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平縣老莊鎮:雙孢菇產業-防止返貧新利器

2020-12-04 豫經南陽

鎮平縣老莊鎮:雙孢菇產業-防止返貧新利器

河南經濟報記者周美嬌 通訊員李功朋

11月28日清晨天剛剛亮,鎮平縣老莊鎮涼水泉村雙孢菇基地就熱鬧起來了。分級篩選、分類包裝,雙孢菇大棚內一群30至60歲不同年齡階段的農村婦女,一邊忙著剪菇腿,一邊挑選精品,商超、餐飲店老闆們一大早就來到基地,想趁早購買新鮮的雙孢菇。

老莊鎮是鎮平縣七個貧困鄉鎮之一,近年來,該鎮把產業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路、核心之舉、治本之策,圍繞207國道、柳老公路形成「U」形產業帶,培育發展了以特色種植、特色養殖、手工加工、光伏及風力發電四大產業。

今年進入脫貧攻堅收官決勝之際,為有效落實好國務院年度十大脫貧攻堅任務,該鎮立足山區資源優勢,把培育種植雙孢菇作為推進消費扶貧、緩解因疫情影響農副產品滯銷的有效手段,通過發展雙孢菇產業,一方面為群眾提供家門口就業機會,增加收入,防止返貧,另一方面壯大村集體經濟,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目前,涼水泉村已發展雙孢菇大棚37個,日均出菇可達10噸,人均剪菇腿收入70-100元。

在發展這一產業過程中,該鎮政府主動作為,召開由中心校、市場監管所參加的專題會議,中心校負責全鎮25所中小學學校食堂、市場監管所負責集鎮3個大型超市的雙孢菇採購協調工作,可自行到涼水泉基地處購買,也可由基地配送,解決好銷售的問題。

為了加大基地扶持,一方面由轉移就業專班組織有勞力在家的邊緣易致貧戶、脫貧不穩定戶到基地務工,解決好帶貧的問題;另一方面由產業專班對基地指導督導,要求基地負責人加強管護,採取每個大棚指定專人管理,每個大棚對應某個村或某個飯店的機制,培育精品,提高附加值,切實把這一產業做大做強。動員包村幹部利用幫扶日、黨員活動日及召開村組幹部會期間,宣傳雙孢菇的營養價值,提高全鎮群眾購買或發展雙孢菇的主動性,切實把雙孢菇作為廣大群眾樂於接受使用的一種家用食材。

