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使命在肩 不負韶華|惠水縣斷杉鎮定理村駐村第一...

2020-12-03 天眼新聞

我叫吳弘毅,2019年11月,在組織的安排下,從黔南州生態環境局選派到惠水縣斷杉鎮定理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使命在肩,不負韶華,到村後立即向村支兩委和其他駐村幹部交流諮詢,謙虛討教,第二天便和網格員深入群眾家中開展遍訪了解情況,極力克服少數民族語言不通的困難,很快熟悉了環境、熟悉了村情,較短時間內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組織開會

我們緊緊圍繞「強弱項、補短板」的指示精神,帶領攻堅隊及村「兩委」充分利用退耕還林、產業結構調整公路兩側土地發展產業,烤菸、蜂糖李、辣椒、高產油菜、黃豆等產業。成立定理村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修建定理村生豬養殖場,實現生豬養殖入股分紅37戶,每戶分紅960元。通過大家的努力,2019年底,定理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清零脫貧,群眾滿意度高,在2020年7月國家大普查工作中交上圓滿答卷,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真真切切的成效。

吳弘毅(中)走訪

2020年註定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全國萬眾一心戰勝了疫情,定理村也克服各種困難戰勝了極端天氣的影響。2020年6月,天氣反常,定理村3個村民小組地段突發冰雹,一夜之間將200多畝烤菸嫩苗砸得毫無生機,村裡的老人感嘆說60年來沒見到此般情形。怨天尤人無濟於事,我們一方面做好群眾安撫工作,一方面立即對接菸草站,請專業人員實地查看尋求補救措施。菸草站彭站長親自帶隊,將受災區域都全面查看並記錄,連夜和大家一起商量制定了補救措施,在隨後的一個月內分工到人,排班值日,周周有人在田間地頭進行操作指導,大家同心協力將損失降到最低。8月底,當收穫的季節來臨,菸農臉上都充滿會心的微笑時,我知道,從冰災後顆粒無收的絕望,到全力補救,把損失降到10%以內的欣喜,這其中的努力與艱辛、人定勝天的必勝信念常人是無法體會的,只有他們才有發言權。

給群眾送生活用品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有成千上萬的駐村幹部在行動,自己有幸參與其中,而我的幫扶故事,也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縮影。但每每想起我和駐村幹部到群眾家走訪被群眾把大門鎖上要求留下來吃飯時、當我們去群眾家收繳醫保準備離開其家人拿起正拔毛的雞追出來時,雖說我們不能隨便在群眾家吃飯,但我們心中是暖暖的,感到莫大欣慰,真切感受到了群眾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對駐村幹部的信任和情誼。今後,更要兢兢業業為村為群眾做好每一件事,肩負使命,不負韶華,因為經歷得越多,越會懂得:看似輕而易舉的背後,都是竭盡全力的付出。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楊

