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實踐出真知,盛基小學探索學科融合新途徑

2021-01-11 東方發展觀察網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一位小學生通過親身的勞動實踐,從播種、培植、施肥到摘果,全程種植出了一顆西紅柿或者茄子、豆角……他們對這句格言的體會將會更加深刻。這種來自於實踐的體會更能讓他們延伸到關於語文、數學、英語、勞技、經濟統計、植物科學等跨學科知識的綜合學習和思考。

(盛基小學老師指導學生種植實踐)

如何切實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深化學科知識,培養孩子們全面發展,東莞市大嶺山盛基小學創新開設勞動教育課,通過種植實踐,啟發學生多種學科的綜合思維,為培養具有創造力的未來公民探索出一條融合教育的創新之路。

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探索學科融合教學

來到大嶺山盛基小學"科普種植實踐基地",一群小學生正在培植各種蔬菜。他們還手持筆和本子記錄植物生長過程中的大小、形態、顏色等情況,忙碌得"不亦樂乎"。

(學生們在觀察種植物的生長變化)

原來,該校專門開闢出一塊種植實踐區域,讓同學們親手種植蔬菜,體驗勞動的樂趣。結合勞動教育課,老師將勞動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耕種方法及其生長過程,並了解其用途。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在種植實踐基地鬆土、育苗、澆水,種植生菜、茄子、白菜、韭菜、豆角、辣椒、西紅柿、空心菜等本地常見農作物。經過同學們的精心管理,整個種植實踐基地花繁葉茂、碩果纍纍。

(孩子們走進菜市場調查菜價行情)

周末時間,學生們還帶著本子,到超市、蔬菜市場學著大人的樣子邊問價格,邊做記錄,調研自己所種蔬菜的市場行情,並將自己市場調研、主廚炒菜的過程以及感想、收穫以作文和PPT的形式記錄下來,在課堂上和同學分享。

"我們開設這個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覺得枯燥,讓他們通過種植實踐逐漸喜歡勞動,熱愛勞動,同時這也是我們學校探索一種學科融合的創新教育方式。"盛基小學校長唐果說,學校通過理論實踐、項目研學,旨在培養學生"動手去做、動嘴去說、動腦去想"的能力,讓他們通過種植、觀察、記錄,親歷生命成長的歷程。同時,通過種植實踐基地進行語數英、德育、美育、勞技、經濟統計、植物科學等跨學科的整合,探索綜合學科的融合教學。

(盛基小學校長唐果接受媒體採訪)

成效顯著,種植實踐深受學生和家長歡迎

"星期三的下午,我們去摘樓頂上種的蒜苗,蒜苗已經種了有2個多月了。今天終於收穫了!老師把我們分成幾個組,分開來撥蒜苗,把蒜苗撥出來以後,把它清先乾淨,再把蒜苗頭上的須給剪下來。老師給每個人都分一點蒜苗,讓我們拿回去做成一樣菜。"這是一名小學生在作文中的記錄。學生們將勞動學習實踐過程的細節和真切感受記錄在作文之中。

孩子們表示,通過種植實踐,不僅獲得了參與和體驗勞動的樂趣,還拓展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比如,在實踐中,他們就了解到種子是怎麼生長,如何發芽,了解到二十四節氣在生活、生產中的作用等。在收穫知識的同時,他們還提高了其他能力,比如通過市場調研,知道了菜價與市場的關係,鍛鍊了勇於開口的能力。

種植實踐的做法在學生家長中引起強烈反響。學生李星辰的家長說,科學種植挺好,經過這樣的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越來越強,學會了自己做菜後,自信心大大增強。更為重要的是,孩子們從中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道理,也體會到生活的不易,學會了感恩父母。

(學生們採摘親自種植的蔬菜,感受收穫的喜悅)

也有家長認為,孩子在參與種植實踐的活動中,能夠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收集資料、開展調查、整理信息,做出解釋和結論,撰寫研究報告,這是學校課堂教學的一種創新,值得提倡。

(學生們將勞動學習實踐寫進作文)

盛基小學通過農耕種植實踐,讓學生充分感知古詩《鋤禾》的深切寓意,也為學生植入"勞動立身、文化立命、科研立國"的學習內驅力,從小培養學生學會閱讀、學會使用工具、學會收集信息、學會創造的四大基本能力,為培養具有創造力的未來公民奠定了堅實基礎。

