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曹國宏 通訊員 侯子罡 劉理政
走進鎮平縣老莊鎮涼水泉村,水泥路平坦乾淨,文化牆粉飾一新,多功能廣場設施齊全,太陽能路燈整齊明亮。
「晚上需要加班不要忘了叫上我噢。現在,我們家門口就可以掙到工資,照顧家庭和務工兩不誤。」近日,瑞貝卡發製品車間、人工掃帚製品扶貧車間裡,在此務工的涼水泉村村民忙碌不停。
短短幾年時間,涼水泉村這個遠近聞名的易地搬遷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裡群眾高興地說:「這多虧我們村的好支書劉建光呀。」
1977年出生的劉建光,1999年入伍服兵役,其間被評為「優秀士兵」「學習成才標兵」「十佳老戰士」,2001年退伍後,從一名基層工作人員幹起,先後擔任五個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現任涼水泉村黨支部書記。
促脫貧,支部建設是關鍵
2020年3月,上任伊始,參過軍立過功又在多個社區擔任過黨支部書記的劉建光,把抓黨建促脫貧作為首要任務抓實抓好。
工作中,劉建光深刻地意識到,作為村黨支部書記,村黨支部有沒有戰鬥力,村幹部在群眾心裡有沒有威信,關鍵在於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團結。
在黨的建設方面,他以涼水泉村脫貧攻堅聯合黨總支為依託,發揮黏合劑的黏性,把省派第一書記、市工作隊、責任組組長和村「兩委」成員有機地融在一起,實現「1+1」大於2,使黨支部戰鬥堡壘迸發出新活力。同時注重黨員日常管理,注重後備力量發展,不斷為黨組織增添新鮮血液。注重把符合條件的年輕致富能手發展成為黨員。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尊重「兩委」成員的意見,及時徵求每個支委成員以及群眾代表的意見和看法,維護班子團結。不論是精準幫扶政策落實,還是花椒種植、建設酒廠這些產業發展上,不搞一言堂,把團結作為凝聚力量的前提,堅信團結出戰鬥力。
在重大事項決策時,他始終堅持以大局為重,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在事關村發展的「三重一大」,他堅決落實村務、財務、黨務公開,村裡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閡和疑慮,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河道治理工程,群眾不理解,他帶著村幹部與施工方溝通,理順施工涉及的所有流程,預判會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制訂預案。又組織村組幹部群眾,在田間地頭,在路邊河畔,在群眾家門口逐組召開群眾會,闡述治理的好處,打消村民的顧慮,解決群眾提出的問題,村裡從來沒有發生過因村裡辦事不公引發的上訪事件。
想致富,產業帶動是關鍵
要想實現真正的脫貧致富,離不開扶貧產業的帶動。在劉建光心裡,一直籌劃著「如何足不出戶,讓貧困群眾、閒散勞動力走上脫貧致富的路?」
定好思路,算好一本經濟帳成了劉建光的主要任務。在扶貧起步階段,產業以儘快解決群眾務工增加收入為主。除了落實好行業政策,他推行了簡單易行的小戶養殖和手工加工項目;掃帚車間,統一採購原材料,發動有意願的勞動力來務工,採取市場調節與集體補助相結合的辦法,最短時間內讓74戶貧困戶實現家庭增收。
扶貧產業持續穩定,是脫貧致富的關鍵所在。在全面分析本村的發展形勢後,劉建光帶領支部一班人連續發展了光皮棶木、花椒、雙孢菇種植;與牧原合作產品銷售,與中聯水泥、南陽鴨電對接農畜產品銷售,與瑞貝卡對接落地外協基地,保證弱勞動力持續增收。通過一系列的運作,實現產業有後勁,增收保穩定。
同時,發揮區位優勢、原生態自然資源優勢,立足村域環境,做好全域旅遊的基礎設施配套,發展國儲林、修建登山步道、進行河道治理,實施美化亮化標示化。建設紅嶺窩田園綜合體,沿河經濟林、環涼水泉酒水茶文化帶,以及陰窩石頭村、黑溝頤養結合項目,形成一帶三環的發展圈。
倡文明,志智雙扶樹新風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劉建光堅持把精神扶貧放在與物質扶貧同等重要的位置,村脫貧攻堅講習所應運而生。講習所從陣地、制度和形式三個方面入手,提振貧困群眾精氣神,增強貧困戶內生動力,推動貧困戶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涼水泉村脫貧攻堅講習所成立後,把脫貧攻堅政策解讀、種植養殖技術培訓、孝道文化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教等作為必講內容。劉建光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文化、人脈等資源優勢,聘請縣扶貧幹部、農業、林業及畜牧養殖等專家定期來到講習所,為廣大群眾搞培訓,及時開展為群眾送知識、送科技、送技術等服務,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自發脫貧的能力和本領。全村貧困戶都熟知脫貧知識,近一半的貧困戶都掌握一至兩項致富技能。
山區以前是天黑關燈靜悄悄,如今燈亮曲響歌飛揚。在幸福小區文化廣場,每周兩場電影,每月一支文藝輕騎兵送戲下鄉,每天早上風行戶外車隊在山路飛馳,每天晚上的廣場舞充滿歡暢。涼水泉村又建起了高標準的運動場,定期組織籃球、桌球等文體活動,引導村民參加各項健康有益的活動。劉建光還積極與廣電局聯繫,拿出資金3萬元,為每戶群眾補助有線電視初裝費150元,讓全村群眾看上了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
劉建光通過召開黨員大會建立健全了民調會、治保會、紅白理事會、治安巡邏隊,落實一約四會,吸納更多的積極分子參與到社會治理這個大舞臺,分工協作,各負其責,開展了評選「好婆婆」「好媳婦」「致富能手」等活動,通過典型引導,榜樣帶動,全體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現在村裡社會治安穩定,鄰裡和睦,村裡一心一意致力鄉村振興的新風尚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