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大中小幼一體化銜接 上海為每個學生終身發展注入鮮明底色

2020-12-02 東方網

海華小學開展主題為「祖國媽媽,祝福您」的「統整式」創新思政教學

最近,上海市黃浦區海華小學二(1)班的學生從班級教室「消失」了整整五天。這38名同學去哪了?學校室內體育館以及校外的國歌展示館、桌球博物館……這些臨時「課堂」裡,孩子們上了一節節難忘的思政課。經過學校一年的精心設計,主題為「祖國媽媽,祝福您」的「統整式」創新思政教學收穫了育人實效。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滬上中小學,越來越多的課堂正在向外延伸——拓展到校內外的多樣空間、整合各種育人資源;同時,日益豐富的德育元素也滲透到了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潤物細無聲。

通過構建大中小幼各學段縱向銜接、課內課外網上網下橫向貫通、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融合的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上海力爭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注入鮮明底色。

深挖愛國主義內涵,

「身臨其境」讓孩子深受教育

在海華小學,這沒有在傳統課堂開展課程的五天,讓很多孩子受益匪淺、記在心間。

「兩千萬人的犧牲換來了一面五星紅旗,我們能做的,只有萬無一失。」念著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小故事「前夜」中這句經典臺詞,海華小學二(1)班學生金思羽演得有模有樣。「前夜」講述了工程師林志遠為確保開國大典上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能用電動升旗裝置升起,爭分奪秒排查各個環節,和同伴付諸努力的故事。

在學校的體育館裡,當《我和我的祖國》那熟悉的旋律響起,38名學生帶著預先準備好的問題,跟隨電影片段重返崢嶸歲月。電影一共7個小故事,課上只播放了三個,但這堂課卻足足用了4個課時。結合影片中的人物和劇情,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從「演一演」到「配配音」再到「說一說」,新鮮的體驗讓他們樂此不疲。

海華小學黨支部書記陳菊說,這五天裡,她印象最深的一幕發生在國歌展示館的「課堂」上:當大屏幕上出現國歌的歌詞,孩子們瞬間安靜下來,不由自主地齊聲高唱國歌。「在展示館,老師講的雖然都是教材上的知識點,但身處如此莊嚴的環境,孩子們留下了更難忘的記憶。」

從上海市教委了解到,近年來,上海充分依託課堂教學主渠道主陣地作用,深挖各學科愛國主義教育內涵,已相繼在全市建立8個學科協同研究中心、35個學科德育實訓基地,並通過把「四史」教育有機融入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教學之中,將其與學生社會實踐緊密結合,陸續開展了「百萬青少年巡訪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六千年」之旅、「初心之地、復興之路、強國之夢、文化之根、魅力之城」等系列實踐教育活動,把價值觀的「鹽」融入知識傳授的「湯」裡。

今年暑假,旨在鼓勵孩子們走進生活、培養審美意識、鍛鍊實踐能力的「我眼中的上海之美」微視頻徵集活動收到了來自浦東新區69所中小學的360部作品。結合上海的紅色資源以及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這一重要節點,浦東新區組織和支持青少年進行大量愛國主義題材影視創作,強化莘莘學子對國家和民族的情感體驗。

作為全國影視教育實驗區之一,浦東新區積極探索影視教育課程化,各學校通過開設學科電影課程、活動電影課程、特色電影課程等,發揮「電影+」的育人功效,使之成為塑造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抓手。

不同學段「無縫對接」,

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越來越多的老師意識到,要讓孩子的心靈從小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好德育工作的大中小幼一體化銜接尤為關鍵。尤其是面對大中小不同學段的學生,思政課要在知識點上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實現「無縫對接」。

同樣是《共產黨宣言》,大學生和高中生可誦出不同的味道。

近日,在《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陳望道舊居)前,復旦大學副教授宋道雷、楊浦高級中學教師朱忠壹為復旦大學與楊浦高級中學學生同上一課《共產黨宣言》,帶著學生們共同品味真理的「甜」,探索思政課不同學段的課堂教學一體化實踐。

要把思政課上「活」,教師是關鍵。

不久前,松江區中小學校也與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國防大學政治學院等九所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建立了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聯席制度。通過思政教師集體備課制度,縱向跨學段、橫向跨學科的交流研修機制等,進一步發揮了思政課建設強校和高水平思政課專家示範帶動作用。

