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第一書記劉明生:退伍不褪色 譜寫鏗鏘有力的脫貧樂章

2020-12-05 九江視聽網

第一播報訊 (都昌臺 杜春泉)從軍20載,轉業到地方;勇挑重擔,成為市扶貧和移民辦駐都昌縣陽峰鄉共升村 第一書記;從軍營轉戰到農村脫貧攻堅一線,他延續軍人的血性,譜寫了一曲鏗鏘有力的脫貧樂章。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都昌陽峰鄉共升村 駐村第一書記劉明生的扶貧故事。

畫面中身穿黑色衣服、身姿挺拔的扶貧幹部就是劉明生。記者見到劉明生時,他正在與村兩委幹部、貧困戶交流蔬菜種植技術、研究市場需求和銷售情況。劉明生介紹,在外出考察學習、充分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市扶貧和移民辦投入產業幫扶資金25萬元,幫助共升村發展大棚蔬菜50畝,帶動貧困戶增收。

市扶貧和移民辦駐陽峰鄉共升村第一書記 劉明生:目前我們共通過土地入股、資金入股、勞務就業等形式,帶動42戶貧困戶增收。

為增加脫貧戶造血功能,在市扶貧和移民辦的支持下,劉明生和村兩委幹部共同確定了發展新路子,採用「合作社+大戶+貧困戶」等聯結模式,流轉土地850畝,共發展土豬養殖100頭、龍蝦養殖500畝,建設蔬菜大棚50畝,120畝油茶基地正在建設中,今年新建設的1座50KW光伏電站已併網發電,真正實現了「村有扶貧產業、戶有增收門路」的目標。

採訪中,不時有迎面路過的村民和劉明生打招呼,鄉親們都親切地稱他是「半個共升人」。和群眾打成一片的劉明生最關心的民生實事,就是貧困戶的住房安全問題。在落實危舊房改造政策時,劉明生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及時完成貧困戶危房鑑定,對符合條件的優先安排改造指標,對特別困難的,研究落實補助資金。江知民是共升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縣內為他落實危舊房改造資金2.2萬元,市扶貧和移民辦支持資金1.3萬元,終於圓了多年的新房夢。

都昌縣陽峰鄉共升村村民 江知民:我蓋這個房子,也感謝黨、感謝政府。

為了讓村裡的貧困戶都能住上安全的新房,在貧困戶個人申請、村委會民主評議的基礎上,兩年來,市扶貧和移民辦為共升村9戶貧困戶,落實15萬元危房改造困難救助款,解決了他們無力建房的問題。

市扶貧和移民辦駐陽峰鄉共升村第一書記 劉明生:我身後是最後一戶貧困戶在建的安全住房。這戶完成以後,我們所有的貧困戶都住上了安全住房。

目前,共升村已圓滿完成「整村退出、53戶貧困戶脫貧」的目標任務。

市扶貧和移民辦駐陽峰鄉共升村第一書記 劉明生:我感覺有三個體會:第一個,作為第一書記,講政治、懂政策;第二感覺就是用真心、真投入;第三個我們要真投入、真務實。

記者感言:他披星戴月,雙腳走遍了共升的每一個田間地頭、農家院落;他披荊斬棘,用雙手開劈出了一條寬廣的致富之路。寒來暑往,300多個日日夜夜,劉明生扶貧濟困、愛民親民的故事數不勝數。向他學習致敬!

(來源:九江二套)

