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丨馬興梅:挪出窮窩窩 過上好日子

2021-01-13 貴州安順婦聯

像我這樣在山裡住了大半輩子的農村人,做夢都想不到能住上這樣漂亮又寬敞的新房子。

我叫馬興梅,原居住在平壩區樂平鎮架布村大箐口組。架布村地勢偏僻,交通不便,去鎮上一趟,要走很遠的林間山路才能坐上車。

村裡山多地少,我們靠種地很難維持生計,為了生活和方便孩子上學,我帶著全家人到鎮上租房居住,靠做點小生意維持全家人生活。

由於文化低、見識少,在鎮上做生意一年下來,除了房租,基本只能維持全家人溫飽,隨著孩子長大,上學的費用增加,加上房租的逐年上漲,無法繼續在鎮上生存,無奈之下,只好打算再搬回原地居住。

2014年7月攝於馬興梅舊屋外

然而,回到老家後讓我沒想到的是,家裡的老房由於多年沒人居住,無人管護,早已破敗不堪,無法居住。不得已,我帶著全家人只好又回到鎮上租房居住,心想這一輩子只能是當無房戶的命了。因生意難做,一家人生活困難,我被評為了貧困戶。

國家脫貧攻堅戰的打響和各項扶貧政策的落實,像春風一樣吹進了我原來居住的架布村,也讓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希望重新燃起。我的包保幹部焦仁勇第一時間將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告訴了我,並教我寫搬遷申請報告,按照規定我順利通過了審核。

如今,我搬到了樂平新區同富社區青莊安置點,新家有100平方米,三室一廳一廚一衛,家電家具齊全,小區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而且這裡生活方便,就連看病也方便多了。

馬興梅的包保幹部到家裡走訪

活了大半輩子,要不是有國家的好政策,我這個山裡人根本不可能在鎮上住上這麼好的房子。

住進了新房,可我還是擔心,離開了原有賴以生存的土地,現在鎮上生意也不好做,一家人的生計要如何維持。

讓我沒想到的是,當我為生計犯愁的時候,我的包保幹部又找到了我,在他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報名學了駕照,有了一技之長後,我應聘客運駕駛員,現在正在跑樂平至貴陽的客車,每個月6000元的固定工資。我的妻子買了一個流動推車,在樂平街上賣早點,生意還不錯,每月也能掙1000-2000元,基本滿足家裡面的日常開支。

馬興梅的新家

我如今不僅住上了新房、脫了貧,更讓我開心的是,通過這幾年的拼搏,我的兩個孩子一個上了大學,一個上了中專,每學期還能享受到國家的教育扶貧政策,孩子的教育有了保障,全家人的生活也越過越好。

