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場河小學開展微課程群學習 把課本知識變成有趣的拓展實踐

2020-11-26 中國江蘇網

□記者 姚夢 唐承兵/文 張一軒/圖

在許多成年人的記憶裡,小學學習就是老師成片的板書,以及回家做不完的書面作業。然而日前記者獲悉,我市串場河小學開展的微課程群學習項目,把書本的知識,變成了好玩有趣的實踐,那成果,不是一般的豐富!

10月30日上午,記者來到串場河小學,五年級的同學正在布置自己的微課程群作業展示。在校園內的走廊上,五彩繽紛的彩繩上,掛著一本本連環畫。仔細一看,都是孩子手工繪製的民間神話故事,《哪吒鬧海》《孟姜女》《后羿射日》《牛郎織女》……打開連環畫,每本扉頁上煞有介事地寫著作者和繪製者的姓名,也就是孩子自己的名字。連環畫是以圖為主、文為輔的形式。手段高明的,畫的神話人物神採奕奕,手段一般的,畫作雖然遜色一些,卻也不失童趣。也有人悄悄偷懶,圖不夠、文來湊。每本連環畫都各因為作者的不同,而別具特色。

在該校校園內的展板上,還陳列著部分同學學習《昆蟲記》的心得體會,這個體會很有一套。幾乎每個孩子,都選定了一種昆蟲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觀察,爾後將觀察所得用圖文的形式描繪出來。

「九月份,我們的必讀書目是《昆蟲記》,老師們精心備課,製作課件,從推薦導讀,到指導交流,再到展示匯報,每一個環節都做了充分預設,充足準備,讓孩子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就無比嚮往。」五年級語文老師陳琳玲告訴記者,「我們語文學習,要從書中獲取知識,更要從生活中獲取知識。為了培養孩子們細緻的觀察能力,老師給大家布置了寫觀察日記的任務,棄用常態的純文字日記形式,鼓勵學生跟蹤觀察,拍下珍貴照片,寫下觀察感受,把圖片與文字結合起來,圖文並茂,不但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

當天正逢該校運動會,沒有比賽項目的同學,都來參觀連環畫和展板。有意思的是,該校五年級的一批鹽城晚報小記者,也藉此機會,現場開展採訪業務實踐。只見鹽城晚報小記者何宇宸同學,手持採訪本,表情嚴肅地問:「請問,你這篇觀察日記,主要是什麼主題?」

受訪者陳浩林,其實也是鹽城晚報小記者。但此刻作為被採訪對象,他略加思索、清清嗓子:「我此次觀察、拍攝的是火山蚰蜓、蜈蚣等昆蟲……我覺得製作這樣的觀察日記,可以讓我們更深入了解昆蟲習性,認識昆蟲。」

「在孩子們認真閱讀《昆蟲記》以後,我們老師組織大家在班級內交流,先是小組暢談自己最喜歡的內容,例如『我最喜歡的昆蟲是什麼樣子的』『我覺得哪種昆蟲進食最有意思』『我親眼見過一種昆蟲』……再由小組推選代表向全班同學介紹,幾乎每個孩子在交流時,都加入了自己額外查到的資料,不斷拓展大家的認知。」陳琳玲告訴記者,除此之外,孩子們還把自己的讀書所得講給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們聽,他們帶著自己的讀書筆記和圖書,走進一二年級的課堂,當起了小老師。不少人還製作了PPT,設計了小遊戲,設置了小獎品,學弟學妹們開心極了!

「融合、實踐、發展。」省特級教師、串場河小學副校長孫世建在談及該校的微課程群學習時,一口氣說了三個關鍵詞。融合指的是學科融合,幾乎每一次微課程群學習的作業,都融合了幾個學科的知識。例如《昆蟲記》觀察日記,就是語文和科學學科的融合;實踐指的是強調實踐性,在拓展實踐中實現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發展是指通過融合、實踐,最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感受到學的每個知識都是有用的,這樣就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許多成年人的記憶裡,小學學習就是老師成片的板書,以及回家做不完的書面作業。然而日前記者獲悉,我市串場河小學開展的微課程群學習項目,把書本的知識,變成了好玩有趣的實踐,那成果,不是一般的豐富!

在許多成年人的記憶裡,小學學習就是老師成片的板...

