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面村探索實踐「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治出鄉村新生態 理出發展...

2020-11-26 上遊新聞

初冬時節,記者走進關面鄉關面村,村道和農戶房前屋後乾淨整潔,粉牆黛瓦的房屋整齊劃一,環村公路兩旁花香四溢,一處處文明標語牌賞心悅目……一幅美麗鄉村圖景映入眼帘。

據了解,關面村在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前,村級黨組織軟、弱、散,村民缺少有效的參與機制,矛盾衝突不斷,幹群關係緊張。該村經過近幾年探索實踐「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走出了一條鄉村治理新路子,讓關面村「由內到外」煥然一新。

推行時尚積分制 村民人人攢積分

關面村村民楊傳秀家門前的花園一片蔥鬱,火紅的芍藥花、粉紅的月季花正肆意綻放。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她家大門左側牆上,掛著一個長方形牌子,裡面鑲嵌著六顆五角星。

「自2018年實行積分制以來,我家一直都是六顆星。」楊傳秀自豪地說。

「楊大姐家樣樣都搞得好,積分多,星級高。我們要像她學習,爭取多得幾顆星。」旁邊的大嫂一臉羨慕。「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管出了山鄉新面貌,管出了社會新風尚,管出了農村新活力。

「我一直以來都愛收拾,家裡乾乾淨淨住起才舒服嘛,沒想到村裡實行『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後,獲得的積分還換了不少禮品,有燒水壺、電扇、洗衣粉等,所以現在村裡好多人都跟我一樣,把自己家裡和周圍的環境都搞得乾乾淨淨的。」楊傳秀笑著說道。

酒席越來越少了 生活越來越好了

日前,正是收穫紅薯的季節。關面村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村民在挖紅薯。村民張興芝一邊清理紅薯上的泥土一邊說:「我們掙點錢不容易,家裡還有兩個學生要供養,以前每年家裡最大的開支就是送人情。」

關面村地處北部山區,部分村民相互之間喜歡攀比,除了正常的紅白喜事外,每逢生日、喬遷、升學都喜好做酒。隨禮的金額總是偏向比對方多一些,覺得有面子,久而久之,村民每年的隨禮金額越來越大,少則三五百,多則好幾千,造成許多家庭負擔加重。因此,每個家庭不得不隨意找理由做酒,便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村民們叫苦連連。

關面村探索「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之初,是為了根治農村家庭攀比鬥富,大操大辦紅白喜事的問題。積分制管理的實施,讓關面村村民大操大辦紅白喜事的陋習得到了有效遏制,切實減輕了村民的經濟負擔。

「現在好了,人情世開支了,我們的日子也過得輕鬆些,也沒見大家關係不好,反而覺得更好了。」張興芝說道。

據悉,關面鄉黨委政府將引領村民自治、參與經濟發展、矛盾糾紛調解等內容加入「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中,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現代鄉村治理體系,以「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為載體,以積分服務約束村民,以積分激勵帶動村民,並在全鄉7個村(社區)得以實施。

「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既是鄉村振興戰略中關於治理有效在最基層的探索,又是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最基層的實踐。

村民參與更活躍 鄉村治理動能足

走進關面村,隨處可見「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內容的村規民約標識牌。其中,「紅十條」包括新鄉賢、致富之星、優秀共產黨員、光榮之家(軍、烈屬)、群眾公認的助人為樂者、好婆媳、衛生光榮戶(三星及以上)、最美院落等內容,每項(次)加10分。「黃十條」包括不參加農村公共事業建設者、不參與農村基礎設施管護者、除紅白喜事外亂辦酒席者、納入失信人員名單者、亂搭亂建者、不執行村支兩委重大決策者、不孝敬父母者和不監管未成年人者等內容,每項(次)扣10分。

「通過積分制管理,村裡變化很大。以前屋前屋後擺得亂糟糟的,現在家家戶戶整理得井井有條,過去經常有人整無事酒,現在都沒有了。」村民楊傳秋說,這種變化讓村民看得見、摸得著。

關面村以「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為「槓桿」,推動鄉村治理改革,激發鄉村治理動能,將積分轉化成幹部群眾創造力和現實生產力,實現了鄉村治理與村級發展互促共進。

「有加分項的村民,按家庭得分多少,在其自願的情況下,還可優先享受一些待遇,比如人居環境整治優先以獎代補、在股份經濟合作聯社優先務工、公益崗位優先選聘、各類培訓學習優先推薦等。」關面鄉鄉長馬林冬說。

記者手記>>

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鍵在於德治潤心。以德治為引領,才能實現鄉村治理有魂。德治以倫理道德規範為準則,是社會輿論與自覺修養相結合的「軟治理」。倫理道德是引導社會風氣和凝聚社會人心的不可替代力量,是鄉村治理的靈魂。只有將德治融入鄉村治理中,才能有效破解法律手段太硬、說服教育太軟、行政措施太難等長期存在的難題。

