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瑪牧文化協會成員和曲比烏力、連扎妹妹合影
【彝新網記者 爾威報導】7月14日下午,由西昌市四合鄉四合村黨支部委員會、四合村村民委員會主辦,西昌市四合鄉中心校、涼山州瑪牧文化協會承辦的西昌市四合鄉瑪牧經典傳習班開班儀式在四合鄉中心校舉行。 四合鄉政府副鄉長劉阿比、西昌學院彝學院黨總支書記沙馬打各、涼山州瑪牧文化協會黨支部書記毛新亭分別講話。 開班儀式由四合鄉政府魯國洪主持。《祖國之子》演唱者連扎妹妹和曲比烏力,四合鄉政府、四合鄉中心校、四合村兩委會、涼山州瑪牧文化協會相關負責人及家長、學生共200餘人參加了開班儀式。
開班儀式現場
《瑪牧特依》是流傳於大小涼山地區的重要彝語教育經典,是彝族民間口頭文學的重要代表。2014年,《瑪牧特依》被公布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悉,本次瑪牧經典文化傳習班上課時間為每周六下午2:30至4:30,上課地點為西昌市四合鄉中心校。下周六(7月21日)下午將開展最後一次現場報名活動,之後不再接受報名。
民歌合唱團在演出排練中
四合鄉副鄉長劉阿比指出,開設瑪牧經典文化傳習班,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上提出的「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的時代風採」等內容的具體形式。學習、研究、推廣《瑪牧特依》倡導的精神,對提高全民道德修養和審美情操,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推進和諧文明建設、精神脫貧、禁毒防艾等工作具有有益的補充作用。
現場宣傳橫幅
西昌學院彝語言文化學院黨總支書記沙馬打各用彝語講述了彝族的悠久歷史文化,列舉了《瑪牧特依》《阿莫尼惹》等彝族傳統經典文化及傳承彝族經典文化的必要性,並指出,黨和政府對雙語教育非常重視,今年省教育廳專門出臺了文件,從今年開始,在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考試中加大了對彝文的考試力度,2020年高考時彝族學生的語文試卷彝文和漢文可以各佔50%,為彝族學生入學、就業提供了光明的前景,希望大家不辜負黨和政府的期望,認真學習好彝族語言文字,爭取取得好的成績。
現場小觀眾
涼山州瑪牧文化協會黨支部書記毛新亭也用一段流利的彝語講述了《瑪牧特依》對於提高道德素質、淨化心靈、向上向善的重要作用,《瑪牧特依》蘊含的自立自強、與人為善、生生不息的人生哲學,教授《瑪牧特依》就是為群眾扶志扶智的形式,是精準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涼山州瑪牧文化協會致力於用《瑪牧特依》讓更多的人愛上彝族傳統經典,用瑪牧精神為全州精準脫貧攻堅工作盡一份綿薄力量。
現場報名
在西昌市四合鄉瑪牧經典文化傳習班開班儀式上還進行了《瑪牧特依》誦讀和文藝表演。
現場觀眾一角
爾恩莫阿子老師誦讀了《瑪牧特依》中的兩個篇章,並邀請全體參會人員起立參與跟讀。爾恩莫阿子老師因為熱愛傳統經典文化,年輕時從家鄉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龍縣義無反顧地走進彝族文化的核心區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從事彝族服飾研究和彝族文化研究教學工作。
爾恩莫阿子老師誦讀《瑪牧特依》
彝族女歌唱家曲木阿各老師70餘歲了,因為熱愛彝族傳統民歌,一直致力於對彝族傳統經典民歌的保護和傳承。曲木阿各擔任指揮的民歌表演隊,在開班儀式上演唱了彝族經典民歌《女婿來了就招待》及《為啥給女兒穿戴》。
曲木阿各老師指揮的民歌合唱團在進行表演
四合村村民加巴友體表演了一曲縹緲悠揚的《笛子獨奏》。
加巴友體表演《笛子獨奏》
彝族家喻戶曉的小明星曲比烏力和連扎妹妹是彝族文化的受益者,他們用彝漢雙語演唱的《祖國之子》因為歌詞的厚度、旋律的流暢度以及背後的感人故事曾在朋友圈刷屏。他們曾經參加過春晚、湖南衛視、廣西衛視等大型晚會,並在西昌、成都、北京等地進行過專場晚會,擁有很豐富的舞臺演出經歷。曲比烏力和連扎妹妹的到來讓四合鄉中心校更加熱鬧起來,他們聯袂演唱的《祖國之子》和《尼木美姑》掀起一陣陣的熱浪,掌聲和歡呼聲不斷。
曲比烏力、連扎妹妹演唱《祖國之子》和《尼木美姑》
還有四合鄉四合村黨支部書記阿蘇拉則,四合鄉中心校副校長馬雍,涼山瑪牧文化協會秘書長達久伍呷等人參加了開班儀式。
開班儀式主持人魯國洪
四合鄉副鄉長劉阿比
西昌學院彝學院黨總支書記沙馬打各教授
涼山州瑪牧文化協會黨支部書記毛新亭
彝族著名歌唱家曲木阿各老師
四合鄉四合村黨支部書記阿蘇拉則
四合鄉中心校副校長馬雍
現場觀眾和沙馬打各教授合影
以下圖片為觀眾和連扎妹妹、曲比烏力的部分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