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布拖1.8萬彝族百姓脫貧

2020-12-05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是一個彝族聚集的高寒山區半農半牧縣,總人口19.12萬人,其中彝族人口佔96.3%。布拖縣貧困人口有5.7萬人,貧困發生率達33%。布拖縣委書記沙文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脫貧攻堅,2017年布拖縣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4260元和8000元,分別增長8%和13%,完成了1.8萬人的脫貧。

&nbsp&nbsp&nbsp&nbsp打造「四張名片」

&nbsp&nbsp&nbsp&nbsp記者:現在脫貧攻堅行動進展如何?

&nbsp&nbsp&nbsp&nbsp沙文:在實際工作中,布拖縣充分發揮水能、風能、光熱以及土地、生態、文化、勞動力等資源的比較優勢、後發優勢,努力打造高原明珠、火把之鄉、康養之地、綠色布拖等「四張名片」。目前來看,全縣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這為2020年全縣脫貧奔小康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nbsp&nbsp&nbsp&nbsp188村路面硬化

&nbsp&nbsp&nbsp&nbsp記者:布拖縣是如何開展扶貧工作的?

&nbsp&nbsp&nbsp&nbsp沙文:結合布拖縣實際情況,我們制定了以下幾項對策。一是安全住房建設。目前,我們已經實施了107個村的安全住房建設,預計今年可全部完成。二是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年我們解決了188個村的通村硬化路建設,解決了部分老百姓的入戶硬化路的問題。通村路完工時,老百姓發出感慨「像做夢一樣」,過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現在出門就是水泥路了。三是產業扶貧。要實現脫貧摘帽,產業是一個支撐。我們為每個貧困村落實了50萬元的產業發展基金,用於培育特色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在養殖業,我們因地制宜發展本地品種黑牛、黑羊、黑豬、黑雞,還有西門達爾牛。在林業生態產業方面,種植核桃等經濟林。現在隨著產業推進,開始為脫貧攻堅發揮應有作用。

&nbsp&nbsp&nbsp&nbsp村村建立幼兒園

&nbsp&nbsp&nbsp&nbsp記者:布拖縣屬於從奴隸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地區。面對這種現狀,當地制定了哪些專門的措施?

&nbsp&nbsp&nbsp&nbsp沙文:我們縣在國家、省裡的支持下,現在每個村都有一個幼兒園,大一點的村還有兩所、三所。現在3至6歲的兒童學前毛入園率超過90%,這項政策可惠及12110名幼兒。

&nbsp&nbsp&nbsp&nbsp布拖曾經一步跨千年,而今邁步奔小康,我們這代人肩負著這一改寫彝區歷史的艱巨而光榮的使命。我堅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會更加百倍用力、千倍用心,努力打贏這場深度貧困硬仗當中的硬仗,絕不讓一人一戶掉隊,絕不拖全國後腿。