來源: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恆新 通訊員 焦仁 整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養蜂讓我一家過上了「甜蜜」生活丨黃平縣紙房鄉...
    我叫毛庭武,是黃平縣紙房鄉墮坪村的一個普通村民。5年前一直在外務工,一度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農戶,2015年我返鄉創業,成了紙房鄉墮坪村一位養蜂人,我通過養蜂脫貧了,但是我最大的願望還是帶領村裡的貧困戶大力發展養蜂業,共同增收致富。
  • 我的脫貧故事|曾祥意:跟著政策奮鬥 就會過上好日子
    在禹謨鎮同心村,曾祥意夫婦在扶貧政策的幫扶下,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通過發展養殖業和積極到村集體合作社務工,一步一個腳印,戰勝了貧困,一家人過上了美好生活。現在幾兄弟都修起房子了,我也得了政府補助,我的房子得了3.5萬元,2020年還得了5000塊錢的補助金買了一對小豬仔,5月份買的,現在有300多斤了,買的時候花了3400塊,現在能賣一萬四五千元,還是感謝政府的政策好。」曾祥意察看他養殖的兩頭肥豬在曾祥意家的一面牆壁上,貼滿了三個孩子在校獲得的獎狀。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路上「解方程」丨平塘縣塘邊鎮新風村...
    我叫唐祥會,是平塘縣教育局派駐到塘邊鎮新風村的網格員。2019年8月到塘邊鎮新風村翁同組擔任網格員,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通過不懈的努力,翁同組17戶74人全部脫貧。  2019年8月,剛接到通知時,我就和妻子說要去塘邊鎮駐村開展扶貧工作,今後家裡的事情就全靠你了,媳婦沒有埋怨,但擔心我沒有基層工作經驗,能否完成好這歷史交給的任務。我調侃道:「方程都解來了,還怕它脫貧攻堅工作」。唐祥會(左)入戶走訪我們商量著安排家裡的事情後,我滿懷熱情,進駐到塘邊鎮新風村,開始了我的脫貧攻堅工作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2020-11-1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再苦不能苦孩子 再窮不能窮教育丨安龍縣灑雨鎮...
    我叫雷忠富,今年52歲,家住安龍縣灑雨鎮下龍村公雞組。說到「貧困」二字,眼前總浮現出過去家貧如洗,村寨髒亂,下雨天道路泥濘……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時,我和妻子有40多歲,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說自己是貧困戶,心裡還真不是滋味。
  • 順昌高陽:特色產業助力村民脫貧
    謝成元一家3口,父親臥病在床,母親年老體弱,靠著在外務工和黨委政府的幫扶,2017年順利脫貧。去年,為了照顧年老的父母,謝成元決定回到村裡種植葡萄。近年來,在高陽鄉黨委政府的推廣宣傳下,南亨村的「南亨葡萄」以烏黑肉脆、果粉厚、不掉粒且含糖量高,廣受消費者青睞,名聲在外。鎮村扶貧幹部聽說他要回鄉種植葡萄,都十分支持。
  • 寧夏鹽池:速凍餃子裡的脫貧故事
    新華社銀川11月1日電 題:寧夏鹽池:速凍餃子裡的脫貧故事新華社記者許晉豫今年41歲的翟雲玲是寧夏鹽池縣花馬池鎮二堡吊莊自然村有名的「女強人」,可大部分人只知道她當下的成就,卻不知道她在脫貧致富過程中受過的煎熬、吃過的苦。二堡吊莊是一個因移民而形成的自然村。
  • 「我的脫貧故事」楊老秋:你若盛開 蝴蝶自來
    我叫楊老秋,於1969年出生在百裡杜鵑金坡鄉雨灌社區一個極度貧困的家庭,母親不幸早逝,自幼與父親相依為命。我們家祖祖輩輩都居住在深山裡頭,走不出,挪不動,曾經我一度以為文盲是我的宿命,貧窮是我的人生,耕地是我們家唯一的收入來源,常常一年沒有半年糧,吃不飽,穿不暖。
  • 右玉縣康平村: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省委書記樓陽生十分關注。這次朔州之行,他就來到了右玉縣威遠鎮康平村,進農田、訪農戶、察民情、問民計。威遠鎮康平村村民 米倉:樓書記坐了20分鐘左右,跟我說來這裡好不好,我說很好,我說可比我原來村裡頭強,問身體好不好,我說也挺好,什麼毛病也沒有,我也跟樓書記說了,我說我的生活相當好,跟過去相比,現在就是小康水平。
  • 【我的脫貧故事】將牛棚「裝滿」牛
    【我的脫貧故事】將牛棚「裝滿」牛 2020-11-30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焦點訪談丨困難重重又必須打勝的脫貧攻堅戰,打得怎麼樣了?
    焦點訪談丨困難重重又必須打勝的脫貧攻堅戰,打得怎麼樣了?我國在脫貧路徑上實施「五個一批」: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 第一書記齊曉燕: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心願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說:「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我們的莊嚴承諾。」臨近春節的2月11日,總書記深入大涼山腹地的貧困村走訪貧困戶時強調:「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要真抓實幹、堅持不懈,真正把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新春佳節,正是萬家團圓的日子,讓我們一起看看第一書記們都去哪兒了?   「新春佳節,第一書記們去哪兒了?」
  • 「人挪活,樹挪死」,為何還有「近搬窮三天,遠搬窮三年」的說法
    其中有一句關於搬家的俗語比較的直接易懂,即「近搬窮三天,遠搬窮三年」,意思非常的明確,就是說在自己家附近搬家可能只是窮三天的問題,但是如果選擇往離家比較遠的地方搬,那麼可能會窮三年,這又是為何呢?要知道我們還有一句老話,那就是」樹挪死,人挪活「,就是說人要懂得變通,不要一成不變的生活,否則只會越來越窮,而變通之後就有了改變,也就有了更多的機會,很多時候就是在這些機會裡發家致富。那麼這裡為何又說搬家會變窮呢 ?其實這也是我們文化的一種特別,因為我們的很多文化都是在字面上看上去相互衝突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七)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七)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2020-10-09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脫貧故事」住新房,搞養殖,日子越來越好丨威寧自治縣黑石頭...
    我叫蔣金林,家住威寧自治縣黑石頭鎮水平社區。「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這是我現在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我之前不敢做的夢。是政策扶持加上自己勤勞養殖,讓我實現了從貧困戶到養殖大戶的轉變,帶領一家人慢慢過上了好日子。
  •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香菇妹」文龍香:帶動「百花齊放春滿園」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香菇妹」文龍香:帶動「百花齊放春滿園」 2021-01-07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嚴光彬:好日子都是奮鬥出來的
    我叫嚴光彬,今年56歲,是茅臺鎮雲柳村新寨組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國家幫扶政策幫和自身努力,2019年實現了脫貧。作為昔日貧困戶,我想告訴大家,「等、靠、要」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只有通過自身努力才能徹底改變生活困境。
  • 河北灤南縣李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灤南縣李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33年堅守初心的故事 人物名片李志剛,1956年出生於唐山市灤南縣李營村,1978年入黨,1987年至今擔任李營村黨支部書記
  • 唐山: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灤南縣李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33年堅守...
    視頻攝製:河北日報記者劉冉、李東宇 通訊員 溫濤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灤南縣李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33年堅守初心的故事□ 河北日報記者
  • 泉潤湘西拔窮根(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
    跨越千裡兄弟情,泉潤湘西拔窮根,4年來,苗家山寨換了人間,湘西州所有貧困縣摘帽,所有貧困村退出,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一去不復返。  一東一西,一北一南,跨越1500公裡,濟南和湘西怎樣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和東西部扶貧協作重要指示要求,共同書寫協作扶貧新答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