在金山區廊下鎮,打蓮湘這一特色非遺教學活動已成為孩子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金山區廊下鎮,依託當地教育聯盟形成的中小幼一體化全方位育人格局也已頗具特色。作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廊下的「一鎮之寶」,打蓮湘是金山當地一項知名民俗活動。在廊下幼兒園、廊下小學和廊下中學,不論年齡大小,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打上一段蓮湘。從幼兒園的蓮湘遊戲到小學的蓮湘操,再到中學的蓮湘舞,這項融體育、美育為一體的特色非遺教學活動已逐漸融為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廊下小學校長朱保良告訴記者,打蓮湘中不僅有鄉音、鄉情,更包含中華傳統文化和智慧。「我們希望通過不同形式的蓮湘文化薰陶,把家鄉傳統文化從小根植在心中。」

家校協同五育融合,

讓孩子們在勞動中茁壯成長

「爺爺去藥店配藥,157元5角;奶奶買了口罩、肉、雞蛋,230元;媽媽買了方便麵、飲料等零食,120元;爸爸剛繳了水電費220元……」今年讀三年級的小瑜,已習慣每周記錄家裡的開支,她發現上周一家五口人支出超過1000元。她邊記錄邊「反省」:「平日裡不該浪費水電、纏著媽媽買零食,以後一定要隨手關燈,節約用水,不再亂花錢。」

據閔行區浦江第一小學校長張蕊介紹,「學記家庭一周收支帳」是該校勞動教育校本課程中「家務勞動」系列的模塊之一,旨在家校協同,讓孩子們通過記錄家庭收支帳,體會勞動收穫的不易,讓孩子從小養成勤儉節約、合理消費的好習慣。課程開展以來,不少孩子因此成了家裡的「小管家」。

閔行區浦江第一小學開展勞動教育

今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旨在構建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會全方位支持的貫通一體、開放協同的勞動教育工作格局。相關部門整體設計了各學段的勞動教育內容。例如,幼兒園注重勞動意識啟蒙,小學注重基本勞動習慣養成,初中注重職業勞動體驗,普通高中注重社會勞動實踐等。

上海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上海已通過市區共建、政府購買服務等舉措,建設了12家學生農村社會實踐基地,未來兩三年還將重點建設3到5家市級綜合性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滿足學生對於農業勞作、加工製造、服務體驗、創新實驗的系統化勞動實踐需求。不斷創新勞動教育途徑和載體,強化家校社協同共育,推動新時代上海勞動教育各項舉措落地見效,讓每個孩子在勞動中茁壯成長。

