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原文
這幾天,報名參加長寧區虹橋中學本周六「校園開放日」的家長不少。聽說學校去年被列入「強校工程」,校園「自然筆記」課程很好玩,家長想帶著孩子一起參觀體驗家門口的公辦初中。
本市公辦初中約有600所。去年以來,上海「強校工程」先後遴選2批共128所亟需提升質量的初中作為實驗校。「強校工程」與「名校長名師培養工程」緊密結合,基本上所有實驗校都已配備1位名校長、2位名師。通過打造「強校工程」,上海希望經過3至5年努力,做強內功,抬高底部,提升整體辦學質量,把公辦初中辦成「家門口的好學校」。
拓展特色課程對接新中考
動物園的火烈鳥,怎麼不像電視裡的火烈鳥那麼紅?虹橋中學「自然筆記」課上,老師鼓勵學生觀察、研究動物園的火烈鳥不紅的原因,確立了研究小課題,拍攝科學視頻,最終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
「自然筆記」課程是最受學生青睞的「網紅課」。學校毗鄰上海動物園,老師鼓勵學生親近大自然,通過觀察、記錄、發現問題,進而探究、思考、解決問題。春天來了,90後教師張南南和學生一起探究「校園中的野生植物」,學校自然筆記課程中心與學校花園連通,微型物候園中栽有100多種植物。學校還成了美國橋水州立大學的實踐基地。
去年,虹橋中學列入「強校工程」實驗校,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動物學碩士專業的張南南入選市第四期雙名工程「種子計劃」。「『自然筆記』課程考驗的是學生跨學科綜合能力,教學方式與基礎學科不同,讓老師有更大發揮空間。」張南南把課堂搬進社區、場館和野外,讓學生接觸自然,在自然中學習。在動物園,同學觀察鳥類,發現動物園的鳥類行為並不完全與書本上一致,他們記錄數據、查閱資料,在化學老師陳韶瑾的指導支持下,研究起「圈養動物行為改變」的小課題。
「在自然中觀察,感受自然的意義,加強對生命的理解,這種新型的學習模式同時滲透進基礎課程,對接新中考跨學科綜合實踐。」虹橋中學校長陳紅波說,特色課程不是「澆頭」,而是真實推動了學生變化。作為一所普通公辦初中,「強校工程」通過教學內涵、特色課程建設帶動老師改變,從而讓學生「起點不高、終點不低」。去年「強校工程」與「雙名工程」捆綁後,包括校長在內的多位老師,入選雙名工程「攻關計劃」和「種子計劃」。
抱團發展,提升實驗校辦學品質
「強校工程」與學區化集團化辦學緊密結合,集中優勢資源支持實驗校建設。浦東新區建平中學南校地處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和軟體開發園區的交匯點,是塘橋社區唯一一所初中。歷經10多年教育布局調整,學校前些年遭遇「成長的煩惱」:2014年,預備年級有346人,但本市戶籍學生僅23人,本地生源流失比較嚴重。2015年加入建平教育集團,讓老校煥發青春:學校更名為建平中學南校,在建平中學帶領下,集團內學校「抱團發展」。
進入集團後,學校提出六大發展策略:協同共進、資源共享、特色共建、管理互通、師資互研、學生互動,同時依靠建平中學優質教師資源,開展名師結對、集團特級教師「一對一」幫帶,充分利用集團內高端師資,帶動了一批年輕教師的成長。建平教育集團各所學校的特色課程和優質活動,也在學校落地生根。校長董永剛說:「以前只有16個社團,如今開出26門各式課程,學生有了更寬廣的平臺。」
3年多來,建平中學南校煥然一新,如今已是塘橋學區領銜學校、惠靈頓浦東國際教育課程聯盟學校。學校的變化可用數字說明:2014年學校優質教師屈指可數,區級骨幹及「雙名優青」教師只有2名,如今這一數字變成7名;教師在市、區級獲獎也從當年的一片空白變為7項;學生學業成果上升幅度非常大;3年間,生源回流明顯。學校成為強校工程一員,更帶來了新契機。
同樣的實踐也在楊浦區進行。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控江中學牽手市新優質學校三門中學,雙方已達成共識,研究並初步制定《緊密型辦學推進方案》,擬以「學生萌芽計劃」「教師種子計劃」為引領,推動兩校在課程建設、學生培養、師資共培、科研互助等方面深度合作。
普陀區興隴中學被列入「強校工程」實驗校後,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曹楊二中與之形成幫帶機制,助推興隴中學辦學品質提升。曹楊二中的特級教師走進興隴中學課堂,通過坐堂問診、分類備課、教學研討、團隊攻堅,打造學生心中的好課。校長鄭衝說,現在的課堂更易懂,教師更幽默,學生更喜歡合作與接受挑戰,學習成了學生「自主的事」。
師資專業增能,家校攜手合力
「強校工程」通過優質引進、學校培育等途徑,加強市級名校長和名師在實驗校的配備,每所學校不少於5%的教師入選「雙名工程種子計劃」。全市還建立了市級專家指導團,對實驗校給予指導。
動畫設計,製作海報,在網絡平臺參與「我幫奶奶開網店」的職業課程……古華中學傳統美術教育突破創新,與信息技術融合,開發了基於APP應用的校本課程。這一新型課程負責人、學校美術教研組長錢雪鋒說,列入強校工程實驗校後,不僅自己進入攻關計劃,而且在區教育學院美術教研員徐韌剛的指導下,美術教育不斷推陳出新。校長楊蓮花坦言,教師專業增能是強校關鍵,要培養特色項目優秀骨幹教師,提升社會滿意度。版畫、書法、剪紙等都是古華中學特色課程,去年學校建立了美術創客中心,請來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上海師範大學等專家支持,藉助外力,從藝術創客教育數位化與創意化探尋教師的專業增能路徑。
學校能否提升滿意度,也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去年,彭浦四中列入強校工程實驗校,校方從學生、家長、教師層面,設計了「我為強校獻一計」問卷調查,群策群力、找準問題突破口。問卷結果顯示:加強家校間合作和聯繫,位居前列。「學校好不好,家長的口碑很重要;教育效果好不好,家校攜手,發揮雙向合力更必要。」彭浦四中校長施佩說。學校的活動和決策項目向家長敞開大門,校方邀請家長參與強校工程三年行動規劃座談會,家長還可預約聽課了解孩子日常學習生活、參與日常管理、共同維護食品和校園安全。開放式的校園,讓家長參與體驗和管理,通過家校合力打造強校。
原標題:上海「強校工程」遴選128所初中作為實驗校,打造家門口的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