關面村以德治為先導,突出「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觀念引導和行為約束作用,發動村民積極參與「致富之星」「好婆媳」「衛生光榮戶」等爭先創優活動,激發了鄉村傳統文化活力,不斷豐富鄉村文化生活,傳遞風清氣正、向善向上的輿論正能量,讓村民從心底裡認同黨的好政策,聽黨的話,永遠跟黨走。

關面村「紅黃雙十條」積分制管理的實踐證明,制約鄉村發展的關鍵不僅是資源和資金,還有治理舉措和發展模式的選擇,唯有舞活基層黨建「龍頭」,堅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融合,才能真正構建起黨組織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鄉村善治新格局。

相關焦點

  • 深化自治 強化法治 實化德治
    「我們村修好了路,發展了觀光產業,做起了鄉村旅遊。」問及近年來村子的變化,福泉市牛場鎮朵郎坪村河灣組村民武頂會有感而發。改廁改灶、美化院壩、亮化村寨,引導文明生活習慣,開展法治教育,一項項政策逐漸落實,福泉市鄉村面貌正發生著翻天覆地變化。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
  • 【最佳法治實踐案例】依法監管、合力共治,再造網絡新生態
    【最佳法治實踐案例】依法監管、合力共治,再造網絡新生態 2019-08-22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崇州鄉村治理「減」掉了痛點,「加」出了振興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董小紅「郡縣治,天下安;鄉村治,百姓安。」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四川省崇州市圍繞破解鄉村治理難題,探索構建了「產業功能區+鎮街+社區工作站+村」的工作體系,減掉了痛點,加出了振興。崇州在都市農業產業功能區建設取得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痛點:功能區建設空間不足、主導產業鏈條較短、缺乏產業化龍頭帶動等。進一步推進鄉村治理創新,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高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成為擺在眼前的難題。2019年,崇州被確定為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試點縣。
  • 這批新時代文明實踐敬老互助合作社有啥不一樣?資金互助促發展...
    單縣農村敬老互助合作社是農村公共福利互助養老的探索,也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又一創新舉措。單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敬老互助合作社的核心理念是「資金互助促發展,利息收入敬老人」,旨在為村民提供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服務,把村民組織起來、資源資產資金集約經營起來、產權實現和交易起來,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東,「三起來」拉動「三變」,重構合作文化、孝善文化、鄉賢文化,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 「跟著書記看「鄉村振興」」第二站——龍口市
    公司將運營方向與助力「三農」發展相結合,致力於打造集種植、養殖、休閒農業、深加工、網際網路交易平臺等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新六產」項目,走出了一條村企共建鄉村振興之路。對古巷、古屋、古物修舊如舊,打造徐鏡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穀場、「鏡心湖」、復興廣場、雷鋒驛站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十景。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實行「黨員責任街」和「胡同長積分制」工作法,形成「家家參與、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  打造鄉村休閒遊新基地。
  • 湖北沙洋基層社會治理探出路徑
    核心提示:近年來,湖北沙洋縣著力破解治安亂點、群眾怨點、基層痛點和工作難點問題,培育地方特色和亮點,形成了積分制管理、「123綜治例會」制度、「五位一體」家長志願護學崗模式等管理經驗,以及精神障礙患者「四位一體」服務管理、「監地四同五聯」等對特殊群體的管理機制,創新推進了該地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
  • 積分制管理:最常見的溝通錯誤,單向溝通沒有反饋
    「好,沒問題,公司替你出這筆錢。」 你看,「保姆」的出現,就是員工的二次反饋。這樣一來,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管理者只要有耐心,循循善誘,溝通就不是空洞和乾巴巴的說教,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功道雲積分制管理就為企業提供了一個這樣的平臺。在功道雲積分制管理軟體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叫做【任務管理】而正是這個功能徹底地解決企業任務執行不下去,任務執行有頭無尾的情況的發生。
  • 新時代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模式
    在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下不斷優化「三治」的組合方式和結構性配比,以問題為導向實現「三治結合」鄉村治理模式的內生性創新發展,構建長效激勵機制以確保多元治理主體的常態化參與,是新時代「三治結合」鄉村治理模式的優化路徑。
  • 企業積分制管理辦法:一直以為都理解錯了,積分不能直接兌換福利
