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學生思想品德素養的培育是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恰當的時間找出合適的切入點。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即為「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新時期,人們對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關注不斷提升。在小學階段,學校開設了思想品德課、政治理論課,但是其作為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顯然並不能很好地對德育培養起到持續、長期的效果。因此,在學科的教學中亟需滲透德育培養思維,通過與學科教育的有效結合,能夠良好針對不同的學生採取合適的教育方式,從而提升整體的德育素養。
擊
一、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內容分析
1.自愛
德育中的自愛主要是指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從而提升個人精神面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其對學生思想的薰陶方式主要為通過對教材中文章所描寫的人物形象、特點進行分析,從而將其所展現的高貴品質、純潔心靈進行歌頌與表達,促使學生不斷提升自我修養。此種教學方式下,與德育培養所要求的自愛重合度較高,教師只需將所學人物的品質、性格特徵等與學生當下個人實際情況進行對比並結合,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在濃厚的課堂教學氛圍中積極向所樹立的人物學習,不斷改善並提升自身的行為、言語等,培養其產生良好的道德思想、觀念。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最後一頭大象》課文時,教師可以重點描述大象的善良、勇敢等形象特徵,引導學生對自身人格品質展開深入思考。
2.愛人
德育中要求的不僅僅需要自愛,還應愛他人。愛人作為一種高尚情感,是個人道德思想的進步與升華。學生不能夠脫離教師、家長、學校等獨立地在社會中生存,人生的價值在於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不斷體現。同時,愛人也能夠促使自身的成長並為個人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課本中《懷念母親》一文中,深刻歌頌了母愛的偉大,此種情感即為愛人的一種。教師可以藉此示例充分調動學生的崇敬心理,深入理解感悟文中的情感。
二、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方法與實踐途徑分析
1.從學生個性出發
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跨度較大,所呈現的性格差異化顯著,在語文教學課程的編排、設計中已經充分結合此種特點,將課程的難度與內容分布在不同的年齡段中,能夠較為良好的與學生的個性深度融合。因此,在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也應當考慮此種特徵,在滲透時需要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成長與發展規律。小學階段不論高、中、低年級,語文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時均應以學生個性為出發點,結合課本中所設置的相關課程內容,制定整體的德育滲透計劃,從而在關鍵點能夠準確把握滲透的方法與程度。比如在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的課文中時常對英雄事跡進行描述與歌頌,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在對英雄事跡講解的同時,將學生融入其中,感悟英雄氣魄與強烈的民族情感。在不同的學習時期所引導學生內心豐富情感的演化程度相應遞增,從而最終形成德育培養的閉環,促使學生德育素養有效提升。此外,課本中所包含的自主閱讀等內容也可作為滲透的關鍵環節。教師通過細心地指導,一方面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另一方面還可提升學生思考的主動性,領悟文中蘊含的思想情感。
2.從人物形象分析出發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著大量對主人公人物形象渲染的內容,其不僅能夠向心理、生理正在成長的學生提供鮮明的人物性格、品質特徵,還能提升這一過程的感染力。一般認知,長期有效地學習有關崇高人物形象的課文能夠提升個人發現真善美的能力,同時也有助於深入體會人物所蘊含的人格魅力。學生在學習時能夠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以人物為榜樣、以性格為標準,努力提升是自身的素養。因此,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從人物形象出發是有效的途徑之一。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我的戰友邱少雲》一文中,主要展現了勇敢的英雄人物形象,對於講解到邱少雲被烈火包圍時仍然堅持不動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的關注點,重點分析邱少雲同志的人物性格,將其堅韌的毅力、高尚的愛國情懷與學生共同探討並分析。當學生能夠領悟其中的內涵品質後,也會對自身的思想道德反思,從而有效、深刻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
3.從創設情景出發
小學語文教學強調教學過程中應開展一定的模擬情景,從而能夠拉近學生與課本之間的距離,形成更為緊密的師生關係。情景的設立能夠使學生更為直接地產生情感共鳴,對課本中所表達的情感理解更為深刻。因此,德育滲透也可從創設情景出發,教師在創設情景時主要需考慮故事的發展路徑、導入的關鍵點以及如何展現畫面等。情景應在氣氛渲染、背景音樂等方面有激昂的旋律與節奏,從而更加快速地激發學生的情感思緒,調動學生在課堂內的思維碰撞與情感體驗。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觀潮》中,通過文字對錢塘江大潮的宏偉壯觀直面描述,為能夠促使學生深刻、形象體會到文字中蘊藏的力量與內涵,教師可以在教學實際開展時,選取近年來錢塘江漲潮最為猛烈的錄像畫面進行播放,學生通過在直觀的視覺、聽覺感受下能夠充分地體會到錢塘江大潮的特點與歡騰壯觀的氣勢,在接下來的教學講解中能夠對課文中描述的畫面展開豐富聯想,進而領悟大自然的壯麗之美。通過對宏偉的景觀畫面感觸,學生的心胸、思維能夠在其中得到升華與釋放,達到德育滲透的教學目的。
三、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不僅應當向學生展示我國語言文字的美妙,還應當對文字蘊含的內容展開豐富地分析與總結,體會文字的傳情達意。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對學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加強對其德育培養。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途徑、形式較多,應是需立足課本,積極探索,從學生的個性出發,以對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出發,創設特定情境,在教學中主動、認真的滲透德育教育,致力培養更多品學兼優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