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濟南市經五路小學以師生共同發展為目的,邀請一年級新生家長代表、二至六年級家委會成員在三樓禮堂歡聚一堂,分享學校新學期計劃和課程建設。
本次計劃交流會與以往不同,學校把匯報的舞臺交給了每個年級的項目研發團隊,讓家長代表參與其中,真正實現了 「學校發展,教師中心」。
大會伊始,主持人提到「一所學校的靈魂在哪裡,學生和老師就會向著哪個方向生長」而經五小學的靈魂及精神也在老師的不懈探索與學生的成果回饋中展現。經五小學不僅在學校管理機制上不斷創新,且近兩年成立了專門的督導室,由本校資深的老教師組成。本次分享會除家長代表外同樣有請督導教師進行方案點評及交流,本著對孩子家長負責,對老師負責的目的,力求會議的完整性及價值。
交流會現場,一到六年級六個團隊的分管領導分別帶領年級主任和語數教研組長就本年級的育人目標、項目名稱、課程內容、實施路徑、預期成果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論壇式分享匯報。六個年級的項目在學校「體驗教育」這一課題引領下,從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出發,以育人目標為宗旨,以項目研究為路徑,分別從德育課程和學科課程兩個分支,匯報了有關年級項目的具體內容。六個年級在上一個年級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和創新,縱向上一脈相承,關注學生終身發展,橫向上不僅關注課堂,同時注重課外, 在豐富的學習素材中,在多元的學習方式中,使學生獲得學習效果的最大化。
一年級教師團隊以「平穩過渡、適性成長」為主題,集中聚焦項目式、融合性、適性三個關鍵詞,研發學前前適應性課程,為學生和家長設計製作入學通知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先進的教學理念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
二年級團隊基於學生已形成的生活及學習習慣,確定了「博觀約取、弘德咎志」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增強隊員的文化自信,喚醒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意識。學生學習力的培養是二年級教師團隊的重要方向,多元式學習體驗課程將知識延申到課本之外,其中紅色場館研學、博物館課程等提高了孩子對祖國歷史的認知及愛國情懷。二年級課程既有班級活動、結合了學科教學,又融入了少先隊的思想教育,整個過程凸顯了全面育人、全學科育人的先進理念。
三年級團隊在教學中充分融入了課程的文化建構,結合濟南市的文化特點,推出了「泉之韻」課程,通過項目式課題研究培養孩子勇於探究、創新實踐的能力,通過教育式課程的實施培養孩子熱愛家鄉、愛泉護泉的意識。在數學方面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進行思維訓練,在語文方面進行閱讀、習作的實訓,同時提出全科閱讀的理念。
四年級團隊提出從項目研究式角度出發,繼續開發基於體驗教育理念引領下的「十歲課程」,四年級是培養孩子良好情感發展的關鍵時期,其教師團隊致力於正確的教育及引導,提高孩子的情感調控能力,培養會感恩、會勞動、會合作的新時代好少年。
五年級教師團隊在了解了學生的心理變化及特點後推出了「互助探索、志願擔當」的項目,在學科教育中推近互助探索、合作課程;德育課程中注重責任擔當、志願課程。整個課題實施途徑是多元化、合理有效的,以體驗活動為主,避免了一味枯燥的說教式教育。
六年級的教師團隊最終將年紀課程定位於畢業課程。教育方面注重中小銜接、德育方面聚焦國際視野。六年級團隊是一支有豐富教學經驗且凝聚力強的團隊,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秉承全面負責的工作中心,設置的課程有深度、有廣度。六年級的課程設置,不僅僅是為學生的小學負責,同時也向初中以及以後的人生延伸,時刻關注著孩子的終身發展。
每個年級匯報結束,學校督導組的老教師們逐一進行了點評。學校督導組是一支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的特殊團隊,督導組的每位老教師見證了經五的發展,可謂是高度和經驗並存。老教師點對點的點評,為每一個年級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經得住開放的才是一流的。交流會最後,閻莉校長從最好的學校、最好的課程和最好的管理三方面做了總結性發言。最好的學校看不見校長,但校長的影響無處不在;最好的課程是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但是卻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最好的管理看不到管理者,但是文化已成這個團隊的靈魂。閻莉校長表示,學校學多年來一直強調開放辦學,通過這樣的一個窗口,將家長引領進實際工作當中。學生永遠是學校的中心,學校以產出為導向,無論怎麼研究、無論有什麼樣的文化,最終都要落實到孩子的身上。
讓教育回歸本質,「學生是教育過程的主體和中心」已經是教育界的共識,經五路小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讓帶著經五印記的課程,種出一片與別人不一樣的森林。一位六年級學生家長表示,通過今天的分享,不僅了解了學校的課程和工作重點,也讓家長知道應該如何配合學校工作,「學校經常組織這樣的活動,為家長敞開大門,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學習到很多先進的教育理念。」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潘世金 實習生 趙雨晴)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