相關焦點

  • 小學2年級課本用「庹」作單位 老師:拓展常識
    有家長在留言,他發現,二年級課本上冊出現一道奇怪的題:「一庹」是啥意思?家長提出疑問,二年級的小學生學習這種不常用的度量單位是不是太深了?小學數學老師解釋說,量「一庹」是課本實踐活動的內容,藉助「身體尺」測量,培養孩子對長度單位直觀的感受,孩子們不覺得枯燥,願意接受這樣的內容。家長提問:量「一庹」是不是太難了?
  • 天府新區白沙小學開展科學、英語微課展示活動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4日訊 11月25日上午,天府新區白沙小學藝體綜合學科教師在大會議室開展了科學和英語微課展示活動在本節課中,羅老師深刻把握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入手,設計出一堂豐富的科學課。執教過程中,羅老師通過猜謎語、畫你所見過的月亮、小組討論、視頻觀察等方法讓學生更加熱愛科學,更想探索大自然的奧秘。英語的學習,不僅能促進學生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還能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推動學生自主感知學習,自由全面發展。
  • 湘潭:小學開展「認識身邊的中草藥」主題實踐活動
    教室旁邊的空地上種植的魚腥草、車前草、紫蘇等中草藥生機勃勃,教室的窗臺上擺放的四葉蓮、艾葉等中草藥盆景綠意盎然,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懸掛著的由學生們創作的中草藥美術作品栩栩如生……近日,筆者在湘潭縣中路鋪鎮中心小學看到這頗為新奇的一幕。   據了解,湘潭縣中路鋪鎮中心小學現有學生約1000名。
  • 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除全部古詩
    周杰倫的「蝸牛」終於爬進了小學語文教材,而古體詩卻從上海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消失了。據《新聞晨報》報導,上海中小學開學在即,提前拿到課本的家長發現:相比舊版,今年一年級語文課本變薄了很多。昨日,記者對比新舊一年級語文課本發現,新的一年級語文課本不僅刪除了舊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識字量和寫字量都有不同程度減少。
  • 名師微課|六下小學科學六下拓展課《神奇的非牛頓流體》
    延遲開學期間,為幫助全國的小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小學科學的內容,小學科學微信公眾號,將推送教科版小學科學學習微課,供有需要的家庭和學生選擇學習,屆時可以通過手機端、電腦端進行自主學習。
  • 氣象知識走進幸福路小學記述
    自幸福路小學開設「小小氣象站」以來,健康路小學聯合市氣象局組織五年級近100名學生開展了「和大自然做同桌」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系列活動。2020年3月,組織學生在家收看中國氣象學會邀請氣象專家朱定真和省氣象學會邀請的盧燕宇專家「氣候與水」的主題直播視頻,學生積極參與並錄製感想視頻。
  • 小學第一課代代各不同 60年來課本變遷(圖)
    同時,在課本的時代變遷中,也折射出教育目的及價值觀的巨大變化,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等諸多層面正在一步步走向解放。50年代:毛主席像太陽 「毛主席,像太陽,他比太陽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齊來歌唱:太陽太陽永遠光亮,我們跟你永遠向上。」這是建國後第一套小學教材中的第一篇課文內容。
  • 當「主播」錄微課、玩魔方、解九連環……看這群小學生玩轉「雲上...
    為豐富孩子們的居家學習生活,本周,重慶市巴蜀藍湖郡小學的孩子們開展了一次豐富多彩的「雲上」比賽,全校學生按自己的興趣,分別以「數說疫情」、「玩數學」、「說數學」、「用數學」等不同主題進行了「雲PK」,爭當數學小達人。
  • 部編四下語文第17課《記金華的雙龍洞 》微課圖文講解+知識點習題
    部編四年級語文下冊 圖文微課講解目錄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部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電子課本第一單元第1課《古詩詞三首》朗讀精講第2課《鄉下人家》朗讀精講第3課《天窗》朗讀+知識點圖文精講第4課《三月桃花水》朗讀+知識精講
  • 小學2年級用「庹」作單位太深奧 老師:拓展常識
    有家長在留言,他發現,二年級課本上冊出現一道奇怪的題:「一庹」是啥意思?家長提出疑問,二年級的小學生學習這種不常用的度量單位是不是太深了?小學數學老師解釋說,量「一庹」是課本實踐活動的內容,藉助「身體尺」測量,培養孩子對長度單位直觀的感受,孩子們不覺得枯燥,願意接受這樣的內容。家長提問:量「一庹」是不是太難了?
  • 倡導探究式學習,結合實踐和拓展