相關焦點

  • 從「治毒」到「治窮」 脫貧路上的涼山布拖經驗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從「治毒」到「治窮」 脫貧路上的涼山布拖經驗27歲時,蔣聰第一次看到了大海。靠近岸邊的地方,海水混著泥沙,黃黃的,遠處卻是藍色。站在船的甲板上,太陽很曬,海風吹得睜不開眼。蔣聰發現,原來海風真的有一股淡淡的鹹味。
  • 脫貧攻堅一縣一業丨布拖黑綿羊
    布拖縣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東部,平均海拔2400米,地形以山地為主,佔總面積的89%,低山河谷佔11%。有耕地31.65萬畝,林地84萬畝,草地118萬畝。布拖黑綿羊是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傳統養殖畜種,經歷過大規模的品種改良。
  • 四川省普格、布拖兩縣脫貧摘帽——國家能源集團脫貧幫扶工作結碩果
    至此,國家能源集團承擔幫扶任務的9個縣全部脫貧摘帽,國家能源集團打贏脫貧攻堅戰取得重大成果。 國家能源集團援建的布拖縣阿布澤魯小學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普格、布拖是典型的「三區三州」少數民族聚居縣、山區農業縣和國家級深度貧困縣,貧困發生率分別為37.34%和45.7%,存在交通閉塞、基礎薄弱、經濟落後、社會事業發展不足等貧困地區共性難題,是涼山州、四川省乃至全國脫貧攻堅「最硬的骨頭」。
  • 水利部掛牌督戰四川涼山,攻克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最後一座堡壘
    何金義坐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水利局六樓的大會議室裡,連日來奔波的疲憊在這一刻得到紓解。作為水利部派駐涼山的督戰組組長,他知道,在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這個深度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又向前邁進了一步。這一天,率隊再赴涼山現場督戰的水利部副部長田學斌鄭重宣布:截至6月底,涼山州7個未摘帽貧困縣全面完成了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收尾工程建設任務,全面解決了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涼山州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 涼山7縣摘帽脫貧!四川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批准普格縣等7個縣退出貧困縣的通知》指出,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精神,按照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四川省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退出實施方案》要求,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7個國家級貧困縣已達到貧困縣退出有關指標
  • 涼山:在禁毒人民戰爭路上不斷前行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在這塊土地上居住著彝、漢、藏、回、蒙等10餘個民族的群眾,總人口512萬。千百年來,這片神奇秀美的土地上孕育出了燦爛輝煌的彝族文化,秀美的自然環境和璀璨的民族文化在這裡相互交融。然而,曾幾何時,由於多種原因,這裡卻成了毒品重災區,毒品成為涼山脫貧的一大攔路虎。
  • 《求是》發表彭清華署名文章《涼山脫貧攻堅調查》
    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的蹲點調研報告《涼山脫貧攻堅調查》。全文轉載如下:涼山彝區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是影響四川乃至全國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控制性因素。
  • 《涼山彝族自治州禁毒條例》8月1日起施行 遏制毒品有了「法律利器」
    記者何勤華 攝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何勤華)今年5月23日,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批准《涼山彝族自治州禁毒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記者近日從涼山州人大常委會獲悉,《條例》將於8月1日起施行。
  • 咩~咩~咩~涼山這群黑綿羊,不只會賣萌|脫貧攻堅印記③
    8月4日,佛山傳媒集團融合報導組來到了「中國彝族火把節之鄉」布拖縣。在彝語中,布拖的意思是「有刺蝟和松樹的地方」,是彝族阿都文化保留最原始、最完整的地區。下午,記者抵達布拖縣補爾鄉黑綿羊養殖基地。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布拖黑綿羊是布拖縣特有的優質綿羊品種
  • 「佛山新村」給彝族老鄉送去幸福
    在四川涼山州布拖縣補爾鄉竹爾苦村,許多彝族老鄉像扭麼俄扎一樣,在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駐布拖縣工作小組的幫助下,從高山之上搬遷到山腳路旁,住上了新房子,養起了黑綿羊,好生活就像村頭那座火把雕塑,熠熠生輝又觸手可及。
  • 劉乾坤:涼山彝族的文化傳承
    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中國四川省南部,青藏高原東緣橫斷山脈北段,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北起大渡河,南鄰金沙江。這裡是中國彝族最大的聚居區。涼山彝族千百年來在這片富有古老文化、神奇傳說、迷人的自然景觀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傳承和保留著中國彝族最古樸、最濃鬱、最獨特的文化傳統,創造了具有涼山自然封閉形態的包括天文、星相、曆法在內的獨特而優秀的民族文化。故而涼山彝族作為中國彝族中有鮮明地域文化特徵的彝族重要支系而倍受國內外的著名。
  • 五彩涼山 | 彝族文化的瑰寶——涼山彝族漆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漆器彝族漆器發展至今>從日月星辰高山流水等紋飾圖案到生活中的餐具沙場上的鎧甲等匯聚了彝人的生活積累和智慧結晶歷經千百年漆器不僅是彝人生活必須品還成了人們爭相收藏的藝術品彝族漆器發展至今大約有一千七百餘年
  • 再跨千年——寫在涼山州7個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摘帽的歷史時刻
    11月17日,四川省政府批准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7個國家級貧困縣摘帽脫貧。至此,全省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實現脫貧目標。歷史在這裡刷新。在中國西南的這片熱土上,曾閃耀著紅軍長徵的精神火種,也曾實現「一步跨千年」的社會變遷。如今,在新時代脫貧攻堅戰中,這裡正經歷著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革。
  • ​微光丨 「脫貧,一個人都沒落下!」彝族老村長的心裡話
    彝族老村長的心裡話  △人民政協網原創視頻——《微光丨 「脫貧,一個人都沒被落下!」彝族老村長的心裡話》  特口甲谷村  在彝族語中的意思是「雲端上的村莊」  因海拔高、常年被雲霧環繞而得名  雖然距離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僅百餘公裡  但蜿蜒陡峭的山路、頻繁發生的道路塌方  讓這個小山村很難與外界接觸
  • 涼山西昌四合鄉彝族瑪牧經典文化傳習班正式開班
    涼山州瑪牧文化協會成員和曲比烏力、連扎妹妹合影【彝新網記者 爾威報導】7月14學習、研究、推廣《瑪牧特依》倡導的精神,對提高全民道德修養和審美情操,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推進和諧文明建設、精神脫貧、禁毒防艾等工作具有有益的補充作用。
  • 涼山不「涼」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居民普遍以體力勞動為主,  收入不高,醫療衛生條件也較為落後,  截至2018年底,涼山州貧困人口高達97萬人。智慧扶貧,涼山不「涼」  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後、經濟發展動力匱乏......四川大涼山幾乎聚集了所有的貧困因子,讓脫貧攻堅的難度陡增。
  • 五地聯歡 四海同春 四川涼山 火舞迎新
    通過對經典節目的時尚化表達,利用國際先進特效技術,充分反映出涼山地區脫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就,反映出彝族等各少數民族的人文風情,反映出四川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迎接新春佳節的歡樂喜悅。&nbsp&nbsp&nbsp&nbsp打起火把!點燃焰火!紅紅火火!除夕夜,春晚四川涼山分會場「火」起來了!
  • 走近彝族 認識彝俗
    涼山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是四川民族類別和人口最多的地區。全州幅員面積6.04萬平方公裡,轄17縣市(安寧河谷地區6縣市為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區,大涼山區域10縣為彝族聚居區,木裡縣為全國僅有的兩個藏族自治縣之一),有彝、漢、藏、回、蒙等14個世居民族,總人口511.78萬(其中彝族人口264.78萬、佔51.74%)。越西縣,全縣人口35萬多,彝族佔75%。
  • 國社@四川|四川批准涼山7縣摘帽脫貧 實現貧困縣「清零」
    正文:  【解說】記者從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獲悉,11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批准普格縣等7個縣退出貧困縣的通知》,批准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7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四川88個貧困縣「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