深耕社區治理「實效...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8日訊 青島市北區四方街道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主動擔當中心城區核心區的特殊使命和責任,構建井然有序又充滿活力的社區治理格局,激發社區治理的「活力之源」,深耕社區治理「實效之功」。
  •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三治融合」「四育發力...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三治融合」「四育發力」推進基層社會治理 城口縣人民政府   2019-11-25 10:12     近年來,明通鎮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堅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聚焦育思想、育榜樣、育規約、育文化「四育發力」,讓矛盾更好地化解在基層,在夯實自治基礎、守好法治底線、構建德治支撐、助力脫貧攻堅等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現在,群眾精神面貌日漸變好,打架扯皮的少了,見義勇為的多了,懶惰賭博的少了,勤勞奮進的多了,群眾滿意度由70%提升到97%。
  • 深化自治 強化法治 實化德治
    2019年,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等部門聯合公布首批115個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我省餘慶縣、盤州市、福泉市為首批試點。一年來,3個試點以基層黨建為引領,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積極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的鄉村治理機制,有效激發了鄉村活力。
  • 打造一流灣區的一流鄉村 老溫泉綻放新活力
    在「環境變美,村民變富」的背後,是從化區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價值轉化:打造20個特色小鎮動力源、加快從化溫泉地區實現「老溫泉、新活力」、高標準高水平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先行區……過去一年來,從化區堅持一體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品質,加快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優質生活圈,進一步激發鄉村發展新活力,努力建設與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相匹配的一流美麗鄉村
  • 激發「神經末梢」活力 譜寫治理華彩篇章
    缸窯村徵遷工作順利完成,只是上華街道推進基層治理的一個縮影。在上華街道上華村有一支環境整治保潔隊,這支隊伍是村裡黨員和村民們自發組成的,成員大多是退休的黨員。「為村裡做事,是我們每名黨員應該做的。」黨員們都抱著這種信念,只要有空就來參加每天的衛生清掃。正是因為有這麼一支隊伍,上華村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駛入「快車道」。
  • 「三治融合」成就烏鎮的「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建設好烏鎮、發展好桐鄉」,近幾年來,烏鎮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囑託,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網際網路項目紛至沓來、旅遊發展獲新突破、鄉村振興創新模式、百姓獲得感再提升……烏鎮,內外兼修地交出了一張漂亮的答卷,再一次讓人們「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 蘇竣: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若干觀察與思考
    在本次峰會前,我收到鬱建興教授寄來的豐富的案例材料,讓我得以多角度認識和理解嘉興桐鄉三治融合的精髓。下面結合對桐鄉三治融合的觀察,談一點個人理解,與大家交流。「三治融合」的城鄉基層治理是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任務。
  • 【地評線】荔枝網評:發揮典型案例引領作用,走好鄉村治理善治之路
    「五步訣」、河北省河間市「四位一體」聯動工作法、寧波市鄞州區基層公權力「三清單」運行法等34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這些典型的經驗做法,有效解決了鄉村治理面臨的一些難點、痛點、堵點,闖出了路子,提供了樣板,體現出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可借鑑性。比如,江蘇南通市海門區創新實施了暢通民情、代理民事、懇談民議、幫扶民困的「四民工作法」,打破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聯繫服務群眾的時間、空間和地域限制,凝聚起鄉村共建共治共享的強大合力。
  • 創新社會治理:治什麼 誰來治 怎麼治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要求「創新社會治理體制」,並從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四個方面提出了原則性要求。2014年10月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2015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 四川崇州鄉村治理「減」掉了痛點,「加」出了振興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董小紅「郡縣治,天下安;鄉村治,百姓安。」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四川省崇州市圍繞破解鄉村治理難題,探索構建了「產業功能區+鎮街+社區工作站+村」的工作體系,減掉了痛點,加出了振興。進一步推進鄉村治理創新,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高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成為擺在眼前的難題。2019年,崇州被確定為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試點縣。一年來,崇州針對鄉村治理事權不清、職能錯位等難題,構建了「產業功能區+鎮街+社區工作站+村」的新型鄉村治理體系。
  • 「1+6」政策衍生新效應 寧夏巧解基層治理「方程式」
    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十次全會以來,石嘴山對標對表自治區完善基層治理《若干意見》及企業治理《實施意見》,突出黨建引領、強化企業治理組織保證,緊扣激發活力、保障企業人員合法權益,加強依法治企、促進企業守法誠信經營,堅守生態紅線、壓實企業環保主體責任,嚴格風險防控、強化企業安全生產監管,在促進企業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上取得了新成效。
  • 裡水著力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標杆鎮
    當前,裡水搶抓南海區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的機遇,圍繞「點上出彩、線上成景、面上開花」的鄉村振興目標,聚焦「兩個連片」,著力打造南海區城鄉全面融合發展標杆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最美嶺南水鄉,為南海區城鄉全面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示範樣本。
  • 發揮信息技術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新知新覺)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著力發揮信息化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支撐作用,繁榮發展鄉村網絡文化,構建鄉村數字治理新體系。近年來,我國鄉村治理能力明顯提升,鄉村治理效能不斷增強。
  •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
    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也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更是農民致富增收的長遠保障,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來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推進產業深度融合,構建農業產業新體系,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為國家糧食安全及國民經濟持續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