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慶峰:「蜜蜂書記」帶領村民過甜蜜日子

2020-12-08 騰訊網

「這蜜真甜,色澤又好!」昭平縣樟木林鎮古蓮村村委副支書、產業發展指導員陳國盛在與駐村第一書記左慶峰割蜜的時候,不小心把蜂蜜沾到了手上,忍不住舔了舔手指上的蜂蜜說道。

今年,已是古蓮村林下蜜蜂養殖的第二個年頭,當前蜜蜂的養殖規模已經超過了1200箱,年產蜂蜜量為2萬斤左右,實現年收入100萬左右,林下養蜂產業已經成為古蓮村的重要經濟產業支柱之一。

左慶峰在查看蜜蜂採蜜情況

村民的「知心人」,村裡的「知情人」

2019年8月16日,左慶峰得知學校黨委委派他到昭平縣樟木林鎮古蓮村當第一書記的消息時,內心十分激動,也略帶一些擔憂,如何與村民打交道、如何團結村幹部、村裡經濟產業如何做大做強……,這些都是他需要面對的問題。9月5日,左慶峰開始了他的駐村扶貧工作。

熟悉村情是左慶峰開展工作的第一步,「遍訪」這種接地氣的工作方式讓他找到了切入點。為了提高遍訪效率,同時確保貧困戶在家,根據貧困戶的生活與耕作規律他選擇早上、中午和晚上三個時間段開展遍訪工作。為了儘快記住每一戶貧困戶的住址,他會寫下自己的遍訪路線,並在遍訪路線上標出貧困戶的具體位置。村裡外出打工的都是年輕人,留守的老人和小孩居多,這給溝通和交流帶來了較大的困難。但是會說「本地話」的優勢,為他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不但省去了語言溝通上的障礙,而且也讓他更容易融入古蓮村這個大集體。每到一戶村民的家裡,他都與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傾聽心聲,了解其家庭成員上學、務工、患病、生活困難等情況,並將它們一一記錄下來,想著怎麼給他們解決困難。就這樣,他一步一步走進了村民的心裡,成為村民的「知心人」,村裡的「知情人」。

了解村情後,左慶峰清楚地認識到,沒有主導產業,貧困人口收入就缺乏堅強支撐,要想全村脫貧不能只靠輸血,還得想辦法造血。於是,尋求一項穩定脫貧增收致富的產業,一直是左慶峰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思考的問題。

左慶峰與貧困戶一起討論脫貧致富門路

「蜜蜂書記」的「採蜜」之路

左慶峰在與村幹部聊天的過程中了解到,古蓮村地處邊遠山區,群山環繞,地勢高低不平,大面積發展種植產業不太現實。但是古蓮村山清水秀,村內自然資源豐富,野花飄香,村裡一直有村民在養蜂。於是,他堅定了村裡發展產業的方向,就是中華蜂養殖。為此,左慶峰和村幹部一班人,通過市場調研,結合當地氣候和地理位置,決定帶領全村群眾把原有的小規模養蜂做大做強。

結合產業需要,2019年2月21日,昭平縣蓮荷蜂業專業合作社成立。蜜蜂採蜜離不開花蜜,為了讓蜜蜂一年四季都能採到新鮮的花蜜,左慶峰與合作社的工作人員採用「走蜂」形式,讓蜜蜂一年四季都做到有蜜可採、有蜜可釀。走蜂,即根據不同季節的花期,把蜜蜂送到附近花期最茂盛的地方去,為蜜蜂提供花蜜採集。春季到梧州荔枝園採花蜜後回到古蓮村採百花蜜,夏季在古蓮村採烏桕花蜜,秋季到樟木林鎮陶陂村採九龍藤花蜜,冬季再回到古蓮村採鴨腳木花蜜。因為蜜蜂每個季節採集的花蜜不同,所以古蓮村林下養蜂當前一共有四個蜂蜜產品:百花蜜、烏桕花蜜、九龍藤花蜜、鴨腳木花蜜。每一種蜂蜜都有各自獨特的香味。

左慶峰也時常同合作社的工作人員一起去採蜂蜜,但神奇的是,他在採蜂蜜的時候從未被蜜蜂蟄過。因此,村民們都喜歡稱呼他為「蜜蜂書記」。對於此事,左慶峰笑道:「對於蜜蜂,我更多的是對它們的喜愛,它們看起來十分可愛,又給村民們帶來了好處和收益,所以我會更加關心它們,可能也是因為我經常來,它們也就喜歡我了,不蟄我。」

