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仕國,2017年3月,我受縣教育局選派到龍山鎮金星村任第一書記,乍然的身份轉變讓我有些無所適從。然而面對金星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農民增收條件差,致富門路少,脫貧難度大的現狀,我第一時間轉變身份,投入到工作當中。
還記得2017年6月的一天,下起了瓢潑大雨,雨水灌滿了水落洞組唯一的排水河道。得知汛情後,我立即組織駐村工作隊全體成員抗洪搶險,然而雨勢過大,上遊衝刷下來的浪渣頃刻間就堵住了排水洞口,水位不斷上漲,淹沒了地勢較低的農田,眼看著就要淹到楊進珍老人家中了,駐村工作隊人手不夠,我趕緊挨戶敲響了群眾的家門,組織幾名身強力壯的群眾幫助轉移老人家中的所有糧食及家用物資,搬完後又接著趕往下一家……就這樣,我和駐村工作隊、水落洞群眾一起共同奮戰到天亮,直到雨勢漸小,洪水退去,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了,我才鬆了一口氣。因為這件事,群眾對我產生了由衷的信任。
後來在實施通組、串戶公路硬化過程中,因時間緊,任務重,群眾積極性不高,為了帶動村民積極投入修路工作,白天,我和村民一起抬砂漿、搬水泥;晚上,我組織召開院壩會,做群眾思想工作,動員大家共同參與到修路工作中。然而此時,十月懷胎的妻子正在縣醫院產房待產,焦急地等著我進行手術籤字。一邊是「三路」工程進度吃緊,一邊是即將生產的妻子,我匆匆向領導請假後急切地趕赴醫院辦理相關手續,好在妻子手術順利,母女平安。次日,我趕忙回到工作崗位,在群眾的大力參與和駐村幹部的努力下,我們及時完成了「三路」建設工作,從此家家戶戶門口都有了寬敞平坦的水泥路,雨天出行不再難。
2019年,前任村黨支部書記離任後,由於暫時沒有合適人選,我兼任金星村黨支部書記。為帶動金星村群眾脫貧,我和駐村工作組、村支「兩委」結合當地實際,一方面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外出務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鼓勵在家群眾積極發展海花草、銀杏等產業。
剛開始我們入戶宣傳動員時,群眾對這些產業都抱著觀望態度,畢竟金星村是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突然不種水稻去種樹種草,很多群眾難免有疑慮。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我一方面收集了其他各地種植成功的案例,平時走訪時說給群眾聽,另一方面還組織了幾戶群眾帶頭做示範。群眾聽到其他地方發展產業的成功案列,看到帶頭示範的幾戶掙了錢,於是也紅紅火火地幹了起來。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現在全村群眾種植海花草1000餘畝、刺梨2000餘畝、金銀花500餘畝、銀杏1400餘畝。此外,還在谷朗山塘投放成魚1000斤。經過三年多的付出和不斷的實踐,金星村所有貧困戶全部脫貧退出。
曾經的我是一名人民教師,在校園裡教書育人,現在的我是一名扶貧幹部,在農村默默耕耘。希望有一天,致富的花兒開滿扶貧路,群眾過上小康生活。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袁鵬 整理
編輯 胡銳編審 王璐瑤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