相關焦點

  • 禹城市徒駭河小學舉辦課程融合STEM 學科論壇
    12月29日上午,禹城市徒駭河小學舉辦「徒駭河小學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融合暨STEM學科建設論壇」。出席本次論壇的領導和嘉賓有:陵城區教科院王治國主任,陵城區STEM教育研究團隊負責人李富華校長,德州經濟開發區實驗小學王海新主任,德州市東風東路小學陳春雪主任,德州市湖濱北路小學姚桂芳主任,夏津縣課程融合學科中心肖光磊主任,禹城市委工委副書記、教體局黨組副書記徐敬泉,禹城市教體局研究室主任王孟利。
  • 英語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英語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個中國文盲,不懂語法,漢語也是對答如流;一個英國文盲,從沒學過語法,英語也是對答如流。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光說不練假把式。那些整天叫嚷著英語語法學不好,英語就學不好的英語培訓機構,其實良心大壞,語法學不好還勵志或雞湯的機構,感覺就是些水貨英語教師。
  • 江津區珞璜實驗小學:探索優質發展 助推教育興區
    近年來,江津區珞璜工業園作為一座高品質的產城融合新城正快速崛起。為服務於園區的高速發展,江津區珞璜實驗小學通過強師提質、文化引領、優化管理等系列舉措,以及注重養成教育、夯實科技教育等重點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在短短5年時間裡,便完成了從新建校到「窗口校」的跨越式發展。
  • 基於STE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學習模式區域實踐探索
    (3)探索區域中小學STEM課程的有效實施途徑,建立基於學科教學的跨學科學習課例及應用案例。  (4)初步構建符合區域特點的中小學跨學科學習實踐模式。以STEM課程整合理念為指導,以中小學各學科教學為基礎,開發一系列覆蓋各學段的跨學科學習課例。以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為切入口,開展跨學科教學實踐,從實踐中總結實施跨學科教學的有效方式。  (4)區域中小學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的實踐模式研究。在區域內的小學、初中、高中選取若干學校開展項目式學習實驗,探索學校開展項目式學習的實施流程、組織方式、資源配置、評價標準和項目範式等。
  • 衰衰親身體驗實踐出真知,不料毀壞車輛反遭懲罰
    同學們大家好,我們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親自實踐才能得知正確的選擇,親自動手還能鍛鍊我們的自主獨立能力,衰衰就是這樣一個善於動腦的同學,對於一切不明白的原理,都要親自動手來確認答案,可是卻因為過度的實踐毀壞了車輛,遭了了嚴厲的懲罰。
  • ...的學習——長春市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閱讀策略單元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這次教研活動以探析「閱讀策略」的教與學為主,正確理解並落實統編版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與編寫意圖,完善和豐富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創造新的意義,發現新的可能,展示新的課堂。長春市朝陽區明德教育集團  四、指導:長春市基礎教育研究中心  五、支持:中國教師研修網、中國教研網  六、名稱:聚焦核心素養,實現兒童有過程的學習——長春市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閱讀策略單元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 理論實踐出真知,名師專訪講股堂!
    實踐出真知,操作呈灼見,這正是講股堂所崇尚的教學理念。以股為點,以市為面,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操作與技術水乳交融,無論是選股的迷茫,還是倉位的管理,亦或是止損線的設定,傾聽來自講股堂的一份睿智之聲,三大名師開堂解惑,或許無邊股海就此出現一條坦蕩大道!
  • 校長張希:關於研學融合實踐的發言
    為了有效地進行知識創造和人才培養,吉林大學採取了「三融合」的策略,即融合研究、融合學習、融合實踐。什麼是融合研究?融合研究有不同的定義,可以是弱融合,也可以是強融合。吉大向來推崇多種形式的強融合。一種是學科交叉型的強融合,係指從事不同學科研究的學者之間的協作與合作。另外一種是跨界的強融合,在這種融合研究中,參與者既包括學者,也包括非學者。
  • 產學深度融合新工科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產學融合是立足產業發展,對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和實現途徑所給出的高度概括。二、產學深度融合新工科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產學深度融合將產業發展需求側結構要素納入到了人才培養供給側的創新閉環,實現雙邊到多邊、獨立到交叉、協作到生態、單向到閉環、專業到專創、剛性到柔性、實驗到實踐的產學無縫銜接目標[21],提高高校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行業企業技術進步服務以及為學習者創造價值的能力。
