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昌高陽:特色產業助力村民脫貧

2021-01-14 東方財富網

立夏,氣溫漸高,海拔500多米的順昌縣高陽鄉南亨村,仍是涼風習習,一片片葡萄大棚點綴在綠水青山間,貧困戶謝成元正在自家的葡萄園裡忙著拉鐵線,為葡萄藤「牽線搭橋」。「去年雨水太多,小苗種植沒有成功,今年,改種大苗,你看,現在已經長花掛果了。」葡萄樹旁,謝成元高興地介紹著自家葡萄的長勢。

謝成元一家3口,父親臥病在床,母親年老體弱,靠著在外務工和黨委政府的幫扶,2017年順利脫貧。去年,為了照顧年老的父母,謝成元決定回到村裡種植葡萄。

近年來,在高陽鄉黨委政府的推廣宣傳下,南亨村的「南亨葡萄」以烏黑肉脆、果粉厚、不掉粒且含糖量高,廣受消費者青睞,名聲在外。鎮村扶貧幹部聽說他要回鄉種植葡萄,都十分支持。

缺少經驗,村裡給他對接了種植經驗豐富的村幹部謝友興,從買苗、搭棚到鬆土、施肥、藤枝管理等葡萄種植全過程,提供技術指導,並為他安排參加2次雨露計劃培訓。缺少資金,鄉扶貧辦的工作人員為他申請各類產業扶貧資金1.5萬元,還幫他辦理小額貼息貸款2萬元,購買大棚物料、葡萄苗等。

「我沒有種過葡萄,也沒有資金,但政府和幫扶幹部幫助解決了這兩大難題,我也沒了後顧之憂,我相信我也會搭著『南亨葡萄』『順風車』,過上好日子。」謝成元坦言。

「南亨葡萄」成了謝成元邁向新生活的「敲門磚」。同是高陽鄉的振科村貧困戶李良旺則靠著種植檳榔芋順利挪窮窩、換窮業、斷窮根。

「去年種植80畝,今年擴大到140畝,按照去年的價格,預計收入20多萬元。」靠著政府的幫扶和自己勤勞的雙手,李良旺已成了檳榔芋種植能手,還帶動2戶貧困戶在他的芋田務農,一年工資收入1萬多元。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高陽鄉是典型的農業鄉鎮,為幫助貧困戶找到適合的產業發展之路,走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我們依託本地豐富的毛竹、杉木資源,得天獨厚的葡萄、楊梅、錐慄等特色農業優勢,助力貧困戶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高陽鄉分管扶貧工作的副鄉長李梅介紹。

據了解,今年以來,高陽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抓住特色種植優勢,已累計為196戶貧困戶發放產業幫扶資金43.74萬元。

(文章來源:閩北日報)

