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記者走進關面鄉關面村,村道和農戶房前屋後乾淨整潔,粉牆黛瓦的房屋整齊劃一,環村公路兩旁花香四溢,一處處文明標語牌賞心悅目……一幅美麗鄉村圖景映入眼帘。
據了解,關面村在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前,村級黨組織軟、弱、散,村民缺少有效的參與機制,矛盾衝突不斷,幹群關係緊張。該村經過近幾年探索實踐「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走出了一條鄉村治理新路子,讓關面村「由內到外」煥然一新。
推行時尚積分制 村民人人攢積分
關面村村民楊傳秀家門前的花園一片蔥鬱,火紅的芍藥花、粉紅的月季花正肆意綻放。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她家大門左側牆上,掛著一個長方形牌子,裡面鑲嵌著六顆五角星。
「自2018年實行積分制以來,我家一直都是六顆星。」楊傳秀自豪地說。
「楊大姐家樣樣都搞得好,積分多,星級高。我們要像她學習,爭取多得幾顆星。」旁邊的大嫂一臉羨慕。「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管出了山鄉新面貌,管出了社會新風尚,管出了農村新活力。
「我一直以來都愛收拾,家裡乾乾淨淨住起才舒服嘛,沒想到村裡實行『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後,獲得的積分還換了不少禮品,有燒水壺、電扇、洗衣粉等,所以現在村裡好多人都跟我一樣,把自己家裡和周圍的環境都搞得乾乾淨淨的。」楊傳秀笑著說道。
酒席越來越少了 生活越來越好了
日前,正是收穫紅薯的季節。關面村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村民在挖紅薯。村民張興芝一邊清理紅薯上的泥土一邊說:「我們掙點錢不容易,家裡還有兩個學生要供養,以前每年家裡最大的開支就是送人情。」
關面村地處北部山區,部分村民相互之間喜歡攀比,除了正常的紅白喜事外,每逢生日、喬遷、升學都喜好做酒。隨禮的金額總是偏向比對方多一些,覺得有面子,久而久之,村民每年的隨禮金額越來越大,少則三五百,多則好幾千,造成許多家庭負擔加重。因此,每個家庭不得不隨意找理由做酒,便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村民們叫苦連連。
關面村探索「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之初,是為了根治農村家庭攀比鬥富,大操大辦紅白喜事的問題。積分制管理的實施,讓關面村村民大操大辦紅白喜事的陋習得到了有效遏制,切實減輕了村民的經濟負擔。
「現在好了,人情世開支了,我們的日子也過得輕鬆些,也沒見大家關係不好,反而覺得更好了。」張興芝說道。
據悉,關面鄉黨委政府將引領村民自治、參與經濟發展、矛盾糾紛調解等內容加入「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中,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現代鄉村治理體系,以「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為載體,以積分服務約束村民,以積分激勵帶動村民,並在全鄉7個村(社區)得以實施。
「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既是鄉村振興戰略中關於治理有效在最基層的探索,又是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最基層的實踐。
村民參與更活躍 鄉村治理動能足
走進關面村,隨處可見「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內容的村規民約標識牌。其中,「紅十條」包括新鄉賢、致富之星、優秀共產黨員、光榮之家(軍、烈屬)、群眾公認的助人為樂者、好婆媳、衛生光榮戶(三星及以上)、最美院落等內容,每項(次)加10分。「黃十條」包括不參加農村公共事業建設者、不參與農村基礎設施管護者、除紅白喜事外亂辦酒席者、納入失信人員名單者、亂搭亂建者、不執行村支兩委重大決策者、不孝敬父母者和不監管未成年人者等內容,每項(次)扣10分。
「通過積分制管理,村裡變化很大。以前屋前屋後擺得亂糟糟的,現在家家戶戶整理得井井有條,過去經常有人整無事酒,現在都沒有了。」村民楊傳秋說,這種變化讓村民看得見、摸得著。
關面村以「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為「槓桿」,推動鄉村治理改革,激發鄉村治理動能,將積分轉化成幹部群眾創造力和現實生產力,實現了鄉村治理與村級發展互促共進。
「有加分項的村民,按家庭得分多少,在其自願的情況下,還可優先享受一些待遇,比如人居環境整治優先以獎代補、在股份經濟合作聯社優先務工、公益崗位優先選聘、各類培訓學習優先推薦等。」關面鄉鄉長馬林冬說。
記者手記>>
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鍵在於德治潤心。以德治為引領,才能實現鄉村治理有魂。德治以倫理道德規範為準則,是社會輿論與自覺修養相結合的「軟治理」。倫理道德是引導社會風氣和凝聚社會人心的不可替代力量,是鄉村治理的靈魂。只有將德治融入鄉村治理中,才能有效破解法律手段太硬、說服教育太軟、行政措施太難等長期存在的難題。
關面村以德治為先導,突出「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觀念引導和行為約束作用,發動村民積極參與「致富之星」「好婆媳」「衛生光榮戶」等爭先創優活動,激發了鄉村傳統文化活力,不斷豐富鄉村文化生活,傳遞風清氣正、向善向上的輿論正能量,讓村民從心底裡認同黨的好政策,聽黨的話,永遠跟黨走。
關面村「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的實踐證明,制約鄉村發展的關鍵不僅是資源和資金,還有治理舉措和發展模式的選擇,唯有舞活基層黨建「龍頭」,堅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融合,才能真正構建起黨組織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鄉村善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