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田之路
2年多前,趙文武坐在統一前往扶貧地的車上,窗外的天高雲淡、腳下的臨淵高山絲毫沒能激起他的觀賞熱情。然而,他沒想到等待他的地方,是需要在縣城換乘皮卡車,再蠕行上百公裡才能到達的更加「絕美之境」。時常有落石阻斷那只能有一車通過的路,需要他的人們在路的那頭。山上落石,塌方、泥石流、水患、交通事故……被阻斷的不僅僅是通行之路,更是貧困地區人們的生存和發展之路。
如今,趙文武駐紮的四川阿壩州小金縣潘安鄉城門村,已經在扶貧幹部的努力下,發生了巨大變化。參與扶貧工作近三年的他,早已與老鄉們打成一片。他常常提上甘甜的美酒,步行幾公裡,追著日出受邀去到村民家做客,再隨著日落安歇在這片溫暖的大山。
從陌生到熟悉
扶貧幹部自稱「我們城門」
2018年6月下旬,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分局巡警大隊民警趙文武接到通知,他將代表公安局前往四川阿壩州開展扶貧工作。此時,他的女兒剛滿半歲。
單位的肯定和妻子的支持鼓勵著他踏上扶貧之路。到了受援地,來不及欣賞風景,便匆匆開始了援助鄉村的分配。他被分配到了距離縣城最遠、由小金縣公安局聯繫幫扶的潘安鄉。「公安幹警,怎麼能怕吃苦受累嘛」。就這樣,趙文武告別了公安戰場,開始了脫貧攻堅戰役。
在談起扶貧工作時,趙文武總說「我們城門」。身在城門村的他首先做的就是融入城門和審視城門。城門村距離縣城上百公裡,大部分地區沒有信號,用水是山上水源牽水管,用電是小水電經常停電,村組道基本都是泥土路,村民主要收入是花椒、核桃。剛到城門村的時候村委活動室正在建設,趙文武租住在村民空置房屋中。「柴火飯是真的香,就是每次點火就得花我半個小時,所以我託人買了個電磁爐」「最難的就是剛進來的時候,村民們也不熟悉,工作也需要摸索,好在群眾路線走得很不錯,很快和村民熟識了,後來就算停電我也不會餓肚子或者吃泡麵了。」
趙文武說,城門村的人很淳樸,只要真心為他們考慮,他們便會鼓足奮進之氣。「我們城門村的人很團結,鄰裡之間相互幫助。」一次停電,信號更差,趙文武走到村口也依然打不了卡,路過的村民騎著摩託車,載著他前往四公裡外的汗牛大橋,用丹巴縣的信號打的卡讓他難以忘懷。
駐村幹部齊心協力
變化翻天覆地
趙文武在潘安鄉城門村援助至今已有兩年半,說起城門村的脫貧過程,他如數家珍。首先,在基礎設施方面,實現村組道路全硬化,打通村民致富路。他號召村民參與投工投勞,依託政策硬化入戶路、申請專項資金以簡易招投標方式硬化通組路;實現村域網絡信號全覆蓋,建好村民溝通橋。向上級申報與通信公司溝通,最終以加大丹巴信號塔功率實現城門村三組有信號,加強一二組村域信號設施維護實現信號全覆蓋。
趙文武還帶領村民發展規模化特色產業,形成花椒種植、羊肚菌種植、中藥材種植三大支柱產業;建立村集體經濟五十餘畝花椒基地產業園,實現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趙文武還從教育、可持續發現、解決孤寡老人生活問題等方面,助力城門村脫貧。
截至目前,城門村已經順利脫貧摘帽。從一個貧困發生率超過百分之二十的村莊演變為貧困發生率為零,基礎設施齊備,發展後勁十足,隨時準備迎接鄉村振興的充滿希望的小村莊。
新年願望
想帶女兒來看看脫貧成果
新年,趙文武希望能多回家陪陪家人,看看女兒。同時,他許給女兒一個禮物:一定要帶女兒來一次我們城門,讓她看看她爸爸守護的山水草木,讓她看看陪著爸爸的猴子、鳥兒、松鼠等等小動物,然後抱著她指著這一片大山說『看,這是爸爸為你打下的江山』她一定能理解爸爸不在的這三年。」這是一個父親的自豪也是一個父親的愧疚,希望這片江山,他的小公主會喜歡。
趙文武的話語還有道不盡的辛酸,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扶貧幹部都是揮灑著青春與熱血的戰士,他們不僅忍受著艱苦的環境,也面臨著無數的生死考驗。凡此種種,皆是扶貧路上的艱難困苦,戰士不言而群眾皆知。年末的城門村熱鬧且祥和,在這時村裡會有「殺年豬」的習俗,村民們會邀請趙文武和一些駐村幹部,吃最新鮮豬肉,當地人叫這席為「吃刨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