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真心實幹助脫貧丨興仁市巴鈴鎮大普村第一書記趙...

2021-01-08 天眼新聞

我叫趙福友,是興仁市巴鈴鎮大普村第一書記,也是興仁市民族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

2015年8月,我來到大普村,五年多的脫貧攻堅工作,最讓我放心不下的就是大普村白水衝組劉明倫家,劉明倫老人現在70多歲了,由於二兒子因為意外事故去世了,三個孫子只能跟著爺爺一塊兒生活。  2018年,我幫助他家爭取到了危房改造項目,他的住房給解決了。然後,我們幫扶的重點放在了教育上。  由於家庭的特殊情況,他的大孫子劉大財性格比較孤僻內向,多次做思想工作以後,村主任把孩子送到我們學校。希望通過三年的中職學習,真正達到職教一人,脫貧一家,改變他的家庭面貌,讓劉大財能夠有一技之長,把家撐起來,這個是我們村支兩委以及駐村工作隊最大的願望。如何把職業教育融到駐村工作,這是一次很好的嘗試,五年來,我們學校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大普村孩子到我們學校讀書,只需要交生活費就可以,現在大普村有76名孩子通過職業教育學到了一門技能。

趙福友到村民家走訪

職業教育只是我工作的一方面,為了實現增收,大普村在我們村支兩委的帶領下,凝心聚力,因地制宜,在產業發展上想法子、找路子,想方設法為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發展生產。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大普村的產業發展推進迅速,成效明顯。  「以前我家最多餵2頭牛,想多餵幾頭,但是沒得本錢,後來趙書記找我商量過好幾次,問我想多餵幾頭牛不。我當然想,村裡面前前後後用滾動資金大概25000元扶持我餵牛,現在養殖規模慢慢擴大了,除了本錢,每年收入大概有個兩、三萬元。」貧困戶何厚華說,我看到他們靠勤勞雙手擺脫貧困,走向致富,心中也滿是欣慰和開心。

趙福友組織村支兩委開會

為了探索適合大普村的發展方向,我多次協調召開聯席會,研究制定大普村扶貧實施方案和大普村經濟發展倍增計劃,為大普村把好脈、找對路。任大普村第一書記以來,我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題,以建設美麗鄉村,改善農村環境為目標,團結帶領村「兩委」成員和村民為大普村的發展奮勇前進。自擔任第一書記以來,我動員群眾平路基、協調土地,協助實施新建通組路14.8千米、串戶路12.8千米、安裝路燈560盞,惠及群眾近3000人,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8戶170人。  現在我們每一個村民小組,每一戶路都通了,飲水安全也有保障了,用電也穩定了,村民們的住房也變化了,村裡小洋樓也多了,醫療、教育有保障,村民們的收入和生活質量都提高了,這也是我們駐村幹部最高興的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段源興 整理

