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睿君
2019年初,康樂縣蘇集鎮塔關村黨支部被列為全縣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進行集中整頓; 2019年底,塔關村黨支部被評為全縣先進村黨組織,成為其他村爭相學習的榜樣。
不到一年時間,是什麼讓塔關村基層黨建工作實現由「後進」向「先進」的轉變?在塔關村文書周小菊看來,這變化離不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馬宗元的帶領。
2011年,馬宗元從甘肅農業大學畢業後,毅然放棄留在城裡的機會,回到家鄉塔關村擔任文書。他想用所學的知識和滿腔的熱情回報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回報這裡的父老鄉親。
2019年年初,在村民的推舉下,馬宗元當選為塔關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自那時起,村裡的大小事務都離不開他,村民們有了難心事也都來找他。
蘇集鎮塔關村黨員大會現場。
上任之初,馬宗元便將工作重點放在推進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和優化提升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上。他認為,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過硬、作風紮實、群眾認可的基層黨組織隊伍,是做好農村一切工作的基礎。
摘掉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的「帽子」從定期組織村內黨員學習開始。每月月初,塔關村黨員大會都會在村委會的辦公室裡如期召開,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溫黨章黨規,學習《黨支部建設標準化手冊》、傳達相關扶貧政策……一項項學習內容,如春風化雨般浸潤著每一名黨員的心靈。
「要想更好地服務群眾,黨員必須先學一步。」馬宗元說,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也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毛細血管」,基層黨員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武裝自己,才能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團結帶領群眾發展致富。
馬宗元的這一做法受到村內黨員的普遍認可,他們覺得,這樣的學習很及時也很有必要。 「村裡的黨員大多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定期召開學習會議對大家掌握黨的方針政策,熟悉各類惠農政策很有幫助,提高了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周小菊說。
馬宗元(左一)在群眾家入戶走訪。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期間,馬宗元更是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在深入學習規定篇目的基礎上,廣泛開展調查研究,集中整改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我們就是要把黨組織的核心力量聚集在農業產業發展上,聚集在農村事務治理中,聚集在脫貧攻堅實踐中,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馬宗元堅定地說。
硬化道路、修建水渠、清理垃圾、栽種行道樹……看著身邊的問題得到解決,村民馬如華對村「兩委」班子豎起了大拇指,他說:「這一年,村裡的變化很大,村道乾淨整潔了、生產生活方便了,家家戶戶都有了致富的新門路。」
馬如華一家是塔關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清楚地記得,今年年初,新上任的馬宗元專門跑到他家來,和他商量制定脫貧計劃。經過商議,馬宗元通過縣裡的牛羊引進項目幫助馬如華一家購置2頭牛,並聯繫縣城施工單位和村裡公益性崗位,讓馬如華夫妻二人去上班。如今,已經順利脫貧的馬如華對未來充滿信心,他相信,只要跟著馬書記幹下去,好日子就一定能到來。
馬宗元在群眾家中商議危房改造事宜。(資料圖)
在村民們眼裡,馬宗元是個永遠閒不下來的人,走訪入戶、對接項目、謀劃產業、核查「3+1」衝刺清零行動落實情況……儘管時間被排得滿滿當當,但他似乎有使不完的勁、磨不滅的熱情。
「我的初心是回報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的使命是帶領群眾過上好日子。」作為一名黨員,馬宗元正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他的帶領下,塔關村剩餘的68戶309名貧困群眾已全部脫貧。
「雖然已實現整村脫貧,但我將繼續帶領大家發展產業,不斷鞏固脫貧成果,確保每一名困難群眾實現長期穩定脫貧。」馬宗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