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找準教育扶貧和網絡扶貧的結合點,滿足學生及家長課後服務需求,解決公立學校教師私自有償補課的社會問題,吉林市教育局通過創建吉林市網際網路學校,實施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探索未來教育新模式。
吉林市網際網路學校以「互融共生、互聯共享」為理念,以優質均衡、輔助引導、支撐引領、示範創新、精準幫扶和實踐拓展為目標,最終實現「學校無邊界、學習跨時空」。學校開設小學、初中、高中各學科與外教課程及中高考考前指導課、假期雲課,小升初、初升高預科課等。現在,吉林市網際網路學校為全市中小學生提供免費直播課程20000多節,實現了全學段全學科優質資源的全覆蓋。同時為破解線上教育的痛點,建設了「一校四區十八館」,組織學生在課後、雙休日和假期到場館開展3D列印、編程、無人機、沙畫、陶藝、閱讀演講等豐富多彩的實踐體驗活動,引導部分學生的補習流向,實現了線上線下共同發展。依託網際網路學校啟動「網際網路 鄉村教育」精準幫扶行動,以「三個課堂」的形式加快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確定農村重點幫扶學校294所,班級1045個。目前開設「專遞課堂」2796節,「名校網絡課堂」4486節,建成了覆蓋所有被幫扶班級的城鄉互動在線課堂,解決了大部分農村學校開不齊、開不足、開不好課的問題。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停課不停學」期間,吉林市網際網路學校集中組織700多位名師開發全方位在線課程7000餘節,為全市中小學校統一提供延期開學的課程資源。每天的瀏覽量都在23萬人次左右,每天觀課總次數最高時120多萬次,成為延期開學時全市最「火」的在線平臺。
吉林市網際網路學校案例收錄進《2018年中國網際網路學習白皮書》,並榮獲2018-2019年度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多次在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中央電化教育館舉辦展示交流會上作經驗介紹。2020年,「吉林市網際網路學校教學應用實踐共同體」入選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實踐共同體項目,引領和示範作用進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