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是一個彝族聚集的高寒山區半農半牧縣,總人口19.12萬人,其中彝族人口佔96.3%。布拖縣貧困人口有5.7萬人,貧困發生率達33%。布拖縣委書記沙文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脫貧攻堅,2017年布拖縣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4260元和8000元,分別增長8%和13%,完成了1.8萬人的脫貧。
    打造「四張名片」
    記者:現在脫貧攻堅行動進展如何?
    沙文:在實際工作中,布拖縣充分發揮水能、風能、光熱以及土地、生態、文化、勞動力等資源的比較優勢、後發優勢,努力打造高原明珠、火把之鄉、康養之地、綠色布拖等「四張名片」。目前來看,全縣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這為2020年全縣脫貧奔小康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188村路面硬化
    記者:布拖縣是如何開展扶貧工作的?
    沙文:結合布拖縣實際情況,我們制定了以下幾項對策。一是安全住房建設。目前,我們已經實施了107個村的安全住房建設,預計今年可全部完成。二是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年我們解決了188個村的通村硬化路建設,解決了部分老百姓的入戶硬化路的問題。通村路完工時,老百姓發出感慨「像做夢一樣」,過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現在出門就是水泥路了。三是產業扶貧。要實現脫貧摘帽,產業是一個支撐。我們為每個貧困村落實了50萬元的產業發展基金,用於培育特色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在養殖業,我們因地制宜發展本地品種黑牛、黑羊、黑豬、黑雞,還有西門達爾牛。在林業生態產業方面,種植核桃等經濟林。現在隨著產業推進,開始為脫貧攻堅發揮應有作用。
    村村建立幼兒園
    記者:布拖縣屬於從奴隸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地區。面對這種現狀,當地制定了哪些專門的措施?
    沙文:我們縣在國家、省裡的支持下,現在每個村都有一個幼兒園,大一點的村還有兩所、三所。現在3至6歲的兒童學前毛入園率超過90%,這項政策可惠及12110名幼兒。
    布拖曾經一步跨千年,而今邁步奔小康,我們這代人肩負著這一改寫彝區歷史的艱巨而光榮的使命。我堅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會更加百倍用力、千倍用心,努力打贏這場深度貧困硬仗當中的硬仗,絕不讓一人一戶掉隊,絕不拖全國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