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毛庭武,是黃平縣紙房鄉墮坪村的一個普通村民。5年前一直在外務工,一度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農戶,2015年我返鄉創業,成了紙房鄉墮坪村一位養蜂人,我通過養蜂脫貧了,但是我最大的願望還是帶領村裡的貧困戶大力發展養蜂業,共同增收致富。
還記得5年前,我家的日子著實過得捉襟見肘,家裡原本就有四個孩子,哥哥意外離世後,嫂子又不告而辭,留下一個無依無靠的兒子同我們一起生活,加上父母和妻子,一家就有9口人,五個孩子都要上學,開支很大,因此,早在2015年初,我家就被識別為貧困戶。
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這樣一個家庭,我和妻子不得不外出打工。
然而,在外打工並非遍地是黃金,我同妻子每個月的工資勉勉強強夠一家人的開支,根本存不了錢,有時連過年回家的路費錢也難以湊齊,為節省開支,我和妻子經常是兩三年回一次家,甚至連家裡房子到處漏雨,我也拿不出錢來維修。
毛庭武查看蜜蜂產蜜情況
生活的重重壓力,壓得我們夫妻倆喘不過氣來,想著家中年近八旬的父母、想著5個孩子的教育問題,想到家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我多次同妻子商量,決定回家鄉發展養蜂產業。
我之所以一開始就咬定要回家鄉養蜂,這與我祖輩與蜜蜂結緣有關,我父親17歲開始養蜂,養了60年的蜜蜂。而我就跟著父親養蜂,耳濡目染,也學了不少養蜂的技術,於是我操起父親的老本行,大力發展養蜂產業。
發展養蜂,對我來說是輕車熟路的,由於有技術和經驗,僅一年下來,我家就成功脫貧了,可以說蜜蜂是帶領我家脫貧致富的「吉祥寶」。
擺滿蜂箱的養蜂場
今年已是我養蜂的第6個年頭,這6年來,我們夫妻倆起早貪黑,披星戴月,連吃住都在山上。辛勤的付出,自然會有豐厚的回報,現在我家不但建起了一棟三層小洋樓,還有房有車有存款,一家人日子過得甜甜蜜蜜,我的養蜂產業也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養蜂規模由原來100多箱擴大到現在的600箱。不過我並沒有因此而滿足,我還有更溫暖的想法,就是要帶村裡生活困難的群眾也過上好日子。
目前我已從600箱蜜蜂中也拿出一些蜂箱免費送給6戶貧困戶自己養,賺得的錢都揣進他們自己的腰包。
我是依託養蜂產業拔掉窮根的,走上致富之路的。今年國家出資48萬元,幫助我修路並擴大養蜂規模,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創辦了黃平縣毛庭武養蜂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社員有48戶農戶,覆蓋137人,預計今年年產值將超過100餘萬元。
毛庭武和妻子
蜜蜂對環境的要求很高,要山好水好花好,完全是靠自然生態說話,靠自然生態掙錢。我們紙房一年四季花不停地開,蜜就會不停地採,這完全得益於紙房這塊綠色寶地。良好的自然生態,就是我們的『飯碗』,大家都應該愛護大自然、保護大自然,這樣我們的綠水青山才能真正變成 「金山銀山」,變成我們取之不盡的共同財富。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錦燾 整理
編輯 黃昕蕊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