左慶峰到林下養蜂基地查看蜜蜂採蜜情況

「蜜蜂書記」讓貧困戶甜到心裡

產品有了,銷售渠道自然也要開拓。為此,左慶峰與村幹部們經常利用空餘時間,採取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推廣蜂蜜。一方面在人流密集的地方進行展銷,如農產品展銷會、集市等,讓更多人來品嘗、了解古蓮村的蜂蜜。另一方面是線上產品推廣,在朋友圈、淘寶等網絡平臺上發布一些信息和圖片,讓更多的人知道古蓮村的蜂蜜。此外,也會通過幫扶後盾單位賀州學院定點扶貧村農產品展示與營銷中心進行產品銷售,供賀州學院的教職工預訂或者購買。

陳火珍是合作社聘請的專門負責養蜂的村民,他也是合作社的成員之一,為合作社工作每個月也能掙3000多塊的工資。如今,他已從貧困戶變成了脫貧戶,家庭經濟條件得到很大改善,日子過得越來越甜蜜。他認為,林下養蜂產業是目前古蓮村發展勢頭最好、帶貧減貧成效最顯著的「甜蜜」產業。

自左慶峰到古蓮村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古蓮村在2019年的貧困發生率由2.71%下降至1.79%。談及古蓮村今後的產業發展時,左慶峰說道:「林下養蜂的時間短、見效快,當地群眾發展林下養蜂產業的積極性高漲,下一步將努力打造賀州市中華蜜蜂繁育基地,鼓勵更多非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擴大林下養蜂產業規模,把古蓮村打造成『蜜蜂村』,把林下養蜂產業打造成古蓮村的支柱產業和『甜蜜』產業,讓更多的村民過上甜蜜日子。」(傅紅秋、楊焱)