技術編輯:葉瀟逸

審核:付必蓉

相關焦點

  • 警徽在扶貧路上閃光——記興和縣賽烏素鎮興隆堡村駐村第一書記...
    2018年5月,賈鵬潮被選派至興和縣賽烏素鎮興隆堡村開展駐村工作,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 在興隆堡村的700多個日日夜夜,賈鵬潮這名「80後」駐村書記,紮根農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讓肩上的警徽在扶貧路上熠熠閃光。
  • 省派第一書記南陽駐村扶貧工作調查第一書記如何打贏「扶貧仗」
    南陽師範學院駐淅川縣毛堂鄉老溝村第一書記冷楓說。老溝村地處山區,1000多人居住在四道溝30多個自然村,交通非常不便。冷楓到任後,爭取各項資金200多萬元,修通了村裡到省道3.5公裡長6米寬的主幹道,為產業發展打下基礎。目前老溝村共發展茶葉300多畝,發展軟籽石榴400多畝。「利用省集體經濟試點村專項資金髮展200畝獼猴桃,幫助更多貧困戶實現脫貧夢想。」談及今年的打算,冷楓笑得很燦爛。
  • 淅川縣毛堂鄉洞河村駐村第一書記劉芳:小蜜蜂帶動扶貧產業大發展
    選派駐村第一書記,是脫貧攻堅的其中一項重要工作方式,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淅川縣委編辦派駐淅川縣毛堂鄉洞河村第一書記劉芳,帶著組織信任,到鄉村振興重點村和村集體經濟薄弱的洞河村委報到。洞河村10個村民小組,共266戶898人,遠離縣城居住分散,全村貧困戶有38戶82人。
  • 駐村第一書記白雲:一手老繭 攪熱山村
    新華社銀川1月1日電 題:駐村第一書記白云:一手老繭 攪熱山村   新華社記者於瑤、陳澤安   寒冬時節,翻山越嶺後,終於見到了白雲。一握手,感覺白雲熱乎乎的手上滿是老繭。   「老繭是幫村民鍘草留下的,一般我到哪家碰上正幹活,就上手幫著幹,邊幹邊聊。」
  • 駐村幫扶有力量 凝聚合力築新貌---岷縣閭井鎮後治村幫扶駐村隊...
    站在村口,老支書張邦娃感觸良多,若不是親身經歷,他很難想像脫貧攻堅會給後治村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老支書口中的「城裡親戚」,正是甘肅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駐村幫扶工作隊的隊員們。兩年來,他們奔走在後治村的田間地頭,腳下沾滿泥土,心中沉澱真情,譜寫了一曲幹群同心決戰脫貧的新樂章。
  • 90後第一書記·故事|馮芙蓉:五年駐村是生命中最美的花
    3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京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駐村第一書記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支點。
  • 徽縣:群眾不讓走的駐村書記吳康平
    ……  今年6月下旬,在徽縣嘉陵鎮稻坪村黨支部召開的旅遊產業座談會上,與會的村社幹部、群眾代表聽說第一書記吳康平的任期快滿了,紛紛著急地出言挽留。  吳康平是市委組織部派駐徽縣嘉陵鎮稻坪村的第一書記兼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自2019年5月初到崗後,就一頭扎進了駐村幫扶工作中。他堅守崗位,顧大家舍小家,真幹事幹實事,千方百計帶領群眾致富增收。
  • 一張地圖、一支隊伍和一個特殊的通訊錄 「天路」上的駐村第一書記
    今年3月,走馬上任的蘭英村駐村第一書記雷憲斌卻給村子帶來了不一樣的面貌。肖仁聰布滿皺紋的臉上終於衝著雷憲斌露出了笑臉,彎曲變形的手輕輕拉了拉雷憲斌衣角,示意請他坐,周圍的人也不自覺地笑了起來。 做第一書記,雷憲斌堅信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雷憲斌說,脫貧攻堅不是坐在辦公室裡等出來的,而是走出來的。全村常住人口119戶,其中86戶是貧困戶,除了目前在巫溪縣以外的貧困戶,雷憲斌都上門走訪過。
  • 漫畫丨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地圖
    漫畫丨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地圖 在稅務機關, 有著這樣一群駐村「第一書記」: 他們,蹲在村頭村尾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是我最大的幸福|赫章縣結構鄉沙壩村第一書記...
    我叫肖明軍,是畢節市委組織部人事科科長,2018年2月,單位派我到赫章縣結構鄉擔任沙壩村第一書記。  駐村期間,我做得最多事情就是走訪群眾,儘快精準掌握全村扶貧底數;多說,改變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有效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多做,用實際行動解決村民的實際困難,帶動大家真正脫貧。
  • 「涼山脫貧·一個都不能少|布拖篇」吉吉永生:屢敗屢戰的駐村第一...
    在布拖縣木爾鄉葉爾村見到駐村第一書記吉吉永生時,他正在村委會組織召開「十查二十八核」研判會。吉吉永生用漢語和彝語交替著給村組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員布置任務,語調堅決而迅速。在葉爾村的脫貧攻堅上,吉吉永生結合村情想辦法、出主意、勤實踐,走了不少彎路,也經歷過失敗,因為執著和堅持,如今,葉爾村終於探索出一條引進現代農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路子。2018年,時任縣關工委辦公室主任的吉吉永生到葉爾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駐村第一書記「年終總結」裡的喜與憂