編輯 劉娟利

編審 王璐瑤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張政:駐村經歷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
    我叫張政,山東人,是國投集團盤江公司的員工,也是平塘縣平舟鎮興民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不同的兩個角色,讓我感到身上的責任重大。2018年7月,我像千千萬萬的扶貧幹部一樣,背起裝滿夢想的行囊,伴著激昂的鬥志,來到平塘縣興民村擔任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是我最大的幸福|赫章縣結構鄉沙壩村第一書記...
    我叫肖明軍,是畢節市委組織部人事科科長,2018年2月,單位派我到赫章縣結構鄉擔任沙壩村第一書記。  駐村期間,我做得最多事情就是走訪群眾,儘快精準掌握全村扶貧底數;多說,改變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有效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多做,用實際行動解決村民的實際困難,帶動大家真正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是駐村工作成就了我丨興義市南盤江鎮南龍村駐村...
    村主任看我找不著門路,便帶著我挨家挨戶的走,向我介紹每一家的基本情況,隨著時間的積累,我了解得越來越多,去到每一家的次數也開始變多,回想其實這並不是什麼難事。到四組貧困戶馬義倫家訪問並帶去慰問品,同時了解近期家庭生活狀況,身體健康有一次恰逢下大雨,農戶打電話來說自己家的房子在「噴水」,於是,我同駐村的同事、工作隊長前去查看,結果他家前門進不去,需要繞到後面進去,在經過田地時我們踩到了稀泥坑,雙腳都被陷了下去,拔了半天才上來,
  • 哈爾濱銀行駐村扶貧工作隊:脫貧攻堅 一直在路上
    董事長郭志文、行長呂天君、工會主席羅忠林等總行領導,先後多次到扶貧工作隊現場辦公,詳細了解村裡人口、土地、資源、集體經濟收入、產業發展、群眾就業等情況,親身感受村民的生活狀況,了解村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指導產業扶貧項目選擇和「兩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落地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在肩 共創美好丨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第一書記...
    我叫龍登斌,劍河縣森林公安局太擁森林派出所副所長,2016年4月被選派到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擔任第一書記。  該村受地理環境和民族習慣影響,經濟極端落後,要想改變這一現狀,作為一名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長,首先就要解決村鎮交通和群眾思想。
  • 重慶工程職院教師葉正泉:駐村一年多 寫下近5萬字的《駐村扶貧隨筆...
    「我由山村之外的思索者,轉變成山村內部的組成者,脫貧攻堅之後的鄉村振興,任重道遠……」一本近5萬字的《駐村扶貧隨筆》記錄著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葉正泉奔赴雲陽縣棲霞鎮吉平村,擔任扶貧第一書記以來所經歷的駐村扶貧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變故鄉,群眾是親人丨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駐村...
    我叫唐婭,我與董秧村的戰貧情得從2017年開始說起,27歲的我,石阡人,大學畢業為了愛情選擇背井離鄉,來到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基長鎮成為一名基層幹部。2017年12月,因組織信任,我來到董秧村即心愛之人從小生活的地方,從此開啟扶貧之路。
  • 漫畫丨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地圖
    漫畫丨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地圖 在稅務機關, 有著這樣一群駐村「第一書記」: 他們,蹲在村頭村尾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單車少年」丨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駐...
    回顧這五年,我們之間有說不完的話,有道不盡的「小故事」,那都是我們經歷過的點點滴滴。從背上行囊,離開家的那天起,我就踏上扶貧徵程。扶貧道路上我做足了功課,學習了好多關於精準扶貧的相關政策,希望能精準識別出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我願是那棵「馬靈光」樹丨湄潭縣茅坪鎮土槽村駐...
    我到湄潭縣茅坪鎮土槽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已有5年之期。猶記得踏入土槽村時,是在寒風瑟瑟的冬天。泥濘的土路上,留下深一個淺一個的腳印。土槽村有一棵遠近聞名的千年馬靈光樹(白薇樹)吸引著我的目光,直徑約1.3米,高約30米,樹皮細膩光溜,據說在這裡已經1500年了。  到土槽村時,這裡絕大部分入戶路都是泥土路,集體經濟基本為零,村民收入來源主要是傳統農業和外出務工。
  • 警徽在扶貧路上閃光——記興和縣賽烏素鎮興隆堡村駐村第一書記...
