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助脫貧|榕江縣八開鎮分懂村第一書記楊文學

2021-01-14 天眼新聞

2019年6月,我的駐村工作從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寨蒿鎮高赧村調整到八開鎮分懂村。八開鎮是榕江縣貧困發生程度深的鄉鎮,我對這個鄉鎮是非常陌生的,但憑著多年的駐村工作經驗,我一點都不畏懼。

記得第一天去村裡報到時,由於不熟悉,還走了一段不少的回頭路。到村後,儘快熟悉村組幹、村民和村情,這是駐村工作開展必不可少的環節。分懂村是生態移民村,以苗族、侗族和水族居多。

入戶走訪群眾

作為分懂村第一書記,需要儘快讓村民和我相互熟悉,同時自己也才能夠了解民情,了解自己的幫扶戶情況,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相應的幫扶措施。  我的一個幫扶戶,原戶主是潘勝發,妻子李先妹,家中6口人。我剛到村時,他還是一個很能幹的人,建有一棟3層磚混房屋,在農村來說生活還算較好。但短短幾個月時間,潘勝發突然出現病情加重而去世,留下4個未成年的孩子,一家人生活一下子變得困難。  針對該戶情況,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馬上會議研究,根據相應脫貧攻堅政策,採取低保、公益性崗位和產業幫扶等措施,保證該戶不出現返貧。  潘勝發的女兒參加高考,由於考試成績不是很理想,在錄取通知書還沒確定前,高中已開學,是否再補習也拿不定主意,較為著急。我了解情況後,根據現在教育政策,建議她還是等大中專錄取通知書下來後先讀中專,再讀專科升本科。最終她考取了貴陽商學院並就讀。  去年9月正是稻穀收割的季節,持續的下雨,讓稻穀難以收割。三組貧困戶王正權的大部分水稻還沒有收割。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得知情況後,我立即組織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6人去跟他家搶收稻穀,他們一家人都非常高興,說有了我們幫忙,稻穀很快就可以收割完了。

幫助群眾搶收水稻

扶貧工作,村寨建設及整治也是重要部分。分懂村是生態移民村,有些村民到移民區居住後,原村的一些廢棄的穀倉、豬牛圈等,給村裡人居環境造成較大影響。  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通過會議決定,在幫扶單位協助下,通過幾次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活動,把村裡的全部廢舊棚全部撤除,並對撤除後的空地進行處理,使村寨面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提升。

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活動

現在,分懂村在國家各項優惠政策中,通過分懂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近幾年的工作努力,村民的經濟收入、村寨人居環境、水電路及其他公共服務設施得到極大改善,村民生活越來越好。平時村民把自家的醃魚、醃肉和小菜送到村委會,用最質樸的方式表達對他們對我們駐村工作的肯定。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郭芳霞 整理