編輯 顧航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恰如桂花吐清香丨興仁市大山鎮黨委委員、組織...
    我叫李江,是興仁市大山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一走進大山鎮政府院壩,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棵枝繁葉茂的桂花樹。每到秋季,星星點點的金黃小花擠滿枝頭,盈盈香氣,飛舞跳躍,飄進了家家戶戶,沁人心脾。屈指一數,我已被這花香薰陶8個年頭了。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在肩 共創美好丨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第一書記...
    我叫龍登斌,劍河縣森林公安局太擁森林派出所副所長,2016年4月被選派到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擔任第一書記。  該村受地理環境和民族習慣影響,經濟極端落後,要想改變這一現狀,作為一名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長,首先就要解決村鎮交通和群眾思想。
  •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2020-11-1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助脫貧|榕江縣八開鎮分懂村第一書記楊文學
    2019年6月,我的駐村工作從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寨蒿鎮高赧村調整到八開鎮分懂村。八開鎮是榕江縣貧困發生程度深的鄉鎮,我對這個鄉鎮是非常陌生的,但憑著多年的駐村工作經驗,我一點都不畏懼。記得第一天去村裡報到時,由於不熟悉,還走了一段不少的回頭路。
  • 「我的扶貧故事」從育人園丁到第一書記的蛻變丨龍裡縣龍山鎮金星...
    我叫陳仕國,2017年3月,我受縣教育局選派到龍山鎮金星村任第一書記,乍然的身份轉變讓我有些無所適從。然而面對金星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農民增收條件差,致富門路少,脫貧難度大的現狀,我第一時間轉變身份,投入到工作當中。
  • 「扶貧三稜鏡」記文水縣委巡察辦派駐西城村第一書記 李志強
    2018年6月中旬,根據縣委下鄉辦的安排,縣委巡察辦副主任李志強同志被確定為西城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長兼西城村第一書記。01勤走訪、深調研,理清工作思路為了掌握西城村在組織建設、群眾思想狀況、經濟收入、脫貧攻堅任務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具體狀況,自被任命為西城村第一書記起,李志強同志便迅速入戶進行調研。
  • 「我的扶貧故事」心之所依 情之所系丨仁懷市蒼龍街道黨工委書記曹偉
    我的扶貧戰場,是一個又一個溫婉的鄉村。 這裡有一群敢打硬戰、親密無間的戰友,有一群心地淳樸、齊心致富的鄉民。一張笑臉一份情去年三月,我調到蒼龍街道任黨工委書記。從那時起,我便一心戰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與蒼龍的黨員幹部、父老鄉親結下了不解之緣。
  • 第一書記陳鑫:真抓實幹圖發展,扶貧路上踐初心
    2018年10月陳鑫受組織委派來到吉州區興橋鎮甫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兼隊長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任第一書記以來在陳鑫的「望、聞、問、切」的扶貧下甫裡村貧困戶48人全部脫貧先後籌措資金200多萬元用於村內扶貧
  • 【我的扶貧故事】南充閬中市白堡村第一書記時德才講述他的扶貧故事
    點擊圖片觀看扶貧故事Vlog四川新聞網消息(李婷婷 曹鑫 記者 郭建坤)白堡村地處南充閬中市河溪街道東北部,構溪河國家溼地公園穿全境而過,緊鄰雙廟場和五馬鎮,白堡村共12個社,383戶1098目前,全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在這700多個日日夜夜裡,我踏遍了我們村的每個角落,走訪了所有的農戶,把鄉親們當做家人,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2018年4月,時德才受南充市委宣傳部派駐到閬中市河溪街道白堡村任該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時德才駐村兩年來,不斷入戶走訪,傾聽鄰裡鄉親們的心聲,為他們解決生活中的難事。
  • 「我的扶貧故事」要當好「指揮員」和「戰鬥員」丨綏陽縣茅埡鎮...
    我叫方鍵,從2018年8月開始擔任遵義市綏陽縣茅埡鎮黨委書記。黨建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  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把方向、謀大局、聚人心、促發展的主心骨作用,我堅持把支部建在產業上,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組織保證,使黨建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同頻共振。