    2018年5月,賈鵬潮被選派至興和縣賽烏素鎮興隆堡村開展駐村工作,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 在興隆堡村的700多個日日夜夜,賈鵬潮這名「80後」駐村書記,紮根農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讓肩上的警徽在扶貧路上熠熠閃光。
  • 「我的扶貧故事」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擦亮青春底色丨鳳岡縣蜂巖鎮...
    參加扶貧工作以來,我牢牢把老百姓能脫貧穩增收作為工作重心,積極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謀劃。雷智超(中)走訪村民在我們所駐的巡檢村,水資源非常豐富,且品質好,我們通過招商引資政策,引進了貴陽紅楓湖畜禽水產養殖公司,做起了冷水魚養殖項目。
  • 「扶貧三稜鏡」記文水縣委巡察辦派駐西城村第一書記 李志強
    西城鄉西城村共有人口8069人,耕地面積8100畝,是全縣第二大村。村黨支部共有黨員228名,支部委員9名,下設黨小組5個。全村現有貧困戶4戶12人。2018年6月中旬,根據縣委下鄉辦的安排,縣委巡察辦副主任李志強同志被確定為西城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長兼西城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小周」變「老周」 「空心村」變「明星村」 丨...
    穿過亞茶溝,翻過巖腳坳,一片世外桃源呈現眼前,這便是我的脫貧攻堅戰場——新美村。駐村三年多的時間裡,我見證了新美村從「空心村」變成遠近聞名的「明星村」,而我從「小周」變成村民信任的「老周」。我們村召開了2020年扶貧項目分紅大會,為全村147戶貧困戶發放分紅資金73500元,這一天,也是我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幾年來工作成果展示的一天,我真切地感受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的喜悅感。回顧這幾年村上的發展,我們是一步一個腳印「踏」出來的幸福感。  新美村很美,但前幾年的名聲卻有點「臭」。
  • 盡職盡責駐村 用心用情扶貧——記南方電網廣西南寧賓陽供電局駐村...
    為深入學習中央領導同志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推進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更好地弘揚、反映奮戰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第一線的中國南方電網各級選派駐村工作隊員、扶貧工作隊員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講述他們熱心溫暖的故事,日前,筆者來到了賓陽縣古辣鎮六窯村委,用鏡頭記錄了中國南方電網廣西南寧賓陽供電局選派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宋志業在脫貧攻堅路上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了他盡職盡責駐村
  • 90後第一書記·故事|馮芙蓉:五年駐村是生命中最美的花
    駐村第一書記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支點。從2018年起,澎湃新聞連續三年推出「90後第一書記」專題,聚焦這一年輕群體。同時,我們也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更多的90後駐村第一書記,如果您就是或者您身邊就有,歡迎發郵箱到:diyishuji@thepaper.cn。
  • 駐村第一書記劉明生:退伍不褪色 譜寫鏗鏘有力的脫貧樂章
    第一播報訊 (都昌臺 杜春泉)從軍20載,轉業到地方;勇挑重擔,成為市扶貧和移民辦駐都昌縣陽峰鄉共升村 第一書記;從軍營轉戰到農村脫貧攻堅一線,他延續軍人的血性,譜寫了一曲鏗鏘有力的脫貧樂章。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都昌陽峰鄉共升村 駐村第一書記劉明生的扶貧故事。
  • 《駐村的阿外》獲大獎,用心用情最動人
    >本屆亞洲微電影節創設「中國扶貧」「國際單元」「能源中國」等主題單元,共徵集到5019部來自20個國家的參賽作品,講述了各行各業砥礪奮進的故事。由達拉特旗本土文藝人才參演的《駐村的阿外》,從5019部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本次電影節中5部「扶貧單元」最佳作品獎之一。付兵說:「收穫『扶貧單元』最佳作品獎實屬意外。雖然這個獎頒給了我,但是我認為這個獎是獎給眾多舍小家為大家、辛苦付出的駐村幹部們的。
  • 省派第一書記南陽駐村扶貧工作調查第一書記如何打贏「扶貧仗」
    「很多貧困戶大字不識幾個,有的甚至幾十年都沒走出過大山,對政策一無所知,當疾病、天災人禍或家庭變故等突然降臨的時候,他們往往手足無措。」方城縣二郎廟鎮滹沱村駐村第一書記周迪克說,這種情況讓人很痛心,我們除了調動自己各方面的資源幫扶外,更要用足用活現有扶貧政策,幫助他們解燃眉之急、建立脫貧信心。
  • 我的駐村故事|滲雨的房子和一支「不專業」的修補隊
    淇濱區醫保局駐中柴廠村工作隊扶貧紀實撰稿人:王文奇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2019年5月我作為淇濱區醫保局局黨組派駐到中柴廠村工作隊的一員,第一次來到中柴廠村那一刻,我就想到了是這首詩。這裡很美,田園美,百姓更美。剛來的時候,作為新兵的我總是在學習,在實踐,在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