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從育人園丁到第一書記的蛻變丨龍裡縣龍山鎮金星...

2020-12-04 天眼新聞

我叫陳仕國,2017年3月,我受縣教育局選派到龍山鎮金星村任第一書記,乍然的身份轉變讓我有些無所適從。然而面對金星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農民增收條件差,致富門路少,脫貧難度大的現狀,我第一時間轉變身份,投入到工作當中。

還記得2017年6月的一天,下起了瓢潑大雨,雨水灌滿了水落洞組唯一的排水河道。得知汛情後,我立即組織駐村工作隊全體成員抗洪搶險,然而雨勢過大,上遊衝刷下來的浪渣頃刻間就堵住了排水洞口,水位不斷上漲,淹沒了地勢較低的農田,眼看著就要淹到楊進珍老人家中了,駐村工作隊人手不夠,我趕緊挨戶敲響了群眾的家門,組織幾名身強力壯的群眾幫助轉移老人家中的所有糧食及家用物資,搬完後又接著趕往下一家……就這樣,我和駐村工作隊、水落洞群眾一起共同奮戰到天亮,直到雨勢漸小,洪水退去,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了,我才鬆了一口氣。因為這件事,群眾對我產生了由衷的信任。

後來在實施通組、串戶公路硬化過程中,因時間緊,任務重,群眾積極性不高,為了帶動村民積極投入修路工作,白天,我和村民一起抬砂漿、搬水泥;晚上,我組織召開院壩會,做群眾思想工作,動員大家共同參與到修路工作中。然而此時,十月懷胎的妻子正在縣醫院產房待產,焦急地等著我進行手術籤字。一邊是「三路」工程進度吃緊,一邊是即將生產的妻子,我匆匆向領導請假後急切地趕赴醫院辦理相關手續,好在妻子手術順利,母女平安。次日,我趕忙回到工作崗位,在群眾的大力參與和駐村幹部的努力下,我們及時完成了「三路」建設工作,從此家家戶戶門口都有了寬敞平坦的水泥路,雨天出行不再難。

2019年,前任村黨支部書記離任後,由於暫時沒有合適人選,我兼任金星村黨支部書記。為帶動金星村群眾脫貧,我和駐村工作組、村支「兩委」結合當地實際,一方面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外出務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鼓勵在家群眾積極發展海花草、銀杏等產業。

剛開始我們入戶宣傳動員時,群眾對這些產業都抱著觀望態度,畢竟金星村是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突然不種水稻去種樹種草,很多群眾難免有疑慮。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我一方面收集了其他各地種植成功的案例,平時走訪時說給群眾聽,另一方面還組織了幾戶群眾帶頭做示範。群眾聽到其他地方發展產業的成功案列,看到帶頭示範的幾戶掙了錢,於是也紅紅火火地幹了起來。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現在全村群眾種植海花草1000餘畝、刺梨2000餘畝、金銀花500餘畝、銀杏1400餘畝。此外,還在谷朗山塘投放成魚1000斤。經過三年多的付出和不斷的實踐,金星村所有貧困戶全部脫貧退出。

曾經的我是一名人民教師,在校園裡教書育人,現在的我是一名扶貧幹部,在農村默默耕耘。希望有一天,致富的花兒開滿扶貧路,群眾過上小康生活。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袁鵬 整理