來源:賀州學院官網

相關焦點

  • 東青村一位老人天天「招蜂引蝶」,日子過得比蜜甜
    這項村民的「小事業」在駐村「第一書記」眼中藏著大商機...../市場上的「甜蜜危機」/國內對蜂蜜需求日益增長,天然蜜產量遠遠不足,在利益的驅使下,市場假的蜂蜜泛濫,所謂土蜂蜜也可能是「掛羊頭賣狗肉」。亂象橫生的蜂蜜行業競爭激烈,企業想方設法的以價格戰取勝,蜂蜜在市場上一斤賣十幾塊到數百不等。
  • 養起小蜜蜂 日子更甜蜜
    「這些可都是我的寶貝啊,現在天氣冷,山上花粉少,我每天都要來瞧瞧這些蜜蜂,給蜂箱保保暖,給蜜蜂喂喂食。把它們照顧好了,來年才會產好蜜!」2020年12月27日,在奉新縣上富鎮路口村,肖祥烈正在逐一檢查蜂箱裡的「寶貝」。
  • 「涼山脫貧·一個都不能少 布拖篇」吉吉永生:屢敗屢戰的第一書記
    在布拖縣木爾鄉葉爾村見到駐村第一書記吉吉永生時,他正在村委會組織召開「十查二十八核」研判會。吉吉永生用漢語和彝語交替著給村組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員布置任務,語調堅決而迅速。在葉爾村的脫貧攻堅上,吉吉永生結合村情想辦法、出主意、勤實踐,走了不少彎路,也經歷過失敗,因為執著和堅持,如今,葉爾村終於探索出一條引進現代農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路子。2018年,時任縣關工委辦公室主任的吉吉永生到葉爾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老兵故事:吳農斌的「甜蜜事業」
    退役後,吳農斌發揚軍人敢闖、敢幹精神,回鄉創業養蜂,帶領村民致富,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舞臺上展現了當代退役軍人風採。起初,吳農斌試探著養了6箱蜜蜂,由於技術不過關,蜜蜂死的死,逃的逃。但他沒有灰心放棄,一步一個腳印,潛心研究養蜂秘籍,及時向有經驗的養蜂前輩學習,積累實踐經驗。吳農斌終於掌握了養蜂技巧,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個伴蜂而眠的夜晚、餓一頓飽一頓的日子。功夫不負有心人,其養蜂規模達到100多箱。規模擴大了,吳農斌開始過起「候鳥」般遷徙的日子,哪裡有花,他就趕向哪裡,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趕花人」。
  • 「寧夏第一書記系列」 馬明:扶貧是個良心活
    作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吳忠分行派駐豹子灘村的第一書記,馬明此刻的心情就像照在小院裡的陽光亮堂堂、暖融融,4年的駐村扶貧工作充實且很有成就感,馬明說:「這個第一書記幹值了。」或許就是這樣的簡單才促成馬明在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崗位上的不簡單。 「在豹子灘村幹了四年,我覺得扶貧工作就是個良心活。」馬明說話很質樸,這看似很簡單的一句話,其實是從他心裡「蹦」出來的。 2017年3月剛到豹子灘駐村時,馬明也曾困惑過,「扶貧工作我該怎麼幹?怎麼做才不會讓村裡人覺得我們只是來走過場的?」
  • 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發展葡萄種植、紅酒釀造產業——「甜蜜產業...
    不僅如此,芒康縣利用乾熱河谷地帶海拔低、溫差大、光照充足的氣候優勢,挖掘當地150多年種葡萄、釀紅酒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南部三鄉曲孜卡、鹽井和木許大力發展葡萄種植和紅酒產業,使之成為群眾脫貧增收的「甜蜜產業」。受益於此,益西江措家的日子也越過越甜。  「以前家裡種青稞,一畝地大約能收700斤青稞,按每斤價格1.3元算,一畝地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
  • 「我的脫貧故事」養蜂讓我一家過上了「甜蜜」生活丨黃平縣紙房鄉...
    我叫毛庭武,是黃平縣紙房鄉墮坪村的一個普通村民。5年前一直在外務工,一度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農戶,2015年我返鄉創業,成了紙房鄉墮坪村一位養蜂人,我通過養蜂脫貧了,但是我最大的願望還是帶領村裡的貧困戶大力發展養蜂業,共同增收致富。
  • 江西贛州:逕裡來了一個「牛書記」
    2018年2月,該市局(公司)下派牛玉偉擔任贛州市石城縣小松鎮逕裡村精準扶貧駐村第一書記。牛玉偉剛來村裡時,當他向村民介紹自己時,村民奇怪地問:「你是不是在逗我,還有這樣的姓氏啊?」後來他就主動開玩笑說:「沒錯,就是田裡的那種牛。」很快,村裡來了一個「牛書記」就傳開了,他也很快融入了村民當中。
  • 幸福同「新月」一樣——記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全國人大代表、第一...
    蘭念瑛在新月村人大代表工作室察看選民建議、意見辦理情況蘭念瑛上戶與貧困戶交流,了解其生產生活談及村裡日新月異的變遷,村民們都豎起了大拇指,說他們的領路人——烏石鎮新月畲族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蘭念瑛功不可沒。
  • 清遠有位「蜂王」 帶動鄉親釀造「甜蜜生活」
    他說,入冬以來產出了鴨腳木蜜等冬蜜近5000斤,大半年餐風露宿的付出,換來的是一個甜蜜的豐年。中華蜜蜂最勤勞在群山環繞的田園深處,茶樹婆娑,環境宜人,數百個方形蜂箱一排排有序地擺放在林蔭下,無數的小蜜蜂進進出出,採蜜釀蜜忙碌不停,每個巢穴都像一個熱鬧的城堡,演奏著最悅耳採蜜交響樂。