——————————————

【新聞熱線:15617709537 郵箱:2521736684@qq.com】

相關焦點

  • 鎮平縣老莊鎮:抓好四個環節 力保支部換屆順利
    鎮平縣老莊鎮:抓好四個環節 力保支部換屆順利河南經濟報記者周美嬌 通訊員李功朋鎮平縣老莊鎮圍繞建強基層黨支部、助推經濟發展目標,以村黨支部換屆為契機,緊緊抓住宣傳、安撫、紀律、程序四個關鍵環節,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確保23個村黨支部換屆順利。
  • 老莊涼水泉村:產業帶動 勞動致富
    老莊涼水泉村:產業帶動 勞動致富 2021-01-12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兵支書」脫貧攻堅立新功——記鎮平縣老莊鎮涼水泉村黨支部書記...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曹國宏 通訊員 侯子罡 劉理政走進鎮平縣老莊鎮涼水泉村,水泥路平坦乾淨,文化牆粉飾一新,多功能廣場設施齊全,太陽能路燈整齊明亮。「晚上需要加班不要忘了叫上我噢。現在,我們家門口就可以掙到工資,照顧家庭和務工兩不誤。」近日,瑞貝卡發製品車間、人工掃帚製品扶貧車間裡,在此務工的涼水泉村村民忙碌不停。
  • 河南省鎮平縣老莊鎮開展主題教育第一次集中學習
    9月17日,鎮平縣老莊鎮把狠抓學習教育作為落實四個「貫穿始終」的基礎和根本,繼上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動員會召開後,於當天下午即組織機關、各村及離退休、聯合等黨支部共800餘名黨員開展了第一次集中學習教育。
  • 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成效顯著
    今年初國務院扶貧辦指導各地普遍建立了防止返貧和監測幫扶機制,採取有效措施,切實防止返貧致貧。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及時出臺了《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各地全面開展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 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介紹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情況
    我們想了解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在其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效?今年有沒有因為疫情或者災情出現返貧的情況?謝謝。歐青平:謝謝,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對脫貧攻堅也帶來很大的影響。
  • 《重慶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於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的實施...
    一、政策出臺的背景依據(一)政策背景2020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講話中指出,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加強監測,提前採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不能等他們返貧了再補救。
  • 城市南拓 價值凸顯 朱老莊鎮總體規劃及購房指南
    位居聊城主城區南側的朱老莊鎮憑藉優越的區位、便捷的交通及良好的環境,受到越來越多房企及購房者的關注。    朱老莊鎮位於聊城城區南側,距離南外環路不足六公裡,雙向十車道的水城大道縱貫南北,李田路橫貫東西,城鎮南側即為正在建設中的青蘭高速,此外,大外環建設也已提上日程,片區交通條件日益改善。
  • 雙孢菇脫油瓶成分大解析:脫油瓶雙孢菇暢輕植物飲料核心成份
    脫油瓶雙孢菇暢輕植物飲料你口袋裡的神器,無助瀉成分、無依賴不肚疼、無副作用。脫油瓶雙孢菇暢輕植物飲料成份1:進口食用菌濃縮粉(雙孢蘑菇)進口H2Oslim?雙孢菇濃縮粉--高效吸附油脂雙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費的菇類,有「世界菇」之稱。
  • 雙孢菇栽培技術,培養料配方及堆制方法,你知道多少?
    一 雙孢菇栽培需要的原料雙孢菇是一.種典型的腐生真菌,又常被稱為草腐菌。培養料是雙孢菇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雙孢菇菌絲體直接生長在培養料內,出菇以後,子實體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均來自培養料。培養料直接影響雙孢菇的產量和質量,必須具有良好的理化性狀和豐富的營養。為了滿足雙孢菇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要的營養成分,培養料必須有足夠量。
  • 北方地區雙孢菇標準化種植技術
    雙孢菇含有8種人體必需胺基酸,其中的色氨酸和賴氨酸在一般植物蛋白中是缺乏的。雙孢菇對植物蛋白有增補作用 [1] [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由於它的營養比一般蔬菜高,所以有「植物肉」之稱。雙孢菇所含的蘑菇多糖和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具有預防癌症、提神消化、降低血壓及防治壞血病等功效。
  • 了解雙孢菇的栽培知識,用科學的種植方式,促進雙孢菇生長
    導語:雙孢菇(Flammulina velutipes)又名白蘑菇、洋菇,它的栽培起源於法國,到現在為止已經有300年的歷史。(一)生態環境條件:酸鹼度菌絲體生長要求pH為5 ~8,最適為7~8;進菇棚之前的培養料要求pH為7.5~8,土粒的pH為8~8.5。(二)栽培季節以長江為界,往北宜適時早播,往南宜適時晚播。
  • 雙孢菇種植前的材料準備以及種植後的管理
    導語:歡迎來到曉琴聊美食,小編帶你了解一下,雙孢菇種植前的材料準備以及種植後的管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一、雙孢菇的菇棚管理如果棚內溫度過高或過低,會導致含水量過大,滲水,菌絲自溶,盲目用藥,菌絲生理不成熟等,都會導致無菌。
  • 恩恩說種植,關於雙孢菇的種植方法
    想必大家對於雙孢菇已經十分的熟悉了,使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食用菌之一,其肉質肥厚,菌肉白並且非常結實,雙孢菇的原產地是在歐洲和北美地區。在十七世紀的時候我國就已經開始了人工栽培的技術,雙孢菇營養價值高,經常食用對人體有著很大的好處,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和歡迎,隨著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現在在世界上被廣泛進行栽培,那麼肯定有人會問了,雙孢菇應該怎麼種植呢?其實小編在之前就閱讀了大量相關資料,現在就來給大家仔細介紹下關於雙孢菇的種植方法,希望大家可以認真閱讀下文哦!
  • 雙孢菇種植出現異常怎麼辦
    在雙孢菇生產中,由於菇房環境條件和培養料的不適以及管理措施不當,會影響菌絲和子實體的正常生長發育,進而影響產量和品質。  播種後菌絲不萌發、不吃料播種後菌絲生長不良,菌種不萌發、不吃料,只在料面生長及出現萎縮現象。這是由於菇房內的溫度、通風情況及溼度不當等原因造成的。
  • 雙孢菇應該如何種植?其實很簡單,其中細緻的管理很重要
    雙孢菇,又被稱為「圓蘑菇」、「洋蘑菇」。它是屬於草腐菌的一種,屬於中低溫下適合生長的一種菇類。關於這種菇類的的培育,可以使用在我們國內玉米桔梗以及麥草的存量一直比較豐富,氣候也比較適合雙孢菇。所以說雙孢菇種植因此一直以來都非常的多。
  • 河北冀南新區林壇鎮壯大扶貧產業探訪:種養循環產業鏈 穩定脫貧...
    5月26日,邯鄲市冀南新區林壇鎮楊窪村村民在採摘雙孢菇。 通訊員 許 慧攝採摘、分揀、裝籃……5月26日一大早,河北省邯鄲市冀南新區林壇鎮楊窪村貧困戶孔月香走進村南的雙孢菇大棚,開始了一天的忙碌。「脫貧產業,關鍵是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楊從吉說,經過多年摸索,合作社從單純養豬到以種帶養、以養促種,構建了種養結合的循環產業鏈,增強了抵抗市場風險和帶富能力。從1998年養第一頭豬起步,到形成年出欄近2000頭的規模,楊從吉在養豬行業摸爬滾打了20多年。但生豬市場的價格波動,以及養殖廢棄物帶來的汙染,給養殖戶帶來不少經營風險。
  • 防塵綠網:防止揚塵利器,最終淪為不可降解垃圾
    空地必然伴隨揚塵、空氣汙染,為減少投訴、保護環境,降低pm2.5,一種利器橫空出世。防塵綠網。防塵綠網並不陌生,很多新聞都報導過相關新聞,為達到休耕復林的目的,在山上噴綠漆、鋪設綠網,達成視覺上的綠化,防塵綠網就是上訴所述綠網。
  • 國家林草局:沒有群眾因為禁養野生動物而返貧、致貧
    原標題:國家林草局:沒有群眾因為禁養野生動物而返貧、致貧   12月1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