編輯 胡銳編審 王璐瑤 李劼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在肩 共創美好丨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第一書記...
    我叫龍登斌,劍河縣森林公安局太擁森林派出所副所長,2016年4月被選派到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擔任第一書記。  該村受地理環境和民族習慣影響,經濟極端落後,要想改變這一現狀,作為一名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長,首先就要解決村鎮交通和群眾思想。
  • 「我的扶貧故事」辛勤園丁 助力脫貧丨劍河縣久仰鎮久仰民族小學...
    按縣「園丁助力脫貧攻堅」的安排,我和我校20多名教師於2019年8月1日一起來到了劍河縣久仰鎮久吉村開展助力脫貧攻堅服務工作。  久吉村位於久仰鎮西南部,距縣城50多公裡,較偏僻,全寨均為苗族,是劍河縣第二大寨,至今仍保存著較為原始的自然生態和傳統的苗族文化。
  • 漫畫丨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地圖
    漫畫丨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地圖 在稅務機關, 有著這樣一群駐村「第一書記」: 他們,蹲在村頭村尾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實幹助脫貧丨興仁市巴鈴鎮大普村第一書記趙...
    我叫趙福友,是興仁市巴鈴鎮大普村第一書記,也是興仁市民族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2015年8月,我來到大普村,五年多的脫貧攻堅工作,最讓我放心不下的就是大普村白水衝組劉明倫家,劉明倫老人現在70多歲了,由於二兒子因為意外事故去世了,三個孫子只能跟著爺爺一塊兒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理論聯繫實踐,將論文寫在養殖場裡丨貴州省農科院...
    「我的扶貧故事」理論聯繫實踐,將論文寫在養殖場裡丨貴州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楊明舉2020-11-13 15:2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天眼新聞        瀏覽量: 986次 我要評論 我叫楊明舉,2018年1月,我作為省級科技特派員到施秉縣開展科技服務,三年來,作為一名基層科技工作者,我不斷探索符合現代農業產業的研究目標和科研發展方向,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單車少年」丨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駐...
    回顧這五年,我們之間有說不完的話,有道不盡的「小故事」,那都是我們經歷過的點點滴滴。從背上行囊,離開家的那天起,我就踏上扶貧徵程。扶貧道路上我做足了功課,學習了好多關於精準扶貧的相關政策,希望能精準識別出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村發生了蛻變丨大方縣八堡鄉海龍村駐村幹部...
    我叫汪磊,是畢節市大方縣文體廣電旅遊局的一名工作員,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了二類貧困村八堡鄉海龍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工作。初到海龍村,我準備首先熟悉村情、了解民意。在海龍村第一書記曾毅的帶領下,我們挨家挨戶走訪。
  • 「寧夏第一書記系列」 馬明:扶貧是個良心活
    作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吳忠分行派駐豹子灘村的第一書記,馬明此刻的心情就像照在小院裡的陽光亮堂堂、暖融融,4年的駐村扶貧工作充實且很有成就感,馬明說:「這個第一書記幹值了。」或許就是這樣的簡單才促成馬明在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崗位上的不簡單。 「在豹子灘村幹了四年,我覺得扶貧工作就是個良心活。」馬明說話很質樸,這看似很簡單的一句話,其實是從他心裡「蹦」出來的。 2017年3月剛到豹子灘駐村時,馬明也曾困惑過,「扶貧工作我該怎麼幹?怎麼做才不會讓村裡人覺得我們只是來走過場的?」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是我最大的幸福|赫章縣結構鄉沙壩村第一書記...
    我叫肖明軍,是畢節市委組織部人事科科長,2018年2月,單位派我到赫章縣結構鄉擔任沙壩村第一書記。  駐村期間,我做得最多事情就是走訪群眾,儘快精準掌握全村扶貧底數;多說,改變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有效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多做,用實際行動解決村民的實際困難,帶動大家真正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2020-11-1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南充閬中市白堡村第一書記時德才講述他的扶貧故事