  • 淅川縣毛堂鄉洞河村駐村第一書記劉芳:小蜜蜂帶動扶貧產業大發展
    選派駐村第一書記,是脫貧攻堅的其中一項重要工作方式,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淅川縣委編辦派駐淅川縣毛堂鄉洞河村第一書記劉芳,帶著組織信任,到鄉村振興重點村和村集體經濟薄弱的洞河村委報到。洞河村10個村民小組,共266戶898人,遠離縣城居住分散,全村貧困戶有38戶82人。
  • 石柱中益鄉脫貧的「蜜蜂效應」
    打造中華蜜蜂小鎮,實現產業融合發展  4月的石柱,百花齊放,是蜜蜂採蜜的最佳時機。望著傾巢而動的蜜蜂,中益鄉華溪村金溪組村民馬世富喜不自勝。  在華溪村,馬世富算是個名人。身體殘疾,一度陷入貧困的他靠養殖中蜂逐漸擺脫了貧困,成為當地身殘志堅、脫貧致富的榜樣。去年,他還被任命為金溪組村民組長。  如今,馬世富養殖的蜜蜂數量已達40多桶。
  • 河北灤南縣李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他帶領村民自力更生、團結奮鬥,通過八次產業結構調整,將一個貧困村建成富裕村,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退伍軍人和全國模範退役軍人等榮譽稱號,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李營村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衛生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等70多項榮譽稱號。 聊起黨支部書記李志剛,灤南縣姚王莊鎮李營村的鄉親們有說不完的話。
  • 藤梯變樓梯,「懸崖村」第一書記說村民想致富的願望等不起
    2015年12月,在昭覺縣政府辦工作的帕查有格被選派到阿土列爾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雖然修路一直是「懸崖村」村民的渴望,但是通村路需要投資4000萬元,而昭覺縣全年財政收入只有1億元,拿出將近一半的財政收入修路,當地財政的確難以承受。身為阿土列爾村的第一書記,帕查有格的主要職責是負責村裡的脫貧工作。脫貧攻堅不能在路的問題上卡了殼,他知道「村民想要致富的願望等不起了」。帕查有格看到養羊是「懸崖村」的主要產業,幾乎家家戶戶都養羊,但是一遇災病羊便死亡過半。
  • 南安村民家室外頻現黃色斑點 是蜜蜂拉的?
    【走訪】斑點遍布10多戶人家  近日,記者來到院前村,在李金燦的帶領下走訪了十幾戶人家,發現這些人家的院子裡,都出現了黃色斑點,有的地方一平方米內就有20多個小黃點。  「這些黃色的東西是從哪來的?這種現象已經有兩三個月了。」
  • 石柱中益鄉「中華蜜蜂數位化認養平臺」上線
    石柱縣委宣傳部供圖人民網重慶5月20日電 5月20日,是表達愛意的甜蜜日子,也是世界蜜蜂日。今天,重慶石柱縣中益鄉「中華蜜蜂數位化認養平臺」正式上線,並向受眾開放,為中蜂產業發展插上了「網際網路 」翅膀。蜜源植物種類豐富的中益鄉,正以蜂文旅融合發展思路,打造「中華蜜蜂小鎮」,過上甜生活。
  • 玉龍縣太安鄉海西村紅彤彤的海棠果讓村民日子越過越紅火
    院子裡晾曬的海棠果九月的玉龍縣太安鄉到處瓜果飄香,一派豐收景象。走進太安鄉海西村,隨處可見的是掛滿紅彤彤果子的海棠果樹,以及忙著採摘果子的村民。「今年天氣好,海棠果結得多,這幾天家家戶戶都忙著採摘果子。」海西五組村民和學芬正在自家屋後海棠果樹下忙碌,她一面熱情招呼我們,一面將地上果子撿拾到籃子裡。一直以來,海西村民有種植海棠果樹的習慣。
  •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甜蜜蜜蜂自來
    荔枝把小蜜蜂吸引來我家於是我就想,其實人生何嘗不是這樣,我們在遇到困難之時,很多時候往往會以埋怨的態度去對待生活,覺得這個社會是如何的不公平,覺得自己是怎樣怎樣的倒黴,倒黴到喝涼水都會塞牙的境地,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正如人們所說的:「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 唐山: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灤南縣李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33年堅守...
    (資料片)河北日報通訊員 張永新 攝人物名片 李志剛,1956年出生於唐山市灤南縣李營村,1978年入黨,1987年至今擔任李營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村民自力更生、團結奮鬥,通過八次產業結構調整,將一個貧困村建成富裕村,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退伍軍人和全國模範退役軍人等榮譽稱號,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 萊西祖孫三代養蜂人 160餘畝養殖區釀造「甜蜜事業」
    作為家族第三代養蜂傳承人,1995年出生的王志新和父親都是採蜜人,他們住在深山,與蜂「共舞」,投資70餘萬元建立了佔地160餘畝的中華蜜蜂養殖區。祖孫三代靠養蜂讓自己的日子「甜」了起來,通過「合作社+生態自然區+蜂農養殖生產」的方式,父子倆帶動村民致富,提高了周邊蜂農的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