相關焦點

  • 央視新聞聯播:牡丹江《多產業助力扶貧 貧困戶持續增收》
    央視新聞聯播:牡丹江《多產業助力扶貧 貧困戶持續增收》 2020-10-21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廣發銀行南京分行:凝聚金融能量 「三位一體」助力脫貧攻堅
    產業「造血」,因地制宜創新路產業興則群眾富。助力脫貧攻堅,關鍵在於通過產業激活「造血功能」,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廣發銀行南京分行黨委堅持「授之以漁」扶貧思路,在幫扶村土地上潛心開展產業扶貧、精準扶貧。
  • 駐村幹部朱清雲:帶領村民走出一條產業脫貧之路
    朱清雲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積極主動拜訪發改、規劃、扶貧、農開等10多個部門,諮詢扶貧惠農政策,以精準扶貧脫貧為中心,立足南寺郭實際,著眼長遠發展,與村「兩委」研究制定了高標準的《南寺郭村「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明晰了一條「依靠葡萄特色產業、建設葡萄風情小鎮、發展葡萄主題旅遊」的造血式脫貧致富之路。
  • 藏藥谷、藏香豬:索珠鄉的特色產業脫貧路
    原標題:【幸福花開新邊疆】藏藥谷、藏香豬:索珠鄉的特色產業脫貧路   西藏山南市乃東區索珠鄉的脫貧之路可以稱得上是「白手起家」。沒有特色產業、缺乏專業人才,他們卻硬是從土地裡刨出生機,找到脫貧致富的方法。
  • 【脫貧攻堅看廣西】多種產業助脫貧 美麗鄉鎮忙致富
    地處於「南寧盆地」東南部的邕寧區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的氣候、肥沃的土地、豐富的自然資源,為邕寧區的老百姓們帶來各種產業,在打造「美麗廣西,宜居鄉村」的同時,推進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脫貧。  華康村駐村第一書記馮禮就告訴記者,華康村村民因病、因殘、缺土地等原因造成貧困,村政府為村民提供綠化苗木種植的培訓,發展種植園林綠化花卉苗木,並為村民看病提供保障。
  • 新野縣上港鄉:特色產業帶動增收脫貧
    當前位置 > 首頁 > 地方資訊 > 正文 熱線:65851328-7053(網站) 信箱:henanonline@126.com新野縣上港鄉:特色產業帶動增收脫貧 2020年10月15日 17:12來源:中新網河南責任編輯:李新賀  近年來,新野縣上港鄉因勢利導,
  • 招遠辛莊聯合發展助力村民增收
    聯合社位於辛莊鎮宅上村,流轉土地近900畝,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別圍繞農作物、苗木、花卉、果樹、糧食種植、銷售;水產養殖、水產苗種生產等多方面做好文章。聯合社積極吸納社員,以產業帶動各村百姓脫貧增收,幫助農戶實現「造血脫貧」,採用土地租賃、土地流轉、返聘就業等一系列方式幫助村民提高經濟收入。同時,聯合社開辦「農民田間學校」,不定期邀請專家進行技術、市場營銷、管理等方面的培訓,不斷學習進步。
  • 農村道路助力宜賓屏山脫貧攻堅駛入快速路
    宜賓市市委常委、屏山縣縣委書記廖文彬介紹了宜賓市和屏山縣交通運輸助力脫貧攻堅等相關情況舉全縣之智、集全縣之力,克服山高坡陡、地形破碎等重重困難,整合各類資金約投入農村公路建設,5年來,建成村道聯網路、通組公路、扶貧路、旅遊路、資源路、產業路等農村公路共計1654公裡,通暢的交通網絡,極大地推動了以茶葉、茵紅李、白魔芋等種植業的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如期實現高質量脫貧。
  • 平安產險獲評保險業助力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推廣)  10月1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銀行業保險業助力脫貧攻堅論壇」上正式發布保險行業助力脫貧攻堅典型案例,其中「平安扶貧保」模式深度融合平安產險「保險+科技」雙重優勢,獲評保險業助力脫貧攻堅典型案例。據悉,該論壇是2020年國家扶貧日系列活動。
  • 山西最大林麝養殖基地落戶交城 特色養殖助力脫貧
    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龐泉溝林麝養殖基地的負責人郭鳳鵬向記者講述著自己養殖林麝的脫貧之路。目前,依託山西農業大學的林麝養殖技術,郭鳳鵬的養殖場已打造成山西最大的林麝飼養基地。 王瑞軍 攝龐泉溝山川秀美、旅遊資源豐富。除了旅遊業外,多樣的動植物資源也成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好門路。
  • 中國電信安徽公司:發揮綜合優勢,助力脫貧攻堅