    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部分小學了解情況。教材:更加倡導探究式學習據悉,與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相比,新版的課程標準將科學課的性質由「啟蒙課程」改為「基礎課程」,地位更加重要。
  • 四年級數學課本,科普知識貫穿其中,學生即學知識又長見識
    現在的小學數學課本不經圖案精美,而且有很多科普小知識貫穿其中,學生即學知識又長見識。筆者剛好是小學四年級的數學老師,我們一起翻開小學數學課本來看一看有哪些科普小知識吧,這些知識,就是家長也不一定都懂哦。四年級數學的第一單元就是學習「大數的認識」。
  • 停課不停學 我們在一起——德新小學英語「空中課堂」進行中
    2020年2月,旌陽區德新小學英語組在學校領導的組織下,開啟了「停課不停學  我們在一起」微課教學,在線播撒英語學習的種子。雖然受疫情的影響,學校延遲開學,但停課不停學,英語「空中課堂」從2月初至今持續進行著。為了保證教學質量,英語組四位教師集思廣益,精打細磨,根據自己所教年級,努力設計好每一堂富有特色的英語直播課。
  • 木雕殿堂變成研學課堂 中國木雕博物館木雕實踐研學走紅
    讓李洪峰更興奮的是,10月19日,教育部和國家文物館聯合印發了《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明確提出進一步健全博物館與中小學校合作機制,促進博物館資源融入教育體系,提升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的效果。這也意味著——這座位於「世界木雕之都」的藝術殿堂,在「館校融合」工作上先行一步,通過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的傳播方式,把木雕藝術殿堂嬗變成中小學生學習木雕知識的課堂。
  • 小學數學各年級學習規劃以及重點
    這個時段的孩子仍然會學習計算,相比一、二年級的時候,難度更大。除此之外、三、四年級的孩子還會接觸到難度加大的幾何圖形以及大量的應用題;五、六年級又稱小高年級。這個階段的孩子學習的知識難度會增大,針對小學的知識點學習也比較系統了。今天,我們來說一下小學各個年級數學學習的重難點,為小學做好學習規劃。
  • 淺談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方法與實踐途徑
    二、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方法與實踐途徑分析1.從學生個性出發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跨度較大,所呈現的性格差異化顯著,在語文教學課程的編排、設計中已經充分結合此種特點,將課程的難度與內容分布在不同的年齡段中,能夠較為良好的與學生的個性深度融合
  • 科技環保月 金谷德藝小學開展「動手環保·科技向美」嘉年華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訊2大科技主題實踐活動…500多張學生設計垃圾分類貼畫……200多份科技環保小製作…10項大隊部環保建議…4場中隊科技主題活動…200多張科幻畫作品……濟南高新區東城逸家小學教育集團金谷德藝小學一年一度的科技環保主題教育月在一場精彩的「科技環保時裝秀」中落下了帷幕。
  • 淄博經開區傅家實驗小學:巧手彩繪英語世界 枯燥複習變有趣又多彩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魯中網1月15日訊(通訊員 徐婷婷 孫豔傑 畢研霞)為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英語書寫水平,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在複習階段避免讓學生因機械重複而產生枯燥、乏味、消極的心理情緒,近日,淄博經開區傅家實驗小學英語教研組發揮集體的智慧,寓教於樂,結合每個年級的特點,採用不同的策略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複習活動
  • 千陽縣教學研究室張勇傑:STEM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活動化學習準備建議
    筆者嘗試探索基於STEM教育理念的小學語文活動化學習實踐研究,開發出以語文課程為核心,兼容數學、英語、藝體等跨學科知識和能力的主題項目、學習活動,循序漸進中培養學生綜合素養。課題組經過調查論證、實踐研究發現,小學語文活動化學習要在本區域、本學校正真生根發芽,教育者必須"摸清師生認知現狀、學習理論明確方向、開發教學活動"支架"、"支架"理念運用評價"等四方面充分準備,這是學習活動有效、有目標開展的前提。只有準備充分,再紮實實踐、不斷完善,STEM教育理念才能在語文學科中開花結果。任何教育教學改革,先有思想理念指導 ,再實踐運用提升創新。
  • 種植實踐出真知,盛基小學探索學科融合新途徑
    當一位小學生通過親身的勞動實踐,從播種、培植、施肥到摘果,全程種植出了一顆西紅柿或者茄子、豆角……他們對這句格言的體會將會更加深刻。這種來自於實踐的體會更能讓他們延伸到關於語文、數學、英語、勞技、經濟統計、植物科學等跨學科知識的綜合學習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