  • 徐州這所小學把課堂搬到農場 讓孩子在「自然教室」成長
    在近日舉行的江蘇省第四屆STEM教育大會上,鼓樓區大馬路教育集團北辰小學一方不足一畝的農場成為了校園網紅。這裡不光種出了多樣的蔬果,還成為該校學子跨學科融合學習的試驗田。在這裡,學生們種下的是種子,收穫的更多是素質教育的果實。
  • 合川雙鳳小學開展菜園子基地實踐活動
    華龍網12月3日6時訊(通訊員 鞠書豪)為加強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有效開展「三愛」教育,2018年11月,合川區雙鳳小學開展了菜園子基地實踐活動。
  • 徐州北辰小學全面打造「田園教育」模板-食安校園-食安江蘇-中國...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晏菲) 在近日舉行的江蘇省第四屆STEM教育大會上,徐州市鼓樓區北辰小學一方不足一畝的農場成為了校園網紅。這裡不光種出了多樣的蔬果,還成為該校學子跨學科融合學習的試驗田。在這裡,學生們種下的是種子,收穫的更多是素質教育的果實。
  • 桐鄉這所幼兒園的「酵素製作」成為全國科教融合樣本
    早在2017年,鳳鳴街道中心幼兒園就開始嘗試「酵素製作」的科教融合新途徑,在幼兒教育中以勞動教育串聯科普教育,並在幼兒動手、動腦的勞動實踐過程中,積極滲透科學探究意識的培養,培養幼兒成為愛探究、樂動手、願嘗試的科探小能手。
  • 區域創新| 深圳市龍崗區:A-STEM課程各學科中的實踐應用
    本期我們邀請到參與A-STEM課程實驗的五位教師從不同的視角來探討A-STEM課程在信息技術、科學、數學、物理等學科中的實踐應用,以期為一線教師提供借鑑。  · 深圳市龍崗區:A-STEM課程中實施「微項目」的思考  ——以「做一個下雨報警器」為例  · 深圳市龍崗區:A-STEM引領下的小學科學課程項目化重構  ——以《發麵的學問》為例
  • 串場河小學開展微課程群學習 把課本知識變成有趣的拓展實踐
    □記者 姚夢 唐承兵/文 張一軒/圖在許多成年人的記憶裡,小學學習就是老師成片的板書,以及回家做不完的書面作業。然而日前記者獲悉,我市串場河小學開展的微課程群學習項目,把書本的知識,變成了好玩有趣的實踐,那成果,不是一般的豐富!10月30日上午,記者來到串場河小學,五年級的同學正在布置自己的微課程群作業展示。
  • 吉林市:積極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未來教育模式
    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找準教育扶貧和網絡扶貧的結合點,滿足學生及家長課後服務需求,解決公立學校教師私自有償補課的社會問題,吉林市教育局通過創建吉林市網際網路學校,實施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探索未來教育新模式。
  •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與教育裝備的融合
    在我國目前的小學科學課堂上,絕大數教師已經意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開展的時候,往往更注重科學理論方面知識的講解和傳遞,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小學科學這門學科的科學性以及專業性。
  • 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四維聯動」實踐教學 打造小學教育「全能師範生...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24日5時55分訊(李婷婷 劉春容)近年來,小學教師是公認的「香餑餑」職業,那麼如何培養出「認可度高和人民滿意」的小學教師?重慶第二師範學院教師教育學院以「全能師範生」的標準給了一個漂亮的答覆。
  • 向「別人家的老師」學習,實踐出真知 ——天行一中物理學科...
    今天這篇「天行人不斷學習系列六之物理學科探索篇」的作者是天行物理組學科組長張曉雪Xue老師。在Birkdale學校學習期間,曉雪老師不斷找尋著「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老師」如何學與教的奧秘,其中,讓曉雪老師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個方面:實驗、討論、筆記。
  • 煙臺齊山鎮十字道完全小學多舉措「加強勞動教育,踐行知行合一」
    學校堅持獨立設課與學科滲透相結合。學校要求各科任教師結合本學科特點傳授學科知識的同時,還要將其與勞動教育知識相融合,讓學生在勞動中發揮創造性。例如英語教師在講Housework這一單元時,就可以結合該單元知識布置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語文教師在I講授《胖乎乎的小手》一課時,可以鼓勵孩子要和書中的主人公蘭蘭一樣,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