相關焦點

  • 石家莊實施大中小幼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
    原標題:石家莊實施大中小幼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 記者從石家莊市委了解到,石家莊出臺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措施,充分發揮石家莊市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指導中心的作用,統籌推進全市大中小幼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
  • 立德樹人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關於促進海南省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提案
    首先要破除當前大中小學學校德育「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的舊格局,推進德育一體化觀念的樹立,促進學校德育空間維度和時間維度全面銜接,提高大中小學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全面推進大中小學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三)加強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是建設文明和諧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現實需求。
  • 統籌推進大中小學一體化 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有用之才。這就要求我們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把下一代教育好、培養好,從學校抓起、從娃娃抓起。
  • 青島市市南區堅持立德樹人推進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綜合改革
    市南區教育和體育局堅持立德樹人,以「以海明德」項目為抓手,從五個維度深耕細作,推進德育綜合改革,促進了學校教育的發展和學生培養目標的實現。一是搭建三個平臺,形成德育一體化工作合力。落實德育工作管理一體化。
  • 釐定與貫連:論學科德育與課程思政的關係
    從概念上仔細區分「學科德育」與「課程思政」,尋找它們的分野邊界與契合結點,不僅是深化立德樹人工作,提升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水平的需要,也是促進教育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應然之舉。「學科德育」這一概念更適用於基礎教育,而「課程思政」這一概念更適用於高等教育,兩者有相通的基礎,也有銜接貫連的可能和必要。
  • 探索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上海虹口培養德育教師
    在上海虹口區,像陳明青這樣的思政教師,正通過工作室的形式帶動一批德育教師成長。2020年9月30日晚,上海教博會「區域教育大直播」虹口教育訪談中,虹口區教育局局長李國慶,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尹後慶,東方衛視主持人於飛齊聚直播間,圍繞「為了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彩虹計劃全面育人」的主題,共同探討了虹口彩虹計劃多年來的探索、實踐與成果。
  • 上海交通大學劉西拉教授為學生講授《讀懂中國》課程,「中國系列...
    」「大國安全」「綠色中國」「健康中國」「體育強國」「信用中國」「奉獻中國」……它們立足各校辦學特色和優勢學科,牢牢把握時代發展主題,切中學生關切的現實問題,已形成覆蓋全市所有高校60餘門「一校一特色」系列課程,並陸續以精品在線課程形式服務全國師生,甚至部分課程已向留學生開放。
  • 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教育部2017年8月17日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  為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對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指導,切實將黨和國家關於中小學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細落小落實,著力構建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開展的德育工作體系
  • 教育部將進一步修訂中小學德育課程標準
    ,提出將組織修訂《德育工作規程》、《小學德育大綱》和《中學德育綱要》等文件,繼續做好中小學德育課程標準的修訂和課程教材的審定工作,重點推進高中德育課與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銜接。2005年中小學德育工作要緊緊圍繞繼續深入貫徹中央8號文件精神,抓住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這個關鍵,把《教育部關於學習貫徹中央8號文件的實施意見》提出的各項工作做實做細。  通知要求各地一要積極探索有利於推進大中小學德育相銜接的工作機制、教育途徑和教育方法,開展符合學校德育工作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教育教學活動,使中小學校的德育工作縱向銜接、橫向貫通、層次遞進、螺旋上升。
  •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心理學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研究所  俞國良  為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增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時代性、吸引力、感染力、針對性和實效性,近日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德育的目標並不僅僅局限於如何服務於政治需要和維護社會穩定需要,與此同時還應在此基礎上著力培育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品質,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發展,使德育工作既有助於政治的穩定和社會的良好運轉,又有助於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為學生一生健康成長強本固基,並奠定堅實的政治思想基礎。在「大德育」「大心理」的教育觀念下,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 解讀| 深化德育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
    (三)奠基學生道德發展,提升學校德育工作實效學生是接受教育的主體,學生評價是德育評價的基礎環節。完善德育評價的最終旨歸是學生的道德發展和人格建構,因此建構科學合理德育評價體系的最大意義在於為學生的道德發展奠基,為學生的道德人格形塑賦能。
  • 解讀|深化德育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
    通過對德育評價主體、評價手段、評價內容、評價導向等內容的規定性,《方案》第15條力圖破除長期以來以分數為學生貼標籤的不科學做法,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德育評價導向,以更加科學系統的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第二屆國傑論壇教育倫理學專場暨中小學德育研究所成立儀式舉辦
    下一步,要不斷探索中小學德育研究的發展空間和可能形式,讓這臺「引擎」加滿油、轉起來,推動形成穩定持續的理論產出機制和成果轉化機制,為中小學德育事業「產業鏈」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深化德育體制改革,科學落實立德樹人。第二,探索德育工作創新,有序推動德育發展。第三,秉承德育精神文化,切實助力德政工程。最後,他祝願中小學德育研究所能夠乘著新時代的東風,努力為立德樹人事業做出突出貢獻。
  • 淺談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方法與實踐途徑
    有關學生思想品德素養的培育是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恰當的時間找出合適的切入點。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即為「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新時期,人們對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關注不斷提升。2.愛人德育中要求的不僅僅需要自愛,還應愛他人。愛人作為一種高尚情感,是個人道德思想的進步與升華。學生不能夠脫離教師、家長、學校等獨立地在社會中生存,人生的價值在於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不斷體現。同時,愛人也能夠促使自身的成長並為個人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 經五路小學邀請家長走進學校,分享新學期工作計劃
    8月28日上午,濟南市經五路小學以師生共同發展為目的,邀請一年級新生家長代表、二至六年級家委會成員在三樓禮堂歡聚一堂,分享學校新學期計劃和課程建設。本次計劃交流會與以往不同,學校把匯報的舞臺交給了每個年級的項目研發團隊,讓家長代表參與其中,真正實現了 「學校發展,教師中心」。
  • 非常時評丨讓綠色成為遼寧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這一發展目標既回應了全省人民期盼,也是遼寧胸懷國家發展大局,切實履行包括生態安全在內的國家「五大安全」戰略使命的必然選擇。我們有著豐富的生態資源,良好的生態基礎,統籌好「山水林田湖草海」,將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要轉化為具體項目和任務清單,有序開發,取之有度,用之有節,遼寧大地上人與自然和諧的動人場景就會越來越多。
  • 如何實現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聽專家們怎麼說
    上海市教委德育處處長耿紹寧在致辭中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工作提出了四點希望:一是統籌學段銜接,完善頂層設計;二是統籌隊伍建設,注重教師發展;三是統籌校內校外,強化實踐育人;四是統籌各類課程,做強課程思政。 在研討會環節,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高國希教授圍繞議題從課程內容的設計、學科素養的把握、社會發展的需求、世界視野的立足四個方面闡述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的困境與出路。他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的是以學生成長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為此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要正確處理處理碎片化與整體性的對立、轉化與統一。
  • 05年推進高中德育課與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銜接
    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 (記者田雨)教育部日前發出關於做好2005年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就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做出部署,提出將組織修訂《德育工作規程》《小學德育大綱》和《中學德育綱要》等文件,繼續做好中小學德育課程標準的修訂和課程教材的審定工作,重點推進高中德育課與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