    新華社銀川2月22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年終總結」裡的喜與憂  新華社記者任瑋  到底要不要種黃花菜?就這個問題猶豫、爭論過多次後,賈廷升和媳婦終於達成了共識:「種!15畝地全改種黃花菜!虎書記說了,種黃花菜有補貼,村裡合作社管加工、有銷路,還擔心啥?」  賈廷升口中的虎書記叫虎正南,是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柳泉鄉柳泉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寧夏國土資源廳派駐柳泉鄉扶貧工作隊的一員。這個春節,閒下來的虎正南盤點自己一年的工作,發現最大的收穫,是念好了「黃花經」。  柳泉村是移民村,也是全鄉貧困人口最多的村。
  • 「越是危難當頭,村民越需要我」 ——交行河南省分行駐村書記劉闖...
    「楊行長,讓我們村『第一書記』留任吧!村裡離不開他啊……」一道道期待的目光,一聲聲誠懇的挽留,打動著在場的每一人。村民們說的第一書記,正是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派駐駐馬店市正陽縣熊寨鎮王樓村駐村的第一書記劉闖。
  • 哈爾濱銀行駐村扶貧工作隊:脫貧攻堅 一直在路上
    2017年,哈爾濱銀行響應國家號召選派優秀幹部組成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延壽縣六團鎮雙龍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哈爾濱銀行黨委高度重視,2017年6月,向延壽縣六團鎮雙龍村派出駐村扶貧工作隊。董事長郭志文、行長呂天君、工會主席羅忠林等總行領導,先後多次到扶貧工作隊現場辦公,詳細了解村裡人口、土地、資源、集體經濟收入、產業發展、群眾就業等情況,親身感受村民的生活狀況,了解村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指導產業扶貧項目選擇和「兩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落地情況。
  • 汝南縣三門閘街道老祖廟村第一書記防疫、幫扶兩不誤-駐馬店網...
    駐馬店網訊(記者 王飛 通訊員 李琦)為深入貫徹落實汝南縣委縣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的決策部署,三門閘街道老祖廟村新老第一書記在科學防控疫情的同時,緊抓扶貧和復工復產工作,採取「防疫情忙春耕,助復工勤幫扶」的工作措施
  • 「我的扶貧故事」使命在肩 不負韶華|惠水縣斷杉鎮定理村駐村第一...
    我叫吳弘毅,2019年11月,在組織的安排下,從黔南州生態環境局選派到惠水縣斷杉鎮定理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使命在肩,不負韶華,到村後立即向村支兩委和其他駐村幹部交流諮詢,謙虛討教,第二天便和網格員深入群眾家中開展遍訪了解情況,極力克服少數民族語言不通的困難,很快熟悉了環境、熟悉了村情,較短時間內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 久旱之村「來」水啦 即墨區檢察院駐村「第一書記」紮根鄉村扶貧
    張官莊村的女支書劉書記樂得合不攏嘴,對著檢察院來掛職的第一書記高年福直豎大拇指:「高書記,你太厲害了,你可給村裡解決大困難啦!你真是我們的福星啊!」  據了解,張官莊村離大沽河不遠,但是卻離奇的常年缺水,大沽河近些年也是水量稀少,有時甚至到了斷流的邊緣。老百姓不僅種地沒水,連吃水都困難。曾經自來水接的是鄰村西尖村的水井,但是西尖村也供應不上了,不得不又遠遠接移風店鎮的水源。
  • 用責任與擔當書寫無悔青春——記興和縣賽烏素鎮三股水村駐村第一...
    「自從薛書記來到我們村,為我們扶貧工作注入了年輕的活力,這小夥有想法、有幹勁……」三股水村村幹部們一提到駐村第一書記薛書元都這樣誇獎。  1990年出生的薛書元,一名毫無農村工作經歷的興和縣公安局工作人員,組織的一紙調令,讓他成了賽烏素鎮三股水村的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
  • 「兵支書」脫貧攻堅立新功——記鎮平縣老莊鎮涼水泉村黨支部書記...
    現在,我們家門口就可以掙到工資,照顧家庭和務工兩不誤。」近日,瑞貝卡發製品車間、人工掃帚製品扶貧車間裡,在此務工的涼水泉村村民忙碌不停。短短幾年時間,涼水泉村這個遠近聞名的易地搬遷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裡群眾高興地說:「這多虧我們村的好支書劉建光呀。」
  • 重慶工程職院教師葉正泉:駐村一年多 寫下近5萬字的《駐村扶貧隨筆...
    「我由山村之外的思索者,轉變成山村內部的組成者,脫貧攻堅之後的鄉村振興,任重道遠……」一本近5萬字的《駐村扶貧隨筆》記錄著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葉正泉奔赴雲陽縣棲霞鎮吉平村,擔任扶貧第一書記以來所經歷的駐村扶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