編輯李貝多

編審王璐瑤 肖慧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榕江縣塔石瑤族水族鄉黨相村...
    我叫羅紅兵,是榕江縣塔石瑤族水族鄉人民政府工作人員,2016年4月開始到塔石瑤族水族鄉黨相村駐村,成為同步小康的成員以及第八村民小組的網格員。我用了4個月的時間,足跡遍布全村14個自然寨,通過不斷的走訪,快速掌握了村情。
  • 「我的扶貧故事」情灑扶貧路 玫瑰亦鏗鏘︱榕江縣三江鄉斷頸龍村原...
    我叫高紅,近日,我回到了黔東南州榕江縣三江鄉斷頸龍村進行回訪,這個我曾經駐村幫扶了四年的地方。到村這天,村裡正在舉行吃連心飯活動,村委會新廣場上聚著不少的村民,幾個村民一見到我便拉著我的手我坐下,王老蘭對我說:「高書記,想你多了,看見你回來我們都好開心。」
  • 「我的扶貧故事」幫到點子上 扶到心坎裡丨榕江縣栽麻鎮大利村網格...
    我叫封靈,是榕江縣發展和改革局的一名普通幹部,受組織選派到栽麻鎮大利村擔任網格員。駐村期間,我嚴格按照細緻、精緻、極致的工作要求,牢記黨員初心使命,認真履職、埋頭苦幹、紮實工作,切實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受到了當地群眾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 「寧夏第一書記系列」 馬明:扶貧是個良心活
    作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吳忠分行派駐豹子灘村的第一書記,馬明此刻的心情就像照在小院裡的陽光亮堂堂、暖融融,4年的駐村扶貧工作充實且很有成就感,馬明說:「這個第一書記幹值了。」或許就是這樣的簡單才促成馬明在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崗位上的不簡單。 「在豹子灘村幹了四年,我覺得扶貧工作就是個良心活。」馬明說話很質樸,這看似很簡單的一句話,其實是從他心裡「蹦」出來的。 2017年3月剛到豹子灘駐村時,馬明也曾困惑過,「扶貧工作我該怎麼幹?怎麼做才不會讓村裡人覺得我們只是來走過場的?」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在肩 共創美好丨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第一書記...
    我叫龍登斌,劍河縣森林公安局太擁森林派出所副所長,2016年4月被選派到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擔任第一書記。  該村受地理環境和民族習慣影響,經濟極端落後,要想改變這一現狀,作為一名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長,首先就要解決村鎮交通和群眾思想。
  • 「榕江戰貧記70」兩篇「榕江紀實」跨越25年,白紙黑字見證山鄉巨變
    一片丹心獻巴魯【榕江戰貧記18】「原籍幹部大走訪」暖民心聚民力【榕江戰貧記19】控輟保學: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榕江戰貧記20】一座小木橋 溫暖全村心【榕江戰貧記21】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鍾潔:讓對口幫扶幫到點子上【榕江戰貧記22】貴陽護理職業學院「送醫上門」傳幫帶【榕江戰貧記23】駐村女書記與五保戶丟公的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我叫陳昌榮,是四寨村會副主任,也是一名四寨村攻堅隊隊員。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實幹助脫貧丨興仁市巴鈴鎮大普村第一書記趙...
    我叫趙福友,是興仁市巴鈴鎮大普村第一書記,也是興仁市民族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2015年8月,我來到大普村,五年多的脫貧攻堅工作,最讓我放心不下的就是大普村白水衝組劉明倫家,劉明倫老人現在70多歲了,由於二兒子因為意外事故去世了,三個孫子只能跟著爺爺一塊兒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從育人園丁到第一書記的蛻變丨龍裡縣龍山鎮金星...
    我叫陳仕國,2017年3月,我受縣教育局選派到龍山鎮金星村任第一書記,乍然的身份轉變讓我有些無所適從。然而面對金星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農民增收條件差,致富門路少,脫貧難度大的現狀,我第一時間轉變身份,投入到工作當中。
  • 「扶貧故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而歡欣鼓舞
    編者按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張政:駐村經歷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
    我叫張政,山東人,是國投集團盤江公司的員工,也是平塘縣平舟鎮興民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不同的兩個角色,讓我感到身上的責任重大。2018年7月,我像千千萬萬的扶貧幹部一樣,背起裝滿夢想的行囊,伴著激昂的鬥志,來到平塘縣興民村擔任第一書記。
  • 「扶貧三稜鏡」記文水縣委巡察辦派駐西城村第一書記 李志強
