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支持教師積極開展課程育人,在專業教學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確保專業課教育與思政課教育同向同行,2017年學校設立了「專業課發揮思政教育功能專項」研究項目,首批立項74個。近日,部分項目已順利結題,教務處、教師工作部、新聞中心聯合各學院,對這些教學研究項目的做法和經驗進行宣傳報導,供大家交流參考。
我校動物醫學、動物科學、生物類專業的同學們在專業課教育中,遇到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就是《動物解剖學》。這門課由動物醫學院陳耀星教授負責,陳教授在系統講授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專業技能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滲透德育。用他的話說,「德育滲透是動物解剖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講清楚:以中華智慧和世界前沿激發學生愛國情和責任感
上過動物解剖學課程的同學們說,第一次課上,老師講解剖學發展歷程,給大家詳細介紹了《黃帝內經》,有的同學還能背出其中的幾句:「若夫八尺之上,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循切而得之,其屍可解剖而視之,其髒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皆有大數」。這段話給大家的感受是,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醫學已經有在屍體上進行解剖的工作記錄,並告訴後人學習和研究解剖的方法,還有一定的調查統計。
任課教師之一曹靜副教授說,之所以花了不少功夫來介紹《黃帝內經》,是因為這本書奠定了我國古代醫學解剖世界第一的地位,體現了我國醫學的博大精深,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介紹經典著作的同時,老師們也和學生交流解剖學的分支、各分支解剖學的最新研究進展及應用,如虛擬仿真技術、增強現實技術、3D列印技術、光遺傳學技術等,讓同學們沉浸在科學的海洋,對未知科學產生新奇感,增強熱愛祖國、奮發學習的責任感。
兩個總要求:在懂專業、能動手的培養中錘鍊嚴謹作風和求是態度
《動物解剖學》是理論課與實驗課相結合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陳耀星老師對學生提出兩個要求:理論要專,實踐真會。
「骺、蹠、距、髁、頦、岬、髕……」動物解剖學中有不少這樣的專有名詞,讓初學的同學們乍見就望而生畏。了解到學生對這類字的讀音及其相關解剖結構的理解和記憶比較困難,老師們將生僻字的讀音寫在黑板上,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標本講解解剖結構並正確發音,同學們不知不覺在潛移默化中就接受了。
在這些生僻字外,解剖學中也會遇到一些「熟詞」,比如,裡脊、通脊、花油,它們分別是腰小肌、背最長肌和大網膜的俗稱。記憶時,老師們將俗稱和專用術語結合起來,讓同學們好理解,使用時,要求大家儘量說術語,從而培養學生治學嚴謹的作風。
動醫161班楊洛說,老師們對實踐課上同學是不是「真會」要求很高,「秋季的系統解剖學,會讓大家臨摹課本的解剖圖,讓我們對不同動物的內臟結構有一定的了解;到了春季的局部解剖學,老師要求大家親自動手解剖,把所觀察到的結構畫出來,再與模式圖進行對比學習,加強對不同動物不同結構的記憶。」除了課堂教學,陳耀星老師在研究生培養中也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2015級博士研究生邊疆說,「陳老師是一位嚴師,他認真、嚴謹的科研態度深深感染著實驗室的每一位同學」。
圖為陳耀星教授在講評學生的繪本作業
陳耀星認為,讓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學會一種探索科學的手段,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建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尤為重要。
注重小細節:把握課程關聯細節喚醒學生向善向上的意識
上過這門課的同學都知道,老師在解剖動物前會採取全員為動物默哀1分鐘的方式來感謝動物為解剖課所獻出的生命,這一慣例從授課開始一直堅持到現在。曹靜老師說,「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知道動物是為了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而獻出生命的,要學會珍愛生命、尊重生命,體現動物本身的價值和意義,讓學生盡全力地學好這門課程,這就是報答動物最好的方式。」
解剖教室中有很多由老先生製作的非常珍貴的動物標本,上課之前,老師會介紹每個標本的製作過程,並囑咐學生標本的製作周期長,要愛護標本、珍惜標本,要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陳耀星老師介紹,在課程中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在雌性生殖系統和運動系統的授課內容中,老師會講到胚胎生長所需的全部營養均由母體無私供應,胚胎長大過程中,母體對其空間的需求呈現主動適應,其骨內鈣質被胎兒吸收,導致母畜骨質疏鬆易發生骨軟症……希望這些內容能讓學生對「母愛偉大和無私」的認識得以物化,使學生能更好地建立起健康的情感世界,樹立報答父母、報效祖國的美好心願。
堅持全過程:以老師示範引導學生專業興趣和求知熱情
陳耀星堅持寓德育教育於日常教學的細小環節中,以身作則,希望通過一言一行為學生樹立追求真知的榜樣。
在這門課上,老師的很多行為讓同學們印象深刻:老師要求大家嚴格課堂紀律,按時上課,自己也總是提前到教室;做實驗時,很多同學面對屍體、標本有強烈的屍臭、糞臭和刺鼻的福馬林氣味,不敢動手,老師就先動手,在學生動手時仍然主動觀摩,不少同學由最開始的怕接觸、不敢接觸,到敢接觸、喜歡接觸甚至愛不釋手;每次實驗後,老師們都以身作則和學生一起收標本、打掃實驗室……
「教師的行為可能成為學生的榜樣行為,榜樣行為使人鼓舞,催人上進。」陳耀星說。
對於專業課教師的責任,陳耀星是這樣看待的:教師不僅擔負著向學生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任務,而且還擔負著傳遞社會價值觀念與道德規範的責任。「德高為師,身正為範」,引導學生掌握一門課程的知識是授課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潭水」,要想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教師就要與時俱進不斷進取,改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寓德育於教學之中,才能適應現代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
【教師說】
陳耀星:「對於今後在動物解剖學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教育,我們認為還應進一步加強。例如,對於學生,①加強培養學生分工合作的精神;②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對於教師,①應深入鑽研教材,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將專業性和思想性有機結合起來,按照教學內容本身的體系選擇結合點,正面引導學生進行哲理性的歸納,使學生在學習解剖學知識的過程中自然地受到思想品德的薰陶;②應具有堅強的意志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教師應把教學實踐的每一步都當作嚴格訓練學生、培養學生良好品德作風的過程;③為人師表,注重言傳身教。」
責任編輯:聞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