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蔣硯青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徵文啟事:見《》
投稿郵箱:tpgjzw@163.com
截稿時間:2020年10月31日
特別提示:徵文應為原創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權,嚴禁抄襲剽竊,文責自負。同時,請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眾平臺發過的文章。
徵文將評選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獲獎作品擬結集公開出版。同時擇優在《巴蜀史志》雜誌、四川省情網、四川機關黨建雜誌及網站,「方志四川」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刊發。為擴大傳播影響,此次徵文的優秀作品,將授權喜馬拉雅進行有聲化播講,音頻節目在喜馬拉雅平臺、方志四川電臺及有關廣播電臺播出。
把芭蕉芋粉條
打造成雷波臍橙一樣的品牌
蔣硯青
強化「造血」功能,推進產業扶貧,尤其是打造特色支撐產業,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四川省體育局定點幫扶的雷波縣帕哈鄉八合村,在下派幹部李毅等同志推動下,變輸血為造血,走上了一條以芭蕉芋粉條生產為支撐的產業致富新路。
2020年5月8日,四川省陸上運動學校校長黎旭、四川省棒壘曲運動管理中心主任王平等一行,在現場品嘗了新鮮出爐的芭蕉芋粉條,紛紛點讚:「味道巴適得板!」隨後,黎旭、王平代表所在單位分別與八合村籤訂採購協議。
對李毅而言,「收穫首個大單」「得到娘家人點讚」,是激勵,也是鞭策:「我們要把芭蕉芋粉條打造成雷波臍橙一樣的品牌,讓全川、全國乃至全球都說好!」
四川省棒壘曲運動管理中心主任王平與雷波縣帕哈鄉八合村粉條廠籤訂芭蕉芋粉定向採購協議(李毅供圖)
「26元一斤芭蕉芋,我們拿來餵豬?!」
說起走上以芭蕉芋粉為支撐的產業致富之路,李毅直呼「事非經過不知難……」
早在2016年,八合村在省體育局幫扶下實現脫貧摘帽,是雷波縣乃至涼山州第一批「摘帽村」。2018年起,八合村駐村扶貧的接力棒交到了李毅等新一批駐村幹部手中。如何讓摘帽後的八合村發展自身產業,變輸血為造血,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新農村建設之路,成為當務之急。然而,八合村海拔較高,土地貧瘠,也無成片草場,不利於經濟作物種植和養殖業發展,「搞活八合村支撐產業,我們必須要有更因地制宜的辦法。」本來想在雷波特產「芭蕉芋豬」上做文章,可天有不測風雲,2018年下半年,非洲豬瘟爆發,養豬受到很大限制,突發變故讓李毅等夜不能寐。
在一個不眠之夜,李毅煮了碗酸辣粉提神,入口便覺「此粉非凡」:「比紅苕粉更勁道、比土豆粉更順滑,還有股獨特的香味」,原來煮的粉條是由八合村土特產芭蕉芋所制。不過芭蕉芋在當地主要用來餵豬,被戲稱為「豬食芋兒」,村民偶爾用它製作粉條食用。
經過一番調研,他們有了驚人發現:用芭蕉芋製作的粉條在廣州最高可賣到26元一斤!當李毅把這個雷人真相告訴老鄉時,老鄉的眼睛都綠了:「26元一斤的芭蕉芋,我們拿來餵豬?!拿著銀碗討飯吃!」原來,解開八合村產業脫貧致富的鑰匙,竟是「滿坑滿谷、最不值錢的『豬食芋兒』」!
「建粉條廠,良性循環出來了」
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民意後,八合村駐村幹部決定建廠,「專做芭蕉芋粉條」。為此,李毅等爭取到帕哈鄉35萬元產業發展資金,以及省體育局的15萬元投資,購置了最先進的山東粉條加工流水線,並聘請了有30多年制粉經驗的師傅為技術骨幹。2019年12月底,八合村首個食品加工廠「八合村芭蕉芋粉加工廠」拔地而起,經過1個多月試運行,2020年初正式投產。
雷波縣帕哈鄉八合村粉條加工廠(李毅供圖)
芭蕉芋粉條廠建成後,給李毅的第一感覺就是「一個最關鍵的環節解開了,八合村乃至帕哈鄉的產業發展都好起來了,一條圍繞芭蕉芋循環發展的產業鏈已然建立」:芭蕉芋加工廠帶動了全鄉的百姓大面積種植芭蕉芋,而芭蕉芋非常適應當地高寒半乾旱土壤,種下去就長,管護成本非常低,許多荒山荒坡變成了綠油油的芋兒地;粉條加工廢料又可以發酵餵豬,土特產芭蕉芋豬也越吃越肥,「良性循環出來了。」
目前,帕哈鄉芭蕉芋種植面積超過1000畝,每畝產量約8000斤,全鄉年產值約360萬元;粉條廠日產粉條最高可達1噸,預計可為八合村村民每戶每年保底增收7200元,讓脫貧群眾的錢包更鼓:「體育幹部卡莎莎(謝謝你)!」
「讓芭蕉芋粉條香飄世界」
李毅認為芭蕉芋的「半路殺出」,勢必將「打破四川乃至全國粉條產業土豆、紅苕的原料壟斷局面。這條產業之路還很長,要想走得更遠,就必須拿出四川體育人『亡命+智慧』的狠勁與野心,發揚『愛祖國 雄川體 闖新路 爭第一』的四川體育精神,把芭蕉芋粉條做大、做強、做出名堂。」
下一步,他們想聯合「白家肥腸粉」等省內知名方便食品企業,研發「開水一燙即可食用的方便粉絲,把芭蕉芋粉像方便麵一樣推廣出去」,同時運用抖音、快手等網絡平臺,進一步打響產品知名度,「在網絡上打響八合村芭蕉芋粉條的名頭」。
除製作粉條外,芭蕉芋澱粉還是醫用葡萄糖等醫藥產品的重要原料,有極高經濟價值,「我們還將和一些製藥企業聯繫,討論這方面的可能性。務必讓芭蕉芋物盡其用。」
李毅承認,新冠肺炎疫情對粉條廠生產銷售不利,但粉條易於保存和運輸,相比其他農產品,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萬事開頭難,八合村芭蕉芋粉條的路子會越走越寬,走出四川走出國門,讓芭蕉芋粉條香飄世界!」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蔣硯青(四川省體育博物館)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蔣硯青 ‖ 把芭蕉芋粉條打造成雷波臍橙一樣的品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