    也是,對於經常接觸到積分的老闆來說,很容易就會把積分制管理裡面的積分與商場超市等的會員積分聯繫起來。因為會員積分是直接兌換禮品的,會員每累積到一定的積分以後就可以兌換相應的產品,所以當積分制用到企業管理中以後,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積分要去兌換。
  • 南湖新區:「積分制」管理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今年來,南湖新區將基層治理重要事務量化為積分指標,民主形成評價辦法,提高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把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落到實處。馮嶽君是閣子市社區的一名老黨員,每天起床後,他總要登陸「學習強國」平臺,線上參與閱讀學習。雖然年近古稀,但挑戰搶答和爭上遊答題又快又好,絲毫不輸年輕人。
  • 種植實踐出真知,盛基小學探索學科融合新途徑
    當一位小學生通過親身的勞動實踐,從播種、培植、施肥到摘果,全程種植出了一顆西紅柿或者茄子、豆角……他們對這句格言的體會將會更加深刻。這種來自於實踐的體會更能讓他們延伸到關於語文、數學、英語、勞技、經濟統計、植物科學等跨學科知識的綜合學習和思考。
  • 涪陵:文明鄉風徐徐來 靚麗鄉村美如畫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之「魂」,是提升鄉村治理能力、促進農村和諧發展的重要條件。5日,筆者了解到,重慶市涪陵區義和鎮以開展促進鄉風文明為切入點,不斷修煉鄉村治理效率和移風易俗成效「內功」,著力解決移風易俗不「易」等問題,為有效遏制農村陳規陋習、培育良好的生活習慣、美化人居環境、涵養文明鄉風注入活力,吹響文明號角,繪就義和鎮新畫卷。
  • 城鄉區域協調 探索出有中國特色的差異化發展之路
    12月24日,第266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郭新雙以「發揮郵儲銀行特色優勢,支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為主題,介紹了郵儲銀行支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實踐與下一步計劃。
  • 湘潭縣茶恩寺鎮:「微積分」管理築牢鄉村治理根基
    去年以來,茶恩寺鎮推行「黨員群眾量化積分模式」,促進了鄉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柏棠村推行「微積分」管理以來,每個季度末都有一次積分兌換,村民在「遵紀守法、移風易俗、清潔衛生、敬老愛親、矛盾化解」等方面表現良好,都可獲得相應的積分;積分自動累積,按數額分檔可兌換一定的物質獎勵;積分還可作為村級設置的優秀家庭、社會名譽獎項的評價依據。
  • 中國新聞社 | 廣西玉林: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動力 法治鄉村建設顯成效
    全市通過實施「黨建強村、發展興村、法治建村、文明育村、平安美村」5A幸福村創建活動,加快推進鎮村綜治中心及其綜治信息系統、「雪亮工程」以及「三網合一」工程建設,形成了黨建、發展、法治、文明、平安「五位一體」共同推進鄉村治理新格局。共建共治共享「幸福村」 祖立村位於容縣西部,距容縣城區9公裡。
  • 雙峰「空心房」整治「治」出美麗鄉村
    「這個『濟美堂』,是清朝乾隆年代建起的,是朱姓祖先留下的產業,歷經100多年的發展繁衍,形成了2個組300多人的大院落,共有40多畝地盤,80多間土青磚混合結構的房子。」「空心房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影響著村容村貌和造成土地資源浪費,與鄉村振興和建設美麗鄉村格格不入。」鎮黨委書記羅武群,一語切中了「空心房」的時弊與要害:「在2020年脫貧攻堅質量『回頭看』匯集問題中發現,因『夾心屋』『連體房』等原因,危改戶和易扶戶的拆舊復墾任務繁重且難度大,其他農戶建新不拆舊,一處多宅,長期閒置,無人管理等『空心房』隨處可見,給鎮黨委政府出了一道難題。」
  • 桐鄉持續放大「三治融合」的撬動裂變效應
    作為「三治融合」發源地,桐鄉還率先發布了《桐鄉市「三治融合」積分管理實施規範》,為各地探索三治融合基層治理提供更多桐鄉經驗。自2013年開始,桐鄉就在全國率先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層社會治理實踐,取得了積極成效。隨後被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成為全國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品牌,並先後獲得首屆中國城市治理創新獎優勝獎、入選全國黨員學習案例範疇、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 輿情管理作為企業意識形態工作促進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輿情管理作為企業意識形態工作促進發展的探索與實踐王伊迪 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背景與意義  (一)課題意義通過有效的輿情管理了解企業員工思想動態,對企業文化體系的宣貫、適用性驗證等都起到保障性作用。做好輿情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對於核電企業而言,自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後,核電發展受到空前的關注。
  • 東方證券徐海寧:五年探索實踐東方特色財富管理模式 致力打造一流...
    原標題:東方證券徐海寧:五年探索實踐東方特色財富管理模式 致力打造一流財富管理機構
  • 村規民約下的善治、共治:江蘇如何讓法治精神在鄉村生根
    「蔣巷是我家,發展管理靠大家」,蔣巷村村規民約裡道出部分蔣巷村的善治密碼。正如今年最新修訂的村規民約前言中所說,村規民約獎勵制度實施十多年來,對「鞏固和提高蔣巷村新農村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村規民約的制訂充分發揚民主,上上下下多次徵求意見、修改內容,經全村村民代表大會通過,最終於2008年2月正式出臺以獎代罰的《村規民約18條》。按照規定,能遵守《村規民約18條》就能得到全額的獎勵和享受全額的各種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