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派駐村第一書記,是脫貧攻堅的其中一項重要工作方式,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淅川縣委編辦派駐淅川縣毛堂鄉洞河村第一書記劉芳,帶著組織信任,到鄉村振興重點村和村集體經濟薄弱的洞河村委報到。洞河村10個村民小組,共266戶898人,遠離縣城居住分散,全村貧困戶有38戶82人。
脫貧攻堅關鍵看產業,鄉村振興還要靠產業。劉芳在今年3月份來到洞河村後,發現洞河村山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非常好。洞河村原來也發展有產業,但規模小、缺特色。走訪中得知洞河每年的花期長達10個月,對於蜜蜂養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並且養蜂也是劉芳的強項。
劉芳在被派駐到洞河村之前,曾是閆家溝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在閆家溝村工作期間,劉芳在帶領38個貧困戶入股養蜂脫貧的工作中,對蜂蜜的生產技術、銷售渠道已經了如指掌。公司加農戶的入股分紅模式,技術和銷售由公司全程託管,每箱蜜蜂需要投資500元,上級獎勵補貼一半。投入2500元就能入股10箱蜜蜂,10箱蜂的年產值淨收入在三四千元。
「通過黨建引領發展養蜂產業,把洞河村的生態優勢變成生態紅利」,劉芳說,從選擇產業到項目落地,黨建工作全程引領。通過理想信念、基層組織把我們的幹部武裝起來,把群眾組織起來,從而把我們想辦的事辦成辦好。村委會議形成一致意見後,制定詳細的產業發展模式,成立產業發展專班。
洞河村是淅川縣委編辦的幫扶村,養蜂帶領群眾脫貧的工作思路確立之後。淅川縣委編辦主任韓德潤和劉芳,以個人名義分別出資一萬元,作為考察市場、遊說動員群眾、買蜜蜂的啟動資金。劉芳認為駐村第一書記就是一個火種,通過自己的工作把幹部群眾凝聚起來,在最基層發揮作用,成為村委班子和黨員幹部的帶頭人,成為全村老百姓的主心骨。
駐村第一書記、村支書和幫扶責任人,逐戶走訪積極宣傳,因戶因人施策。在五保戶龔玉軍家,跟他講完政策後,沒有銀行儲蓄習慣的他,立馬拿出現金交到村支書手中。村支書要給他打收條,龔玉軍說:「黨的政策好,我相信你們,不用打條」。經過一星期的入戶走訪,所有貧困戶的養蜂資金已經全部收繳到位。
項目啟動後,與洞河村合作養蜂的德森蜂業有限公司,安排技術人員到村內選址。選址佔用了一戶群眾的荒地,需要佔地費用,劉芳和村支書、治保主任到該戶家中做工作,村支書說:「企業來咱們村裡是來幫助咱們致富的,是來帶動咱們村發展經濟的,要從長遠和大局考慮」。經過協商,該村民也不再提佔地費用的事了。
據了解,洞河村在劉芳駐村以來的幾個月,從選擇產業到項目落地,歷經考察市場、動員群眾投資、聘請技術人員常駐洞河、選蜂場、蜜蜂入駐蜂場,再到二號蜂場選址,洞河村新發展了338箱蜜蜂。目前,洞河村整體上達到376箱蜜蜂,帶動貧困群眾24戶,真正的讓養蜂成了洞河村的主導產業。
「養蜂產業帶動脫貧增收,不僅是入股分紅這一項」,駐村第一書記劉芳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下一步要充分利用村內的農民學校舉辦養蜂技術培訓課程,帶動貧困群眾學習放蜂採蜜、割蜜、分箱等技術的積極性。從擴大養蜂規模、繁育分箱賣蜜蜂、到蜂場務工等方面入手,擴大經濟收入來源,讓小蜜蜂來帶動脫貧產業大發展,確保實現真脫貧、穩定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