  • 「我的脫貧故事」從「不肯脫貧」到「我要脫貧」|劍河縣南加鎮雷打...
    「龍隊長,你怎麼把我搞成脫貧了,我不肯脫貧!」當時我非常生氣對村脫貧攻堅隊長龍顧文兇狠道。  我叫龍家良,黔東南劍河縣南加鎮方家村一組村民,家庭人口5人,家庭勞動力4人,2014年因學被評為貧困戶。2019年把我戶列入擬脫貧對象,當時我不肯脫貧。幫扶幹部龍顧文入我龍家良戶核實脫貧標準「不是我把你家搞成脫貧的,是你家確實達到脫貧條件了,通過小組提名評議你家符合2019年脫貧條件,才把你家列入擬脫貧戶的」當時龍隊長給我解釋道。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三年多,和兒子說話還要請「翻譯」丨平塘縣甲...
    我叫劉志偉,原來在貴州平塘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工作工作。2017年3月,被組織派駐平塘縣甲茶鎮甲茶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在此期間,吃住在村,為「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進行全方位的排查,補齊短板。  2018年6月份,兒子的到來使我從當年4月份剛失去父親的悲痛中走出來。我給兒子取名書賓,知書達理、相敬如賓的意思。
  • 「寧夏第一書記系列」 馬明:扶貧是個良心活
    作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吳忠分行派駐豹子灘村的第一書記,馬明此刻的心情就像照在小院裡的陽光亮堂堂、暖融融,4年的駐村扶貧工作充實且很有成就感,馬明說:「這個第一書記幹值了。」或許就是這樣的簡單才促成馬明在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崗位上的不簡單。 「在豹子灘村幹了四年,我覺得扶貧工作就是個良心活。」馬明說話很質樸,這看似很簡單的一句話,其實是從他心裡「蹦」出來的。 2017年3月剛到豹子灘駐村時,馬明也曾困惑過,「扶貧工作我該怎麼幹?怎麼做才不會讓村裡人覺得我們只是來走過場的?」
  • 【我的扶貧故事】李繼文:脫貧路上的力行者
    【我的扶貧故事】李繼文:脫貧路上的力行者 2021-01-06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扶貧故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而歡欣鼓舞
    編者按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路上「解方程」丨平塘縣塘邊鎮新風村...
    我叫唐祥會,是平塘縣教育局派駐到塘邊鎮新風村的網格員。2019年8月到塘邊鎮新風村翁同組擔任網格員,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通過不懈的努力,翁同組17戶74人全部脫貧。  2019年8月,剛接到通知時,我就和妻子說要去塘邊鎮駐村開展扶貧工作,今後家裡的事情就全靠你了,媳婦沒有埋怨,但擔心我沒有基層工作經驗,能否完成好這歷史交給的任務。我調侃道:「方程都解來了,還怕它脫貧攻堅工作」。唐祥會(左)入戶走訪我們商量著安排家裡的事情後,我滿懷熱情,進駐到塘邊鎮新風村,開始了我的脫貧攻堅工作之路。
  • 駐村第一書記劉明生:退伍不褪色 譜寫鏗鏘有力的脫貧樂章
    第一播報訊 (都昌臺 杜春泉)從軍20載,轉業到地方;勇挑重擔,成為市扶貧和移民辦駐都昌縣陽峰鄉共升村 第一書記;從軍營轉戰到農村脫貧攻堅一線,他延續軍人的血性,譜寫了一曲鏗鏘有力的脫貧樂章。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都昌陽峰鄉共升村 駐村第一書記劉明生的扶貧故事。
  • 「我的脫貧故事」從三尺講臺到扶貧,收穫最美家庭丨仁懷市火石鎮...
    我叫蔡兵,今年33歲,自2013年從教師轉行,加入到火石鎮脫貧攻堅戰以來,記不清有多少個周末和節假日,都「扎」在扶貧這場戰役中。我的妻子何永茂,也是一名教師。為支持我扶貧工作,她不僅要兼顧工作和照顧孩子,還時常陪我下鄉扶貧。
  • 扶貧劇:緊扣時代主題 講好脫貧故事
    這些扶貧劇藉助影像方式去記錄和反映農村脫貧攻堅的實踐,以及新時代農民的命運軌跡和奮鬥歷程,以紀實性與藝術性兼具的審美追求,緊扣時代主題,譜寫了一曲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農村與農民波瀾壯闊的「山鄉巨變」之歌。扶貧劇在敘事角度、角色設計、故事場域上不斷創新突破,對脫貧攻堅故事進行了精彩呈現。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是我最大的幸福|赫章縣結構鄉沙壩村第一書記...
    我叫肖明軍,是畢節市委組織部人事科科長,2018年2月,單位派我到赫章縣結構鄉擔任沙壩村第一書記。  駐村期間,我做得最多事情就是走訪群眾,儘快精準掌握全村扶貧底數;多說,改變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有效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多做,用實際行動解決村民的實際困難,帶動大家真正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