    2018年6月中旬,根據縣委下鄉辦的安排,縣委巡察辦副主任李志強同志被確定為西城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長兼西城村第一書記。01勤走訪、深調研,理清工作思路為了掌握西城村在組織建設、群眾思想狀況、經濟收入、脫貧攻堅任務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具體狀況,自被任命為西城村第一書記起,李志強同志便迅速入戶進行調研。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是我最大的幸福|赫章縣結構鄉沙壩村第一書記...
    我叫肖明軍,是畢節市委組織部人事科科長,2018年2月,單位派我到赫章縣結構鄉擔任沙壩村第一書記。  駐村期間,我做得最多事情就是走訪群眾,儘快精準掌握全村扶貧底數;多說,改變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有效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多做,用實際行動解決村民的實際困難,帶動大家真正脫貧。
  • 駐村第一書記劉明生:退伍不褪色 譜寫鏗鏘有力的脫貧樂章
    第一播報訊 (都昌臺 杜春泉)從軍20載,轉業到地方;勇挑重擔,成為市扶貧和移民辦駐都昌縣陽峰鄉共升村 第一書記;從軍營轉戰到農村脫貧攻堅一線,他延續軍人的血性,譜寫了一曲鏗鏘有力的脫貧樂章。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都昌陽峰鄉共升村 駐村第一書記劉明生的扶貧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南充閬中市白堡村第一書記時德才講述他的扶貧故事
    點擊圖片觀看扶貧故事Vlog四川新聞網消息(李婷婷 曹鑫 記者 郭建坤)白堡村地處南充閬中市河溪街道東北部,構溪河國家溼地公園穿全境而過,緊鄰雙廟場和五馬鎮,白堡村共12個社,383戶1098目前,全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在這700多個日日夜夜裡,我踏遍了我們村的每個角落,走訪了所有的農戶,把鄉親們當做家人,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2018年4月,時德才受南充市委宣傳部派駐到閬中市河溪街道白堡村任該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時德才駐村兩年來,不斷入戶走訪,傾聽鄰裡鄉親們的心聲,為他們解決生活中的難事。
  • 「我的扶貧故事」看到群眾脫貧,所有付出都值得丨大方縣星宿鄉雲峰...
    上一秒鐘剛剛掛完民政的電話,計生的電話又打進來了,說檢查組已經在來村的路上了,這些工作雖然雜,但都還可以應付,最讓我頭痛還是脫貧攻堅工作,貧困戶的識別、進入和退出程序相當複雜,其中還穿插著各類表格及資料的填報,我經常忙得頭昏眼花,沒按時回家吃飯是常有的事,因為村幹部工資不高,家裡面的經濟也很緊張。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事 就是我的事丨榕江縣水尾水族鄉拉術村第...
    我叫龍昭集,是榕江縣運管局的工作人員,作為局裡年輕幹部,我主動請纓到村裡開展駐村工作。於2019年6月,背上行囊,離開剛剛結婚的妻子和年邁的父母,來到了水尾鄉拉術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拉術村地屬月亮山腳下,山高路陡、群山高低起伏、層巒疊嶂,拉術村就這樣被群山環繞,屬於榕江縣深度貧困村之一。拉術村村民們祖祖輩輩在這裡生活,因為交通阻塞,群眾出行不便,一些老人一輩子從未走出大山。  到村後,我對村裡的貧困群眾進行了挨家挨戶走訪,和他們嘮家常,了解貧困戶的家庭生產生活情況。誰家養了幾頭豬、誰家有幾頭牛,我都要摸得一清二楚。
  • 「我的扶貧故事」在「大路」上跑出扶貧加速度︱德江縣煎茶鎮大路...
    脫貧攻堅是一場等不起、慢不得、必須打贏的戰爭。我是德江縣煎茶鎮大路村脫貧攻堅隊隊長譚雪松,有幸參與這場戰役,把激情燃燒在戰鬥的歲月,留下永恆記憶。   扶貧路上,我深知扶貧更要扶志和扶智。我用踏破「鐵鞋」,三寸不爛之舌和自己的一腔熱情到縣組織部、宣傳部等相關部門共協調了項目資金2萬多元,用以修建該村村委會辦公樓廚房,幫助貧困戶修建衛生間、房屋維修等基礎設施,購進辦公設備。改善了村支兩委的工作場所,大大提升了村委會辦公環境。
  • ...扶貧故事」有一分熱 發一分光|黃平縣紙房鄉天馬村第一書記潘學忠
    我叫潘學忠,是黃平縣稅務局派駐紙房鄉天馬村的第一書記,今年57歲,現離退休只有3年……  2017年3月,我主動請纓來到這片熟悉又陌生之地,剛駐村報導時就被這裡崎嶇的山路刺痛了雙眼,當真正走進天馬村,才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沉甸甸。
  • 「我的扶貧故事」人民公僕為人民|織金縣官寨鄉鳳崗村第一書記高華
    我叫高華,是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官寨鄉鳳崗村駐村幹部。我喜歡做好事、實事。在工作中,我堅持「人民公僕為人民」的宗旨。在扶貧工作上,我事無巨細,親力親為,踐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2015年,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衝鋒號在全國上下吹響,我主動向組織請纓,要求到脫貧攻堅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