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鎮擁黨村
記臺江縣南宮鎮擁黨村黨支部書記李先輝
李先輝是南宮鎮擁黨村土生土長的人,自2016年任該村黨支部書記以來,用心用情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先鋒模範作用和戰鬥堡壘作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創新思路、謀發展,帶領全村群眾增收致富。因工作突出,獲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全州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全縣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表彰。
生在擁黨村,長在擁黨村,工作也在擁黨村,因此,李先輝比別人多了一份沉甸甸地家鄉情結。讓家鄉父老鄉親早日脫貧致富,成了他的夢想。
李先輝入戶走訪宣傳政策
每天走村串寨入戶走訪,為群眾宣傳政策、化解問題,是他的工作之一。這天,他來到擁黨村九組走訪即將上高中的李彪,一進門,就發揮了他做群眾工作的優勢,各種扶貧政策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李叔叔經常來我家走訪,關心我家的生活,他還給我宣傳了教育扶貧政策,前段時間我到學校報名的時候,因為這個扶貧政策,給我減免了1600元的報名費,這減輕了我父母的負擔,我覺得這個政策非常的好。」李彪高興地說。
村民在擁黨村花椒基地務工
為了讓村民早日脫貧,李先輝合理利用擁黨村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養蜂、花椒種植等產業。在他的帶領下,該村產業多「點」開花,積少成多,正一點點向貧困戶產業全覆蓋目標邁進。
在擁黨村花椒種植基地,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昌勝一邊割著雜草,一邊說:「在花椒基地務工,我們一天也有120元的工資,感覺非常好,離家也近,方便回家照顧老小。」
李昌勝的妻子長期患病,為了方便照顧妻子,他常年在家務農維持生計。現在,村裡發展了產業,他就在家門口務工,這不僅給他帶來了經濟收入,還讓他兼顧到患病的妻子。這些變化,讓他十分欣喜。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他是迎難而上的戰士,是群眾的領頭雁,是戰友的主心骨。
「我們支書在村裡工作非常認真負責,在脫貧攻堅期間,不管白天黑夜,風雨無阻的進村入戶做工作,為村民排憂解難,在生活中特別關心我們村兩委的成員、網格員和駐村幹部。」擁黨村村委會副主任付勝這樣評價他。
李先輝與家人視頻聊天
吃過午飯,趁著休息間隙,李先輝找了個安靜的地方,跟遠在縣城生活的妻子和孩子進行視頻聊天。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為他解決了後顧之憂,讓他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李先輝妻子輔導兒子寫作業
妻子深情地說:「剛開始他當村支書的時候,我不答應,因為這十多年來,我們的生意已經步入正軌,我從事服裝生意,我愛人做冷凍產品,他一年十多萬的收入。他當村支書後,我們的生意進入了癱瘓狀態,我經常因為這些事跟他鬧矛盾。我愛人給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後,讓我理解了他當村支書並不是為了錢和名,而是為了改變我們村貧窮的面貌。在脫貧攻堅期間,一個月都回不到家一次,有時候我無法理解。但是,我愛人耐心地跟我說,我小的時候在村裡長大,父老鄉親都非常認可我,說我是一個很棒的孩子。以前我沒有為他們做點事情,現在感謝黨,感謝父老鄉親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去擔任村支書,所以我要好好的幹,希望愛人能夠支持我,讓我做一回男人想做的事情。現在,我全力支持他,讓他安心工作,家裡的大事小事我一個人來扛,只希望我的愛人,越來越努力,願他心想事成。為了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真心地希望他做得越來越棒。」
為了方便開展工作,他長期紮根一線,吃住在村。孩子長期缺少父親的陪伴,他也因此錯過了孩子的成長過程。
「爸爸好久都不回來,都是我媽媽一個人陪我做作業,我吃好飯後,就幫媽媽洗碗、拖地。很久沒有見到爸爸了,我非常想他。」兒子李國龍說。
擁黨村地勢陡峭,土地不連片。擁黨村轄6個自然寨,18個村民小組,全村共計529戶252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78戶1224人。為了實現整村脫貧目標,他積極地為該村找出路,謀發展。
李先輝說:「我們擁黨村的地理環境、氣候還有海拔,非常適合搞養蜂項目和花椒項目。下一步,我們將要在這兩個產業的基礎上擴大規模,進一步擴寬我們的銷售渠道。把我們擁黨村「十戶一體」放在現在工作的首位,發揮抱團發展的作用。目前,「十戶一體」戶長帶動發展我們的產業、人居環境整治、綜合治安等。努力讓我們父老鄉親得到實惠,讓他們的荷包鼓起來。」
【記者手記】透過李先輝的工作,我們看到的是他身後深明大義的父母、善解人意的妻子和懂事聽話的孩子。在脫貧攻堅這場輸不起的戰役中,還有許許多多像李先輝一樣舍小家,顧大家的扶貧幹部。他們風裡來雨裡去,紮根在脫貧攻堅一線深耕細作,篤定前行。
臺江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玳菂 張仁才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見習記者 楊曉波
編審 楊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