    點擊圖片觀看扶貧故事Vlog四川新聞網消息(李婷婷 曹鑫 記者 郭建坤)白堡村地處南充閬中市河溪街道東北部,構溪河國家溼地公園穿全境而過,緊鄰雙廟場和五馬鎮,白堡村共12個社,383戶1098「在這700多個日日夜夜裡,我踏遍了我們村的每個角落,走訪了所有的農戶,把鄉親們當做家人,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2018年4月,時德才受南充市委宣傳部派駐到閬中市河溪街道白堡村任該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時德才駐村兩年來,不斷入戶走訪,傾聽鄰裡鄉親們的心聲,為他們解決生活中的難事。
  • 從法庭守護者到扶貧第一書記——嘉禾縣90後法警雷龍生的扶貧記事
    在忙碌的人群中,有個年輕「村民」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幫助村民摘瓜果、聯繫收購商、指揮裝車運送……他就是嘉禾縣人民法院派駐龍潭鎮龍旺村的第一書記雷龍生。1991年出生的他畢業不久就通過公務員考試被縣法院錄取成為一名法警。
  • 「我的扶貧故事」人民公僕為人民|織金縣官寨鄉鳳崗村第一書記高華
    我叫高華,是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官寨鄉鳳崗村駐村幹部。我喜歡做好事、實事。在工作中,我堅持「人民公僕為人民」的宗旨。在扶貧工作上,我事無巨細,親力親為,踐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2015年,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衝鋒號在全國上下吹響,我主動向組織請纓,要求到脫貧攻堅第一線。
  • 「我的扶貧故事」與貧困戶手拉手,心連心丨鎮遠縣都坪鎮扶貧工作站...
    我叫龔永慧,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都坪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基層幹部。2016年10月,因為工作需要,我成為了天印村包組團隊的一名包組幹部。天印風景宜人,茶香飄散在空氣中,沁人心脾。而兒子務工傷到了頭部,造成智力和身體的多重殘疾,生活無法自理,只能靠母親照顧。其實這戶並不是我的幫扶戶,可是作為兩個組的包組幹部,頻頻接觸了幾個月,早就有了感情。「咦,衣服正合適啊,可以的,莫脫了,穿著暖和。」「謝謝你們哦,謝謝政府關心我們,我們拖累你們了。」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三年多,和兒子說話還要請「翻譯」丨平塘縣甲...
    我叫劉志偉,原來在貴州平塘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工作工作。2017年3月,被組織派駐平塘縣甲茶鎮甲茶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在此期間,吃住在村,為「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進行全方位的排查,補齊短板。  2018年6月份,兒子的到來使我從當年4月份剛失去父親的悲痛中走出來。我給兒子取名書賓,知書達理、相敬如賓的意思。
  • 「我的扶貧故事」心之所依 情之所系丨仁懷市蒼龍街道黨工委書記曹偉
    我的扶貧戰場,是一個又一個溫婉的鄉村。 這裡有一群敢打硬戰、親密無間的戰友,有一群心地淳樸、齊心致富的鄉民。一張笑臉一份情去年三月,我調到蒼龍街道任黨工委書記。從那時起,我便一心戰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與蒼龍的黨員幹部、父老鄉親結下了不解之緣。
  • 「我的扶貧故事」張政:駐村經歷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
    我叫張政,山東人,是國投集團盤江公司的員工,也是平塘縣平舟鎮興民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不同的兩個角色,讓我感到身上的責任重大。2018年7月,我像千千萬萬的扶貧幹部一樣,背起裝滿夢想的行囊,伴著激昂的鬥志,來到平塘縣興民村擔任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要當好「指揮員」和「戰鬥員」丨綏陽縣茅埡鎮...
    我叫方鍵,從2018年8月開始擔任遵義市綏陽縣茅埡鎮黨委書記。   我們累計投入資金40餘萬元,對村級黨組織陣地進行優化、改善,合理設置了村黨支部19個、黨小組40個,下派黨建第一書記1人,派出鎮級駐村工作幹部3人,成立產業聯合黨委1個、產業黨支部1個,成立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社7個。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助脫貧|榕江縣八開鎮分懂村第一書記楊文學
    2019年6月,我的駐村工作從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寨蒿鎮高赧村調整到八開鎮分懂村。八開鎮是榕江縣貧困發生程度深的鄉鎮,我對這個鄉鎮是非常陌生的,但憑著多年的駐村工作經驗,我一點都不畏懼。記得第一天去村裡報到時,由於不熟悉,還走了一段不少的回頭路。
  • 「我的扶貧故事」把汗水揮灑在「長幹山」上丨貴州省農科院現代所...
    我叫萬煒,是省農科院現代農業發展研究所的一名科技人員。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我在仁懷市長崗鎮人民政府掛職科技副鎮長。  長崗鎮位於仁懷市最南端,地處高寒山區,土壤貧瘠、破碎,山多田少,歷有「長幹山」之稱,轄仁懷市僅有的兩個省級深度貧困村,是仁懷市貧困程度最深的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