    為助力脫貧攻堅,中國電信安徽公司一直利用自身優勢致力農村網絡建設,並通過"網際網路+扶貧"為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插上信息化"翅膀"。幾年來,中國電信安徽公司結合定點幫扶地區的資源稟賦,聚焦有助於長期穩定脫貧的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等重點舉措,持續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著力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在活力。各級單位累計協調投入資金近3800萬元,幫助建成光伏發電、茶葉等73個產業脫貧項目。
  • 同仁堂書寫脫貧攻堅的精彩答卷
    「授之以漁」的捐贈思路為脫低任務順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撐,同仁堂幫助臥龍村村民逐步開闢了一條脫低致富的新道路。同仁堂國藥集團也加入到幫扶臥龍村的行列中來,擬向臥龍村投入150萬元,助力其發揮當地民俗特色,建設高端民宿項目,以引入收益性產業,使脫低幫扶工作落實到位。該項目主要依託臥龍村與十渡文化旅遊間的合作,以企業注資的方式,協助臥龍村開發本村高端民宿資源,實現精準「造血」式脫貧。
  •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甘肅鎮原:特色農業助脫貧 菊花鋪就...
    原標題:【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甘肅鎮原:特色農業助脫貧 菊花鋪就致富路!  「去年已採摘6至7茬,實現畝均淨收入2500元!」對甘肅省鎮原縣孟壩鎮峁合村村民王跟科來說,種菊花能有這樣好的收入出乎他的意料。  58歲的王根科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開始種植萬壽菊。
  • 東遼縣:三個「英才」助力脫貧攻堅,惠民服務贏得百姓點讚
    ,由縣醫療人才、金融人才、農業人才組成的「扶貧隊伍」,將「東遼縣人才助力脫貧攻堅健康行、惠民行」活動送到了村民家門口。作為首屆「東遼英才」人才活動月系列活動之一,東遼縣在全國第7個扶貧日來臨之際,通過集聚優秀人才助力脫貧攻堅
  • 打好脫貧組合拳 暖心扶貧添活力
    「面向三農,服務城鄉」是農業銀行的歷史使命,近年來,農行惠州分行通過創新金融扶貧工作機制,用足用活金融服務手段,既「輸血」又「造血」,既扶貧又扶志,在支持農村建設,鄉村振興,農戶脫貧,農民生產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精準幫扶助力脫貧攻堅。 扶產業 增強區域發展內生動力 鄉村振興與扶貧攻堅密不可分,鄉村興則農民富。
  • 【涼山脫貧·一個都不能少 | 喜德篇】白蠟蟲助力火覺莫村脫貧
    從2015年到火覺莫村扶貧以來,吉裡呷呷知道村裡要脫貧,離不開產業發展。但是火覺莫村處於山區,主要作物就是玉米和土豆,可以開發利用的附加值不大。2018年,四川省軍區參與對口幫扶火覺莫村後,吉裡呷呷與省軍區的幫扶幹部進行了多次商談。在一次商談中,吉裡呷呷提到當地有村民在零星的養殖白蠟蟲,通過銷售白蠟蟲獲得收入。
  • 田野調查、精準服務、文化滋養,他們這樣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這場學生與村民們自導自演的聯歡會,既有苗漢雙語合唱《我和我的祖國》,也有根據苗族故事改編的話劇。開心的村民們還把聯歡會的視頻發布到了快手上。這是華理社會學院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實施的「新村·新民」計劃,是學院社會學學科在學校定點扶貧雲南省尋甸縣行動中的一個小小剪影。
  • 沈從文筆下美得讓人心痛的天堂,找到了脫貧攻堅的「金鑰匙」
    2018年,蔡桂蘭一家成功脫貧。「很多村民家裡有茶田,他們自己種植茶樹,以村為單位將茶鮮葉以市場價賣給我們,我們再加工、包裝和銷售。」湖南辰投碣灘茶業開發有限公司經理全珍霞告訴記者,公司每年自產自銷的鮮葉僅5噸,從村民手中收購的鮮葉為15噸,提供鮮葉的村民每戶每年可獲利5000元左右,其中貧困戶有3000多人。
  • 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發揮高等職業教育獨特作用和優勢 助力脫貧...
    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提高政治站位,勇於擔當作為,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發揮高等職業教育在脫貧攻堅戰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獨具特色的自身優勢,紮實開展教育扶貧、產業扶貧、技能扶貧、文化扶貧、生態扶貧、電商扶貧、消費扶貧、駐村幫扶等,助力雲南脫貧攻堅。
  • 資金互助合作社助力脫貧有實效好評如潮
    近年來,隨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高度的上升,助推貧困群體快速致富,加速步入小康社會,已成為社會各行業的共同認知。地處大別山紅色革命老區的六安市成立了「資金互助合作社」,從金融助力脫貧入手打通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任督二脈」。